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一、选择题1. 体育学的定义是:A. 研究体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B. 进行体育锻炼和竞技的运动项目C. 进行体育教学和指导的专业D. 进行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的机构2. 以下哪一项属于体育学的内容之一?A. 物理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B. 大众健身和社区体育C. 运动训练与生理调节D. 体育伦理与职业道德3. 以下哪个学科与体育学关联最密切?A. 生物学B. 心理学C. 历史学D. 地理学4.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B.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C. 发展学生的体育潜力D. 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5. 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评价标准B. 等级评价制度C. 多元化评价方式D. 成绩与名次取舍二、简答题1. 请简述体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评价与考核?4.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5.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体育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就体育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论述,以下是一些观点供参考:1. 体育学的发展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紧密相关。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催促了体育学的发展。

体育学通过研究运动的规律、训练方法和保健知识,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

2. 体育学的应用体育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教育、训练、竞技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在教育方面,体育学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训练和竞技方面,体育学通过研究运动技能和战术策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在健康管理方面,体育学为人们提供身体锻炼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3. 体育学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体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校体育学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3、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4、试析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不同影响。

5、试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1、试比较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异同。

2、结核你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3、素质教育有什么特征?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4、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哪些深刻影响?5、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有哪些要求?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1、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2、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主要有哪些功能?3、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效果目标是什么?5、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第四章体育课程1、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2、如何让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3、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4、采访一所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学校,简要归纳该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改革情况。

5、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是什么?6、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和条件资源的开发。

第五章体育教学目标、要求与原则1、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出现在哪些新趋势,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哪些影响?2、国内外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选择你所熟悉的体育教学内容,拟一份可是教学目标。

4、如何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内涵与特点?5、体育教学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7、构建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及标准是什么?8、体育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1、如何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应该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3、谈谈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这类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20=20)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

(2×5=10)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学校体育学试题库

学校体育学试题库

《学校体育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终身体育(2/29) 2。

健康(2/31) 3。

学校体育目标(2/31) 4。

体育教学目标(3/45) 5。

体育教学过程(3/50) 6。

体育教学大纲(4/56) 7.教材纲要体系(4/61) 8。

体能(5/73) 9。

口令(6/94)10.动作示范(6/95) 11。

个性(7/112) 12。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8/119) 13.体育课的组织(8/125) 14。

体育课堂常规(8/128) 15。

分组轮换(8/130)16.分组不轮换(8/130) 17。

体育课密度(8/133) 18。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8/138) 19.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9/152) 20。

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9/154) 21.课时计划(9/156) 22。

竞技状态(11/201) 23。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11/205) 24.战术(11/208) 25。

战术意识(11/208) 26。

重复训练法(11/211) 27.变换训练法(11/211) 28。

持续训练法(11/212) 29。

循环训练法(11/213) 30.训练水平(11/220) 31。

淘汰法(12/229) 32。

循环法(12/230)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0/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③)①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②体育现象及规律③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④体育课现象及规律2.(0/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②)①教育学科②综合性学科③社会学科④自然学科3.(1/13)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标志是1990年3月颁布的(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③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④学校体育工作条例4.(2/21)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①)①健身功能②教育功能③教养功能④促进个体社会化5.(2/36)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①)①体育课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运动训练④体育竞赛6.(3/50)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②)①教师②学生③教材内容④传播媒介7.(5/73)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是(③)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②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发展学生的体能④培养良好品质8.(6/96)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多用(③)①正面示范②侧面示范③镜面示范④背面示范9.(8/132)在班人数少,场地器材充足时应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①)①分组不轮换②两组一次轮换③三组两次轮换④先合组,后分组10.(8/133)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④)①体育课密度②体育课综合密度③体育课一般密度④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11.(9/156)写好体育课教案的首要问题是(①)①确定课时教学目标②钻研教法③安排课的内容④合理安排各部分时间12.(9/156)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练法时,一般先构思(③)①开始部分②准备部分③基本部分④结束部分13.(10/175)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①)①体育教学②课外体育锻炼③课外运动训练④课外运动竞赛14.(10/185)下列未列入课表,成为学校作息制度一部分的锻炼形式为(④)①早操②课间操③班级体育锻炼④体育节15.(11/193)下列属于课外运动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之共同点的是(①)①训练成绩的表现性②训练对象的广泛性③训练内容的基础性④训练时间的课余性16.(11/193)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②)①掌握战术知识②培养战术意识③培养战术能力④实践战术行动17.(11/193)下列哪一种训练方法应严格控制间歇时间(②)①持续训练法②间歇训练法③重复训练法④变换训练法18.(14/26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何时起施行(③)①1995年9月10日②1996年9月10日③1995年10月1日④1996年10月1日19.(14/267)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是(④)①全国人民②中老年人③残疾人④青少年儿童20.(14/0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②)①增强学生体质②健康第一③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发展学生个性21.(14/00)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设置的七个系列中必修内容为(③)①球类运动和健康教育专题②体操运动和健康教育专题③田径运动和健康教育专题④武术运动和健康教育专题22.(15/279)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途径是(①)①自学②短期培训③参加学术会议④函授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0/2)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学校体育学试题5,

学校体育学试题5,

5,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3、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4、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课余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 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二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 B:汉 C:唐 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 B;宋 C:元 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恽代英 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 B:竞技性 C:技术性 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学校体育学学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学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身体训练包括__一般身体训练___和__专门身体训练_。

专项身体训练2、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分为_ 分组不轮换_ 和___分组轮换_两种。

3、体育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要备_ 学生__,还要备___场地器材_.4、分析体育课的方法有__全面分析法_和__专题分析法__.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分别用“√”、“×”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进行微观管理的依据。

()2、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是指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 ()3、自我暗示也是一种语言法的形式. ()4、学校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规程. (×)5、连续重复练习多用于动作技术教学的初学阶段。

(×)6、在制定体育教学进度时,耐久跑教材宜采用混合排列. ()7、学校体育学属于社会学科范畴。

( )8、为显示动作的左右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三、选择题(根据需要进行多选或单选。

每小题1分,共10分)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 B )的讲解形式A、直陈式B、概要式C、测重式D、联系式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D )A、流水依次进行B、条件不断变化C、每站练习无间歇D、能有效地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3、间歇练习法的作用是( D )A、能提高肌肉力量B、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C、能提高供氧能力D、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4、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评价是一种( C )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法D、评比法5、一节课按45分钟计,其基本部分的时间,一般安排( B )分钟A、10—20B、28-32C、30—35D、35—406、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B )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B、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C、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D、超量恢复原理7、下列活动中属于教师指导的是( C )A、讲解B、整队C、示范D、调动队伍8、下列形式属于直观法的是(A )A、示范B、自我暗示C、条件诱导D、默念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展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础、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C、学校体育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C、支撑反作用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C、常速示范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C、技术关键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C、单项计划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A B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A B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A B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A B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

( A B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A B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A B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A B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A B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A B )主观题部分(三、四、五题为主观题,共70分,时间为80分钟。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技术细节2、课的结构3、运动负荷4、淘汰赛5、综合密度五、问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动作示范?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什么?3、试述运动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一些?六、应用题(共20分)假设已测得体育课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为:教师指导:621秒;学生练习:810秒;组织措施:378秒;观察、保护:216秒;休息:540秒;不合理时间:135秒。

一节课按45分种计算,请计算下列各题:1、课的综合密度是多少?2、课中各项活动的密度是多少?3、不合理运用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年。

A、1955B、1956C、1957D、1958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艺B、书、数C、诗、易D、射、御4、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5、《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B、毛泽东C、恽代英D、颜元6、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7、毛泽东做出“健康第一”指示的时间是()A、1953年B、1950年C、1955年D、1965年8、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A、新授课B、复习课C、考核课D、综合课9、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搞好课外体育活动B、搞好训练C、上好体育课D、培养好体育骨干10、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A、艺术语言B、口令C、方言D、专业术语11、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2、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成()A、反比例关系B、正比例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的13、动作的节奏表现了动作的()A、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C、力量特征D、综合特征14、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外力B、支撑反作用力C、摩擦力D、人体的内力15、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的语言法形式。

A、口令和指示B、口头评定成绩C、口头汇报D、讲解16、体育教学中,在学生人数多,新授教材比较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合17、凡在课中用于整队、调队、交换场地、搬运、分发和收回器材等一般均算作()时间A、教师指导B、组织措施C、学生练习D、休息18、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练习密度大时小些好D、练习密度小时大些好19、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体育课的()密度。

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指导密度20、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A、2B、3C、4D、5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

( A B )2.对少年儿童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是全面训练打好基础。

( A B )3.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称技术关键环节。

( A B )4.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决策人是体育组长。

( A B )5.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口令。

( A B )6.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越大越好。

( A B )7.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 A B )8.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规程。

( A B )9.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

( A B )10.体育教师应以教学原则为指导,来设计、调节、控制教学活动。

( A B )主观题部分(三、四、五题为主观题,共70分,时间为80分钟。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体育2、语言法3、综合密度4、课的类型5、淘汰赛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体育教学应遵循哪些规律与原则?2、常用的讲解方式有哪些?运用时应注意什么?3、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哪两种?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哪几种?如何运用?五、论述题(共20分)1、结合当前的体育改革,谈谈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C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社会A、原始B、奴隶C、封建D、资本2、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B、1956C、1957D、1958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A、陈独秀B、二十八画生C、恽代英D、徐冰4、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A、讲解B、口令 C、方言 D、专业术语5、动作的速度表现了动作的()A、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C、时空特征D、综合特征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体育教材可采用()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7、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A、直陈式B、概要式C、测重式D、联系式8、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A、流水依次进行B、条件不断变化C、每站练习无间歇D、能有效地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9、间歇练习法的作用是()A、能提高肌肉力量B、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C、能提高供氧能力D、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10、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评价是一种()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法D、评比法11、体育课的组织工作是一项()A、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B、很容易的工作C、枯燥乏味的工作D、难做的工作12、一节课按45分钟计,其基本部分的时间,一般安排()分钟A、10-20B、28-32C、30-35D、35-4013、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主要是依据()来划分的。

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B、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C、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D、超量恢复原理14、一节课中,学生做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称为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15、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好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6、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应自始至终跟踪()学生A、全班B、一组C、受测D、部分17、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也称为()A、教案B、年度计划C、教学进度D、单项计划18、体育课平均心率的计算方法除了点数计算法外,还有()A、面积计算法B、点算法C、平均法D、梯形面积计算法19、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B、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C、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D、超量恢复原理20、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A、1B、2C、3D、4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