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礼仪
最新教师职业素养礼仪心得精选5篇

教师职业素养礼仪心得精选5篇暑假期间,我有幸倾听了唐雁凌教授主讲的教师文明礼仪教育,使我对教师文明礼仪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规范化的做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职业素养礼仪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师职业素养礼仪心得1一、要培养敬业精神一个教师的敬业精神,是由其职业思想、职业信念、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立业意识和从业态度构成的,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
1、为何要培养敬业精神。
师德和师能是一个成功教师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集中表现和核心所在,是教师工作的真正原动力。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这个原动力,只凭工作压力和工作毅力去工作,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难想象可以做好工作。
2、怎样去培养敬业精神。
作为一个教师,怎样去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应重在做好以下三点:(1)要安于平凡。
诺贝尔说:“有什么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
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对现实、理解现实和接受现实,要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去工作,以平常的心态去生活。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工作上的强者和生活上的智者。
(2)要爱惜岗位。
谈敬业精神先要谈爱岗,一个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因为爱岗是一种情感体验,敬业才是一种行为体现。
(3)要用心工作。
有一句话说得好:用力做事只求把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这里所指的用心,是用什么心?我认为这个心,主要是指教师的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要提升专业能力教师的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就是进行实效性教学和进行实用性教研的能力。
1、提升“实效性教学”的能力。
所谓实效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有实际效果的教学。
实效性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但又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考试等教学工作全程中。
(1)要提高备课能力。
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不应放在加班加点上,而应放在精心备课上。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作者:王虹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10期引言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由此可见,礼仪一定是文明的产物。
凡是文明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只有野蛮民族才没有礼仪。
礼是展示君子风范和民族形象的重要窗口,知礼、懂礼、讲礼,对于促进个人进德修身与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华礼仪讲究“内外兼修”,既注重外在的行为,也强调内在的修养。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这个命题,概括而言就是“师德与师范”——一个教育者的品格修养与风范。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尚书》有言:“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意思是上天佑助老百姓,为其立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为其立师教导民众。
教师形象在民众心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其言行举止所折射出来的品格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更高层次的教化。
职业道德素养与日常礼仪职业道德素养——礼敬《礼记》开篇第一句是“毋不敬”,汉代经学家郑玄解释说:“礼主于敬。
” 唐代孔颖达在郑玄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行五礼(吉凶军宾嘉),皆须敬也。
”“敬”在中华礼仪体系中是纲要,所谓纲举而目张,如果纲没有了,礼就成了躯壳,要义在此。
一个人内心有敬意,然后表达出来的肢体语言与之相得益彰,这才是真正懂得了尊重,彰显出我们中国传统礼仪中的“敬”的内涵。
用宋儒的话总结:“恭就貌上言,敬就心上言。
”。
礼是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敬意,是情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对父祖、尊长、对大自然都要心存敬意。
具体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是它直观地表达了敬。
在各种交往场合中服饰的整洁得体、容色的端庄肃穆、举止大方守礼、言辞谦恭都是表达敬意的方式。
《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这样评价禹,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 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任何批评了。
他本人吃的简单,但是对祖先的祭祀却办得很丰盛;他本人穿得很粗糙,祭祀的衣冠却非常华丽;他住的简单,却把全部力量用在沟渠水利上。
一个老师应具备什么素养礼仪知识

一个老师应具备什么素养礼仪知识作为一名老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礼仪和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榜样。
那么,一个老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礼仪和知识呢?1、教育教学素养首先,一个老师首先需要具备的是扎实的教育教学素养。
这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熟练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只有教育教学素养扎实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高超的教学水平,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2、师德师风除了教育教学素养之外,一个老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良好的师德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具备良好师德的老师,必须言行一致,凡事以学生为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
3、沟通能力一个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需要与家长、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老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功能。
4、人际关系一个老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老师还要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5、学科知识最后,一个老师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只有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教学生,指导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同时,老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保持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热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综上所述,一个老师需要具备的素养、礼仪和知识众多,包括教育教学素养、师德师风、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学科知识等方面。
礼仪之道传统中国教师的修养与修身

礼仪之道传统中国教师的修养与修身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引领者。
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修养和修身。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国教师的修养与修身,以探究中国教育中的礼仪之道。
一、修养的重要性教师的修养是他们成为榜样的基础,也是传授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关键。
教师的修养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和人际关系中。
一个修养良好的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他们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培养。
二、修身的内涵修身即是修养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对于中国教师来说,修身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修身道德是人的灵魂,教师作为道德典范,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教师应该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2.学识修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学识面。
他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修炼、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和启发。
3.情感修身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情感修养。
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生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4.修身养性教师需要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修养。
他们应该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保养。
教师的修身养性也可以通过艺术欣赏、读书写字等方式来培养,让自己在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中寻找到内心的寄托和安宁。
三、教师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提升来达到。
以下是教师修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基本素养礼仪知识

教师的基本素养礼仪知识教师的基本素养礼仪知识我们平时的强调个人礼仪,倡导现代文明,其实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
强化公民的文明观念。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基本素养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的基本素养礼仪知识篇1一、教育思想素养。
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二、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三、知识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能力素养。
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五、身心素养。
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
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教师的基本素养礼仪知识篇2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挑战。
如何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真诚而不是虚伪,自然而不是做作地来尊重自己,树立起新时期的“师道尊严”,可能需要比我们的前辈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爱心和真本事“挣”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与四少”。
一、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的师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产生感情,学生也才会将这种爱反馈回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教师的爱源于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才能使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日常行为时刻传递着和表达着爱意。
教师的个人礼仪素养要点_教师个人礼仪有哪些

教师的个人礼仪素养要点_教师个人礼仪有哪些我们平时的强调个人礼仪,倡导现代文明,其实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
强化公民的文明观念。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的个人礼仪素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目录教师的个人礼仪素养个人的基本礼仪包含哪些中国礼仪文化之个人形体仪态的端正教师的个人礼仪素养1、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
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
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4)洪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
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
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
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
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3、与学生谈话:(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
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
举止端正,行为有度。
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素养与礼仪规范心得(精选5篇)

教师职业素养与礼仪规范心得教师职业素养与礼仪规范心得(精选5篇)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把握现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教师职业素养与礼仪规范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教师职业素养与礼仪规范心得篇1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从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的培训中,来谈一下心得体会:我们的工作环境是幼儿园,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体是幼儿。
而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努力为儿童创设和提供各种学习、活动机会,更应该促进儿童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和谐发展。
特别对儿童而言,喜好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他们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仪问题:1、教师能微笑面对每个孩子:当孩子来园时,我们微笑地迎候,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气氛。
尤其是对刚入园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教师早晨的微笑就显得尤为重要,能按抚幼儿离开家,抵触入园的情绪,有的孩子会把你老师的微笑当成是妈妈的微笑,使得孩子不会有一种惧怕感,喜欢来幼儿园。
2、教师与孩子的互动言语: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天的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因此,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比较多。
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语言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可以适时运用肢体语言,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大胆思考。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和孩子互动中不注意语言的文明,缺乏耐心,有的孩子经常吃饭吃不干净、喝豆浆时不经意间倒翻,如果我们不是用亲切的语言诱导,而是不耐烦的急着批评,这不仅影响了老师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而且也随之影响着孩子与他人交往时产生表现出相同情绪。
3、教师与家长的言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举止端正,行为有度。
谈话时,语气要平和,不要高音量、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

教师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教师的师风形象。
一、文明礼仪在师风建设中的作用文明礼仪是教师师风建设的基础,也是教师为人师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示范。
首先,教师在言行举止中应具备恰当的仪态。
教师要注意穿着整洁、得体,不过分华丽或不得体的服饰、化妆将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其次,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注重礼貌。
教师应该善于和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遵循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
二、职业素养在师风建设中的作用职业素养是教师师风建设的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校的各类活动,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教师师风的建议教师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需要不断地加强与提升。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师风形象。
首先,教师应进行持续的自我反思和学习。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表达方式和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其次,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主动关注行业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
总之,教师师风的文明礼仪与职业素养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礼仪
培训目的: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自三千年前“周公制礼作乐”,“礼”即是治国之纲,亦是修身之本。
中国的礼学精神强调内涵,与过分注重仪式的西方礼仪迥然不同,“德挥动于内,理发诸于外。
”是中华礼学的要点。
素养是内涵的修为,礼仪是规则的表达。
于此两点谈教师风范。
《尚书》提到君与师如此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师,是老师。
上天爱护下民,为民立君以安民,为民立师以教民。
教导学子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以身示范。
通过对中华礼仪的学习,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自身修养准则,提高教职员工素质、树立公众形象。
培训时间:6小时
培训课程特色:
课程培训过程中含大量的互动模式、行为模式、情景模式、案例分析、心理模式等寓教于乐的培训方式,课后学员可深刻了解教师礼仪的知识。
“礼仪”一词中的“礼”原意是表示尊敬、崇敬之意,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自古就把“礼”与“忠、孝、义”并称为儒家道德准则;“仪”原意是指“礼”的形式,包括一些礼节、仪式等。
随着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言行方式及行为规范等,包括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地点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仪态、落落大方的举止、彬彬有礼的谈吐、亲切友好的态度等丰富的内容。
换句话说,礼仪是个人内在文化素养及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
教职人员在上课时间与待人接物时做到事宜、文雅、和善,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和从容淡定的心态来处事对于树立自身与学校的形象大有裨益。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礼与职业道德素养
1.“礼”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礼”?何谓“素养”?“素养”与“礼”
的关系
2.礼仪的起源、定义以及内涵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
知礼、懂礼、讲礼的重要性
凡是文明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只有野蛮民族才没有礼仪。
礼是展示君子风范和民族形象的重要窗口。
知礼懂礼、讲礼,对于促进个人修身进德与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职人员“日常”礼仪
常礼是生活、工作中最基本的礼仪,但一定不可小觑,恰恰在这些小节中,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与品格。
而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
1.问候与致意。
2.教职人员雅言与称谓的使用
3.教师办公室礼仪
4.办公室接待礼仪
5.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的礼节
第三部分:教职人员"举止"礼仪
45分钟的授课,是老师展现师德与师范最核心的时间。
通过什么表达自己的学养进而影响学生,“礼容”是最好的方式。
“礼容”的内容涵盖了言辞、举止、容色等。
《礼记》玉藻篇讲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直,色容端。
”我们通过《礼记》上的这段话,来规范坐、立、行、握手、眼神等举止。
你的肢体语言让别人了解你的身份,我们都应该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份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是否合乎礼。
1.教职人员“立容德”——树立课堂形象从立容开始,45分钟请保持“经
立”
2.男士、女士坐姿礼仪
3.教职人员行姿风范——传统文化中的步、趋、行,那个字体现的是“步
从容”并能很好的展现行姿风范?
4.鞠躬——中国人表达敬意的基本肢体礼仪
5.教职人员“目容端”
6.“色容庄”――请把握好您的容色
7.与学生或他人交谈中的体态禁忌
第四部分:教职人员“衣冠”礼仪
西方人讲:“你就是你所穿的”。
中国2000多年前的典籍中既强调:“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
”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有一个共识,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达尊重是从着装开始。
一个人的服饰代表他的态度同时准确的体现他的思想与文化立场。
1.教职人员服饰的基本礼仪与规范
2.职业女士着装禁忌与礼仪。
3.职业男士着装礼节。
4.中国人的着装观,及参加不同的场合的服装定位及礼仪。
5.教职人员化妆与饰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