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和苹果树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

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2. 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一切。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苹果树图片3. 母鸡图片4. 幼儿用书第3册第2单元第2课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苹果树和母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两张图片,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2. 故事讲述: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并在故事过程中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它为什么会感谢苹果树呢?”4. 情景体验:教师组织幼儿分角色扮演母鸡和苹果树,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一切。
五、作业:1. 回家后,幼儿向家长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画画表达故事情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估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观察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讲述故事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反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在故事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
九、教学调整: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

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关爱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母鸡和苹果树》2. 故事简介:母鸡每天在苹果树下产蛋,苹果树给母鸡遮风挡雨。
一天,母鸡决定报答苹果树的恩情,为苹果树除虫、施肥,苹果树结出了丰盛的果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实物苹果等。
2. 环境: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讲述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中母鸡为什么要报答苹果树?母鸡是如何报答苹果树的?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动物,爱护环境。
4. 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组扮演母鸡,一组扮演苹果树,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总结:教育幼儿关爱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关爱动物、爱护环境的事例,并进行记录。
六、教学延伸:1. 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母鸡和苹果树的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教案内容的兴趣和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情感态度,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苹果树图片、母鸡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母鸡吗?母鸡会下蛋,还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提问:“故事中的母鸡为什么感到伤心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画一画故事中的母鸡和苹果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母鸡和苹果树的知识,增进亲子关系。
在本次教学中,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较高。
在故事讨论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仍有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和害羞。
在情景体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表现,鼓励胆小、害羞的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我将结合幼儿的兴趣,适当增加相关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倾听、讨论和情景体验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听力理解、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和兴趣。
3.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评价幼儿在关爱动物、爱护环境方面的认识和行为。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表达过程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母鸡和苹果树。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录音机、录音带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述故事: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倾听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并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特点。
4.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母鸡和苹果树的画面。
5. 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绘画想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2.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象?3.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4. 是否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的发展?5.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提高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母鸡和苹果树的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谈论母鸡和苹果树。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母鸡和苹果树特点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编。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编,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享。
难点: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感知故事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水粉等3. 音乐CD:《母鸡和苹果树》主题曲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征。
b. 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a. 母鸡每天辛辛苦苦地下的蛋都被人拿走,她非常生气。
b. 母鸡看到苹果树硕果累累,非常羡慕,她决定去求苹果树给她一些苹果。
c. 苹果树拒绝给母鸡苹果,母鸡决定自己去种苹果树。
d. 母鸡经过努力,终于种出了一棵苹果树,她非常高兴。
3. 故事续编:a. 邀请幼儿大胆地想象,为故事添加有趣的续编。
b.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享。
4. 绘画活动:a. 邀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
b.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色彩丰富的画笔表现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 幼儿在故事续编过程中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寻其他有关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或图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母鸡和苹果树”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相关故事资料。
幼儿园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并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认读生词“母鸡”、“苹果树”、“铲子”、“瓢”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提高语言听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认知;•学生能够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故事欣赏能力,增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前准备1.教师在课堂上事前准备好故事《母鸡和苹果树》;2.教师将故事内容分为若干段落;3.教师准备好生词卡片、图片等教具;4.确定好学生的学习小组,将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好小组任务。
2. 教学流程(1)情境营造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音乐、笑话等方式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故事讲述教师将故事《母鸡和苹果树》讲述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3)生词教学教师将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如“母鸡”、“苹果树”、“铲子”、“瓢”等,通过相应的图片、卡片等教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熟悉这些词汇。
(4)情境重现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如“母鸡下蛋”、“种苹果树”、“采摘苹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
(5)小组活动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小组一阅读故事,小组二根据故事制作绘本,小组三回答问题,小组四进行角色扮演等。
(6)教师点评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夸奖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学反思本次语言教学活动,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营造、故事讲述、生词教学、情境重现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内容。
《母鸡和苹果树》教案范文(5篇)

《母鸡和苹果树》教案范文(精选5篇)《母鸡和苹果树》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有可能用到,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母鸡和苹果树》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课件、故事图片等。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谁?(母鸡)这只母鸡住在美丽的大树林里。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播放图片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可是一天早上,母鸡醒来,推开窗户,突然……(播放图片)母鸡这是什么表情?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哇!母鸡到底看到了什么会这么惊讶?(播放课件:苹果树)看到苹果树,母鸡为什么会这么惊讶啊?母鸡说了:“原来这里昨天还没有这棵苹果树,怎么今天突然有了呢?”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棵苹果树是哪儿来的?(种的)为什么种在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2)播放图片2,引导幼儿观察、答复:呼!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落下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耳朵什么样子的?苹果树会长耳朵吗?你觉得这会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苹果树上长出了耳朵会说什么啊?(幼儿答复)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母鸡说什么了?嘘!这什么声音“我们苹果树有时候的。
”苹果树说话了,它怎么说的?母鸡在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苹果树啊?(3)播放图片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这时,呼!又吹来一阵风,几片树叶落下来,快看苹果树又出现了什么?尾巴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苹果树会长尾巴吗?你觉得这会是谁的尾巴?母鸡看到苹果树上长出了尾巴会说什么啊?(幼儿答复)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和母鸡的模型等。
2. 材料: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导幼儿关注母鸡和苹果树。
2. 听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听故事,并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讲解故事:教师根据幼儿的听力理解情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4. 情景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母鸡和苹果树。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的反应,根据幼儿的听力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2.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3. 在创意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母鸡和苹果树。
4.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如讲述类似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自然角中放置一只母鸡和一颗苹果树的模型,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关注母鸡和苹果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鸡和苹果树教案
活动目标:
1、乐于表达,学习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
哎,你们听苹果树也说话了:“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的。
”
那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呢?
(3)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红红的什么?
那鸡妈妈看到红红的舌头会怎样?
它会怎么说?苹果树又怎么说呢?
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呢?
(4)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鸡妈妈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尾巴又会怎么说呢?
苹果树怎么回答的?
(5)师:你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觉得是谁假扮的?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呢?(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鸡妈妈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鸡妈妈让苹果树学大树摇,苹果树摇啊摇,树上的叶子都掉下来了,看,到底是谁假扮的呀?”(点击课件:啊,原来是一只大灰狼假扮的。
)那它为什么要装成苹果树呢?
(6)师:原来大灰狼装扮成苹果树是想来吃母鸡妈妈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母鸡妈妈对付大灰狼?(幼儿自由讨论)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是怎么做的?
3、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个好听的故事的名字叫《母鸡和苹果树》,那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4、表演故事。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现在我们来表演故事,你可以选择当鸡妈妈,也可以选择当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