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与给热系数

合集下载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的温差为1度(K,℃),在1⼩时内,通过1平⽅⽶⾯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度(W/m·K,此处的K可⽤℃代替)。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标准规范统⼀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温差为1度(K,℃),1⼩时内通过1平⽅⽶⾯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平⽅⽶·度(W/㎡·K,此处K可⽤℃代替)。

(节能)热⼯计算: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换热阻(m.k/w)(⼀般取0.11) Re —外表⾯换热阻(m.k/w)(⼀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积4、单⼀材料热⼯计算运算式 ①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②热阻值R(m.k/w) = 1 / 传热系数K [W/(㎡·K)]③厚度δ(m) = 导热系数λ[W/(m.k)] / 传热系数K [W/(㎡·K)]5、围护结构设计厚度的计算 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 *修正系数R值和U值是⽤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热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它们在热工学和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描述物质传热性能的好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它是描述物质传热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传热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导热性能、传热方式、传热介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传热系数越大,物质的传热能力越强。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²·K)。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换热系数。

换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同时考虑了传热表面的特性。

换热系数是传热系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描述了传热表面的传热能力。

换热系数的大小与传热表面的形状、材料、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换热系数越大,传热表面的传热能力越强。

换热系数的单位也是W/(m²·K)。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长度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它是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导热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一般来说,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能力越强。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领域中,我们需要考虑墙体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以确定墙体的保温性能。

在制冷和空调领域中,我们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确定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制冷效果。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需要考虑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以确定生产设备的传热效率。

总之,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热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描述了物质的传热性能和导热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参数来评估和设计热传导系统,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传热表面,我们可以提高传热系数和换热系数,从而提高热传导系统的传热效率。

空气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空气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三空气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传热系数和给热系数的方法。

2、加强对传热理论的理解。

3、学习化工中常用的准数关联方法及对数坐标纸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从传热原理知道,对于稳态传热有:Q=Vs·ρ·Cp·(t2-t1)=K·A·Δtm=α·A·Δt即K= Vs·ρ·Cp·(t2-t1)/ A·Δtm其中Δtm= t2-t1 / ln[(T-t2)/(T-t1)] (℃)由于蒸汽冷凝热阻与黄铜管壁热阻远小于内管空气对流给热热阻,可以忽略不计,故有K ≈α2、由因次分析可得知,空气在圆直管内强制湍流传热中,有:Nu=C·Rem 式中μρdu=Re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gNu=lgC+mlgRe可见,若以Nu与Re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应得斜率为m截距为lgC的直线。

3、上面式中符号意义Q ——传热速率,W;Vs——空气在实验状态下的体积流量,m3/sA——传热面积,m2K——总传热系数,W/(m2·K)Δtm——传热平均温度差,℃α——空气侧对流给热系数,W/(m2·K)Δt——给热温度差,℃t1 、t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ρ——空气在实验状态下的密度,m3/KgCp——空气比定压热容,J/(kg·K)4、有关参数的测定空气温度t1 、t2——用热电偶测出电位数值,经转换用数码显示仪显示空气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出蒸汽压力——用弹簧压力计测得三、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结构及流程见图2、套管换热器尺寸:内管为黄铜管,Φ31mm×3.5mm,L=1.6m,套管为50mm水煤气管,并覆以保温材料。

四、实验方法1、首先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结构及流程2、正确操作顺序:(1)启动罗茨鼓风机,并打开空气调节阀,使空气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2)打开电热锅炉注水阀,向锅炉注水至1/2~2/3液面处,打开加热器开关,加热并产生一定压力的蒸汽(3)打开电热锅炉的出口调节阀,让蒸汽进入套管,并排放套管内空气,仪表盘动态显示系统各温度值(4)按动“显示数据”按钮,调入原始数据记录表(5)待系统稳定后,按动“确定”按钮,当前一组数据计入原始数据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划分为8个以上测点,并按上述方法记录各组数据(6)按动“处理数据”按钮,进入数据处理环境界面,按动“显示结果”按钮,便可查看数据处理结果数据表、曲线及其回归方程式五、实验结果1、PCE-ES处理结果:2、Excel数据处理结果:六、思考题1、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答:①流体的物性与种类;②流体流动的原因;③流体流动的状态;④传热面的形状;⑤位置与大小等;即可用表达式表示为α=f(ρ,μ,Cp,λ,u,L,βg△T)。

实验三 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实验三  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实验三 传热系数K 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3.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中,间壁式换热器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

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热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影响换热器传热速率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

为了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除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列管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的传热装置。

冷热液体间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壁面的对流传热、间壁的热传导、以及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这三个传热子过程组成,其所涉及的热量衡算为:1212()()()()h h w c c w mw w Q KA T t Q A T t Q A t t A Q t t ααλδ=-=-=-=- 1122111w w w w h h m c c T t t t t t T tQ A A A KA δαλα----==== 1h h m c cK A A A A A A δαλα=++在所考虑的这个传热过程忠,所涉及的参数共有13个,采用因次分析方法 :π=13-4=9个无因次数群。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子过程 。

即:12(,)K f αα≈分别对α1、α2进行研究:1111111(,,,,,)p f d u c αρμλ=无因次处理得:0(,)Re Pr p b c c d du f Nu a μαρλμλ=→= 1)传热系数K 的实验测定热量衡算式:21()c c pc Q q c t t ρ=- 传热速率式:m Q KA t =∆ 其中:12211221()()lnm T t T t t T t T t ---∆=--两式联立,得:21()c c pc mq c t t K A t ρ-=∆2)给热系数α的实验测定热量衡算式:21()c c pc Q q c t t ρ=- 传热速率式: c mc Q A t α=∆ 其中:2121()()lnw w mc w w t t t t t t t t t ---∆=--下上上下两式联立,得:21()c c pc c mcq c t t A t ρα-=∆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图本实验选用空气作为冷流体 华理是冷却水,水蒸汽作为热流体。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的温差为1度(K,℃),在1⼩时内,通过1平⽅⽶⾯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度(W/m·K,此处的K可⽤℃代替)。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标准规范统⼀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温差为1度(K,℃),1⼩时内通过1平⽅⽶⾯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平⽅⽶·度(W/㎡·K,此处K可⽤℃代替)。

(节能)热⼯计算: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换热阻(m.k/w)(⼀般取0.11) Re —外表⾯换热阻(m.k/w)(⼀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积4、单⼀材料热⼯计算运算式 ①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②热阻值R(m.k/w) = 1 / 传热系数K [W/(㎡·K)]③厚度δ(m) = 导热系数λ[W/(m.k)] / 传热系数K [W/(㎡·K)]5、围护结构设计厚度的计算 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 *修正系数R值和U值是⽤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导热系数是一个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λ表示,单位是W/(m·K)。

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厚度为1米的物质在温度差为1摄氏度时,横向通过热传导而传递的热量。

物质的导热系数与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常用于计算材料的热传导过程。

传热系数是指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之和。

对流传热是指流体通过对流方式(例如空气对流、液体对流)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导传热是指通过材料内部的分子热传导以及材料之间的热传导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热系数通常用符号α表示,单位是W/(m^2·K)。

传热系数是描述单位面积的物质与流体(例如空气、液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能力的参数。

热阻值是描述物质抵抗热传导流动的能力的物理量。

热阻值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m^2·K/W。

热阻值可以通过物质的导热系数和物质的厚度计算得到。

热阻值越大,就意味着物质抵抗热量传递的能力越强。

从计算角度来看,热阻值可以用于确定材料层的热传导系数和有效厚度。

在热工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传热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一维热传导方程对传热进行描述。

该方程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用于计算热传导。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

对于复杂的传热过程,例如对流传热,可以使用强化传热表达式或经验公式来估算传热系数。

这些经验公式基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得出,用于估计传热系数。

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可以选择适合的传热模型和传热参数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热传导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导热性质、热传导路径、表面特性、传热介质等等。

因此,在进行热工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传热模型和参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导热系数λ[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

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K)]: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 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

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W)。

传热阻: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

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单层结构热阻: R=δ/λ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0=Ri+R+Re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R —围护结构热阻(m.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K=1/ R0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k)]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4、单一材料热工计算运算式①热阻值R(m.k/w) = 1 / 传热系数K [W/(㎡?K)]②导热系数λ[W/(m.k)] = 厚度δ(m) / 热阻值R(m.k/w)③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④厚度δ(m) = 导热系数λ[W/(m.k)] / 传热系数K [W/(㎡?K)]5、围护结构设计厚度的计算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 *修正系数(见下表)R值和λ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

传热实验报告及思考题-化工实验

传热实验报告及思考题-化工实验
教师审阅意见:
二、实验记录
1原始数据表
裸管
冷凝液量
热电偶读数/℃
时间/s
体积/mL
冷凝水流量mL/s
保温包蒸汽温度/
裸管壁面温度1
裸管壁面温度2
裸管壁面温度3
60
5.25
0.088
98.3
97.8
97.6
96.9
60
5
0.083
98.3
97.8
97.7
96.9
60
5.2
0.087
98.2
97.8
97.6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熟悉设备流程,检查个阀门的开关情况,排放汽包中的冷凝水。
(2)打开锅炉紧随发,加水至液面计高度的2/3。
(3)将电热棒接上电源,并将调压器从0调至220V,满功率加热,带有正气后,再
将加热功率调制适宜值。
(4)打开套管换热器冷却水进口阀,调节冷却水流量为某一值,注意该值应与加热
根据
=/(Δ)=2753.8W/(0.32×78.8℃)
可求得
=1165W/(m2∙℃)
(2)计算裸管的自然对流给热系数α(W /(m2⋅°C) )
Φ=16×1.5;管长L=0.67m。
与(1)中同理可求得放热量
Q=W汽r=∙∙r =998×0.086×10−6×2257.2×103W=193.7W
(1) 测定汽-水套管的传热系数K(W /(m2⋅°C)):
(2)测定裸管的自然对流给热系数α(W /(m2⋅°C) ):
(3)测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W/(m⋅°C)):
3流程装置
该装置主体设备为“三根管”:汽-水套管、裸管和保温管。这“三根管”与锅炉、汽包、高位槽、智能数字显示控制仪等组成整个测试系统,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系数K 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的研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
2. 掌握借助于热电偶测量壁温的方法;
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4.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 基本原理
1.传热系数K 的理论研究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
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

这种传热过程系冷、热流
体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热量交换。

它是由热流体对固体
壁面的
对流给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
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如图1所示。

由传热速率方程知,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Q=()t T KA - (1) 而对流给热所传递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均可由牛顿冷却定律表示
Q=()1w h h t T A -α (2)
或 Q=()t t A w c c -2α (3)
对固体壁面由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则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为 Q ()21w w m t t A -⋅=δ
λ (4) 由热量平衡和忽略热损失,可将(2)、(3)、(4)式写成如下等式 Q=KA
t T A t t A t t A t T c c w m w w h h w 1
112211-=-=-=-αλδα (5)所以 c c m h h A A A K αλδα111
++= (6)
()22222111111,,,,,,,,,,,,u c u c d f K p p λμρδλλμρ==()5,2,6f (7) 图1传热过程示意图
从上式可知,除固体的导热系数和壁厚对传热过程的传热性能有影响外,影响传热过程的参数还有12个,这不利于对传热过程作整体研究。

根据因次分析方法和π定理,热量传递范畴基本因次有四个:[L],[M],[T],[t] ,壁面的导热热阻与对流给热热阻相比可以忽略
K ≈()21,ααf (8)
要研究上式的因果关系,尚有π=13-4=9个无因次数群,即由正交网络法每个水平变化10次,实验工作量将有108次实验,为了解决如此无法想象的实验工作量,过程分解和过程合成法由此诞生。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7)式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子过程如(8)式所示,分别对21,αα进行研究,之后再将21,αα合并,总体分析对K 的影响,这有利于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当1α>>2α时,2α≈K ,反之当1α<<2α时,1α≈K 。

欲提高K 设法强化给热系数小的一侧α,由于设备结构和流体已定,从(9)式可知,只要温度变化不大,1α只随1u 而变,
()1111111,,,,,λμραp c u d f = (9) 改变1u 的简单方法是改变阀门的开度,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操作变量。

同时它提示了欲提高K 只要强化α小的那侧流体的u 。

而流体u 的提高有两种方法: (1)增加流体的流量;
(2)在流体通道中设置绕流内构件,导致强化给热系数。

由(9)式,π定理告诉我们,π=7-4=3个无因次数群,即:
()1111111,,,,,λμραp c u d f = ⇒
⎪⎪⎭⎫ ⎝⎛=λμμ
ρλαp c du f d , (10) 经无因次处理,得: c b o a Nu Pr Re = (11) 如果温度对流体特性影响不大的系统,并且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则式(11)可改写为:b a Nu Re =
式中:c o a a Pr =。

2.传热系数K 和α的实验测定
实验装置的建立依据如下热量衡算式和传热速率方程式,它是将(5)和(6)式联立,则
KA ∆t m = W c ρc C pc (t 2-t 1) (12)
其中 1
212m t T t T ln )t T ()t T (t -----=∆ (13) m
pc c c t A t t C W K ∆-=)
(12ρ (14) ()
()
1212t t c W t A t t c W t A pc c c mh h h pc c c mc c c -=∆-=∆ραρα 其中: 1
212ln )()(t t t t t t t t t m m m m mc -----=∆下上下上 (15) 下上下上m m m m mh t T t T ln )t T ()t T (t -----=
∆ (16) ---------若实验物系选定水与水蒸汽,由(8)、(9)式告诉我们,实验装置中需要确定的参数和安装的仪表有:
A-------------由换热器的结构参数而定;
W c ------------测冷流体的流量计;
t 1、t 2---------测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计;
T 、P---------测热流体的温度计,蒸汽压力;
C pc ------------由冷流体的进、出口平均温度决定;
下上、m m t t ---由热电偶温度计测定。

将以上仪表、换热器、气源、及管件阀门等部件组建成如下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步骤
1.先开蒸汽加热开关, 再开气源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2.打开不凝性气体放气阀,“开-关”重复三次。

3.整个实验操作控制蒸汽压力恒定在0.05Mpa以下某一刻度,改变唯一操作变量即空气转子流量计阀门开度,达到改变流速的目的。

4.实验布点采用小流量和打流量分别布点集中原则,因为是直线原因。

5.待冷流体出口温度显示值保持5min以上不变时方可同时采集实验数据。

6.实验结束时,先关蒸汽进口调节阀,保持空气继续流动10min,以足够冷却壁温,保护热电偶接促正常。

7.上机数据处理的直线相关系数要求R≥0.93,否则,实验重做。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1、从理论及经验公式可知:Nu=0.023R
e
0.8Pr0.4。

而此公式适用的条件是:
(1)光滑管内R e>10000即流动是充分湍流的,这一点是重要的;
(2)0.7<P r<160;
(3)流体是低粘度的(不大于水粘度的2倍);
(4)l/d>30~40即进口段只占总长的很小一部分,而管内流动是充分发展的。

本实验关联的N u=0.030R e0.778P r0.4与理论公式作比较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整理
2.0
4.08.0
8.0
4.0 023
.0
d u
μρ
λ
α=,由此式分析:物性参数中ρ、u、d对给热系数α的影响,其中哪个参数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