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一、建筑中的防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设计时尽量考虑自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2.0m2;3、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5、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6、高规: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二、机械防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如果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2.1建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
当计算结果与下表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大值。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5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16000合用前室13000消防电梯间前室15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 确定;当前室有2 个或2 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 确定。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0m/s。
2.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层25000--30000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层15000--20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32层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8000--3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浅谈人防地下车库的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浅谈人防地下车库的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人防地下车库的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人防地下车库;合用系统;系统设计;防火分区0 引言随着现代化大都市出现,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
它为城市增添现代气息、带来繁华,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思考。
高层建筑既包括高层公共建筑又包括与多层居住建筑混合的住宅小区高层居住建筑;随之高层建筑人防地下室与地下车库也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
高层建筑人防地下室与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人防地下室与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问题进行探讨。
1系统设计1.1地下车库通风系统与排烟系统设计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设计应同时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以下简称《高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2](以下简称《汽防规》)、《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以下简称《汽规》)。
《汽防规》5.1.1条规定,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当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4000m2。
《汽防规》8.2.2条规定,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其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汽规》6.3.4条规定,地下汽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
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原则:减少机房,增加车位;减少风管交叉,降低建筑层高;宗旨为优化系统设计、降低造价。
所以设计采用平时通风、火灾时机械排烟合用系统,通过消防控制进行系统转换。
按照4000㎡一个防火分区仅设一个排风(烟)系统,每个防火分区的两个防烟分区的控制靠全自动排烟防火阀的启闭来完成。
对通风、排烟系统:机械排烟量等于机械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对进风系统:首先,汽车库内设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时,补风利用疏散出口自然补风;其次,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采用机械补风,补风量不小于排风量50%。
某住宅楼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某住宅楼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简述住宅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过程及几点体会。
【关键词】住宅地下储藏室通风防排烟近年来,为了增加土地利用率,相当一部分的住宅项目建有地下储藏室、地下车库。
许多初入设计行业的人员,对于地下储藏室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把握不准,下面就以一实际工程简要阐述一下设计过程。
本工程为山东省滨州市某小区住宅楼,建筑概况为地下两层,地上十七层加阁楼层,地下一层为全地下储藏室,地下二层为车库。
地下一层单元平面图如下: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92m2,共两个单元,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中间走道处设甲级防火门,地下二层及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的通风、防排烟系统在此不做论述。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地下水位高,地下建筑的室内湿度相对比较大,需要设置机械排风来排除余湿,通风换气次数按5次/小时计算。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第8.4.1.4规定: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需要设置机械排烟,同时本工程内走廊长度超过20米。
排烟风机排烟量按照内走道及最大一个储藏室的面积和乘以60m3/m2计算,通风、排烟合用一个系统,选用双速风机,排烟口距最远点不超过30m。
为节约房间,风机吊装于走廊顶棚下的专用空间内,周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的不燃烧体包围。
最终计算得风机风量7200/5000m3/h,排风排烟口选用单层百叶风口。
为节约成本,在方案设计阶段,向建筑专业提出增加自然补风口,避免采用机械补风。
最终图纸如下:通过做这个工程得出一下几点体会,在做类似工程的时候,考虑到节约建设成本,补风系统尽量采用自然补风,在方案阶段就应该向建筑专业提出条件,选择合适位置增加自然补风井,补风量按照不小于排风、排烟量的50%考虑(《高规》8.4.12条规定)。
有些同志认为住宅储藏室属于人员不经常停留,同时要求建筑专业注明是戊类储藏室(储藏不燃烧物品),这样就可以不做机械排风、排烟,本人认为实为不妥,住户的个人素质有高有低,很难保证禁止每户不存放一些旧书旧报废纸箱等物品,因此对于总面积超出200m2 的储藏室应该考虑排烟,可以结合通风,合用一个系统,平时风机低速(亦可高速)排风,火灾时高速排烟。
解析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

2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2.1风机合用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涵盖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通风这三个模块,在设计中主要采用的设计形式有:清洁512020.01 |52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式和滤毒式通风系统并置方式、清洁式和滤毒式合并式风机设置中,对风机风量及风压有较高率的风机。
如果条件不允许,则不可使用并置用进风机的系统,且易选取风量和风压合适的风2.2排风系统设计问题2.2.1防毒通道换气次数校核问题在平时通风设计中,冷冻机房和防排烟通风面积,增加机房占地,虽然这种情况对于后期定影响。
在现有规范中要求,防毒通道设计中要对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予以严格审核和校正,确2.2.2战时排风与平时排风的协调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中,应保证战时和产生的浊气排放出去。
这就要求将两者通风管道但由于平时功能和战时功能不同,应在接口处补风管或排烟管,则需再设计另外的战时排风素的影响,使两者通风管经常出现打架问题,在进而影响整个人防地下室设计。
2.3留洞与预埋件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中,为加强其防护效果预埋处理等内容。
结合目前法律条文来看,人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所以在设计中何预留孔洞,只容许预埋穿墙套管穿过,否则口部、防护单元隔墙等在浇筑完成后,不可出意人防通风预埋管的标高,确保周围人防门能能保证最大净高。
且预埋管要伸出人防墙面大于2.4人防地下室通风平战结合及平站功能转换基于人防地下室工程的特殊性,在实际设计功能区域,以提升人防地下室的战备效益、社用平战结合模式,对进风及排风系统实行科学空地下室的战时防护功能。
在落实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平战转换功能时一是确保通风设计与防护及使用要求相符合二是做到人力、物力、运输条件的充足,使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在平战转换时,不必然能够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战时功能转换三是平时使用通风口,可在临战前做好封堵四是如果两个以上防护单元在平时采用并置每个单元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做好防护与隔绝措具体来说,平战转换中采用的封堵方式主要以利用密闭盖板进行孔洞封堵;二是针对圆形风接启动密闭阀门,实现封堵效果。
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

建筑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及适当的排烟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地下室内空气流通,以及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烟雾,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本文将就地下室通风与排烟工程施工标准进行探讨。
一、设计要求1.1 通风系统设计要满足地下室所需的空气流通量。
应根据地下室使用功能和容积,合理确定通风量,并采用适当的通风方式,如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
1.2 排烟系统设计要满足在火灾等事故情况下,及时且有效地排出烟雾,确保人员的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能够保持疏散通畅。
1.3 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应考虑节能问题,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二、通风与排烟设备选择与安装2.1 通风系统的设备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风机、送风管道等设备。
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2 排烟系统的设备选择应考虑火灾发生时的烟雾产生量,选择能够满足排烟需求的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设备。
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局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地下室各区域设置合适的排烟口。
2.3 通风与排烟设备的安装高度和位置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且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三、通风管道与烟道布置3.1 通风管道和烟道的材料应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耐腐蚀、防火材料。
管道与烟道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渗漏和脱落的情况。
3.2 通风管道的布置应合理,避免管道交叉干扰,尽可能减少管道阻力和压力损失。
烟道的布置应保证烟气能够迅速排出地下室,不得形成死角。
3.3 通风管道和烟道的维护孔应设置在易于维修和清洁的位置,方便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四、控制系统与安全措施4.1 通风与排烟工程应配备可靠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通风与排烟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控制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具备故障自诊断和报警功能。
4.2 通风与排烟系统应设置手动控制装置,以供人工控制。
手动控制装置的设置位置应合理,易于操作,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地下车库防排烟与通风系统设计

(2)喷流诱导通风系统分析。喷流诱导通风系统是一种
148
新型的通风系统,是以少量高速喷出的气体来诱导和搅拌周 围的大量空气并带动至特定方向,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地下 车库内的通风问题,以保证室内不产生气流死角。
关键词:地下车库;防排烟;通风系统
1 引言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 不断增加,其建设成本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面对这种 发展的窘境,积极寻求地下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土地利 用效率的高效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地下建筑就是地下停车场。 因此,为了保证地下车库的安全使用,对其防排烟和通风系统 进行重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 结束语
随着地下车库使用频率的提高,其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 高的关注。在对地下车库的防排烟和通风设计中,设计师要 秉持着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针对地下车库的实际情况,作 出防排烟和通风设计,进一步提升车库的安全性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海涛 . 地下停车场防排烟与通风系统设计[J]. 住宅与房地 产,2018(16):83. [2] GB 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S]. [3] GB 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4] 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S].
5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送风、排风、烟管路应按排烟分区设置。排风、烟系 统应根据车库的具体建筑外形、面积慎重分区,分区面积严格 按照规范要求不要超过 2000m2。其次,在选择送、排风机房位 置时,尽量对称、对角设置,这样便于气流通畅,减少各自管路 交叉,又能保证地面上竖井的排风口与进风口的距离要求。 最后,排烟口应尽量与排风口合用,减少活动部件投资同时电 气控制简单、施工方便、系统可靠。
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

(3)安装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风机位置,确定风机在基础上的方位。本工程为控制噪声,所有有转动部件的设备与基础之间者设有减振器,减振器的型号、规格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择安装。
4
8
7
300<D(b)≤500
7
5
10
8
500<D(b)≤1000
8
6
13
9
1000<D(b)≤1500
9
7
14
10
1500<D(b)≤2000
12
8
16
14
D(b)>2000
14
9
20
16
排烟系统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
(2)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4)风机安装完毕到正式使用前,有一段时间间隔,对装好的设备要妥善保护,以免搞脏损坏。
(5)风机安装完毕后,应将随机组带来的配件按清单清点入库保管。
(6)风机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吊装的绳索捆绑的位置应正确。
3.4无机玻璃钢风管系统制作安装
3.4.1无机玻璃钢风管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3.4.2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1)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的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相应的玻璃布层数不应少于表2的规定,其表面不得出现返卤或严重泛霜。
表1中、低压系统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mm)
圆形风管直径D或短形风管长边尺寸b
壁厚
D(b)≤300
2.5~3.5
300<D(b)≤500
3.5~4.5
500<D(b)≤1000
地下室排烟和通风合用系统设计要点

风机为消防专用风机 ,能满足在 2 0C 8 o 烟温下运行 3 mi 0 n的 要求 ,而高温消防风机体积小 ,一般可 吊装 ,占用机房面积 比较 小。
具体 的工程情况来适当地划分防烟 分区,从而更好地设计出
机械排气和机械排烟系统。按文献…对防烟分区的面积 划分
少 地下童上 部 空间 占用蕊 风 蕾用量 ,而 排风排 烟机食 理 组台殛 控制 ,如 果发生 火灾 时排风 排烟系 统
正 常地 转换 为排 烟系 统就 最得 很 t耍 。
关簟词 : 地下车库 ; 排风 ; 排烟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事业 的蓬勃 发展 ,高层化 、大型化 、 多功能的住宅小 区也在各大中城市 纷纷兴建。而且 这些小 区 又多建有大型地下车库。一旦发生火灾容 易造成较 大的损 失 及伤亡。如果 发生 火灾时排风排 烟系统正常运 转就 显得极 为
减少风机噪声对车库及其它房间的影响,应在风机进 口 接内衬
不锈钢丝网的不燃石棉布软接头及消声静压箱。为了尽量少占 空间 ,应充分利用梁上部 吊装风机及消声静压箱。
排风排烟风机也可选择双速 高温消防风机 ,平时为低速
的参考依据。共用一套风管 时壁厚应满足排烟风道所要求的
壁 厚 ( 小厚 度 不应 小 于 1 最 mm ) 。
由于地下室梁的高度大都能满足用来作挡烟垂壁的要求故不一定非要划分成最大面积为500m2的有效防烟分区可以划分得更小但此时由于防烟分区的数量过多因此排烟支管上的电动排烟防火阀的数量也同时增加电气设计时的复杂程度也就相应增加
维普资讯
Tec ni ch ge I 术 交 流 h cal Ex an 技
一
由火灾时风送系统兼作平时进风 ,机械风送系统 可不接送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率也越来越少。
为了能够更好,更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摩天高楼早已是屡见不鲜,地下土地的利用花样也越来越繁杂。
地下室通风问题早已成为地下土地利用中的难题和难关,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地下室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本文就主要围绕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作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通风设计;防排烟系统;系统设计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已经十分拥挤,用地紧张已经成为了城市开发建设的阻碍因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是保证地下室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加强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十分必要。
二.建筑地下室的特点
大型地下室是当今建筑的一大特征,住宅建筑地下室主要功能区域有:汽车库、自行车库、电气设备用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
其主要特点是建筑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扑救工作较地上建筑困难。
同时地下室水电通风等管线多而且复杂,位于塔楼下的区域结构异形柱较多,影响管道走向,且要保证汽车库等的层高要求等。
因此需要设置经济合理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以保证地下室各功能区平时使用要求及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的要求。
三.地下室通风设计的要求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和实施,大多数民用建筑都要求设计带人防工事的地下室,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转换成人防工事,且大多数为五、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
对于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系统:平时的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时的防烟、排烟系统;战时的送风、排风系统。
其中送风系统有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
通风系统较多,相互转换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做好各通风系统的相互转换,以简化系统,节约投资,并减少平战转换工作量。
四.各功能区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1.汽车库
根据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住宅建筑地下室一般根据使用功能和建筑面积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汽车库被划分为多个单独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大约为4000m2。
因此,在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汽车道和采光天井且
面积达到自然通风要求的面积超过2000m2的住宅地下室汽车库,仍然应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此时,汽车道和采光天井可用于平时通风及火灾时的补风。
对于建筑面积3820m2,层高3.6m的汽车库的某一防火分区,通常划分为两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1910 m2,则每台风机的排烟风量为:1910×6×3.6×1.1=45381.6m3/h,平时通风量(按汽车出入频率较低的住宅建筑,按4次/h换气次数选取):1910×4×3.0×1.1=25212 m3/h,选用混流式消防高温排烟双速风机HTF(A)-ⅡNo.10,风量为45679/26483 (m3/h),全压630/302(Pa),转速1450/960(r/min),功率11/9(kw),满足要求。
排烟管道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按高压选择,风道风速不大于20m/s,排风口风速不宜超过10m/s。
布置风管时应保证车道上净高不小于2.4m,车位上净高不小于2.2m。
有直通室外的汽车道或采光天井的防火分区可由汽车道或采光天井直接补风,无直通室外的补风口时,应设置相应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平时通风与火灾防排烟转换由消防控制中心完成控制。
2. 地下人防通风与排烟
现在地下室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的地下室除了作为地下汽车库和设备用房之外,还会作为战时的人防使用,作为人防掩蔽体设计人员就会考虑通风、排烟问题。
对于一些大中型城市来说,土地能用率越来越低,高层建筑用地也比较紧张,往往在地下一层布置设备用房和汽车库,同时为了满足人防面积的要求,在地下二层设置人防掩蔽体(平时为戊类库房),并且常与地下一层汽车库通风竖井。
3. 变配电室
变配电室无人员频繁停留,可不设置防排烟系统,但是由于变配电设备发热量大,且变配电室的排风温度宜≤40℃,因此宜独立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通风量根据热平衡公式:L=Q/[0.337(tp-ts)]计算可得。
式中L为通风换气量,m3/h;Q为变压器发热量,W;tp为室内排风设计温度,取为40℃;ts为送风温度,℃,按夏季室外通风设计温度选取。
由《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6.7条,变配电房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由于气体灭火后房间有毒废气需及时排出室外,因此对应需设置气体灭火后排废气系统,一般与机械通风系统合用。
气体灭火时需要房间完全封闭,所以在进出各独立气体灭火房间的风管上应设置能电动关闭的防火阀。
4. 水泵房
水泵房无人员频繁停留,且无大的发热量,因此仅设置平时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补风不小于排风量的80%。
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
5. 地下商场的通风排污系统
近年来,人防式通道工程越来越大,其中有些较大的地下工程被改造为商业用途,即地下商场。
在这种场所当众,由于客流量大,通风疏散困难等特点,其空调及防排烟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
在地下商场的通风排污系统中,不仅要考虑到人流量大,通风难,还要考虑到噪音等其他问题。
下面是地下商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舒适问题:除了准确计算各种负荷,合理选择空气处理设备以控制温湿度外,正确选择送回风口以控制风口流速,可保证人员活动区域有较好的气流效果,从而使人有舒适感。
噪声问题:噪声问题是地下商场中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地下商场由于空间小,人流量多,各种声音随之起伏却又由于空间小的缘故显得格外的刺耳。
因此机房和设备均应采取消声与隔振处理,管道上也应设消声器。
空气过滤问题:地下商场由于新风中含有大气尘,而且人流活动中来回走动的时候也带有尘埃、细菌,加上坑道工程因其本身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空气过滤是不可或缺的,最好设初、中两道过滤器。
防火排烟问题:消防问题是所有工作中的重点,人命关天。
防排烟能否解决好,直接与工程内人员火灾后能否安全疏散有关。
6. 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
柴油发电机房可采用自然或者机械通风,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
其通风量根据柴油发电机房的冷却方式对应计算:当采用空气冷却方式时,通风量按热平衡公式计算,散热量由生产厂家提供;当采用水冷却方式时,通风量可按≥20m³/(Kw.h)的机组额定功率进行计算。
柴油发电机房的进风量应为排风量与机组燃烧空气量之和,燃烧空气量按7m³/(Kw.h)的机组额定功率进行计算。
当柴发机组不启动时,平时机房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通常将柴油发电机房的平时通风及事故排风系统合用,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选取。
柴油发电机房内的储油间应设机械通风,其中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进、排风机均为防爆风机。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汽车库、地下人防通道、变配电室、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的通风排烟设计。
地下室汽车库作为高层建筑的一大特点,其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并不断的完善。
本文是对地下室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一点点见解。
参考文献:
[1] 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 周学堂、朱红青、陈春,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的兼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4]高国泉,浅谈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排烟系统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5]姜梅,高层建筑地下室人防及通风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3年04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