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检测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农产品的质量检测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对于农业生产和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准确、可靠的质量检测方法,我们才能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可信赖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一、外观检测外观是直观衡量农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进行外观检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形状:观察产品的整体形状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变形、破损等问题。
2. 色泽:农产品的颜色应该鲜艳而均匀,没有淤斑、腐烂等现象。
3. 外皮:检查农产品的外皮是否光滑,有无裂纹或烂斑。
二、营养成分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对于消费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营养成分检测方法:1. 水分含量检测:通过称量样品的重量,在适当条件下干燥样品,并检测干燥后的重量变化,从而计算出水分含量。
2. 蛋白质含量检测: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可以使用生化分析方法或光谱分析方法来检测蛋白质含量。
3. 糖分含量检测:可以使用色谱法、化学分析法等方法来检测农产品中的糖分含量。
三、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合理使用农药并控制农药残留水平,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 液相色谱法: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制备成液体形式,利用液相色谱仪器分析农药残留的含量。
2. 气相色谱法:该方法适用于分析揮发性农药,通过沸点差异将农药分离并检测。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多种农药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定量。
四、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污染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1. 总菌落计数法:将样品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溶液,接种在富养基上,通过菌落计数器统计样品中的微生物总数。
2. 大肠杆菌检测:大肠杆菌是衡量食品卫生安全指标之一,可以使用膜过滤法或最概然数法进行检测。
3. 霉菌检测:霉菌常常导致农产品变质,可以使用培养法或PCR法来检测霉菌的存在。
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

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型和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
1.农产品化学成分检测: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
的含量分析。
2.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以确保符合法规标准。
3.农产品重金属检测:用于检测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的含量,以评估
食品安全性。
4.农产品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以
评估食品卫生质量。
5.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农产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以确保食品安全。
6.农产品外观质量检测: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缺陷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产品的
外观质量。
7.农产品口感质量检测:包括口味、风味、质地等方面的评估,以判断产品的口感质量。
8.农产品遗传标识检测:通过DNA分析或其他方法检测农产品的品种、种类和品质等基
因特征。
需要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型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质量检测项目,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
这些检测项目可以由专业实验室、政府机构或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
农业行业农产品质量检测

农业行业农产品质量检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行业农产品质量检测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意义、检测方法以及农业行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意义农产品质量检测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等环节中的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 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健康。
2. 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对于合格的农产品,可以通过检测结果进行认证和宣传,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可以引导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检测结果也可以为农业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农产品、检测指标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采样与标本处理采样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第一步,采样应遵循一定的采样原则和方法,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采样时需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干扰。
采样后的标本处理包括样品保存、样品制备等环节。
2. 物理指标检测物理指标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的形态、结构、质地等特征进行检测,如外观、大小、形状、色泽等。
物理指标检测方法相对简单,通常采用目测和测量仪器进行。
3. 化学成分检测化学成分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残留农药、重金属等进行检测,如蛋白质含量、糖分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化学成分检测通常采用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
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

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农产品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农产品检测收费,保障检测机构和农产品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以下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
一、农产品检测收费范围。
农产品检测收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农产品的有害残留物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微生物检测、生物毒素检测、非法添加物检测等项目。
二、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
1. 样品收费,根据农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样品收取不同的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当地农产品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2. 检测项目收费,根据农产品的检测项目,对不同的检测项目收取不同的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当地农产品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3. 报告费用,农产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当地农产品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4. 其他费用,在农产品检测过程中,如需要进行取样、运输等操作,相应的费用也需要收取,具体收费标准由当地农产品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三、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的制定原则。
1. 公平合理,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存在歧视性收费,对同类农产品应当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
2. 透明公开,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收费过程公开透明。
3. 确保检测质量,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应当能够确保检测质量,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弹性调整,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进行适时调整。
四、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的执行。
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的执行由当地农产品检测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对于不执行或者违反收费标准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
五、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的宣传和推广。
为了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了解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相关部门将通过官方网站、宣传册、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的知晓率和认同度。
六、结语。
农产品检测收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项目一、协议方信息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二、检测项目范围1、农药残留检测11 有机磷类农药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等。
1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如克百威、涕灭威等。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测,例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
2、兽药残留检测21 抗生素类兽药检测,比如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22 激素及生长促进剂类兽药检测,像瘦肉精、己烯雌酚等。
3、重金属检测31 铅、镉、汞、砷等常见重金属的检测。
4、微生物检测41 细菌总数检测。
42 大肠菌群检测。
43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5、转基因成分检测51 常见转基因作物的特定基因片段检测。
三、检测标准与方法1、检测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
2、采用先进、准确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四、检测流程1、样品采集11 由甲方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和数量进行样品采集。
12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并做好标识和记录。
2、样品运输与保存21 样品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其不受污染和变质。
22 按照要求的条件进行保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检测实施31 乙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
32 严格按照既定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结果报告41 检测完成后,乙方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42 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判定依据等内容。
五、检测时间与费用1、检测时间11 乙方应在收到样品后的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并出具报告。
12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检测时间,应提前通知甲方并说明原因。
2、检测费用21 检测费用根据检测项目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计算。
22 甲方应在收到检测报告后的______天内支付检测费用。
六、质量控制与保证1、乙方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农产品检测工作方案

农产品检测工作方案关键信息:1、检测农产品的种类2、检测的标准与方法3、检测的频率4、检测的流程5、检测结果的判定与处理6、检测数据的记录与保存7、检测人员的职责与要求8、检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9、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10、检测工作的费用与支付方式1、检测农产品的种类11 涵盖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各类常见农产品。
111 明确具体的蔬菜品种,如白菜、萝卜、西红柿等。
112 列举水果种类,包括苹果、香蕉、橙子等。
113 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
114 畜禽产品如猪肉、牛肉、鸡肉、鸡蛋等。
115 水产品如鱼、虾、贝类等。
2、检测的标准与方法21 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211 采用先进、科学、准确的检测方法,如化学分析、仪器检测、生物检测等。
212 对农药残留检测,依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和限量标准进行。
213 对于兽药残留检测,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检测指标和方法。
3、检测的频率31 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定期抽检,蔬菜、水果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311 粮食作物在收获前进行检测。
312 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每月抽检一定比例。
32 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不定期抽检,根据季节和风险因素调整抽检频率。
4、检测的流程41 样品采集:按照随机、代表性原则采集农产品样品。
411 采样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采样规范。
412 详细记录采样地点、时间、品种等信息。
42 样品运输与保存: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21 采用合适的保存条件,防止样品变质或受污染。
43 实验室检测:由专业检测人员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431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32 对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记录和监控。
44 结果报告: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
5、检测结果的判定与处理51 根据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对,判定农产品是否合格。
511 对于合格的农产品,出具合格证明,允许正常销售和流通。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农产品质量检测作为评估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评估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一、外观品质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法:这是最简单、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裸眼观察农产品的外观,检查是否有损伤、变色、腐烂等现象,从而初步评估农产品的外观品质。
2. 尺寸测量法:对于一些规定了尺寸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二、化学成分检测方法1. 糖度检测法:糖度是评估水果的甜度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Brix 度计等仪器测量。
该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水果是否成熟,并根据糖度的高低评估其品质。
2. 残留农药检测法:通过采集农产品样本,在实验室使用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检测,以确定农产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这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品质口感检测方法1. 嗅觉检测法:通过嗅闻农产品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有腐败或异味,从而评估其品质。
2. 味觉检测法:通过品尝农产品,可以判断其风味是否符合要求。
在一些专业的评价实验中,常会组织专业的品鉴人员,进行盲测、量化评分等方式进行味觉检测。
四、微生物检测方法1. 总菌落计数法:该方法用于评估农产品中微生物总数的多少。
通过取样品,按照特定条件进行培养,然后根据菌落形成数量进行计数,从而判断农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2. 大肠菌群检测法:大肠菌群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相关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农产品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不同的农产品可能会有针对性更强的其他检测方法。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比如基因检测、红外光谱检测等。
这些新方法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总之,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农产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是指农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具备适合食用或加工的安全、卫生、营养、口感、气味等特性。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我们需要进行质量检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保障农产品质量。
一、感官检测法感官检测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农产品进行观察和评估,以判断其质量。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测、气味检测和口感检测。
外观检测可以检查农产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气味检测可以评估农产品的气味是否正常,口感检测可以判断农产品的口感是否符合要求。
尽管感官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结果存在主观性,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二、物理性状检测法物理性状检测主要通过对农产品的物理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评估其质量。
常见的物理性状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农产品的含水率、含油率、含糖率和硬度等指标。
例如,通过测量果蔬的水分含量可以判断其新鲜程度和保鲜状态,通过测量粮食的硬度可以判断其加工适用性。
物理性状检测方法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质量评估结果。
三、化学成分检测法化学成分检测是通过测定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等成分来评估其质量。
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包括测定农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糖分含量、维生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需要使用专业仪器和化学试剂来进行分析,能够提供准确的质量评估结果。
四、微生物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是指对农产品中存在的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卫生状况和安全性。
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霉菌检测等。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反映农产品是否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和是否存在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
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培养基和灭菌仪器来进行分析,能够提供准确的卫生质量评估结果。
五、残留物检测法残留物检测是指对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兽药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检验用水的要求食品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在实验室中离不开蒸馏水或特殊用途的纯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无论配制试剂用水,还是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蒸馏水可用普通的生活用水经蒸馏汽化冷凝制成,也可以用阴阳离子交换处理的方法制得。
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对水的纯度有特殊要求时,一般在检验方法中注明水的纯度要求和提纯处理的方法。
为保证纯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对于所制备的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检测。
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①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530µs/cm(25℃)。
②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可用精密pH试纸、酸度计测定,也可用如下指示剂法测定:在10 ml水中加入2~3滴1g/L甲基红指示剂,摇匀呈黄色不带红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或在10 ml水中加入4~5滴1g/L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摇匀不呈蓝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
③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
检测方法为:在100 ml水中加入2滴0.1g/L高锰酸钾溶液煮沸后仍为粉红色。
④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
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2 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2滴5g/L铬黑T指示剂,摇匀。
溶液呈蓝色表示水合格,如呈紫红色则表示水不合格。
⑤氢离子含量合格。
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数滴硝酸,再加入4滴10g/L的AgNO3溶液,摇匀。
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表示水合格,如有白色浑浊物则表示水不合格。
2、检验用试剂的要求化学试剂是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标准的纯度较高的化学物质,它是分析工作的物质基础。
试剂的纯度对分析检验很重要,它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试剂的纯度达不到分析检验的要求就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化学试剂,将直接影响到分析实验的成败、准确度的高低及实验的成本,因此,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类别、用途与使用方面的知识。
根据质量标准及用途的不同,化学试剂可大体分为标准试剂、普通试剂、高纯度试剂与专用试剂四类。
①标准试剂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而且准确可靠。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第一基准)与D级(工作基准)两个级别,主体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99.98~100.02%和99.95~100.05%,D级基准试剂是滴定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规定采用浅绿色标签。
②普通试剂普通试剂是实验室广泛使用的通用试剂,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其规格和适用范围见下表:普通试剂的规格和适用范围③高纯试剂高纯试剂主体成分含量通常与优级纯试剂相当,但杂质含量很低,而且杂质检测项目比优级纯或基准试剂多1~2倍。
高纯试剂主要用于微量分析中试样的分解及溶液的制备。
④专用试剂专用试剂是一类具有专门用途的试剂。
其主体成分含量高,杂质含量很低。
它与高纯试剂的区别是:在特定的用途中干扰杂质成分只需控制在不致产生明显干扰的限度以下。
专用试剂种类很多,如光谱纯试剂(SP)、色谱纯试剂(GC)、生物试剂(BR)等。
各种试剂要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合理、正确的选择使用,不要盲目的追求纯度高。
例如:配制铬酸洗液时,仅需工业用的K2CrO7和工业H2SO4即可,若用AR级的K2CrO7,必定造成浪费。
食品检验使用分析纯试剂(AR)。
对于滴定分析常用的标准溶液,应采用分析纯试剂配制,再用D级基准试剂标定;对于酶试剂应根据其纯度、活力和保存的条件及有效期限正确地选择使用。
3、检验用一般器皿的要求⑴、器皿的选用分析检验时离不开各种器皿,所需的各种器皿应根据检验方法的要求来选用。
一般应选用硬质的玻璃器皿;有些试剂对玻璃有腐蚀性(如NaOH等),需选聚乙烯瓶贮存;遇光不稳定的试剂(如AgNO3 /I2等)应选择棕色玻璃瓶避光贮存。
选用时还应考虑到容量及容量精度和加热的要求等。
检验中所使用的各种器皿必须洁净,否则会造成结果误差,这是微量和容量分析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⑵、器皿的洗涤常用洗涤液的配制:①肥皂水、洗衣粉水、去污粉水:根据洗涤的情况具体配制。
②王水:3份HCL与1份HNO3混合③HCL洗液(1+3):1份HCL与3份水混合。
④铬酸洗液:称取50gK2CrO7,加170~180ml水,加热溶解成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徐徐加入浓H2SO4至约500ml。
⑤碱性酒精洗液: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与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器皿的洗涤方法:①新的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后用铬酸洗液浸泡,以除去粘附的其他物质,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②有油污的玻璃器皿:先用碱性酒精洗液洗涤,然后用洗衣粉水或肥皂水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③有凡士林油污的器皿:先将凡士林擦去,再在洗衣粉水或肥皂水中烧煮,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④有锈迹、水垢的器皿:用(1+3)HCL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⑤比色皿: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稀HCL洗涤,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⑥聚乙烯塑料器皿:用稀HCL洗涤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为了保证器皿洗涤后能达到洁净的要求,要用蒸馏水冲洗掉附着的自来水,一般用蒸馏水淋洗2~3次,蒸馏水淋洗时应少量多次,以达到节约蒸馏水和洁净器具的目的。
仪器、设备的要求:①玻璃量器的要求: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刻度吸管、比色管等玻璃量器均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准或检定。
玻璃量器和玻璃器皿须经彻底洗净后才能使用。
②控温设备的要求: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等均须按国家有关规程进行测试和校准或检定。
③测量仪器的要求:天平、酸度计、温度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等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准或检定。
注:检验方法中所列仪器为该方法所需要的主要仪器,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不再列入。
4、检验的一般步骤食品检验的基本步骤为: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样品的分析检测;分析结果的记录与处理四个阶段。
⑴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又称采样、样品的制备,是指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
样品的采集一般包括三个内容:即抽样、取样和制样。
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采样数量应能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采样一般步骤为:①原始样的采集;②原始样的混合;③缩分原始样至需要的量。
对于不同的样品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
液体样品的采集:对于大型桶装、罐装的样品,可采用虹吸法分别吸取上、中、下层样品各0.5L,混匀后取0.5~1.0L。
对于大池装样品可在池的四角、中心各上、中、下三层分别采样0.5L,充分混匀后取0.5~1.0L。
固体样品的采集:应充分均匀各部位样品的原始样,以使样品具有均匀性和代表性。
对于大块的样品,应切割成小块或粉碎、过筛、粉碎,过筛时不能有物料的损失和飞溅,并全部过筛,然后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匀后,采用四分法进行缩分,一直至需要的样品量,一般为0.5~1.0kg。
四分法的操作步骤为:先将样品充分混合后堆积成圆锥形,然后从圆锥的顶部向下压,使样品被压成3cm以内的厚度,然后从样品顶部中心按“十”字型均匀地划分成四部分,取对角的两部分样品混匀,如样品的量达到需要的量即可作为分析用样品。
如样品的量仍大于需要的量,则继续按上述方法进行缩分,一直缩分到样品需要量。
采样后要立即密塞、贴上标签,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采样记录须写明样品的名称、采样单位、地址、日期、样品批号或编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采样数量、检验项目及采样人。
样品应按不同的检验项目妥善包装、保管。
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
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
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
为防止样品在保存中受潮、风干、变质,保证样品的外观和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一般需要冷藏、避光保存。
检验取样一般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感官判断不合格的样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外地调入的食品应结合运货单、兽医卫生人员证明、商品检验机关或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如在食品工厂、仓库或商店采样时,应了解食品的批号、制造日期、厂方化验记录及现场卫生状况,同时应注意食品的运输、保管条件、外观、包装容器等情况。
⑵样品的处理样品中往往含有一定的杂质或其他干扰分析的成分,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所以在分析检验前,应根据样品的性质特点、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被测物和干扰物的性质差异,使用不同的方法,把被测物与干扰物分离,或使干扰物分离除去,从而使分析测定得到理想的结果。
样品处理的常用方法有:①溶剂萃取法:其原理是利用被测物与干扰物溶解性的不同将它们分开。
如棒曲霉毒素的测定,常用有机溶剂抽提棒曲霉毒素,然后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此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但萃取剂常易挥发、易燃、易爆且具有毒性,所以操作时应加以注意。
②有机质分解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处理,将样品中的有机质氧化分解,其中C、H、O元素以CO2和H2O逸出,被测的金属元素等成分被释放出来,以利进一步测定。
具体方法有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种。
干法灰化是将试样放置在坩埚中,先在低温小火下炭化,除去水分、黑烟后,再在高温炉中以500~600℃的高温灰化至无黑色炭粒。
如果样品不易灰化完全,可先用少量HNO3润湿试样,蒸干后再进行灰化,必要时也可加NH4NO3、NaNO3等助灰化剂一同灰化,以促进灰化完全,缩短灰化时间,减少易挥发性金属(如Hg)的损失。
灰化后的灰分应为白色浅灰白色。
这种方法有机质破坏彻底,操作简便,空白值小,常用于样品中灰分的测定,但操作的时间较长。
湿法消化是在强酸性溶液中,利用H2SO4、HNO3、H2O2等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使有机质分解,被测的金属以离子状态最后留在溶液中,溶液经冷却定容后供测定使用。
这种方法在溶液中进行,加热的温度较干法灰化的温度要低,反应较缓和,金属挥发损失较少,常用于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因此消化操作应在通风橱或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
由于操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试剂,容易引入较多的杂质,所以在消化的同时,应做空白试验,以消除试剂等引入的杂质的误差。
③蒸馏法:蒸馏法是利用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既可以除去干扰组分,也可以用于被测组分蒸馏逸出,收集馏出液进行分析。
如常量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就是将蛋白质消化处理后,转变为挥发性氮,再进行蒸馏,用HBO3吸收馏出的氨,然后测出吸收液中氨的含量,再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