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都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传统的黑板板书。

附一:朱元璋强化皇权简表
措施作用
影响
改革官制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设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强化了皇权。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维
护皇权,对中国思想文化、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
严重阻碍
加强了皇权,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的环境;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
下了危机,更让社
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附二:本课结构示意图

朝的统治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建立明朝
1.时间:1368年
2.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3.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二、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制
(1)中央:废丞相,撤中书,升六部,设五府;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封诸子
2.设立锦衣卫
3.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三、经济发展
1.农业:从南美洲引进新品种
2.手工业:
(1)纺织业:棉花种植业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的中心(2)制瓷业: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3.商业:
(1)两大商业城市:南京和北京
(2)两大商帮:晋商和徽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时练相关作业。

2.复习14课内容,预习15课。

3.归纳丞相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演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认识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识读材料、图示、故事等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举子看榜图》和材料分析题,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
4、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A、苏州B、景德镇C、长安D、北京
过渡:除以上措施外,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出示幻灯片:历史小故事和问题: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3、出示设“厂卫”及图片和有关问题。归纳:进一步强化皇权。
过渡:除政治上的措施外,明朝在文化上也采取措施强化皇权。
出示幻灯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出示图片和问题“科举制始创于何时?何时完善?到明朝有什么变化?”教师点评总结,
2、出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点评,出示参考答案。问“喜欢这种变化吗?为什么?”出示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八股取士”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4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4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4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明朝的统治,教材通过介绍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插图示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元朝的统治,对于我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统治,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掌握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难点: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的统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明朝是如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明朝时期我国的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明朝的建立和明成祖、明太祖的统治。

2.明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明朝的统治》。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资料:与明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以及明朝的政治制度。

通过课件和资料,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的政治制度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巩固(10分钟)讲解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明朝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明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年级

学科
历史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明朝的统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法
学法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个人复备

(出示目标)
1、导课
6、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外
7、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五、讲
1、八股取士有其积极的作用,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了君权,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人民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得法律受到严重破坏,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的歌曲
教师: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思
1、明朝建立的背景、时间、都城、建立者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表现有哪些?
3、明朝经济发展表现
三、议
1、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措施有什么利弊得失?
六、小结
见板书

(随堂检测)
课堂
小结
分层
作业




板书设计
1、明朝的建立:背景,建立,元朝灭亡标志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2)答题格式:八股文
思考八股取士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思考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传奇皇帝朱元璋》主题曲导入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明朝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
听歌曲,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思考总结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应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2.识读《明朝疆域图》、《举子看榜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3.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他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弊端【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引出课题:明朝的统治(同学们,如果给你个穿越的机会,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老师呢,最想穿越到明朝,因为曾经的一部电视剧,叫穿越时空的爱恋,里面有位特别可爱的皇爷爷,这位皇爷爷到底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个究竟,同学们,翻开书本,14课,明朝的统治,首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里的相关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1、明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地方;特务机构(2)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的变化3、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有什么影响?4、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好,停下来,短短几分钟的自学时间,相信大家对本课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来探讨相关知识,所以呢,老师在这,给大家分成了几大团体,第一组皇帝代表团,第二组明朝官员团,第三组明朝书生团,第四、五组百家评讲团,第六组经济发言团,请大家依照导学案,找到各自的任务,进入自由讨论环节,开始)三、小组合作探究:第一组皇帝代表团1、明朝的建立(好,咱们先请皇帝代表团给大家简介一下皇帝!很好,朱元璋,乞丐皇帝,曾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从小朱熬成了老朱,当然,也从一乞丐成功逆袭为皇帝,刚健国,政局人心都不稳,老朱每天忧心忡忡,如何才能让咱老朱家的事业千秋万代呢?关键,对于很多人,很多事,他都不放心,也正是这节骨眼上,当朝丞相胡惟庸叛变,想谋权篡位,杀掉老朱,自当皇帝,结果,逆袭失败,这事儿一出,更加坚定了老朱改革的决心,来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具体如何被改的,明朝官员们,你们最有发言权)第二组明朝官员团2、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官制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何时建立的,元代,明朝取消,并将它一分为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三司,如此做了,老朱对地方就安心了吗,没,于是分封自己24个儿子,到地方做藩王,这下舒坦了,地方上都是自己人。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方面内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四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为的是巩固明朝的统治;科举考试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学习这部分内容,要了解元末明初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主要态势.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时间:1368年
3.定都:应天府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1.全面改革官制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推行“三司制”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2.改革科举制度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
3.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