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出版着作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山东大学文学院
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

5《艺术设计与品牌传播》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607012 2006.07-2008.12项目负责人。
6 <<文人雅集—艺术社会学视野下的美术传播与美术批评>>教育部
文社科规划项目2011.8—2014.8项目负责人。
1《当代语境中应用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论文,《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三期,【CSSCI】。2《广告创意中的艺术感染力》,论文,《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CSSCI】。3《三代青花瓷纹饰装饰艺术》,论文,《东岳论丛》2010年第五期,【CSSCI】。4《在“文化性”与“感受性”中建构“视觉公共性”》,论文,《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五期,【CSSCI】。5《招贴广告设计中的思维与表现》,《文艺研究》2010年第四期,【CSSCI】。6《论我国电视广告中的亲情主题》,论文,《广告研究》2010年四月[合作/一位]。7《鱼船出港》,作品,《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四期,【CSSCI】。8《理性与非理性冲突中的现代设计文化》,论文,《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六期,【CSSCI】。9《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民族性》,[合作/二位]论文,《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六期,【CSSCI】。10《艺术设计摸式创新》,分析论文,《齐鲁艺苑》2010年第三期。11《现代设计的抽象美》,论文,《文艺研究》2009年期,【CSSCI】。12《永不停息的创作激情》,论文,《山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CSSCI】。13《笔端下的真诚评吴晓林咖啡馆组画》,论文,《山东大学报》2008年第四期,【CSSCI】。14《无印良品的设计意识认知》,论文,《齐鲁艺苑》2011年第二期。15《体育媒介背景下的品牌传播》,论文,《广告研究》2008年三月。16《现代设计审美的五个因素》,论文,《文艺研究》2008年第十期,【CSSCI】。17《吸烟有害健康》,作品,《文艺研究》2008年5月,【CSSCI】。18《设计艺术视角下的品牌教育--从视觉传达到品牌学设计》,论文,《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9《体育媒介背景下的品牌传播》,论文,《广告研究》2008年三月。20《持续生存与和谐发展--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缺什么?》,论文,《中国广告论文集》年亚洲国际创意传播集团出版,2007年8月。21《浅谈设计艺术视角下的品牌学教育—从视觉传达到品牌设计》,论文,《2007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2《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缺什么》,论文,《持续生存与和谐发展》,亚洲国际创意传播集团出版。23《新媒体的形态变化及对广告活动的影响》,论文,《广告大观》2007年第八期。24《构成静物》,作品,《文艺研究》2007年第六期,【CSSCI】。25《标志设计及其传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艺研究》2007类年第八期,【CSSCI】。26《标志设计及其传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艺研究》2007年第八期,【CSSCI】。27《构成静物》,作品,《文艺研究》2007第六期,【CSSCI】。28《新媒体的心态变化及对广告活动的影响》,论文,《广告大观》2007年第八期。29《现代标志的设计文化性》,论文,《文艺研究》2006年第五期,【CSSCI】。27《现代标志的设计文化性》,论文,《文艺研究》2006年第五期,【CSSCI】。30《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韵律美》,论文,《文艺研究》2005年第四期,【CSSCI】。32《远离色情网站》,作品《文艺研究》2005年第四期,【CSSCI】。33《广告设计审美的多元化发展》,论文,《文艺研究》2005年第九期,【CSSCI】。34《色彩情感的艺术分析》,论文,《文艺研究》2004年第五期,【CSSCI】。35《浅析平
正式取人大代表候选人情况简介

正式取人大代表候选人情况简介姓名樊丽明性别女工作单位及职务山东大学副校长教授出生年月1958.10文化程度博士民族汉党派中共简历及主要表现: 1978.02-1982.02 山东大学经济学系学习1982.02-1984.12 中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硕士研究生1984.12-1986.09 中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教师1986.09- 1994.04 山东大学经济学系教师副主任1994.04-2000.03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财税系副主任2000.03-2003.09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03.09至今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樊丽明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
她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担任经济学院院长期间,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提供条件,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提供深造、培训的机会,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使经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担任副校长以来,她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推进工作”,抓住专业建设这一龙头,从招生、培养、管理、评估等过程入手,巩固完善改革,坚持教育创新,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2005年我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在分管的财务、校董会、高等教育研究等工作中也都确立了明确的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该同志在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近年来,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许多科研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曾获财政部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二等奖等。
现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

成 果 名 称
生物类本科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建立与实施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其他完成人姓名
张长铠,白增亮,龙世立,陈单位名称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大学教务处
组织鉴定部门名称
山 东 大 学
鉴定组织名称
鉴 定 时 间
教授
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
2004年11月30日
组织鉴定部门意见:
该项目的实施,建立了通专兼顾适应社会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元发展的生物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创新性教育特色,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取得了实际可操作的成果。该成果将对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生命科学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2004.11.30
鉴定意见:
该项目立足于发挥综合大学在理科大类基础课的优势,利用历史名校文化积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工作”的学风。实施过程中,注重通才培养的规模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注重隐形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验实习体系)。以微生物人才培养的教学成果为样板,放大拓宽,形成生物类学生人才培养的格局,以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争取企业与社会的参与,发挥了科研优势对于本科教学的支撑作用。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了“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教学改革的良好实效。主要成果在99-02届本科生培养中得以实践。学生编著出版了“植物学图册”(60万字),撰写成册“创新之路”论文66篇(80万字)、编辑出版“生命之光”12篇(120万字)。2000-2003年获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国家金、银、铜奖及省级一等奖12项。在山东大学29个学院竞赛中是获奖层次最高、获奖次数最多的学院。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12)、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8)。该成果在国内12所高校中推广辐射,成果显著,水平领先。该项目对我国21世纪初高等教育生命科学类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厅级
IEEEICCT最佳论文
IEEE ICCT最佳论文
第一
第三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二
第二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
中国电子学会
山东省妇女联合会
IEEE国际
会议
IEEE
国际
会议
2014~2017
2010~2012
2014~2017
2011~2014
2011~2015
2013~2016
2014~2016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低成本、低功耗、云架构的新型信息化系统”第三位
国际通信领域顶级期刊IEEE JSAC/Transactions论文6篇(3篇第一作者,3篇通信作者)
国内首部跨层通信专著1部《无线通信跨层设计--从原理到应用》,第一作者
个性化培养方案(由所在单位填写)
主要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内容
加入/组建团队及平台情况(由所在单位填写)
2004.09-2008.12,山东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
2001.09-2004.06,山东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硕士
1997.09-2001.0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学士
张海霞博士重点研究了无线通信中的传输可靠性、频谱有效性、以及无线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问题。在无线传输领域,提出了多天线、多用户、多数据流传输理论、低复杂度正交空时编码方案、新型网格编码空间调制方案,并发展了基于小波基的多载波传输理论。在无线资源优化领域,基于有效容量,形成了一套围绕频谱、功率和用户QoS保证的无线资源优化方法,并在多种无线场景下获得了验证;借助博弈理论体系,发展了多媒体无线资源管理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干扰感知的跨层分布式多媒体传输机制。
黄万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4214245

中国现当代文学黄万华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华人文学、海外传播理论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199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1999年山东文艺出版社)中国与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1960年代)(2006年山东文艺出版社)《传统在海外:中华文化传统和海外华文文学》(2006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在旅行中拒绝旅行》(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详细注明成果名称、出版社或刊物名称[注明是否CSSCI 来源期刊]、出版或发表时间、卷期、成果字数、作者位次、成果类别〔特类、A 类、B类、C 类〕)《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方式—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的语言追求》《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1期《战后至1960年代台湾文学辨析》,《文学评论》2008年1期《左翼文学思潮和世界华文文学》,《文史哲》2007年2期,CSSCI 1万字《左右翼政治对峙中的战后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学术月刊》2007年9期,CSSCI,第三届国家期刊提名奖刊物《乡愁是一种美学》,《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4期,CSSCI,1万字,《新华文摘》2007年21期摘载《文学精神与文学经典》,《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1期,CSSCI,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9千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2期摘载,《“九七”回归后的香港小说》,《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5期,CSSCI,9千字《“异”:海外华人文学的一种新视野》,《天津师大学报》,2007年6期,CSSCI,《战后台港小说:本土性、多元性中人文主义立场》,《小说评论》,2007年1期C类《黄锦树的小说叙事:青春原欲、文化招魂、政治狂想》,《晋阳学刊》2007年2期C 类《山水兼得,情思双栖——钟怡雯散文论》,《烟台大学学报》2007年1期C类,《突围趋同:一种“代”的开始》,《理论学刊》2007年5期,C类《语言的舞者——严歌苓小说语言论》,《吉首大学学报》,2007年5期《陈大为——新生代意识的诠释者》,《南都学刊》,2007年5期C类《“异”:海外华人文学的一种视野的形态》,《香港文学》,2007年第3期《1997——2007:非界限的香港小说10年》,《香港文学》,2007年第7期《从〈天工开物〉看回归后的香港小说》,《华文文学》2007年3期《海外华文文学:沟通于“大传统”的“小传统”》,《扬子江评论》2007年1期《母体归依、生命传承中的故土意象》,《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1期,8千字《“古迹空间”:变迁中的凝固传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期,9千字《战后20年台湾文学思潮的历史描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版《香港文学的价值和地位》,《中华艺术报》,2007年7月3日,4千字倾听天声和倾听心声的融合——海外华人文学中的自然、环保意识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4期CSSCI 《学刊月刊》等摘载梦回清河:抗战记忆中的人性叙事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4期CSSCI 独立华人文学:拓展了的文化视角和空间福建师大学报2006年4期CSSCI 独立古典形象的海外言说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4期CSSCI B类独立章太炎的海外影响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5期CSSCI 独立文学精神和文学经典陕西师大学报2006年4期CSSCI 独立佛义禅境:海外华人文学的一种精神源泉人文2006年6期CSSCI 独立严歌苓:语言的舞者《严歌苓自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版中国与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独立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1960年代)(2006年山东文艺出版社)独立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史述和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独立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美国华文文学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新加坡华文文学史初稿新加坡国立大学2003年6月第三战时中国文学:可以被一再审视的文学空间求索CSSCI 2005年6 期新华文摘2005年20期全文转摘A类独立第13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5年1期CSSCI A类独立中国文学中的跨文化因素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3期CSSCI B类独立鲁迅传统和战时中国文学东岳论丛2005年4期B类独立文学史上的王鼎钧齐鲁学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5年1期B类独立战争的毁灭:人性和自我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4期CSSCI B类独立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6期CSSCI A类独立战争人生的心灵体验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4期CSSCI 独立语言原乡:战时精神故乡的基石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5期CSSCI 独立“边缘”切入和“断奶”之痛——文学中传统(民族)和现代(西方)关系的一些思考暨南学报2005年5期CSSCI 独立刚强雄烈: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审美走向山东师大学报2005年5期C类独立战时中国文学中的知识者形象内蒙古师大学报2005年3期C类独立清明沉静中的丰富心灵香港文学2005年5期C类独立战时军营文学:现代军人形象的启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5期独立跨文化因素: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新质《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7辑独立战时至战后台湾文学的转折《人文述林》第8辑独立视角越界: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叙事身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A类CSSCI2004年2期独立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文学评论A类CSSCI 2004年4期独立战后20年文学论纲文史哲A类CSSCI 2004年5期独立1945-1949的香港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B类是CSSCI 2004年2期独立战时台湾文学的抵抗意识中国文学研究C类CSSCI 2004年4期独立人文关怀和东南亚华文文学生态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C类2003年12月独立历史:民族心灵的安置地美华文学C类2004年3月独立边缘:文学史活力所在香港文学C类2004年11期独立印华文学:禁绝中的传承新华文学C类2004年1期独立学术旅行: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一般2004年1期独立家国同构的变异中国海洋大学学报一般2004年2期独立学术双壁:《文学台湾》和《小说香港》华文文学一般2004年2期独立历史转折和作家身份的变动闽江学报一般2004年3期独立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史》到20世纪华文文学史第10届世华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4年2月独立民族性与公民性间的复杂纠结世界华文文学研究2004年第1辑独立《风雨阴晴·序》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独立《黄运基小说选·序》珠海出版社2004年1月独立从王国维到鲁迅源头开掘上的分流人文述林第7辑2004年9月独立语言心灵视野中的印华文学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1期CSSCI 独立生命整体意识和“天地人”观念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1期新华文摘2003年5期摘截B 类独立战时香港文学:中原心态和本地化进程的纠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1期B类CSSCI 独立“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世代作家和新华人华侨作家的初步比较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3期B类CSSCI 《文艺报》等转载独立“乡村中国”叙事的终结和三城文学格局的形成香港文学2003年12期独立语言原乡:创作原创力的孕蓄和迸发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4期摘截B类独立在中国心和美国梦的纠结中落地生根美华文学(美国)2003年2 期独立“五四”小诗六家十九首中华书局2002年6月版独立女性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另一含义学习与探索2002年4期B类CSSCI 独立从呼应到融合:世界战争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文学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3期B类CSSCI 独立异族“他者”形象: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文史哲2002年3期A类CSSCI独立战时中国:现代中国形象完整呈现的开端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4期A类CSSCI独立40年代文学:文学开放性体系的形成理论学刊2002年2期C类是独立沃土的新耕耘,宝藏的再开掘文艺评论2002年1期C类独立班杂中的圆润:40年代文学的艺术追求人文述林第5辑独立潜性互动:50年代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海外华文文学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3期B类是独立归化和寻根:80年代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新姿态华文文学2002年2期独立我和世界华文文学香港昆仑出版公司2002年3月版独立海外火种引发的新文学分流理论学刊2001年4 期C类北大荒精神的文学掘宝者文艺报2001年11月6日C类青春激情与历史意识光明日报2001年12月27日独立潮汕籍新马作家的历史意识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6期C类CSSCI 独立原乡的追寻——从一种形式看20世纪华文文学史《美华文学》2001年4期独立海外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华文文学2001年2期独立价值预设和实践偏离:五四新文学的矛盾运动铁道师院学报2001年4期独立从美华文学看东西方海外华文文学的差异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4月CSSCI B类独立原乡的追寻——从一种形象看20世纪华文文学史人文杂志2000年4期CSSCI 独立胆识和策略——世纪末的南洋反思小说人文杂志(马来西亚)2000年5月C类独立20世纪美华文学的历史轮廓华文文学2000年4期独立中国现代文学到底存在着多大的空间海南师院学报2000年3期独立2000年以来承担项目情况(名称、批准单位、立项起止时间、立项批号、结项编号、本人位次)海外新移民和新生代作家的比较研究国家社科评审委员会2004-2006 负责人中华传统文化和海外华人文学教育部2001-2004 独立战时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2000-2002 独立2000年以来成果获奖情况(成果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精品课程语言原乡:创作原创力的孕蓄和迸发山东省委宣传部刘勰文学奖2004年10月独立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省社科一等奖2000年12月独授奖单位、获奖名称及等级、获奖时间、本人位次)及产生社会影响的情况立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山东省委宣传部刘勰文学奖2000年8月独立20世纪华文文学史系列课程建设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省教学二等奖2002年6月第一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省社科二等奖2006年4月独立视角越界: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叙事身份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独立《史述与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战时中国文学:可以一再审视的空间》,山东省教育厅二等奖目前正在进行的专题研究情况及近期(3—5年内)的科研计划对社科处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生态美学发展状况及其话语建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程相占访谈

孙美娟(以下简称“孙”):程老师,您好,请问中国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程相占(以下简称“程”):国内学者能够看到的最早以“生态美学”命名的文章,就是我们翻译的俄罗斯的一程相占,(1966-),河南新野人。
1985-1989年就读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9-1995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4年评审为山东大学教授,2006.8-2007.8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进行访问研究,2009年评审为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0年起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起担任国际英文期刊ContemporaryAesthetics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8年4月担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5月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出版学术专著8部,译著2部,在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波兰、土耳其等国发表中外文学术文章12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1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
相关8份论著被加拿大环境美学家卡尔森写入美国《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辞条。
中国生态美学发展状况及其话语建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程相占访谈程相占,孙美娟■■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
收稿日期:2019-09-01作者简介:程相占(1966-),河南新野人,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0年起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孙美娟,《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摘要:2018年12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的创新与发展长江学者分论坛。
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事记

9月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家协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曹
禺先生∞诞辰学和研曹禺纪念集》一书,内
收曹禺家人、学生、朋友及一些学者撰写的文章。
10.5冰心诞辰100周年。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馆、福建省文
联在京举行冰心诞辰百年纪念活动。
10.12赵树理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次赵树理学术讨论会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毛晓平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10073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2001,(3)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xdwxyjck200103014.aspx 授权使用:潘尚河(wfhczy),授权号:e3ea0457-9fb5-4795-a4ba-9ea100b90975 下载时间:2011年3月9日
11.25巴金9r7华诞。为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陆正伟《世
纪巴金》一书。
11月
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施蛰存《北山楼诗集》,内收施蛰存加
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传统诗歌名篇。
11月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国老舍研究会主办的“老舍与二 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就“百年老舍” 这一学术命题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文学、历史的意义及 老舍与建国十七年文学的关系等展开了讨论。
2110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事记 247
万 方数据
太原举行。
10.弱由文化部、中国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联合举
办的纪念杰出革命文艺家夏衍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 行。
10.2jB一30中国文联、中国影协、浙江省文联等在杭州联合举办 夏衍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鞠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管理信息系统

申报书
所在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申请人鞠雷
填表日期 2017 年 04 月 06 日
山东大学人事部制
填写说明
1.申报书内容要逐项填写,实际内容不发生的,请注明“无”。
有字数限制的,应严格控制在限定字数以内。
2.申请人应客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所在单位应严格把关,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
3.“研究领域”请填写所在研究方向的关键词,至多填写三项。
4.项目“经费来源”请填写项目的具体性质,如“美国NIH基金项目”、“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5.表中涉及时间的,一律按“2013.09”格式填写。
6.本申报书一式一份,用A4双面纸打印,按左侧装订线装订。
二、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近五年)
四、可行性及预期目标
五、培养期内所需研究经费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与人民大众的文化
对文艺本质研究的历史反思
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主客体关系结构特性深化对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的认识
梁漱文艺思想论略
论马一浮“六艺之学”视野中的易学研究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文学理论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谈曹明冉的中国画艺术
异彩纷呈的网络小说
文学理论科学性:人文性、知识系统性与方
法可靠性
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
对当前文艺学转型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
考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格局与特
点
文艺主客体结构对艺术类别与形态的规定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
《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序
简论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论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进程回顾和反思的思
想理论基础
往来不穷,道通为一——中国当代艺术教育
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论形式的嬗变对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诉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探析
论周来祥“和谐”的审美和社会理想
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主持人
语)
文艺理论与批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
江西社会科学
文艺研究
齐鲁学刊
周易研究
深圳大学学报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
究》14辑
曹明冉画集
中国文学年鉴(2003)
甘肃社会科学
高校理论战线
天津杜会科学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艺术学第3卷第1辑
学林出版社06年5月
版
《文艺意识形态学说
论争集》吉林大学出版
杜06年7月版
齐鲁书社06年6月版
《文史哲》
《甘肃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
究》第10辑
《甘肃社会科学》
05.6期
05.3期
05.6期
05.1期
05.2期
05.2期
04.6期
2005.11
2005.9
2004.8
06年1期
06年6期
06年5期
06年10期
06年5月
06年7月
06年6月
07,5期
07,4期
07,2期
07,3期
07,10期
07,6月
07,4期
8500
9000
10000
3000
8000
8000
8000
5000
3000
6000
6500
7000
9000
9000
12000
8000
4000
8千
7千
9千
6千
1万2
1万1
2千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