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合集下载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

双肘关节疼痛,无明显红肿,但有双手肿胀、晨僵;伴
发热,体温最高为38℃,无寒战、盗汗,无肌痛、肌
无力、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查肌酸
激酶(CK)236U/L,血沉(ESR)28mm/h,抗核抗体
(ANA)(+)1:140,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
0(ASO)、类风湿因子(RF)、抗ENA均阴性,肌电图大
• 1.明确诊断 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证。 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 尽量少用所谓的“撒网疗 法”,即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物合用以防漏诊或误诊,这样不仅 浪费而且容易发生相互作用。
3.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 用药必须个体化, 不能单纯公式化。
4.对病人始终负责 开出医嘱、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 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 药物。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功及失败的关键因 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用药技 术更趋合理化。
• 二氧化碳分压(paCO2)4.23kPa(31.73mmHg),氧 饱和度(SaO2)0.944。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x 线胸片提示左肺野大片斑片状阴影,右肺中下野斑片 状阴影并小结节阴影,心影呈烧瓶状,双侧肋隔角变 钝。复查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右肺多发结节,纵 隔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块,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 (UCG):中一大量心包积液,主要集中于左室面,内 可见絮状物,脏层心包可见絮状沉积物。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临床病例讨论)
地点:门诊五楼电教室

患者男,21岁。因皮疹6个月,左拇趾皮肤破溃
伴间断发热3个月于2005一12一28入院。患者6个月前
无诱因突然出现双肘部伸侧、双手掌指关节(MCP)及
近端指间关节(PIP)伸侧、双眼内眦旁皮肤鲜红色红斑,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与处理课件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与处理课件
,治疗时间较长,需要耐心治疗。
病例二: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总结词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一种罕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其症状与皮肤病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
详细描述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节、溃疡、瘘管等症状,有时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其诊 断需要取皮肤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治疗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使用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抗 菌药物,如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同时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和换药等处理。
确诊标准
通过实验室诊断方法,如培养、涂片镜检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检测到非结核 分枝杆菌为阳性结果,可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鉴别诊断
01
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肺炎支
原体肺炎等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02 03
与肺结核的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情较轻,病程较长,治 疗效果较差。
分类
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鸟分枝 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脓肿分 枝杆菌等。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主要通 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和带 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尘埃等传播, 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部 位传播。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 易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 断与处理课件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概述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art
01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一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炎病例讨论

一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炎病例讨论
1.09-1.20
1.09-1.20 1.20-2.20
1.20-2.20
1.20-2.20 1.20-2.10
用药目的
抗感染
解痉化痰Βιβλιοθήκη 化痰 抗感染抗感染
抗感染 抗感染
11
day25:(02.02)
症状:患者轻微咳嗽,咳少许白色粘痰,无活动后气促不适,无发热,无胸痛,无胸闷,未见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 腹泻,无恶心、呕吐,一般情况可。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左肺呼吸音低,左肺闻及少许湿罗音,心、腹部查体同前,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 2023-02-02: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计划:患者当前诊断明确,为龟分枝杆菌合并卡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目前病情稳定,继续当前治疗方案,足疗程后可予 以出院。
2
病例摘要
既往史
• 高血压病病史15年,血压最高156/100mmHg,长期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po qd降 血压治疗,血压控制可;
•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 否认吸烟、饮酒史。 ➢ 已婚,配偶健康状况良好。 ➢ 否认家族传染病史。
12
day31:(02.08)
症状:患者无明显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不明显,无发热,无胸痛,无胸闷,未见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恶 心、呕吐,一般情况可。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左肺呼吸音低,左肺未闻及罗音,心、腹部查体同前,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 2023-02-06: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4
(*HR*)42umol/L。
入院诊断
1.左肺细菌性肺炎伴肺脓肿形成 2.高血压 1级 很高危组

《2024年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范文

《2024年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范文

《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篇一一、引言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Lung Disease,NTMLD)是一种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随着近年来对该类疾病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通过对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患者资料与方法本组共收集了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2例。

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45-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三、临床表现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乏力等。

其中,咳嗽和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约80%的患者出现咳嗽,70%的患者出现咳痰。

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此外,患者的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

四、诊断方法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胸片或CT 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痰液或支气管镜等标本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五、治疗方法与效果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分枝杆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

本组9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总体良好,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或消失。

六、讨论通过对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治疗上主要采用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病情及药物敏感性有关。

误诊为肺结核的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

误诊为肺结核的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年4月第25卷第4期583文章编号:1007 —4287(2021)04 —0583 —02误诊为肺结核的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朱文芳,张宜文-(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三科,安徽合肥230031)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导致的慢性疾病,结核病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 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患病率呈增加趋势1291。

因临床上肺结核与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表现相似,均痰检抗酸杆菌阳性,易导致误诊,N T M对某些常用的抗结核药天然耐药,造成患者久治不愈111112],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影响患者预后。

对于结核病与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的鉴别临床上主要依靠分枝杆菌培养分型,但其检 查耗时长,易延误患者病情,如今.随着宏基因组二 代测序技术(mNGS)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 分子水平检测方法进人临床,有望对疾病进行早期 诊断、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等®。

m N G S所汇报结 果虽可信度高,但仍存在一定不足,现将本院收治的 1例应用m N G S将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误诊为肺结核的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咳嗽咳痰、胸痛胸闷伴发热3月”人院。

患者3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咳灰色脓 痰,左侧胸痛,进行性胸闷加重.伴发热,最高体温 39.2€。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欠佳,血压控制尚可。

查体:胸廓无明显畸形,左侧胸 壁肿胀明显伴皮温稍高•两肺呼吸音粗,左肺闻及明 显湿啰音。

胸水及灌洗液m N G S均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见表1、表2),予以抗痨治疗后胸痛胸闷仍明显,胸壁脓肿呈进行性增加,此时化验室回报 胸水培养出非结核分支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根据药敏立即予以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胸壁 脓肿引流,共引流出9 000 m l脓性分泌物,患者症 状好转,现仅有间断性轻度胸部不适感,不影响U常 生活•胸壁脓肿吸收良好,病情尚平稳。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4.肺外NTM 病 有局部或伴全身症状,经检验有肺外
组织、器官病变,已排除其它疾病,在确保标本无
污染条件下,病变组织NTM 培养阳性,即可诊疗。
NTM 淋巴结炎应与其它细菌所致化脓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猫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等相判别,PPD-NTM 皮试有区分价值。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第23页
• Mantoux 皮肤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与NTM 有共同抗原,即使PPD
皮试可产生交叉反应,但仍有区分之处。取结核分枝杆菌PPD-T
与NTM PPD-NTM 同时进行皮肤试验,NTM 患者对PPD-T 硬结
直径普通不超出15mm。如PPD-NTM 皮试硬结直径比PPD-T 皮
非结核分枝试杆菌大肺病5mm 或25%以上,即可认为是NTM 感染。
• 分子生物学检验 选取NTM 16S-23 SrDNA 基因间隔区序列 (IGS)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作NTM 菌种判定, 比形态学、生物化学常规方法判定更准确、快速与简便。
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判别诊疗关键点
年纪 性别
感染路径 结核菌素试验 分支杆菌皮试 抗结核药反应 原始耐药菌株 培养基 病理特征 肺门淋巴结肿大 结节病灶 空洞特征 钙化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肺结核
NTM肺病
无特殊
大于45岁
无特殊
男性多见
人—人
环境—人
强阳性
弱阳性
弱阳性
特定菌种强阳性;非特定菌种弱阳性
重复双肺感染原因待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脓肿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例并文献复习

脓肿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例并文献复习

床治疗 经费投 入高 , 药 物副反 应多 , 治愈率 低 , 目前 国 内外 尚 没有统 一 、 成熟的治疗 方案 , 诊疗 经验较少 , 现 将我科 近期 收 治 的一 例脓肿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的诊疗经验作 汇报 。

群) 。N T M 可以侵犯人体肺脏 、 淋 巴结 、 骨骼 、 关节 、 皮肤 和软 组织等组织器 官并 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 。 近2 O年来 N T M病 的发 病率有 逐渐 上升 趋势 , 这 可能 与 艾滋病 的流行 及现代细 菌学检测 方法 的运用 对 N T M 的检 出 率增加有关 。荟萃 分析 结果 表明 : 东亚地 区以 MA C肺病最 常 见( 占6 7 %) , 其 次为快速生 长分 支杆菌病 ( 占 l 6% ) J , 然
构性肺病 的基 础上 , 如慢 支 、 C O P D、 支气 管扩 张 、 肺囊性 纤 维 化、 矽肺 、 肺 结核 以及 免疫 功能相 对低 下 的患者 。N T M 通
过呼吸道 、 胃肠道 、 皮肤等途 径侵 入人体 后 , 其 发病 与致病 过 程与结核病相 仿 , 临床症状 与可 见肺 结核相似 , 如低 热 、 盗汗 、 咳嗽 、 咳痰 、 咯血等 , 胸部影像学 表现 也相 似 , 仅仅依靠 临床 症
枝杆 菌病的病 理改 变至少 1次 痰和 ( 或) B A L F中 N T M 培养 阳性 。本病 例脓肿 非结 核 分枝 杆菌 肺病 的患 者 以间 断 咳 嗽 为主要临床表现 , 查痰S T B (+) , 按 指南 推荐标化方案抗结 核 治疗 1年 , 疗效 不佳 。经 多次结 核菌 培养 、 菌 型鉴定 以及 菌种 鉴定确诊 为脓肿 N T M肺 病 , 按 美国胸 科协 会 2 0 0 7年指 南 推 荐治疗方案 以头孢西 丁 、 丁胺卡 那为核 心药物 组成治 疗 方案规则治疗半年 , 疗效亦不佳 。 通过本病例 的诊疗 经过我 们得 到一些经 验教训 , 同时也 有一些 困惑 : 1 . 该患者 N T M 肺病 的易感 因素 不 明显 ; 2 . 临床 医生应提 高对 N T M肺病 的认 识 , 掌握诊 断标 准 , 以便 于早诊 断、 早治 疗 ; 3 . 对于 P P D阴性但 S T B (+) 的“ 肺结 核” 患者 应 警惕 N T M肺 病可能 ; 4 . 脓肿分支杆 菌对 常规抗 结核药物 大多 耐药 , 疗 效差 ; 5 . N T M侵袭性较 结核分支 杆菌弱 , 人体 与病 菌 可长期共存 , 但脓肿分支 杆菌 对患者 的肺组织 及肺 功能破 坏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ppt教材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ppt教材
阳性者。②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而临床表现 NTM肺病
2年来咯血较前增多,多时一天咯鲜血量约达100ml,较前频繁,仍咳嗽、咳黄色脓痰。
与结核病不符者。③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此次入院2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增多,咯鲜红色血丝痰,午后低热,体温升高达37.
此次入院2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增多,咯鲜红色血丝痰,午后低热,体温升高达37. 此外,很少发生胸膜反应渗出。
2.NTM 病可疑者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为NTM
病可疑者,须进行NTM 检查:①经近规抗结
6 mmHg, PCO230.
核治疗无效的结核患者或标本涂片抗酸染色仍 灌洗液送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抗体、结核DNA均送福州市结核病医院结果均阴性。
播散性NTM 病应与败血症、伤寒、播散性真菌病、全身粟粒性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PPD-NTM 皮试及病原学检查。
• 此次入院2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增 多,咯鲜红色血丝痰,午后低热,体温升高达 37.3-37.8℃,伴活动气促。
• 查体主要左肺呼吸音弱,右中下肺少许湿性啰 音。
2012年7月16日此次住院双肺炎症渗
出影明显增多。
2012年7月27日治疗后双肺炎症渗出影明显吸收减少 7月18日即请福州市结核病医院会诊,考虑肺结核或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可能。 ②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而临床表现与结核病不符者。 2mmHg,AB22. ⑥有免疫缺陷症、白血病、肿瘤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已排除结核病的肺部感染。 2012年7月16日此次住院双肺炎症渗出影明显增多。 ②痰NTM 培养2 次为同一NTM 菌,1 次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X 线和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尤其是后者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此外,很少发生胸膜反应渗出。 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鉴别诊断要点 ②痰NTM 培养2 次为同一NTM 菌,1 次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NTM 病可疑者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为NTM 病可疑者,须进行NTM 检查:①经近规抗结核治疗无效的结核患者或标本涂片抗酸染色仍 阳性者。 ②缺乏组织、器官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依据。 取结核分枝杆菌的PPD-T 与NTM 的PPD-NTM 同时进行皮肤试验,NTM 患者对PPD-T 硬结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 ⑤肺活检见与NTM 病变相似的肉芽肿,痰NTM 培养1 次阳性。 瘰疬分枝杆菌引起儿童的肺部病变,表现与原发型肺结核相似。 ⑥有免疫缺陷症、白血病、肿瘤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已排除结核病的肺部感染。 查体主要左肺呼吸音弱,右中下肺少许湿性啰音。 毛刷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 2012年4月29日再次症状加重住我院左舌叶、右中叶支扩周围炎症渗出影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堡迅遑痘堂盘查垫iQ堡璺旦箜!生鲞筮垒塑£h迫』跑£望趔Ql,血型垫ig№!:i生№:曼aEL均阴性。

尿常规、血、尿13:微球蛋白正常,HLA—B27阴性。

肿瘤标志物AFP、CEA、前列腺特异抗体(PSA)、CAl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均未异常升高,免疫固定电泳(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一),T淋巴细胞分类无异常。

胸部高分辨CT示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提示轻度肺气肿改变。

盆腹腔CT无异常。

右眼磁共振成像(MRI)示两侧球后肌内及眼球旁异常信号,代谢性疾病、炎性假瘤待除外,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

因病变部位较深,眼肌活检未做。

查血清lgG4>3.73g/L(正常值范围0.03~2geL),故诊断为IgG4相关性炎性假瘤,给予甲泼尼龙80m异/d,同时予双氯芬酸钠(迪菲)、复方妥布霉素(典必舒)交替滴眼,每日3次,3d后12I服泼尼松25nag,每日2次。

l周后眼部症状明显好转。

,例3女,33岁,因反复双眼睑、腮腺、下颌腺肿胀1年就诊,上眼睑以外1/2处明显,皮温、皮色正常,未扪及明显包块,无畏光、流泪,无眼干、眼分泌物增加。

无视力减退。

无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史。

外院考虑米枯力兹病,给予泼尼松40mg/d和中药治疗。

腮腺和下颌腺肿胀缓解,残存上眼睑轻微肿胀。

当泼尼松减量至30mg/d时,病情反复。

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ESR18mm/lh,CRP0.1mg/L。

补体正常。

ANA、aCL(一)、ANCA(一)、AMA、ASA均阴性。

IgG20.31g/L,IgA、IgM未升高,免疫固定电泳(一。

因活检可造成眼险挛缩。

影响外观和眼闭合,在排除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后,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给予秋水仙碱0.5mg,每日2次和泼尼松15mg/a,2个月后IsG16.31g/L,ESR和CRP正常。

眼睑肿胀仍有轻度肿胀,以后加用硫唑嘌呤50mg/d。

1年后,泼尼松5mg,隔天1次,硫唑嘌呤50mgCd,双眼睑肿胀消退,一般状况佳。

IsG16.14g/L,ESR3mm/lh,hsCRP0.5mg/L,血尿常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例王媛郑毅患者女,82岁。

因四肢散在皮下结节15余年,加重20d于2008年10月9日人院。

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散在皮下结节,主要分布于四肢伸面,为红色高于皮面结节,直径1。

2cm,初发时为皮肤红肿热痛。

逐渐变化为内有硬结的红色结节,偶有疼痛。

边界清楚,无破溃,无瘙痒。

于门诊检查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考DOI:10.3760/cma.j.issn.1007—7480.2010.04.021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通信作者:郑毅,Email:竭ry90@sina.P_,om和肝肾功能正常。

同期测定血清IgG4>3.73g/L,因此,该患者诊断为IsG4相关性涎腺炎。

讨论IgG4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一relatedantuoimmunedisease)又称为lsc_,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是以累及胰腺、腮腺、泪腺、下颌腺、胆道、后腹膜、肾脏等器官和脏器的慢性炎症性病变,血清学显示高^y球蛋白血症,病变部位以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为突出表现。

血清学IgG4升高和病变组织Jsc,4阳性浆细胞在每高倍镜视野下达到30个以上为确诊条件Ⅲ。

对类I占l醇激素治疗往往有效。

本文诊治的3例患者以下颌腺、泪腺和眼肌病变为主,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临床检查排除了干燥综合征和肿瘤可能,通过病理检测IsC-t阳性浆细胞或血清中测定IsCA水平得以确诊[2-31。

l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有时与恶性肿瘤、弥漫性结缔组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接近,甚至反复进行创伤性检查,仍不能甄别。

如本文例l,若不行Isc,4测定,诊断将不能确定。

通过3例的介绍以引起临床重视,不断积累临床病案,探究Isc,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illOkamotoKT.IgG4-relatedselerosingdisease.WorldJGaatroen-terol。

2008.14A:3948-3955.【2】KitagawaS,ZetaY,H锄daK。

eta1.AbundantlgC,4-positiveplasmacellinfiltrationcharacterizeschronicselerosingsialadenitis.AmJSurgPathol,2005,29:783—791.【3】YamanmtoM,TakahashiH,OharaM,eta1.AflewconceptualizationforMikulicz’sdiseaseas∞IgG4-relatedplasmacyticdisease.ModRheumatol,2006,16:335-340.(收稿I:1期:2009埘-01)(本文编辑:胡志彬)虑结核性结节红斑。

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正规抗结核治疗1年,症状明显好转,停用抗结核药物后症状复发。

再次正规抗结核治疗半年(用药同前),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

20d前双上肢皮下结节增多。

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咯痰,无盗汗,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29余年。

口服药物,控制良好。

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20次/min,心率75次/min,血压130/70mmHg(1millHg=o.133kPa);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无心包摩擦感;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双上肢散在万方数据皇坐凰堡痘堂盘查垫!Q生垒旦筮!垒鲞筮垒塑£地Dj基b£H塑趔,△画!垫!Q:yQ!:!生丛Q:垒皮下结节,为红色高于皮面结节。

直径1—2cm,初发者为局部皮肤红肿.皮温高,压痛阳性;陈旧者内有硬结,边界清楚。

无破溃,无压痛。

入院后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伞项均无明显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21mm/lh。

C反应蛋白(CRP)8.2mg/L;lgM277.0mrCL。

IgA、IgG、C3、C4均正常;抗核抗体(ANA)1:100阳性;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IgM阳性,I矾、l酊正常;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均阴性;结核抗体阴性。

PPD试验72h:2.2cmx2.2cm,硬结、红晕,有痒感;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CAl9—9、糖链抗原CAl25、甲胎蛋白、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神经元烯醇化酶)均正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无升高;肺CT:双肺轻度支气管炎,双肺肺气肿,右下肺大泡;受累皮肤及皮下组织病理:表皮组织正常,真皮组织内可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聚积灶,并可见碎核,其周围可见肉芽组织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町见灶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侵犯血管;病理诊断: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抗酸染色阴性。

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

治疗及转归:给予异烟肼o.3g,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g。

每日1次,目前已经规律服药1年。

本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此患者目前我们仍在继续观察中。

讨论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其中部分是条件致病菌。

NTM既往有过多种命名:非典型结核菌、非典型分枝杆菌、无名分枝杆菌及未分类分枝杆菌。

1980年后期阁际统一定名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目前多根据生长速度将其分为三群,I群光产色菌,Ⅱ群暗产色菌,Ⅲ群不产色菌;根据群落色素分为快速生长菌(<7d)和缓慢生长菌(>7d)Iq。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结核病发生率逐渐下降,然而NTM感染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

1979年会国第1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NTM的分离率为4.3%;而2000年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NTM的分离率已达到11.1%。

NTM病是指感染了NTM,并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病变。

NTM病因感染菌和受累器官器官、组织的不同,其I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121:①NTM肺病:是NTM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病变,常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为特点的慢性病程。

x线表现有如下特点:多为肺上叶薄擘李洞,空洞周围少有浸润病变,结节性阴影不多见,无支气管播散。

胸膜增生性反应及胸腔积液少见;病变部位以上叶多见,也可位于中段或舌段。

轻症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咯血。

②NTM淋巴结炎:表现为单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窦道形成:多见于儿童;颈部淋巴结多发,耳部、腹股沟、腋下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受累。

③NTM皮肤病:可表现为局部脓肿形成,.严重者町出现全身播散性和多中心结节性病灶。

④NTM骨病:可由堪萨斯分枝杆菌、鸟一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引起滑膜、滑囊、腱鞘、关节、手深部、腰椎感染和骨髓炎;由土地分枝杆菌引起滑膜炎和骨髓炎;由次要分枝杆菌引起・285・化脓性关节炎;由偶然、龟分枝杆菌引起牙感染。

⑤播散型NTM病:可表现为播散性骨疾病、肝病、心内膜炎、心包炎及脑膜炎等。

⑥其他NTM病:如鸟一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偶然分枝杆菌引起眼部感染等。

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了肺外NTM病的诊断标准:具有局部或(和)全身性症状。

经相关检查发现有肺外组织、器官病变。

在确保标本无外源性污染的前提下,病变部位组织NTM培养阳性,即可做出肺外NTM病的诊断。

若培养阴性,但显示分枝杆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肉芽肿炎症),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结合临床,亦可诊断。

无论NTM肺病,还是肺外NTM病,均需进行NTM菌种鉴定。

诊断方面,由于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低,不能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有力的依据。

近年来。

应用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町直接快速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到分枝杆菌,并通过扩增的片段进行鉴定分型。

常规的PPD并不能很好地区分结核感染和NTM感染,但PPD反应区域>15n啪则提示结核感染司能性吏大Itl。

具体方案的制定方面普遍建议:①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用药。

②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仍使用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利福平等)为主13l,因NTM细胞表面的高疏水性和细胞壁通透障碍。

导致多数NTM对抗结核药耐药.近年研究的疏水衍生物制剂(如利福喷丁等)具有更大的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