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在地铁中的建设模式讨论
城市轨道交通与无人驾驶技术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无人驾驶技术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无人驾驶技术是两个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的重要公共交通方式。
同时,无人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视为未来交通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将城市轨道交通与无人驾驶技术融合发展,可以为城市交通带来许多潜在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提高交通效率。
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交通协调功能,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更加高效。
无人驾驶列车可以通过精确的定位、高速行驶和自动驾驶功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密度。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无缝衔接和智能调度,减少列车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停车时间,从而提高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其次,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提高交通安全。
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消除人为驾驶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无人驾驶列车可以通过精确的自动驾驶和防撞系统,提高列车的防撞能力和安全性。
此外,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然而,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在实验室和道路测试中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未知的挑战和风险。
特别是在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中,无人驾驶技术需要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如行人和车辆的突然变道和停车等。
其次,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解决一些法律和道德问题。
例如,谁来负责无人驾驶列车发生事故的责任和赔偿问题?谁来决定无人驾驶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的优先权和决策?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公司和法律体系共同商讨和解决。
最后,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接受度和人力资源问题。
轨道工程设计中的无人驾驶技术

轨道工程设计中的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应用,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轨道工程设计中,无人驾驶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轨道工程设计中的无人驾驶技术,并探讨其对轨道工程设计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前景。
轨道工程设计是一项对安全和效率要求极高的工作,传统的轨道工程设计中,需要工程师实地勘察、进行测量和设计方案,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
而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为轨道工程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轨道工程设计中实现较高的安全性。
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减少人为错误的风险。
传统的轨道工程设计中,工程师需要在现场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例如高空作业、恶劣天气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避免这些安全隐患,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其次,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提高轨道工程设计的效率。
在传统的工程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测量和规划方案上。
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将这些工作自动化,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动测量和规划方案。
这样一来,轨道工程设计的效率将大大提高,从而缩短了工期和降低了成本。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可以提高精度和准确性。
传统的轨道工程设计中,存在人为疏忽和误差的可能性,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精确的算法,减少这些误差,并确保设计的精度和准确性。
这对于轨道工程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要在轨道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无人驾驶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技术难题,无人驾驶技术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可靠的通信系统来实现。
目前,虽然无人驾驶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轨道工程设计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其次是法律和安全问题,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法律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在轨道工程设计中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等等。
浅谈我国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的发展

近 年来 自动化地铁 在全球 轨道交通 领域 日渐 升温 。 目
辆 段列 车 自动 唤醒 、 站准备 、 车 进入正线 服务 、 正线列 车运
前, 巴黎 、 新加坡等城 市全 自动化地铁 已正式投入运营 , 还有 马赛 、 柏林等城市正在将原有的传统地铁改造 为全 自动化地
铁 。连接 美国曼哈顿 和布鲁克林 的纽 约地铁 L号线经 过改
tr , h c l g ie t e d v l p n r n fmo e n u b n r i t n i Ben cie i s i n w c n lg , n c ee ai g e w i h wi u d h e eo me tt d o d r r a al r s . ig a t n u e o t s e t h oo y a d a c lr t n l e a t v fh e n
行 、 返站折 返 、 出正线 服务 、 段 、 车和休 眠等作业 。 折 退 进 洗
列 车的启动 、 引、 牵 巡航 、 惰行 和制动 , 以及车 门和屏蔽 门的 开关 :车站 和车载广播等 控制都是在 无人 的状 态下 自动 运
行。
造, 正式启用 自动控制 系统 。迪拜地铁是 阿联 酋投 巨资兴建
te d o alta s ra in . r n fr i r n po tto
【 e od]ra i r so; l t a d n i sD v1 m n K y rsUbn a a prF la o t d r ee ;ee p et w rl n tuy u m e a d vr s t l 0
【 bt c]h l u m t dd v l s y e qati a e n g tnt ho g bnrlr s s — A s atTe uy t a da i r s s t ia ulav l pot t ri cnl y f r itni y r fl a o e n r ee s m s itee fh i e ao e o ou a a a t s
无人驾驶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无人驾驶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其中,无人驾驶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备受瞩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无人驾驶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优势1.1 提高安全性地铁作为一种大众交通工具,安全性一直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于安全的影响。
在地铁的全程中,独立自动化驾驶系统可以自主控制车辆的速度、路线和刹车等操作,减少了人员疏忽和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同时,这种自主化的驾驶系统还可以确保列车不会因为驾驶员的疲劳或人数不足等因素而失误或出现事故。
1.2 提高效率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铁的效率。
在驾驶员的作用下,地铁往往需要在车站进行短暂停留。
但是在无人驾驶技术的作用下,智能算法可以分析负责列车的行驶速度和时间,保证列车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停靠次数和时间,提高了列车的运营效率。
1.3 降低运营成本相比于传统地铁车辆,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不需要驾驶员,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此外,这种驾驶系统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车辆人员的操作失误和维护成本,减少了对车辆的维护和修理次数,为企业降低了后续的成本。
二、无人驾驶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案例2.1 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自2016年以来开始推行无人驾驶技术。
该系统使用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检测车道的状态。
经过训练,自动驾驶系统能够为车辆选择最佳速度和刹车点,阻止车辆发生任何碰撞。
2.2 巴黎地铁巴黎地铁推出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自动控制行驶速度和制动距离,对于列车的速度和停留位置等参数进行全程自动化控制,以确保轿车间的安全间隔,并保证列车准时停留下客,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2.3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在2021年乘如无人驾驶列车。
该列车采用了自主运行技术,分别使用了雷达、相机等多种传感器检测轨道和跨越桥梁等路段的情况,确保载客行驶的安全。
此外,该车辆还采用了多线重合式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实现了全程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探析

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探析摘要:现阶段许多城市都开始采用无人驾驶的地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全自动化。
全自动化的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干预、全自动化运行,具有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等优势。
为了提高列车驾驶性能和使用效果,就需要针对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引言:现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辆、信号、通信等综合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与发展,使得地铁列车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实现无人驾驶,还有其他一些城市,都在考虑将CBTC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无人驾驶中。
该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尽管有些线路上已有自动驾驶,但有关的辅助设备和设备仍需进一步改进,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都将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
一、列车驾驶模式分类地铁列车行驶模式可划分为自动驾驶模式、自动列车自动保护模式、自动驾驶模式以及ATP截断模式。
①自动驾驶模式简称为AM,这种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人驾驶的自动操作,一种是无人驾驶的人随车的自动运行方式。
②全自动化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运行方式简称为CBTC,其是国内现有的常规轨道交通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全自动操作模式。
③人工驾驶列车的自动保护模式,在列车行驶时,司机可以通过驾驶员的操作来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靠地点,如果列车的速度超过了系统的安全范围,则会被自动保护并强行停车。
④ATP自动驾驶模式是只有司机开着火车,列车的车速和泊位都是由驾驶员来控制,并受到ATP的保护,这种行驶方式要求车速限制,属于非常规操作。
二、全自动无人驾驶方案(一)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特点CBTC与FAM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的驾驶员都是由OCC来完成,因此,对信号系统的冗余性、可靠性和功能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实时传输等多种监控手段,这就要求铁路网络具有更高的功能性和诊断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无人驾驶技术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无人驾驶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无人驾驶技术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的无人驾驶技术与应用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无人驾驶技术的优势、无人驾驶技术的挑战、无人驾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无人驾驶技术的优势无人驾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能够提高交通安全性。
由于无人驾驶车辆能够通过精确的数据计算和高度自动化的驾驶系统,大大降低了人为驾驶引起的事故风险。
其次,无人驾驶技术能够提升运行效率。
无人驾驶车辆不再受人为驾驶的局限,通过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联动,能够实现车辆间的协同调度与交通优化,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运行延误。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能够提高交通运营成本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
二、无人驾驶技术的挑战虽然无人驾驶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最大的问题。
无人驾驶技术需要依赖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来实现对复杂城市环境中的实时感知和决策。
如果这些技术出现故障或受到外部干扰,将会对交通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其次,无人驾驶技术面临着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例如,无人驾驶车辆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责任追究等问题,都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和道德底线。
三、无人驾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人驾驶列车,二是无人驾驶交通运输工具(如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等)。
在无人驾驶列车方面,采用高精度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实现列车间的协同调度和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和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
而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方面,通过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无线通信、智能停靠等,从而提升交通服务质量。
四、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广阔。
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探析

二、STO 和 UTO 的区别
有人驾驶的列车自动化运行模式是列车的发车需要由司 机确认启动,但是列车的牵引、制动、开关门都是由信号系统实现。 UTO 是全自动化列车运行模式,整个的运行过程是无人参与操 作,列车在停车场内的运营和列车内部的空调、照明系统都是 无人操作,列车的运营过程中是不需要驾驶员,只需要乘务员 进行对顾客的服务,做好系统方面的故障处理 [2]。
(3)休眠功能。列车运行服务结束之后会在停车场停放, 列车在停稳之后,UTO 系统会启动休眠程序,也是为了节省能源, 同时为了能够达到保养设备的目的,列车在进入休眠之前,信 号系统 ATC 会对地面列车的维护系统下载相对应的维护信息, 在一定时间内,列车会关闭相应的车载子系统,列车会进入到 休眠状态,在休眠后唤醒模块会一直带电。
城市交通
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探析
向海斌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探析

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探析摘要:随着当前基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突破,无人驾驶列车也在当今地铁运营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全面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结合全自动化无人干预系统,保障车辆稳定高效地运转,本文对当前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引言:新时期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事业中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感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还是视频监测技术在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理念下也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稳定性。
一、列车驾驶模式的分类分析地铁列车运营驾驶模式可以大体分为自动驾驶模式、自动保护人工驾驶模式以及ATP切除驾驶模式。
而对应的自动驾驶模式也被称之为am驾驶模式,该模式又可以细致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类,对应的全自动化无人驾驶也简称为uto,是当前我国地铁运行过程中常使用到的有人自动化驾驶方式;对应的人工驾驶列车自动保护运营模式是指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驾驶员来掌控列车,而司机只需要做到对车辆运行的速度以及停靠站进行管控即可,并且相应的自动保护装置在车辆运行超出安全保护范围之后会自动启动并且强制停车;ATP切除驾驶模式通常是由司机来掌控列车,并且车辆的运行速度以及停靠站都需要由司机来管控,在该运行模式下往往受到相应的限速管制并且在现有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此类运行模式往往是应对某一些应急状况所采取的。
二、全自动无人驾驶特征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是将驾驶员所需要管理的工作事项全部交接给运营管控中心,因此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相应的信号传输系统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较强的功能性,能够实时监督列车运行状态并且完成对相关数据的快速传递,确保能够实时对列车所运行的状态以及现有的功能完整度进行检测、诊断,保证列车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三、地铁列车功能和实施方案分析(一)驾驶控制功能驾驶控制功能是指当采取人工管控模式时,需要由司机来操作列车,而在车辆处于uto运行模式时,则完全通过信号系统,根据相应的时刻表来管控车辆的运行,uto系统控制传输路径,需要通过列车自动控制装备将相应的数据资料传输到车辆管控系统中,并且相关系统能够实现车辆自动折返运行,车辆可以根据信号系统的授权状况来确认运行方向,并且还具备激活司机室的功效,驾驶员也可以对相关模式进行转换使用,且不会导致在模式转换过程中数据丢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在地铁中的建设模式讨论
发表时间:2018-06-19T16:54:49.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高仲麟
[导读] 摘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已经被验证是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安全性的系统,可以实现列车的小编组、高密度运行、既该省运营服务水平,也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哈尔滨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已经被验证是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安全性的系统,可以实现列车的小编组、高密度运行、既该省运营服务水平,也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是一种采用全新理念的先进的城市客运交通模式。
代表着城市轨道交通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人驾驶;安全性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行模式也在发 生变化。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现状
全自动人驾驶系统是一种将列车驾驶员执的工作 , 完全由自动化的、度集中的控制系统所替代的列车运模式。
全自动人驾驶系统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以致于像巴黎、马赛、里昂、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纽伦堡以及纽约等城市, 都拟将既有传统地铁改造成为全动无人驾驶系统。
在国际上, 全自动无人驾驶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 无论在设计、施工, 以及车辆、机电设备、系统集成、系统调等方面均已积累经验。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优越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人工操作易受主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这也是导致轨道交通故障或事故的原因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中有50 %~ 60 %的意外事件肇因是由于人的疏忽。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运用现代设计理念, 采用硬件和软件的冗余措施, 利用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信号系统(ATC), 高可靠性、大容量的具有实时传输功能的通信系统, 以及具有高度的牵引/制动控制精度、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分析与排除功能和应急疏散声光电报警指示的车辆等, 结合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综合监控系统、运营控制中心依靠人工监视与干预机制来确保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现列车高密度运行, 适应大客流运营需要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信号系统采用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闭塞系统, 通过与车辆的高精度控制系统的技术接口来实现列车精确定位、高速运行、实时跟踪和自动折返, 有效地缩短了列车运行间隔, 提高了行车密度和旅行速度, 可适应大客流的需要。
降低建设投资和生命周期成本
列车高密度运行, 可减小列车编组、缩短车站长度;旅行速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车辆配置数量, 使建设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无人驾驶系统具有按客流自动调整运营策略和列车开行密度的功能, 能灵活地适应高峰大客流和低峰客流的运营需要, 提高列车满载率。
列车不设驾驶员,使操作人员大幅度减少;车辆配属数的减少也使维修人员数减少, 使整个维修成本下降。
因此从总体比较,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LCC)要比常规系统减少。
可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无人驾驶系统是高科技含量的轨道交通系统, 需要有高的管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因此, 要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 不仅要有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 能沉着、机灵应对突发事件, 更要有极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使运营服务水准有明显的提高。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特点
无人驾驶系统涉及车辆、信号、通信、综合自动化等多个专业, 所有专业均应按照无人驾驶系统要求设计,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速各专业技术水平发展, 达到降低投资运营成本, 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 优化对乘客的服务质量。
与有人监督自动驾驶系统相比, 无人驾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l) 线路应完全封闭、车站设置屏蔽门, 车辆段无人自动驾驶区域应设置围栏、隔离设施和门禁等防护措施。
(2) 车辆、信号以及车辆与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的通信系统等均应采用多重冗余技术,主、备系统之间能够实现“ 无缝” 切换,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车辆应具备更高的牵引和制动控制精度,具有待班列车的自动预检、更强的故障诊断和报警、对车厢内环境的调节, 并具有多重控制方式。
同时应设置车辆排障设备和脱轨检测设备, 并与信号系统接口,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能紧急制动。
(4) 车一地间应实现实时、安全、高速、大容量的双向通信, 包括列车控制信息传输、故障诊断与报警信息传输、车厢内闭路电视监视信息传输、中心和车站与旅客直接通话传输等。
(5) 无人驾驶系统应优先采用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 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 能够缩短追踪间隔, 实现列车的精确定位和实时跟踪。
同时信号系统应提供特有的“ 超低速运行模式” 用于实现系统故障时的运行。
信号车载和轨旁设备故障时应具有可靠的应急运行方式,列车上应设置人工驾驶盘以作为必要时授权人工驾驶, 以及提供乘客紧急停车按钮或手柄。
(6) 车辆段应采用与正线相同的信号系统, 包括进出段联络线, 以实现全线的无人自动驾驶。
段内应根据作业性质分为无人自动驾驶区域和有人驾驶区域。
列车出入段进路必须预先计划并自动控制。
段内自动作业包括激活列车启动自检、启动列车、将列车送至正线、送至洗车库接受预定清洗、送至预先分配的停车线和将列车休眠等。
(7) 具备快速、准确、安全的故障检测和排除功能, 以及强大的故障救援能力。
无人驾驶系统应以故障一安全的ATC系统和高效智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为基础, 结合人工监视和干预机制, 建立健全运营应急预案, 当列车由于某种原因在区间停车、发生火灾、车门无法关闭等情况下, 应能够迅速将报警信息传输给中心和相关车站, 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响应并采取措施, 提高对灾害、事故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运营模式的差异化
与人工操作相比,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发生较大变化, 中心调度员将由对人的调度关系转变为直接面向列车和旅客,原来对司机的调度电话将转变为中心与列车间的通信, 同时要直接服务旅客、指导旅客处理紧急事务及逃生。
无人驾驶系统在适当的列车编组情况下,通过缩短行车间隔, 能增加运能, 并节省车辆配置; 更高的牵引和制动控制精度可以使列车运行
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