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各使用级的齿轮油不能互相混用。
PPT课件
34
5.1.2 汽车润滑材料及合理使用(续)
❖选择齿轮油粘度级别 • 最低气温 • 最高工作油温
(4)齿轮油的更换 • 定期换油 • 按质换油
PPT课件
35
5.1.2 汽车润滑材料及合理使用(续)
3.润滑脂及合理使用 定义: 以液体润滑油作为基础油,加入稠化剂和添加剂所形成 的一种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润滑材料。
5.1汽车运行材料及合理使用
汽车 运行材料
及 合理使用
燃料 及 合理使用
润滑材料 及
合理使用
工作液 及
合理使用
轮胎 及 合理使用
PPT课件
1
5.1.1汽车燃料及合理使用
1.汽油及合理使用
(1)汽油的性能指标
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防腐性、清洁性
❖蒸发性
定义:汽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性能。
•蒸发性越好就越易汽化,汽车加速性能好。 •蒸发性差,起动、加速性能变差,油耗增多 •蒸发性过强,易产生气阻。
的影响
PPT课件
24
5.1.2 汽车润滑材料及合理使用(续)
④柴油机油使用性能等级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活塞平均速度、发动机负荷、
使用条件和轻柴油的硫含量
⑤根据发动机结构选择了机油的使用性能等级后,在下 列苛刻使用条件下,应酌情提高一级
a.汽车长期处于停停开开使用状态,如有地车和出租车
齿轮油的作用:
✓降低齿轮及其他运动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降低摩擦,减小功率损失;
✓分散热量,起冷却作用;
✓防止腐蚀和生锈;
✓降低工作噪声,减小振动及齿轮间的冲击;
汽车运用工程实验

汽车运用工程实验1. 实验简介汽车运用工程实验是现代车辆工程专业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实验。
该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关的检修和维护知识。
本文将介绍汽车运用工程实验的相关内容。
2. 实验设备和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实验需要一些设备和工具,用于进行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了解、检修和维护。
本实验需要的主要设备和工具如下:•汽车整车检测仪•手持诊断仪•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动力学分析系统•汽车工具箱3. 实验内容汽车运用工程实验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汽车结构与原理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2 操作系统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掌握汽车的操作技能,如行车、起步、换挡、制动、转向、停车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规范,学习正确的操作方式和技巧。
3.3 检测与维修学生需要掌握汽车的检测和维修技能,如通过检测仪器和手持诊断仪等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了解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同时,需要学习汽车的常规维护和修理知识,如更换机油、清洗汽车空调、更换雨刷器等。
3.4 数据分析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动力学分析系统等设备,对汽车的性能和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了解车辆的性能和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4. 实验应用汽车运用工程实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加汽车维修和测试工作、掌握汽车驾驶技能等。
通过实验应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实验效果与评估汽车运用工程实验的效果和评估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方面。
学生需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实验结果通过报告进行汇总和。
整个实验的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实际操作成果进行评估。
6. 实验汽车运用工程实验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关的检修和维护知识。
汽车运用工程试题及答案

汽车运用工程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解释汽车运用工程的定义以及其重要性。
答案:汽车运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汽车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
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汽车运用工程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车辆的安全和可靠性,提升行驶舒适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
2. 请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燃烧混合气体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其工作原理如下:新鲜空气和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气体,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内。
气缸内的活塞下降,使气缸容积扩大,进气门打开,混合气体进入气缸。
接着活塞上升,气缸容积减小,同时压缩混合气体。
当活塞接近上死点时,点火系统引发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产生爆震。
爆震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动力。
曲轴的旋转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推动车辆前进。
3. 列举汽车变速器的主要类型,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答案:汽车变速器的主要类型包括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 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通常由多个齿轮和离合器组成。
通过操作离合器和变速杆,驾驶员可以选择不同的齿轮比例,改变汽车的速度和转矩输出。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离合器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再通过变速器中的不同齿轮组合,使动力传递到车轮,实现不同速度的驱动。
- 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利用液力传动和离合器控制系统实现换档,驾驶员无需手动操作变速杆。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力传动器传输马力,驱动车辆前进。
液力传动器由液力离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组成,它们根据车速和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齿轮比例,以提供最佳的动力输出。
试题二:1. 解释车辆悬挂系统的作用,并介绍常见的悬挂系统类型。
答案:车辆悬挂系统主要用于减震和保持车身稳定,确保车辆在行驶中保持良好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常见的悬挂系统类型包括:- 独立悬挂系统:每个车轮都有独立的悬挂装置,可以独立响应路面的起伏和不平。
《汽车运用工程》自考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汽车运用工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独立本科段) 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来较大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 深刻理解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这五大汽车指标的概念、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熟练掌握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坏路和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4. 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第二章汽车动力性第三章汽车使用经济性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次重点章节:第五章汽车的公害第七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第八章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第九章汽车使用寿命普通章节: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六章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掌握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同时掌握汽车使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难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1. 气候条件2. 道路条件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4. 运输条件5. 汽车运用水平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01409修订)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英文): Automobi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到汽车在行驶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2、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性能指标,了解汽车的主要排放指标,了解汽车在不同气候和道路条件下行驶使用性能的化,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4、课程类型:专业课5、先修课程:汽车构造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1、实验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设计内容: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3、计算最高车速4、计算最大爬坡度5、计算最大加速度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考试时间:90分钟4.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五、课程参考资料1.教材:《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7月第3版2.参考书:《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汽车运用工程_郭晓汾_第一章汽车运用条件及使用性能量标

4)装卸货物方便性 a.地板 b.栏板 5)紧凑性 a.长度利用系数;
c.厢结构
d.装卸设备
b.外形面积利用系数。
6)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靠性:定义 指标:可靠度 R (t ) = 残存数/试样数 = 1 − F (t ) 式中: F (t ) 为累计故障率(不可靠度) λ = ∆Ns (t ) / Ns (t)∆t 平均故障率 式中:N s (t ) 为一批零件中,到时间 t 时的好件数。 N f (t ) 为在下一个 ∆t 中,N s (t ) 变坏数。 耐久性—可用大修间隔里程评定。 7)维修方便性: 指适应维修要求的程度。 a.接近部位 b.便于拆装调 c.所需工具是否通用 d.配件是否齐全 指标:a.劳动工时 b.维修停场车日 c.元/1000km(千公里维修成本) 8)续驶里程
(3 ~ 4 ) f m
b.f m 是低通滤波后的信号最高频率。 (2)去瑕点 由于特殊原因使记录值出现假值,使测量值失真。可根据3σ 法按最小概率事 ˆ 件剔除。其标准差α :
ˆ α =
n − 1 ∑1 (V i − V ) 2 n − 1 i=
残差: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ˆ Vi − V > 3α 的测定值,概率仅0.0026是小概率事件,可以不要。
2)数据处理方法 例:市内公共汽车速度工况分析。 (1)速度曲线v(t)的离散化 为采用数学方法整理结果,所以要由连续曲线得出一组数据。 在采集数据时不应使原曲线失真,故在取间隔值时按采样定理取∆t 1 ∆t ≤ 2 fc f c ——频率 式中: a.当记录信号中最高频率为 f m 时,取 fc = (15 ~ 2) f m 1 即 ∆t =
2.档位分布 . 统计结果的分析 1)公路:高档92~96% 市区:低档略有增加 2)公共汽车:空档50% 五档(市)<五档(公) 四、三、二(市)>四、三、二(公) 3)影响因素:道路情况 交通流量 4)公共低档利用率高,所以要考虑过渡工况的燃料经济性。 3.其它 . 1)道路越好,功率利用越低 。 表现在:节气门开度20~90%;功率60%工作不稳定。 2)拖载,可使功率利用提高。
汽车运用工程资料

1.汽车使用条件: 影响汽车完毕运送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重要涉及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送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营技术条件等。
道路条件的重要特性指标: 1. 道路等级1)按使用任务与交通量分类: (1)高速公路(4车道、6车道、8车道)(2)一级公路(3)二级公路(4)三级公路(5)四级公路2 公路技术特性3. 道路养护水平4.路面养护水平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车运用水汽平:驾驶员的操作水平、运送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管水平、汽车维修水平、汽车运用材料供应水平。
2.汽车使用性能指标定义: 在一定使用条件下, 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汽车的使用性能。
它是决定汽车运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汽车容载量, 就是汽车一次所可以装载货品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货品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等有关。
比装载质量、装载质量运用系数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种货品需要的适应能力。
它决定了某车型装载何种货品可以装满车厢, 或充足地运用汽车的所有装载能力。
质量运用系数(或整备质量运用系数) 评价汽车质量运用的优劣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运用的指标。
它影响汽车操纵轻便性、机动性、受约束条件下通过性以及停车面积等。
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较其它车辆规定有较好的紧凑性。
紧凑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汽车长度运用系数、汽车外形面积运用系数以及比容载量面积和体积汽车的机动性评价参数要涉及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车辆转弯宽度A.突伸距a和b。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定义: 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毕单位运送工作的能力。
指标: 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100km单位运送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00t·km平均运营消耗特性, ——有效载荷量反映: 车型, 道路, 交通, 装载, 气候。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实验方法1. 不控制的道路实验2. 控制的道路实验3. 道路循环实验4. 汽车测功机4.润滑油的作用及性能作用:滑润、冷却、洗涤、密封以及防锈发动机润滑油可分为: 汽油机润滑油(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润滑油(柴油机油)内燃机机油质量等级的选用, 重要根据内燃机的工作条件来选择。
汽车运用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1汽车使用的条件: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2汽车运行工况:汽车在使用条件下,汽车驾驶员以其自己的经验、技艺操作车辆,完成一定的任务时,汽车及其各零部件、总成的各种参数变化及技术状态。
3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省略P15)4汽车使用方便性:操纵轻便性、乘客上下车方便性、装卸货物方便性、紧凑性、乘坐舒适性、最大续驶里程、车辆机动性。
5车辆稳定行驶阻力包括车轮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6车轮阻力的组成:轮胎滚动阻力、路面阻力、轮胎侧偏引起的阻力。
7动态行驶阻力:这里既有平移质量引起的惯性力,也包括旋转质量引起的惯性力矩。
(省略公式P29)8活塞式内燃机外特性曲线:节气门全开时内燃机功率和转矩随转速变化的曲线。
(有图P31)9最高车速经常设计在发动机的最大功率点附近,3种设计方案:V max设计---最高车速对应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点转速n(P emax )、高速设计---最高车速对应的发动机转速高于n(P emax )、低速设计---最高车速时对应的发动机转速低于n(P emax )。
10驱动力只能等于或小于附着力,这就是行驶附着条件。
11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1)常选取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即L/100km,或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即L/100tkm、L/kpkm。
(2)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单位量燃料消耗汽车所经过的行程,即km/L作为评价指标,称汽车经济性因数。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方法公式P60)12政策性措施是制定正确的运输能源政策,包括燃料价格政策、燃料与道路税收政策、油料分配与奖惩制度、油料管理制度、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配与转换政策、新能源开发政策、限制油耗及车速的标准法规等。
13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1)提高压缩比(2)改善进、排气系统(3)选择合理的配气相位(4)采用稀薄燃料技术(5)减少强制怠速油耗(6)闭缸节油技术(7)汽车轻量化(8)减少滚动阻力(9)减少空气阻力(10)选择最佳传动比(11)不选用过大功率的发动机(12)减少机械摩擦损失14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和正确维护是重要的节约燃料措施:(1)发动机的起动升温(2)汽车起步加速(3)挡位的选择和变换(4)汽车行驶速度(5)加速踏板的运用(6)行车温度的控制(7)合理利用滑行(8)汽车底盘技术状况15采用新能源汽车种类:电动汽车、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和甲醇、氢气及太阳能汽车16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