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
中考生物专题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生物专题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A.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C.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2.下列动物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①鱼②鸟③爬行动物④哺乳动物⑤昆虫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⑤④ D.⑤②③①④3.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中不科学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D.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4.从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可以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A.生存环境 B.亲缘关系 C.外形特征 D.生活习性5.鉴别生物类别的常用工具是A.生物学专著 B.生物学字典 C.生物检索表 D.名录表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
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动物下列组织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A.猪、蛇、鸡 B.鸡、牛、鼠C.鸡、兔、蛇 D.狗、羊、蛇7.下列几种动物中,那一种属于线形动物A.水螅 B.鱼 C.蛔虫 D.蚯蚓8.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
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9.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A.体表有刺细胞 B.有口无肛门C.身体呈辐射对称 D.身体呈两侧对称10.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它们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生物的是()A.玉米、水稻、地钱 B.松树、银杏、水杉C.葫芦藓、海带、石松 D.草莓、菊花、蘑菇1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生态旅游 B.法治管理 C.迁地保护 D.就地保护13.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A.蛇 B.蚯蚓 C.河蚌 D.蝗虫14.我国有珍稀植物400多种。
(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集锦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集锦单选题1、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是()A.金丝猴B.眼镜蛇C.树懒D.袋鼠2、2021年5月,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逛吃、北迁,所到之处,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
这篇新闻引起人们的深思,你赞同()①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正利用野生动物资源③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④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3、小红把五种动物分成鲸、麻雀和蝴蝶、乌贼、蚱蜢两类。
她可能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①体温是否恒定②是否有脊柱③卵生还是胎生④水生还是陆生A.①或②B.②或③C.③或④D.①或④4、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
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A.类群1可以寄生在动物、植物、细菌细胞中B.类群2包括细菌,有些种类可用于制作酸奶C.类群3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都属于真核生物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5、地球上现有动物150多万种,对他们进行科学分类能更好地了解他们。
若将①蜘蛛、②黑鱼、③蚯蚓、④虎鲸四种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则分类依据是()A.是否有脊柱B.体温是否恒定C.是否胎生哺乳D.是否用肺呼吸6、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A.门、纲、目、科、属、种B.种、属、科、门、纲、目C.种、属、科、目、纲、门D.种、属、门、科、纲、目7、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种B.科C.门D.纲8、下列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①金丝猴②大熊猫③藏羚④东北虎⑤蛇⑥青蛙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⑤9、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所提及的两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指鹿为马B.鸡犬不宁C.虎头蛇尾D.沉鱼落雁10、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A.界、门、纲、目、科、属、种B.种、属、科、目、纲、门、界C.种、属、科、门、界、目、纲D.种、科、属、目、界、门、纲11、下列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的是()A.保护生物的数量B.建立自然保护区C.保护生物的种类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国人会给远在国外的亲友寄去一些粽子。
生物中考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

生物中考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近年来,享誉盛名的彩色小麦因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彩色小麦是由属间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来,由此可见,彩色小麦的培育是充分利用了()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克隆技术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彩色小麦是由属间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来,利用的是生物基因的多样性,通过杂交技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合到同一个体内,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引入滇池后疯长,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在江苏盐城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候鸟飞来我国越冬属于生物入侵D.植物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宣传教育。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A.我国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改变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所以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引入滇池后疯长,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故A 正确。
初一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胎生和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答案】哺乳【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因此,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
2.根据林奈创立的生物命名法,按由大到小的关系排列的分类单位是()A.界、门、纲、目、属、科、种B.界、门、纲、目、种、属、科C.界、门、纲、目、科、属、种D.界、门、目、纲、科、属、种【答案】C【解析】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种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3.以下对水中生物的分类,错误的是A.海马——哺乳动物B.鲸——哺乳动物C.鲍鱼——软体动物D.虾——节肢动物【答案】A【解析】A、海马终身生活在水中,有脊柱,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所以海马属于鱼类;B、鲸生活在水中,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C、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有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D、虾类和蟹类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外面包着坚韧的头胸甲,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动物。
【考点】动物的分类。
4.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的依据是A.用途B.生活环境C.个人爱好D.形态结构【答案】D【解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界下面又分6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具有各种类型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
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种、科、属、目、纲、门、界B.种、属、目、科、纲、门、界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2.在植物的分类中,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界B.门C.纲D.种3.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的相同特征最多的是()A.界B.属C.纲D.科4.世界上最多的无脊椎动物是()A.昆虫B.蜘蛛C.鸟类D.环节动物5.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同一科的植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下列哪些器官表现出相同的特征()A.根、茎B.叶、花C.花、果实、种子D.根、叶6.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动物7.下列动物类群①鱼类②爬行类③哺乳类④两栖类⑤鸟类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④③②⑤D.④①②③⑤8.下列属于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惜鸟类是()A.大杜鹃B.斑啄木鸟C.灰鹤D.朱鹮9.下列动植物①金丝猴②斑马③扬子鳄④朱鹮⑤珙桐⑥银杉⑦美洲狮⑧水葫芦中是我国特有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③④⑤⑥10.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A.基因的多样性B.形态的多样性C.生存环境的多样性D.适应性的多样性11.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农作物的多样性1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D.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13.藏羚羊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非法武装分子的疯狂捕杀C.缺少食物造成D.气候条件恶劣导致14.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A.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B.营造草场防护林C.新建草场水利D.开垦草原变为粮田15.目前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物种退化B.食物链中弱肉强食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16.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B.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享有“裸子植物故乡” 的美誉C.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D.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传染病的流行B.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人类大量的捕杀18.校园中,同学看到“龙爪槐(SophoraJaponicavar.Pendula) 豆目……”的植物标牌。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基础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21世纪以来,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动物疾病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答案:D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年7月,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
这表明我国野生动物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A.就地保护B.建立动物繁育中心C.完善法律法规D.建立基因资源库答案:A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故选A。
3、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A.大白菜、酵母菌、新冠病毒B.水螅、醋酸菌、大肠杆菌C.香菇、葡萄球菌、乙肝病毒D.水绵、甲烷细菌、新冠病毒答案:D解析:由图分析生物根据有无细胞结构,分为有细胞结构和无细胞结构两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病毒,如图中的③;有细胞结构中的无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类和细菌,如图中的②;有细胞结构中的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真核生物,有叶绿体的真核生物是绿色植物,如图中的①。
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卷含答案(1)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大豆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美国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美国科学家将中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对基因多样性的应用,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点睛】
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题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遗传染色体细胞B.遗传细胞物种
C.遗传物种生态系统D.细胞物种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详解】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A错误;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故B正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故C正确;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生物分类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我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题

1.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D )方面的特征。 A.数量 B.大小 C.生活环境 D.形态结构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D科 A.界 B.纲 C.
D.种
3.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C A.界、纲、目、门、科、属、种 B.界、目、纲、属、种 C.界、门、纲、目、科、属、种 D.门、纲、目、科、属、种醋酸杆菌
7.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 A.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 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享有 “裸 子植物故乡”的美誉 C.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 D. 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 前
8.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 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A ( ) A. 传染病的流行 B. 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C.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 人类大量的捕杀
10. 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是 (D ) A. 物种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B. 进行 科研的“天然实验室” C. 宣传自然保护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D. 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 11. 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 楚马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 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 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 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持环境 ( D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题3 (2005· 湖南益阳)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灭绝的
主要原因是( D ) A.同种生物的斗争 B.天敌过多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型频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备择价值、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位、关键地区、关键种、灭绝、外来物种、岛屿、集合种群、自 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孑遗物种、遗传漂变、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灭绝、生境破碎化、自然 资源、自然保护、基因流、模式生物、模式标本二、填空题1. 20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加强,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 、 、 、 和 等五大危机。
这些问题的 解决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2.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的三个指标是: 、 、 。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 、和 。
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建立物种受威胁的等级包括 6个: 、 、 、 、 和 。
5.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和一些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主要包括: 、 、 和 。
6. 截止 2006 年,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处,面积 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7.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 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面积从 2000年的 45 万公顷增加到 2009年的 96万公顷,增长幅度为 109%。
截止到 2007 年 8月,贵州省有 个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8. 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 亿年。
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 亿年前。
9. 古生代的泥盆纪(距今 4.08-3.60 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
无颌类和盾皮鱼达到多样性的高峰。
泥盆纪被称为" 的时代"。
10. 恐龙产生于中生代的三叠纪,灭绝于中生代的 纪(距今 0.65-1.44 亿年前)结束时。
11. 为了定量描述某一物种或群落的多样性,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测定。
一般多样性指数有3 类:α多样性指数, 、 。
其中α多样性指数:用以测量群落内的物种 多样性;12. 为了更全面反映物种多样性,近些年来,很多学者从系统演化和分类学角度提出了测定物种多样性的新理论和新方法,Williams 和 Humphries对此归纳为 、 和分类学方 法 3 个类型13. 通常将生物多样性划分为 、 、 和 4 个层次。
14. 一般多样性指数有: , 和 3 类。
15.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遗传变异,即 、 和 。
16. 基因重组的类型包括 、 和 。
17. 目前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常用以形态学性状为主的 和 的检测两类方法。
18. 影响 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 ; ; ; ; 。
19. 天然群体中变异性的直接来源不是突变而是 。
20. 生物学物种定义的共同特点在于将 作为区分物种的重要标准。
21. 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
22. 生态系统是由 和 、 、 所构成。
23. 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圈 、 和 的多样化及其变化的多样性。
24. 每一个物种在系统中所占的位置,称为 ,其往往是复杂和多维的。
25. 从保护物种的角度与保护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物种的灭绝分为 、 、 、 4 个方面。
26.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破坏比较严重的是 、 和 。
27. 生境片断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境片断化影响了物种的流动性,同时,也产生了“ ”,改变了生境的条件,从而间接地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28. 生境退化具有最微妙影响的因素仍是 。
29. 岛屿可分为 和 。
30. 如果原始生态系统只有 10%的面积保存下来,那么,该生态系统有 的物种丢失;如果 1%的面积保存下来,则该生态系统中有 的物种丢失。
31. 岛屿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完全取决于两个过程,即新物种的 和原来占据岛屿物种的 。
32. 随着岛屿上物种数目的增多,物种迁入率 ,但灭绝率 。
33. 生物多样性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 。
34. 岛屿离陆地和其它岛屿越远,其上的物种数目就越少的这种现象称为 。
35. 严格的自然保护区指拥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地理和自然特征或物种,可用于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的一块陆地或海域。
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36. 保护区的形状和大小是保护区设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保护区的 是保护区设计的最关键问题。
37. 考虑到保护区的边缘效应,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 。
38. 一般地自然保护区应由 3 个功能区域组成,分别为 、 、 三个功能区域。
39. 的思想为自然保护区的设计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40. 一个区域的保护区网包括 、 和 。
41. 与 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
42. 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 。
43. 动物迁地保护方法包括 、 、 和 。
植物则被保留在 、 和 。
44. 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 栽培了 2.5 万种植物,约占世界植物种类的 10%,其中 2700 种植物是 IUCN 红皮书上的受威胁种类。
45. 为保存自然植物资源,英国皇家植物园于 1975 年建立了野生植物种子保存部,最近又开始实施“ ”工程,以期将绚丽的多样性植物世界留给后代。
46.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很多,从保护对象来说可以保护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甚至景观区域;从保护方式来说可以 、 或 。
47. 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估时,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分为 3 种类型:(1) 、(2) 、(3) 。
48. 濒危等级划分的标准兼顾 和 。
49. 划分物种濒危等级的标准,其主要指标包括: 和 。
50. IUCN 全称为“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1998年 IUCN 更名为“ ” 。
51. 一分类单元如果没有理由怀疑其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即可列为 。
52. 一分类单元如果已知仅生活在栽培和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一个(或多个)驯化种群远离其过去的分布区生活时,即为 。
53. IUCN 是指 ,国内动植物红皮书采纳的等级参考 IUCN 红皮书等级而制定,彼“ ” 和 此相关但不相等。
已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卷中,采用“ ” 、“ ” 3 个等级。
54.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参考 IUCN 而编写的,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 。
55.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共分4 卷: 、 、 和 。
56. 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使用了两个等级,将中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列为 ,将数量较少或者有濒于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列为 。
57. 长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策略就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即 。
58. 大熊猫为国家 级保护动物;白鳍豚为国家 级保护动物;东北虎为国家 级保护动物;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为国家 级保护动物。
银杏最早出现于 3.45亿 年前的石炭纪,为落叶乔木,是一种孑遗植物,银杏为国家 级保护植物;水杉,落叶乔木,柏科 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我 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 王国“活化石”之称。
攀枝花苏铁为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为我 级保护植物。
59. 1859 年,达尔文(Darwin)在完成环球旅行之后出版了 一书,标志着人类对物种的认识进入一个新时期。
达尔文打破了物种永恒性的传统观点,认为一个物种可变为另一个物种,或者由一个 物种产生两个或更多个物种,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60.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多以中国植被的分类为依据,将其分成 类生态系统:其中 森林生态系统 类; 灌丛生态系统(包括灌草丛生态系统) 类; 草原生态系统 类; 荒漠生态 系统 类; 草甸生态系统 类; 沼泽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生态系统) 类。
61. 物种灭绝的后果包括: 、 、 、 ,此外,野生动植物对科研、教育、娱乐、对外交往以及旅游等方面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动植物物种大量消失,必然对以上 方面造成巨大影响。
三、判断题1. 全球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热带森林, 仅占全球陆地面积 7%的热带森林容纳了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 )2.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数约占世界总数的 10%。
( )3. 天然群体中变异性的直接来源不是重组而是突变。
( )4. 基因型频率即指某一特定类型的等位基因,在群体内出现的概率。
它是基因多样性研究的基本参数。
( )5. 物种不是个固定的静止的单位,而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动态实体。
( )6. 全球 12 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拥有全世界 60%~70%的生物多样性。
( )7. 当物种自然分布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时,称为特有现象或特有性。
( )8. 对大多数陆生植物和动物来说,极地的物种多样性最低,随着纬度的降低,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热带雨林达到最大值。
( )9. 热带森林仅占陆地面积的 7%,却容纳了世界上 50%左右的物种。
( )10. 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就是生物群落。
( )11. 非生物环境(太阳能、水、空气、无机营养元素)、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而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
( )12.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运动是双向的,而能量的流动则是单向的,它从植物吸收太阳能开始,通过食( )物链逐级传递,直至食物链的最后一环。
13. 群落的垂直结构往往由不同物种所组成,具有复杂垂直结构的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极为丰富的物种。
( )14. 绿色植物是第一性的生产者,通过光和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也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起点。
( )15. 关键种的生活习性和多度将决定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6. 具有复杂水平结构的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极为丰富的物种。
( )17. 现今灭绝速率比平均的自然灭绝速率快100~1000 倍。
( )18. 对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境。
( )19. 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即为外来入侵种。
( )20. 生境片断化会导致一个地区原始生境面积减少,同时形成大量边界生境区,以及使分布区向边界的距离大大增加。
( )21. 只要是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 )22. 岛屿上物种数目会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最初增加十分迅速,当物种接近该生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数量时,增加将逐渐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