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结课论文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
识
引言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本论文旨在探讨陶瓷艺术的认识,介绍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其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陶瓷制品通
常由黏土经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工序而成,具有丰富的质感和多
样的形态。
同时,陶瓷艺术还表现出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风格特点,
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社会文化背景。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陶瓷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
陶瓷制品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
从简单的土坯器皿到
精美的瓷器,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同朝代和地域的
陶瓷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例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陶瓷茶道具等,都展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技艺传承。
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艺术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和审美价值的载体。
陶瓷艺术通过独特的形态、装饰和材料运用,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同时,陶瓷艺术也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例如陶瓷设计对建筑和生活用品的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结论
通过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也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其在当代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陶艺 毕业论文

陶艺毕业论文陶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导言: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陶艺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以及当代陶艺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一、陶艺的历史渊源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陶器出现在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通过发现和利用陶土,开始了对陶艺的探索与创作。
在中国,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青铜时代的彩陶到唐宋时期的青瓷,陶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陶艺的技术特点陶艺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挑选陶土、制作陶胚、装饰、烧制等。
不同的陶艺家会运用不同的技术和工艺,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其中,最为知名的技法包括胎釉陶、素瓷、刻花、彩绘等。
这些技术特点使得陶艺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艺术魅力。
三、当代陶艺的地位和发展前景随着时代的变迁,陶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当代陶艺家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作品。
陶艺在当代艺术界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陶艺展览和艺术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陶艺也逐渐进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装饰艺术,例如陶艺家居用品、陶艺饰品等。
这为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陶艺的文化传承陶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陶艺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陶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一些陶艺家致力于将传统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符合了当代审美需求。
结语: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门手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
当代陶艺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为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陶艺将继续展现其独特魅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1(1)陶艺教育在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爱护学习者的个人爱好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
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
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善呈现和详细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同学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制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育以及共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
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挖掘同学的制造力。
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同学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熟悉,以观看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观赏力量和表现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
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把握,有助于开发同学的智力。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简单的系统,掌握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力量。
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
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最终,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育同学的共性和陶冶情操。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
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观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转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善的艺术,需要学习者共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一、理论欣赏篇总结性的来说我们的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中华陶瓷的演变与发展过程1、在80000-9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彩陶浮出水面。
那时的陶瓷都是在8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用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作画料,这些画料耐高温,且在高温下易显色,如铁红(氧化铁)。
2、在夏、商、周出现了釉陶,这是“釉”的第一次出现,是陶瓷艺术史的一次飞跃,而在这时的陶瓷上的釉都只有几十微米厚,但却因为有釉的加入而变得很好看;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越窑便出现了青瓷,这种青瓷是在釉陶的基础之上转变而来的,青瓷的釉变厚;4、隋唐五代,南青北瓷和天马行空的造型设计成为了陶瓷艺术是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广阔的想象力为以后的器型设计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无法超越的巅峰;5、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导致了瓷器的出现,这是第二次飞跃,使得瓷器到达顶峰状态;6、元明,一枝独店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在明代清幽古镇宜兴(中国陶都)出现了紫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7、在清代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这是陶瓷艺术的第三次飞跃。
二、中国陶瓷的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欢;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4、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三、各个时代的陶瓷简介1.陶的起源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定居之后,开始需要储存食物和饮用水,容器的概念和容器的发明就同时产生了。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或仰韶文化时期有一个相当长的使用葫芦容器的时期,然后将葫芦容器作为陶器的天然模型,从而制成陶容器。
陶器的烧制和使用,被认为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2.新石器时代彩陶。
(1)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彩陶的发现和制作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9ca23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a.png)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础教学陶艺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陶艺作为综合艺术,无论是造型设计、外观表现还是艺术内涵等,都体现着浓厚的文化信息。
如宜兴的紫砂壶,集造型、书画、篆刻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为一体,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如,有一把紫砂壶造型别具一格,壶盖为一只小鸟,形象生动,而壶把形似树根,枝桠上有着梅花点点,这种构思清新典雅。
紫砂壶是集陶文化、茶文化及书法、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载体。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美学、艺术的相融。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除泥色、造型、制作工艺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方面。
这正是陶艺融合多门类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
二、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再认识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基础教学主要是以简单的结构设计、素描、色彩运用、造型等艺术内容为先导,使学生对造型、色彩、技法的认识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每年有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不同领域的艺术设计工作。
因此,做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对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这是艺术设计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科技与技术、经济与文化的高度统一。
过去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出发,不仅要注重设计的实用性,更要注重艺术设计的`精神体现。
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机融入陶艺作品,使城市既表现出现代化发展,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一种美的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主要方向。
陶瓷厂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陶瓷厂工艺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陶瓷厂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分析陶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
重点关注陶瓷原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引入先进的设备来提高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
1. 引言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工艺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日用品、艺术品等领域。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陶瓷厂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 问题分析2.1 陶瓷原料选择问题陶瓷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传统陶瓷采用天然粘土作为主要原料,但由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引入新的原料替代方案。
2.2 加工工艺改进问题传统陶瓷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工艺瑕疵,如烧结不均匀、损耗率高等问题。
需要引入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设备,以提高瓷坯的成型和烧结质量。
3. 解决方案3.1 陶瓷原料选择方案通过调查和实验,选取适合陶瓷生产的替代原料,如陶粉和废弃玻璃等。
对不同原料进行物化性能测试,以确定最适合生产的原料比例和配方。
3.2 加工工艺改进方案引入先进的压制技术和烧结设备,如高温氧化炉和真空烧结炉等,以提高成型和烧结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采用新的喷涂工艺和研磨工艺,解决传统工艺带来的表面瑕疵和损耗问题。
4. 实施计划4.1 原料选择实验进行各种原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和产品性能测试,确定最佳配方和比例。
4.2 工艺改进实验利用实验室和厂内的试验设备,对新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实验,并对比传统工艺进行评估和分析。
4.3 工艺优化和设备推广根据实验结果,与陶瓷厂合作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推广,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结论本论文通过研究陶瓷厂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出了陶瓷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改进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施计划的步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陶瓷厂的竞争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新材料的应用和工艺技术的创新。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几篇中国陶瓷论文,来探讨了解一下中国的陶瓷。
中国陶瓷论文范文第一篇: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者:姚翊姁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摘要:陶瓷雕塑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载体与最早的人造材料,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传统雕塑材料艺术当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地位。
在陶瓷雕塑当中,所使用的材料与石头、木头等大自然当中所可以获取的一些天然材料,其使用也就意味着一种人造材料在历史的发展和推动之下产生,也意味着我国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
由此可见,陶瓷雕塑材料其自身不仅仅需要将泥与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塑造不同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融入火的锤炼,才能够促使坯体在捶打过程当中产生质的变化,从原有的一种物质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在世界当中没有的全新物质。
由此,文章以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陶瓷雕塑材料和艺术表现,也为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历史维度;中国陶瓷雕塑;材料表现;作者简介:姚翊姁(1989.10-),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单位:长沙师范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工艺设计创新。
;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内涵。
在陶瓷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实现可持续,就必须要针对其创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延伸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一、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况(一)现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陶瓷雕塑工艺而言,其可以说是现当代陶艺术当中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类型,并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也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拥有者每一个阶段当中不同的发展和艺术特点。
地大陶艺结课论文

陶艺欣赏和制作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陶艺欣赏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
陶艺课上,我们享受欣赏陶艺带来的美感,同时我们了解每个历史时期陶艺的发展。
更多的我们随着老师的步调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自己去寻找陶艺之美。
通过陶艺课上的学习,我主要对彩陶发展开端、四大官窑、景德镇陶瓷和青花比较感兴趣。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主要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制陶技术最能代表当时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几种,也有一些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器。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
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
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而我们的制作课拉坯修坯只是陶艺制作的基础,可见中国陶艺的历史之悠久。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原始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四大瓷器官窑为定窑,官窑,钧窑,汝窑。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
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设计和研究进展学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学院:资源与材料学院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杨连威日期:2015年01月06日摘要:综述了尖晶石锰酸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工艺及其原材料的制备,性能的测试,并对此材料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锰酸锂;锂电池;研究现状;测试;发展1 引言在所有的元素中,金属锂具有最负的标准电极电位,而且是相对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因此锂电池在所有电池中的理论能量密度最高。
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化学电源相比,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范围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特点。
众多优点集于一身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理想能源,因此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十分迅速,但正极材料的研究相比于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来说有些滞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成本主要受限于正极材料。
大多数锂电正极材料的容量都是一百几十毫安时/克,而负极材料的容量最高可达几千毫安时/克,商业化应用最广的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不菲,要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突破正极材料这个瓶颈。
目前研究较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LiCoO2、层状LiNiO2、层状LiMnO2和它们的衍生产物镍锰钴三元材料,以及尖晶石型LiMn2O4和橄榄石型LiFePO4等。
层状钴酸锂是大规模商业化使用的正极材料,其放电电压高(3.7V),循环性能及稳定性都较好,但是价格昂贵、钴资源匮乏且毒性较高;镍酸锂的比容量较高(理论为274mAh/g),但是稳定性不好,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也较差,合成条件比较苛刻;层状锰酸锂的比容量也较高(理论为285mAh/g),原料廉价易得,但是材料稳定性较差,循环性能较差;层状镍锰钴三元材料的比容量较高,造价较高,但是放电平台不平稳,倍率放电性能差,安全性也较差(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视材料中镍、锰、钴配比不同而有差异);橄榄石型磷酸亚铁锂的原料廉价易得,循环性能优异,但是堆积密度太低,导致其电芯容量密度较低,难以达到行业要求,此外,磷酸亚铁锂的合成条件难以精确控制,生产批次稳定性差,实际生产中产率低,市场售价较高。
尖晶石锰酸锂的原料来源广且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很好,无毒对环境友好,放电平台电压较高(准4V平台),常温循环性能较好,倍率放电性能较好,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正极材料,但是高温循环性能较差,材料中的锰较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
近年来,国内外对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研究范围和深入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实验室中尖晶石锰酸锂的常温性能已经较好,初始放电比容量在120mAh/g左右,循环性能也比较平稳,但是高温下锰酸锂的容量损失严重,循环性能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业生产原料的纯度低、生产规模大、工艺条件控制的精度相对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锰酸锂性能较低,特别是在高温(55℃)下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较差,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尖晶石锰酸锂的工业化进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尖晶石型锰酸锂首次于1983年Thackeray M M, Goodenough等提出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后锰酸锂的研究停滞了几年。
到了1990年研究者们又重新开始了对锰酸锂的研究,1991年D.Guyomard等提出的新电解液体系,又使锰酸锂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常温下较差的循环稳定性。
之后Tarascon等通过改变0原子和Li原子的化学计量来改善常温条件下的循环性能,1993年第一个LiMnO4/C电池在Moli公司被合成,但是制约其发展的是在55℃条件下的高温循环性能。
1996年,A.Blyr等研究出了锰酸锂包覆各种微粒等。
1997年,G.Amtucci等研究出了双取代等来改善高温条件下的循环性能。
1999年,Moli公司将其商业化,2001年日本将锰酸锂大规模推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至今为止锰酸锂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图1描述了锰酸锂近些年来的发展过程。
2.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固相合成法;二是液相合成法。
在两大类方法中,固相合成法包括:高温固相法、机械化学法、熔盐浸渍法、微波烧结法和固相配位法等。
而液相合成法有:Pechini 法、溶胶凝胶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等。
其他合成方法有乳化干燥法、流变相法、点火燃烧法、超声波喷射法和成核/晶化隔离法等。
高温固相法是将氢氧化锂(LiOH)或锂盐(LiC03,LiNi03)与锰的氧化物(EMD,CMD)或锰盐(六水合硝酸锰,四水合醋酸锰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烧结,或多次研磨再烧结的方式制得锰酸锂粉体。
该法合成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但其反应温度较高,一般在750—800℃,反应时间较长,而且存在颗粒较大、不均匀等现象。
S.H.Ye等以碳酸锂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先将原料进行球磨来改进,比一般的高温煅烧法温度低(500℃),得到颗粒粒径为20~30nm,在放电率0.2 C下,初始充放电容量为120mA•h/g,且1 C/(0.2 C)的放电容量比为94.7%。
Li Tao等以碳酸锂和电解二氧化锰(物质的量比为1:2)为原料,在600℃煅烧4h,再升温至830℃煅烧12h,随炉冷却,在电流密度700mA/g下电容性能较好,且能保持稳定的尖晶石结构;当冷却速率为5℃/min,电流密度为70mA/g下,经过30次充放电后容量仍保持在120mA•h/g,充放电容量衰减小。
溶胶一凝胶法是基于金属离子与有机酸能形成螯合物,把锰离子和Li+同时螯合在大分子上,再进一步脂化形成均相固态高聚物前驱体,然后烧结前驱体制得。
该法比高温固相法合成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但原料价格较贵。
C.L.Tan 等以醋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螯合剂。
用氨水调节pH为6~7,在800℃下煅烧24h,得到锰酸锂的初始容量为120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89mA•h/g。
Lu Chunghsin等以硝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以聚乙烯醇为螯合剂,800℃下煅烧制得单一尖晶相锰酸锂,粒径为50—120nm。
在金属离子与聚乙烯醇物质的量比为1:2和2:1下,25℃初始放电容量分别为124mA •h/g和109 mA•h/g,循环l0次后衰减率分别为10%和4%。
Zhang Peifang等以硝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700℃煅烧10h,所制得的锰酸锂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25.9mA•h/g,循环6次后,容量为109.1mA•h/g,容量下降较小。
3 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由于高放电电压,长循环寿命,高放电比容量,高体积能量密度,高环境安全性,轻便快捷等优点成为化学电源应用领域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目前,广泛应用于混合电动汽车(HEV)、电动汽车(EV)以及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市场。
然而,电极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电池发展的关键。
因此,合成出稳定的结构、规则的形貌、优良的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的绿色无污染的电池材料是当今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在这众多制备方法中,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都存在容量损失,尤其在高温条件下(55℃以上),无论在循环过程还是充放电储存过程,均存在不可逆容量损失,使得其循环寿命缩短。
克服尖晶石型LiMn2O4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不足,改进现有的合成工艺,积极索求新的合成方法,对尖晶石型LiMn2O4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初始比容量,改善其循环性能,提高其容量保持能力是今后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新趋势。
4 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本文合成的尖晶石锰酸锂及其锰酸锂的改性,主要以微球形MnCO3模板,与低共熔锂盐,掺杂的金属离子研磨均匀,在经过低温预煅烧和高温煅烧过程得到所需的产物,其制备工艺如图2所示:4.1多孔微球形碳酸锰的制备按照摩尔比1:3的比例称取原料MnCl2H20和尿素加入到以乙二醇为溶剂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800作为表面活性剂,在磁力揽拌器的作用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相混合液。
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转移至50mL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填满该容积的2/3),设定加热箱的温度,将反应爸放入加热箱,在设定温度下保温12h,待加热箱的温度自然冷却到室温。
将反应釜里面的溶剂倒掉,用去离子水洗漆所得到的沉淀产物3次,之后用酒精过滤洗潘3次,在80℃下干燥得到白色的多孔微球形MnC03粉末。
具体的制备流程如图3所示:4.2多孔微球形锰酸锂的制备以上述合成的多孔微球形MnC03为前驱体模板,与低共熔锂盐(0.38Li(OH)-0.62LiN03)按照2: 1.05的比例,研磨数次混合均匀后,得到的均相混合物放在刚玉坩埚里。
然后在200℃(低共熔锂盐熔点)下锻烧3h,使共融锂盐充分浸渍到多孔的MnC03微球里,达到充分混合,最后在700℃下锻烧8h,得到黑色的多孔微球形LiMn2O4,其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4.3多孔微球形锰酸锂改性材料的制备改性锰酸锂与多孔微球形锰酸锂的合成方法相同,模板法与低共溶盐插入相结合。
将低共溶锂盐、MnC03前驱体与掺杂离子研磨混合均匀后,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得到改性锰酸锂材料,其工艺流程图如图5所示。
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5.1扣式电池的制作正极材料的制备首先将正极材料、导电剂(乙炔黑)等在lO0℃的干燥箱中干燥数小时后,将活性物质、导电剂乙炔黑、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放在小烧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放在磁力搅拌机上搅拌6-9h后,待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糊状物。
将此装液涂覆在之前清洗、干燥并且称量好的铝箔上,在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 h,将电极片用粉末压片机上在15 MPa的压力条件下,压片Imin后,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 h,称重后放入充满高纯Ar气的手套箱中待用。
在充满Ar的手套箱中,以上述制备好的电极片为正极,以Celgard 2325聚丙稀微孔膜为隔膜,金属锂为负极,溶于3:7(体积比)的EC/EMC,1 mol/L的LiFP6为溶剂的电解液中,按照如图6所示的顺序组装成CR2025式扣式电池,密封好后采用封口机进行封口密封。
5.2充放电性能测试(常温)材料的电化学参数包括循环性能(容量保持率)、倍率性能(大电流容量)以及首圈充放电曲线(初始放电比容量),可以由充放电测试直接获得。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充放电测试间接计算得出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观察材料的极化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