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昌黎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业】昌黎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业】昌黎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行业)昌黎旅游总体

规划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规划编制任务的提出

根据秦皇岛市政府关于编制全市2006-2008年旅游发展行动纲要的要求,为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昌黎县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项目以及实施步骤,以期提升昌黎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把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其培育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昌黎县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昌黎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作为昌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基于对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和昌黎县旅游业在京津冀都市圈以及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工、地位的科学分析与认知,在与《秦皇岛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秦皇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秦皇岛城市西部滨海地带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着眼于落实《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行动纲要》和《昌黎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破解制约昌黎县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困惑,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为本县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紧紧围绕全市建设长城海滨公园的主题,对县域全境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以重点项目为载体,

以提高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发展专项特色旅游,深度开发利用资源,全面拓展大旅游,把昌黎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旅游强县,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第三节规划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实施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营旅游企业,集中精力搞好区域旅游规划编制、产业政策的制定,抓好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与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氛围;政府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安排专项旅游发展基金的预算、旅游基金的实施、税收政策的倾斜等。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投资导向等方面的调节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引导民间资金,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

二、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

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系统工程。强调旅游业开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重视各类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地方社区和公众等方面的合理要求,调动各方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其合法利益,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和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牵扯面宽、带动力强的宽带产业。旅游景区虽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但不是旅游业的全部。旅游业要以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为主体,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成一条龙配套的产品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传统手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与旅游人才培养等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生产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使游客乐意在昌黎消费。在产业间相互协调上,注意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注重塑造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把整个昌黎县当作一个大的旅游产品来经营,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建设,旅游设施建设要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

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都要从满足游客的人性需求出发来谋划、设计,并立足于旅游享受的是文化这一定性,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精品旅游区。

公共管理和服务单位,要树立一切为游客着想的意识与观念,优待游客,善待游客,营造好客宜游的人文环境。

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旅游城市形象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普及旅游知识,推进文明城市的

创建活动,让游客感受一个文明的昌黎。

四、打造精品,培育特色,深度开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环境的改善,旅游开发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游客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宽,对旅游产品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质化的趋势。适应这种变化,旅游产品打造要特别注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特色化的精品赢得市场。老的景区和项目要注重深度利用和开发,延长生命力和市场吸引力。

五、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资源

现阶段旅游经济已进入卖方市场时期,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应以客源市场为导向,即以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类客源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靠适销对路、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

六、把握和利用好奥运契机

秦皇岛是北京奥运的伙伴城市。区位、资源与部分奥运赛事的举办为秦皇岛和昌黎县的旅游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以迎奥运为契机,全方位整合昌黎县旅游资源,全面展现中国最美的海岸---昌黎黄金海岸的秀美风貌和神岳碣石的文化底蕴,围绕文化昌黎、度假胜地的形象定位,全力改善旅游区的形象与基础设施,力推风景与文化观光、娱乐与休闲度假、地方美食与特色商品等重点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宣传促

销,把尽可能多的旅游精品融入北京奥运旅游线路,广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昌黎观光、娱乐、度假。

七、可操作性

充分把握昌黎县情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考虑计划实施的必备条件和制约因素,提供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使计划内容具有可实施性。

八、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

加大海水、沙滩、森林、湿地、山体、民风民俗等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节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昌黎县行政区划全境。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08,中期:2009-2010年

第五节规划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森林法》

二、法规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河北省旅游条例》

三、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1997

《环境管理标准》GB/T24000:2000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

《秦皇岛市旅游发展实施计划纲要》(2002-2005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

《秦皇岛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秦皇岛市西部滨海地带综合规划》

《秦皇岛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实施方案》

《昌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

《昌黎县“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

《昌黎县黄金海岸旅游区2005-2010年旅游发展实施计划》

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初具产业规模

昌黎县旅游产业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经过20年开发建设,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了以碣石山、黄金海岸两大景区为主,以葡萄沟农业观光园、翡翠岛生态游乐园、国际滑沙活动中心、沙雕大世界、海浴场、以及华夏葡萄酒庄园、朗格斯酒庄等为特色产品的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11个景点和183个休疗单位,拥有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1个,华夏长城工业园区、朗格斯酒庄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葡萄沟被确定为农业旅游示范点。据统计,2005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2.1亿元,旅游业实现的社会总收入2.02亿元,相当于全县GDP 的3%,该产业的发展对县域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昌黎先后投资10亿多元,对黄金海岸、碣石山两大旅游区的水、电、路、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改造,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对主要路段进行了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了旅游区绿化美化,完成了人行道路的硬化,建设了停车场。现有宾馆饭店、疗养院180多家,星级宾馆5家,其中四星1家,三星2家,二星2家。全部住宿、接待单位床位数40000多张,年接待能力可达500万人次。

三、旅游新产品开发提速

华夏干红酒庄等旅游产品开发初见成效,碣石山景区概念性规划已经过审定,开发进度加快;集高档干红酒厂和葡萄酒学校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郎格斯酒庄建成开放;森宇等旅游房地产项目、葡萄沟景区有关建设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四、沿海旅游资源保护相对完整

昌黎海域开阔,水质清洁,海水受有机物、无机磷、硫化物等物质污染的概率较低。适宜辟为浴场的海滩有26.8公里,可同时容纳20多万人洗浴。海岸基本没有工业和房地产项目,大多被林带覆盖,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其资源保存基本完整。

五、旅游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支持十里铺乡编制葡萄沟景区整体开发规划,实施碣石山景区经营权转让,编制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旅游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上寻求创新,加大旅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等。

第二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区域结构

上,接待游客主要靠秦皇岛、北戴河的分流;在消费结构上,购物和娱乐等弹性消费所占比例小;在产品结构上,精品名牌还未摆在突出位置,有些项目只限于观光,而代表旅游发展趋势的专项产品少,冬季旅游产品欠缺。

二、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吸引力不强

近年来,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些优惠政策未落实,资金投入很少,产出效益和规模效益低。产品吸引力不强,原有景点优势正在弱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旅游品牌。

三、企业整体水平不高,活力不够强

旅游企业总体规模小、分布散、结构有待提升,经营和运行体制比较单一,企业创新意识不强,靠天吃饭现象严重,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企业。旅游队伍建设尚不适应旅游大发展需要。

四、缺乏科学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

尽管昌黎县已经从1987年到1994年,曾对黄金海岸进行了两次规划编制,在1998年市政府制定《秦皇岛西部滨海地带综合规划》基础上,于1999年又做出了《昌黎县“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年又第四次修改编制了《昌黎县黄金海岸“十五”计划和2010年旅游事业发展远景规划》,但综观这些规划,基本上是围绕黄金海岸如何开发进行的,内容很少涉及整个昌黎县的旅游总体发展策略及

发展方向,而且这些规划或计划的编制不系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时,不管项目大小,旅游主管部门都无权审批。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仍是薄弱环节。

五、缺乏资源整合,部分资源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没有把本县的旅游资源整合融入周边的大旅游经济圈。如华夏等企业在如何促销吸引游客的意识和经营体制上,不适应旅游发展需要,还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经营,而是作为工业生产的附属品,也没有把工业旅游看作是具有一种特殊优势的广告、公关活动,把其纳入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予以谋划。旅游过程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参观欣赏基础上,游客只对生产过程、企业发展过程有个大致了解,对企业文化、酒文化、企业特色、发展优势缺乏了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旅游购物方面做的也不够,缺乏深度开发。另外,有特点的旅游项目挖掘也不够,如杏树园村产销花卉的问题,没有做大,将其变为一个吸引点。生态游、工业游、农业游未能有机衔接。海水养殖业对旅游资源和环境构成威胁,滦河口湿地和七里海泻湖有所破坏。

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交通设施不完善

连接部分景区的道路可进入性较差,停车场地容量有限,景区间公共交通不便。游客居住地通往重要景点的公共交通

不完备,铁路快车不停站等等。

2、环境保护设施缺乏

景区公共厕所过于简陋,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处理等都需要加强规划和建设。

3、住宿设施不适应

中档饭店比例偏低,低档饭店比例偏大,结构不尽合理。多数设施无取暖设备,冬季游客接待极不适应。

七、宣传促销投入不大

目前,在宣传促销投入上,本县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无着落。在形象宣传的空间布局上,对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促销比较弱。在时间安排上,缺乏有针对性、显效性的促销活动。在宣传主题上,没有把旅游宣传与昌黎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宣传结合起来。碣石文化、韩愈文化、葡萄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形象展示的不够。

第三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独特

昌黎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优良绵长的滨海岸线、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山、海、沙滩、沙丘、泻湖、候鸟、温泉、沿海防护林和海岸原始风貌,以及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市各县区首屈

一指。尤其是黄金海岸风景区在《中国国家地里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名列第五位。

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沟风景区省内外享有声誉;酒葡萄业和葡萄酒文化发展迅速,有华夏葡萄酒工业园、朗格斯酒庄等一批高水平的葡萄酿酒企业。三家单位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除此之外,昌黎的候鸟、湿地等自然环境和新开口港等渔业资源也很独特。

总之,随着比戴河和南戴河沙滩的退化、变小,黄金海岸将很可能将成为全市唯一的一个不被破坏的天然浴场。

2.地理位置优越,可进入性强

交通便利,地处环京、津、唐、沈等大城市集聚区域之中,距离游客集散地北戴河很近,环渤海高速公路、205国道和沿海公路穿越经过。

3.知名度高,开发前景广阔

黄金海岸沙软潮平,气候宜人,自1985年发现和开发以来,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碣石山又曾是九代帝王登临之地,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毛泽东填词回溯更使碣石天下闻名。

4.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外,昌黎县更有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景观,而且比较丰富,且与旅游景点组合度高。除宗教文化、古代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葡萄及葡萄酒酒文化外,还有着特色鲜明的地方民俗文化。源影寺塔、韩文公祠等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评

剧(昌黎县是此戏种的发源地之一)、蹦蹦戏、秧歌、吹歌、莲花落、京剧、话剧、歌剧、皮影等戏剧在本地有悠久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周边客源市场广阔

昌黎旅游区近年来接待的京津冀辽游客占国内游客的70%,尤其京津两地休疗人员居多。随着自助游、私家驾车游、假日游等海滨休闲度假游比例的增加,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山西、内蒙等地市场客源增加趋势明显。

6.旅游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全县旅游资源无论从内涵挖掘还是外延拓展方面仍极具潜力,尤其是在开发新兴专项旅游产品方面有着很好的资源基础和市场空间。

二、机遇

1.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使旅游活动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需求,也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11.02亿人次,海外入境游客达到 1.09亿人次。中国已经成为第五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七大客源输出国。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

大客源输出国。目前国内外游客数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国内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这个行业,不仅现有的旅游企业不断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一些其他产业的资本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旅游业的开发。

2.特色旅游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生态系统失调,人居环境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满足于城市枯燥的生活环境,渴望能走出城市,回归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恬静和秀丽风光,调节身心,追求健康。天然的生态环境恰恰适宜人们的这种需求,据专家预测,今后全国旅游发展趋势是朝着生态游、休闲游、度假游方向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说方兴未艾,休闲度假必将成为新的旅游发展平台,而这正是本县的资源优势所在。

3.北京奥运会京津冀环都市圈及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为本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商机

本县有着地近奥运赛场(京、津、秦)的区位优势,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昌黎县乃至整个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促进旅游业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对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区城市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入境游客的持续巨量增长,大幅度增加旅游业的外汇收入。据秦皇岛市体育部门测算,奥运期间,正值暑期游客聚集,

秦皇岛赛区将有很多观众观赛和旅游,昌黎海滨以资源之优、地利之近占据着有利位置。奥运会将为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推进全县旅游业的全面进步。

三、挑战

1.旅游业竞争加剧、客源分流,对本县客源市场形成冲击

承德、唐山、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以及葫芦岛、大同等京津周边地区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再加之京津郊区旅游业的兴起和中高端消费群体出国游的升温,使游客市场分流。

2.邻近地区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

本县旅游产品与北戴河、南戴河以及唐山乐亭海滨有着地域上的接近性、资源禀赋上的相似性和客源市场上的共同性,容易出现重复开发问题。

3.游客消费品位与层次的日益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阅历的增加,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旅游产品的策划、开发难度增加,相应的旅游开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第三章规划基础和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

一、自然地理

1.地质地貌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河北省的扩权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5′-119°20′,北纬39°22′-39°48′。西北东南方向分别与滦县、卢龙、抚宁、乐亭县接壤。它地处燕山脚下,渤海之滨,西靠滦河,北屏碣石,在京津唐通往东北大平原的狭长带上。

昌黎县是一个依山、面海、挟滦河的形胜之地。大致以京沈铁路为界,南部属于平原,为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部分;北部属于低山丘陵,为燕山山脉的东南一隅。本区平原约占总面积的36%,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沙带约占总面积的29%,沿海(河)滩涂约占总面积的26%。综观境内地势,自渤海岸展布境内的广阔平原,向北、向西逐渐抬升,约至50米等高线低山突兀,宛如屏障,且有丘陵错布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峰为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本县的地质基础十分古老,太古界构成了本县的基底岩系;大地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

2.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

昌黎境内河流,除滦河流经外,还有主要河流11条,俗称“四河七沟”。分为滦河、饮马河、七里海3个水系。

滦河水系包括滦河、西沙河、崖上西沟和崖上东沟。其中滦河为本区最重要的河流。滦河古称濡水,为河北省第二

大河,源于省内丰宁县境,在昌黎县境长77公里,流域面积353.4平方公里。滦河多年年平均径流量为151立方米/秒,流入本县境后进入平原,海拔低于20米,坡降约四千分之一,地势低缓,河槽一般宽2000—3000米,河水含沙量较大,尤以汛期为甚。

饮马河水系干支流有十多条,境内干支流长约98公里,流域面积372.4平方公里。除干流饮马河外,支流主要有贾河、东沙河、小黄河、沿沟等。饮马河属山溪性河流,在昌黎县境内长34公里,流域面积142.8平方公里。入海口称饮马河口,亦称大蒲河口。

经七里海注入渤海的河流有赵家港沟、泥井沟、刘坨沟、刘台沟、稻子沟等,合称七里海水系,流域面积486.6平方公里。七里海在团林乡境内,以水域约宽七里得名,东南岸有沙丘与渤海相隔,东北隅通新开口与渤海相连。水域宽约3公里,长约5.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生长芦苇、蒲、菱角;在1883年滦河泛滥时,洪水倾入七里海,在东北角将沙丘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后人称为“新开口”;新开口形成后,海水随潮汐涌入七里海,淡水变成了咸水,使七里海成为一个著名的泻湖。

(2)海域及河口水文特征

①海域

昌黎县东临渤海,所辖海域北起昌黎、抚宁县界,南至

滦河口昌黎、乐亭县界,海岸线长52.1公里,东至等深线20米范围的海域面积约805.5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19.3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方向呈北北东至南南西向,沿岸分布着1—3公里宽的沙丘带。海岸除滦河口扇形三角洲处是曲折的泥沙质外,其余为较平直的沙岸。海岸至沙丘之间海滩宽度50—100米,在新开口、大蒲河口地段宽度500—1000米。海沙粒度在20目(直径0.3毫米)至80目(0.074毫米)的占80%。1.5米等深线平均距海岸约200米;5米等深线距海岸约1.5公里。

本海域的潮汐,新开口以北为不规则日潮区,新开口以南属不正规的涨四(小时)落八(小时)的半日潮型。最高潮水位为2.05米,平均高潮水位为1.73米;最低潮水位为0.53米,平均低潮水位为1.03米;最大潮差为1.52米,平均潮差为0.70米。

本县海区的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新开口至大蒲河口沿岸潮流呈往复流,涨潮流向西南,落潮流向东北。近海区由于地势开阔,潮流强度较弱,最大潮流流速为0.9海里/时,一般为0.5—0.7海里/时。

由于本县海域开阔,海底平坦,坡度较小,除冬季近岸结冰无浪外,期余季节均以风浪为主。波浪在此海域传播,不易发生折射,常为轻浪,涌浪少见。

本县近岸海域表层水温(水面至0.5米深以内的海水温

度)最高为31.1℃(1967年8月);最低为–2.3℃(1971年1月);多年平均温度为12.5℃。表层水温随季节气温变化而变化,其中夏季表层水温分布较均匀,一般为25—27℃。近岸表层海水各月平均温度如表3—1所示。

表3-1 昌黎海区近岸表层海水各月平均温度(℃)

②河口

滦河口全长约20.5公里,是潮汐河口。滦河口区域是来自滦河下游及中游的泥沙产生大量淤积的地段,因而堆积地貌十分发育。同时,河流冲刷及波浪、潮汐对泥沙产生的搬运作用,故侵蚀地貌也颇常见。近口段的冲积平原十分发育。河床发育有江心洲、心滩及边滩,并有零星分布的风成沙丘。风成沙丘是三角洲平原上的特殊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口段北侧近岸地带,向南延至八爷铺一带,沙丘高达20米左右。

新开口又称兴隆口,为七里海泻湖与渤海的通道,宽约80米,长约1200米,水深约2米。河口南北两侧陆域有与海岸并列的沙丘分布,是本县沿海沙丘最发育最集中的地段。这一区域是南北两股岸流与风流的交汇地带,沙丘增长快、高大,发育完好。沙丘高度一般26—30米,河口北侧的沙丘最高达40余米。沙丘带之间有宽约1-2公里较平坦的丘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编制情况的说明 一、规划概况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按照《旅游规划通则》共分11个章节。 本规划是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宏观性战略规划。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本规划只认定旅游项目的功能与方向,不对旅游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详细界定,其具体地块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遵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框架选定。 二、规划核心内容说明 (一)对镇江旅游现状的分析 1、基础分析。规划认为镇江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旅游发展机遇和优势明显。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镇江旅游单体资源知名度不高、承载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区域垄断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知名景区。 2、产业分析。规划认为镇江旅游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镇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业要素内部联动不足、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跨区域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3、市场分析。通过第三方调查分析,国内市场对镇江旅游关注度排名前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广东及河北。规划认为南京、上海等地是镇江游客重要的客源分布区,京津地区为新兴潜力区,拓展空间很大;从入境客源分布来看,日韩等东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潜在客群较多,东欧、南美、南非等市场可适时拓展和培育。 (二)镇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1、规划思路 一是生态江山。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内涵,把城市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的旅游功能。 二是五音六律。加快历史文化、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向旅游魅力产品转换,奏响镇江旅游“福、闲、爱、道、乐”五个特色音符,细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律”旅游服务保障措施,构建出镇江旅游“五音六律”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三是满眼风光。突出镇江旅游景观功能的提升,建设景观视觉识别系统,使镇江具备游客过目不忘的景观记忆。 四是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通过精细化的游线设计,使镇江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令人向往的旅游生活目的地。 2、发展战略 一是江山联动战略。规划认为江山河岛是镇江最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江山旅游的发展决定着镇江旅游的成败。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公司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即为鄞州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鄞州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1个乡的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根据鄞州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将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为三期,分期年限如下: 近期(2006-2010年),五年,重点开发建设阶段; 中期(2011-2015年),五年,全面建设发展阶段; 远期(2016-2020年),五年,系统建设完善阶段。 目标和战略 总体目标 鄞州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 具有宁波本土文化特征的城市与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 战略和措施 (一)发展战略 1、政府主导战略 2、现代化战略

3、市场化战略 4、社会化战略 5、城市旅游战略 (二)战略措施 措施1:从旅游产业外部入手,形成鄞州区工业、农业、交通、商贸、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与旅游业良性互动的局面,配合宁波市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的实施。 措施2:杜绝低质量景点建设,扶持高质量旅游产品开发。严格项目的开发论证、审批、开发过程管理。 措施3:保护和提升鄞州旅游的品牌——梁祝故里、东南佛国。 措施4:建设和完善鄞州城市旅游。 措施5:建立政府、社区、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措施6:加强政府机构协调和管理力度。 措施7:全面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措施8:加强旅游与科技的结合,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加旅游业的科技含量。 总体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 (一)布局结构 鄞州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将以鄞州新城区发展为核心,沿鄞县大道和建设中的鄞州大道向两翼辐射,围绕梁祝文化旅游品牌、以天童—阿育王寺为代表的宗教旅游品牌、四明山旅游品牌,并主动接受东钱湖旅游品牌影响,构建一个重点突出、空间均衡、发展有序的旅游发展格局。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文本 南宁市旅游局 二〇一二年九月

修编说明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于2006年开始编制,于2007年通过了由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评审,规划对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规划实施期间,南宁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旅游指标排名全区各市之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许多变化,中国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广西和南宁旅游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对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背景下,需要站在更高层面、以更大的视野和全新的理念来研究南宁市旅游业发展。 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南宁市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广西和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这将促进南宁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不断深化,促进南宁国际性的商务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将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南宁被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南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商贸和加工制造“三基地”及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信息交流和金融“三中心”的建设,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五是北部湾旅游合作不断深化。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制了《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并已在北部湾进行实施,南宁作为北部湾的旅游组织中心,将会发

保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保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保山市行政区域所辖的范围,包括隆阳区及腾冲、龙陵、施甸、昌宁四县,总面积19637平方公里。 1.2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有效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进行规划,其中近期为2004——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1.3 规划依据 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 2、《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T18971-2003); 3、《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1年4月);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T17775—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8日); 6、《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设部,GB50298—1999); 10、《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3年); 11、《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 12、《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 13、《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及云南省旅游局,2001年);

14、《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保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15、其它相关法律及规范标准。 1.4 规划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其地方特色,尤其是异于云南省其它地区的地域特色,通过塑造特色旅游产品而后来居上。 2、市场导向原则 从分析市场出发,针对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筛选、加工、设计、制作,规划、开发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3、可持续利用原则 规划既要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做到开发与保护的一致,现状与未来的一致,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各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规划文本简本 目录: 1.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黑龙江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4.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5.黄山、屯溪老街、新安江景观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乐山市城市管理与旅游发展战略咨询(英文报告) 7.内蒙古成吉思汗陵总体规划暨局部详细规划 8.北京海淀区旅游发展提升规划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北京市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状况,注重宏观的政策性规划与调整,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导入旅游形象设计,提出了"东方古都、长城故乡"的旅游形象定位;应用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分析并统筹规划了北京市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格局;建立了完整的旅游数据库。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区域旅游规划的总体模式、旅游管理规划的编制方法、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地促销规划、旅游地管理模式的构建等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方法的突破,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北京市政府的认可。多家媒体对本次规划进行了报道。 《中国旅游报》称该规划是"构筑具有首都风貌和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十年规划;《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该规划在旅游产业系统规划方面具有特色,为北京市迈向国际化旅游大都市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北京晚报》则专门向读者推介了规划组提出的"东方古都,长城故乡"的旅游促销口号。

黑龙江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为了帮助小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实施国家"天保林"工程,规划提出了"伊春:森林里的故事…"的规划理念,并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构建全区旅游发展框架。为了实现规划的可操作和具体化,规划中不仅提出建设中国第一条"驾车观光风景道"的崭新思路,还具体编制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回龙湾度假区等3处概念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文本结构及规划水平已经达到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另外,规划为整个方案的执行编制了详细的收益-成本分析和完善的融资规划,为规划方案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投资金融保障。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3页)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3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促进长春市双阳区旅游业的发展,避免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建设,保障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地方级旅游规划,即对双阳区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尤其是对风景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本规划处于总体策划阶段。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地域范围是双阳区行政管辖区,包括平湖、云山、鹿乡、奢岭、新安、山河、土顶、太平、佟家、宋家、大营子、石溪共12个街道、乡镇。关联区域为长春市其他行政区及双阳周边地区的伊通、磐石、永吉几个县市。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是18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为2003-2005年 中期为2006-201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 由于中期时间较长,又分为中前期(2006—2010)、中后期(2011—2015)两个阶段。 第五条规划依据 1、法律依据:

动力产业战略 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塑造精品战略 多元化促销战略 第九条旅游业产业定位 1.总体定位: 双阳区旅游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规划阶段定位: 规划近期,把旅游业作为双阳区的重点产业进行扶植和发展,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大幅度上升。 规划中期,使旅游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在中前期末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规划远期,进一步稳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使之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 第十条旅游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规划期末,把双阳区建设成一个以双阳湖、柴大山、奢新为代表的城市近郊度假旅游胜地,建成长春市的南花园;以梅花鹿产品为主体的购物旅游集散地;以吊水壶为代表的溶洞科普探险旅游基地。 2.阶段目标 近期(2002~2005),为新世纪旅游业的开拓阶段。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宗教旅游、产业旅游和购物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旅游业在长春市占有一定地位。 中期(2006~2015),为旅游业的腾飞阶段,实现旅游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外,以发展购物旅游、节庆会展旅游、科普旅游为重点,不断拓展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不断改善旅游业的软、硬环境,使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双阳区的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在长春市各城区中位居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春市的南花园和国内知名的避暑度假胜地。 远期(2016~2020),为旅游业的精化阶段,这一阶段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六大要素协调发展。旅游业以面向国际市场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从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向国内和国际旅游者并重,旅游业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以国内收入为主向创汇产业转变。使双阳区成为国际著名的避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宁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规划依据与技术体系 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景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1.2自然环境 1.3社会人文 1.4风景旅游 2、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3、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4、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5、总体评价 三、规划总纲 1、规划原则 2、规划指导思想 3、规划目标 4、规划范围 5、规划期限 四、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 1、景区性质与主题定位 2、功能分区原则 3、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4、分区规划 五、专题规划 1、金峨寺及寺前区 2、团飘峰佛教文化项目 六、旅游设施规划与旅游组织 1、现状 2、环境容量 3、规划措施 七、风景区保护规划 1、风景资源保护 2、景区环保保护 八、风景区绿化规划 1、景区植被现状与问题 2、规划措施 九、旅游交通规划 1、现状 2、对外交通及出入口规划 3、内部交通规划 十、水、电、通讯规划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十二、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市场资源 1.1宏观产业背景 1.2区域旅游市场专势 2、客源市场定位 3、市场开发策略 3.1基本策略 3.2旅游产品策略 3.3宣传促销策略 3.4价格策略 十三、旅游发展影响分析 1、环境影响 2、经济影响 3、社会影响 十四、旅游发展对策与实施措施 附图: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技术体系 一、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管理条例》1996.7省人大常会公布 4、《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中科院、国家旅游局主编 5、《浙东省鄞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10年》1999.3鄞县人民政府 6、《宁波市旅游业发展规划1996-2010年》1996.9宁波市旅游局 7、《鄞县东钱湖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 8、《横溪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二、规划技术体系 ↓ ↓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景区概论 1、地理位置 金峨山风景区位于宁波市鄞县南郊,横溪镇境内,属鄞南山区,横溪水库上游,紧依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毗邻奉化市,横溪公路横贯全流,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2、自然环境 金峨山风景区位于鄞县南郊山区,为天台山向北延伸余脉,在全县旅游分区中属东钱湖综合度假旅游区。风景区属山地型旅游区,区内山峦环抱、峰峦挺拔、怪石奇岩能、多沟谷盆地,金峨山大拇山、横溪水库与金峨盆地是景区地形的基本组成部分,最高峰金峨山海拔633米。发源于景区东端道成岙的横溪贯穿全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日期:

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市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 0,纳入旅游统计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乐园和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市民及四方游客的旅游吸引物.尤

常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1规划概述 (1) 1.1规划范围 (1) 1.2规划期限 (1) 1.3规划依据 (1) 2现状概况 (2) 2.1常熟概况 (2) 2.2旅游业现状 (3) 3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4) 3.1资源调查统计 (4) 3.2资源特征分析 (5) 4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 (7) 4.1依据与相关规划 (7) 4.2总体定位 (7) 4.3主要职能 (7) 4.4发展目标 (8) 4.5发展战略 (8) 5空间结构 (11) 5.1总体布局 (11) 5.2乡镇旅游发展 (16) 6旅游产品规划 (19) 6.1开发理念 (19) 6.2产品定位 (19) 6.3产品开发与重点项目 (20) 6.4旅游线路规划 (25) 7近期发展规划 (27) 7.1近期思路 (27) 7.2近期重点项目 (27) 7.3近期发展配套 (28) 8旅游市场营销 (29) 8.1目标市场定位 (29) 8.2旅游形象塑造 (30) 8.3市场营销策略 (30) 8.4营销重点计划 (30) 8.5营销方式 (31) 9旅游产业发展与配套体系规划 (33) 9.1旅游产业发展 (33) 9.2旅游交通 (34) 9.3旅游饭店 (36) 9.4旅行社与导游 (37) 9.5旅游餐饮与购物 (37) 10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 (39) 10.1旅游管理体制 (39) 10.2政策法规保障 (40) 10.3发展资金保障 (41) 10.4服务质量提升保障 (42) 10.5人才保障 (42)

1规划概述 1.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常熟市域全境,规划面积1276平方公里(含长江界属水面)。 1.2规划期限 本规划年限为20年,即2011-2030年,其中: ?2011年-2015年为规划近期 ?2016年-2020年为规划中期 ?2021年-2030年为规划远期 1.3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江苏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30)》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苏州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2020)》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常熟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常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2020)》 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江苏省、苏州市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工作计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工作计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文章标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凉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担,历时7个多月的研究,现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规划》的质量,2006年11月24日,凉州区人民政府在天马宾馆多功能厅邀请武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审小组,对《规划》(送审稿)进行评审论证。评审小组在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评审,形成如下意见: 1、《规划》以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有关标准为准则,依据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结合凉州区旅游业发展实际,应用新政策、新理论、新方法,全面地研究了凉州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系统地分析论证了发展旅游业将给凉州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规划》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凉州的区情把握全面,调查研究深入,并根据国家标准,对客源市场发展进行了问卷调查,借鉴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相关研究成果,对全区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凉州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模式、旅游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评价和规划设计,表述符合规范,方法步骤妥当,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规划》在对凉州旅游定位上,充分考虑了凉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考虑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战略未来,充分考虑了凉州旅游资源的优势、特色和开发潜力,充分考虑了旅游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符合甘肃省旅游发展总体要求和凉州的实际。 4、《规划》依据凉州旅游区位与资源优势,将凉州旅游发展布局融入河西、甘肃、以及全国旅游网络之中,提出了我区旅游业未来发展“一心、两翼、三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