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相似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图形的相似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图形的相似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E=BF,AD=AB,∠EAD=∠B= 90
∴△ADE≌△BAF
∴∠ADE=∠BAF,∠AED=∠BFA
∵∠DAO+∠FAB= 90 ,∠FAB+∠BFA= 90 ,
∴∠DAO=∠BFA,
∴∠DAO=∠AED
∴△AOD∽△EAD
∴ AO AE 1 DO AD 2
故选:D
A.1.5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1.2cm
C.1.8cm
D.2cm
由图 2 知,点 P 在 AC、CB 上的运动时间时间分别是 3 秒和 4 秒,
∵点 P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 1cm ,
∴AC=3,BC=4.
∵在 Rt△ABC 中,∠ACB=90°,
∴根据勾股定理得:AB=5.
AE / / AB,
DAE DAB ,

AD 2 AD
SADE SABD
,即
AD 2 AD 1
2
9 8
9 16

解得 AD 3 或 AD 3 (舍), 7
故选: B . 【点睛】 本题主要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与三角形中线的 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
3.如图,将 ABC 沿 BC 边上的中线 AD 平移到 ABC 的位置.已知 ABC 的面积为 16,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 9.若 AA 1,则 AD 等于( )
A.2
【答案】B 【解析】
B.3
C.4
D. 3 2
【分析】
由 S△ABC=16、S△A′EF=9 且 AD 为 BC 边的中线知
SADE
解得:{
5.

图形的相似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图形的相似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图形的相似1.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 等于()A.B.C.D.2.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A.点P B.点O C.点M D.点N3.已知△ABC∽△DEF,相似比为3:1,且△ABC的周长为18,则△DEF的周长为()A.2 B.3 C.6 D.544.如图,△ABC中,AB>AC,D,E两点分别在边AC,AB上,且DE与BC不平行.请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使△ADE∽△ABC.(不再添加其他的字母和线段;只填一个条件,多填不给分!)5.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1)请写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除外);(2)求BP:PQ:QR.6.计算:|3﹣|+()0+(cos230°)2﹣4sin60°.7.计算:﹣2sin45°+(2﹣π)0﹣.8.计算:|﹣|﹣+(π﹣4)0﹣sin30°.9.如图,小明站在A处放风筝,风筝飞到C处时的线长为20米,这时测得∠CBD=60°,若牵引底端B离地面1.5米,求此时风筝离地面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1.732)10.在我市迎接奥运圣火的活动中,某校教学楼上悬挂着宣传条幅DC,小丽同学在点A 处,测得条幅顶端D的仰角为30°,再向条幅方向前进10米后,又在点B处测得条幅顶端D的仰角为45°,已知测点A、B和C离地面高度都为1.44米,求条幅顶端D点距离地面的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12.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2)请在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13.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发生了雪灾,造成通讯受阴.如图,现有某处山坡上一座发射塔被冰雪从C处压折,塔尖恰好落在坡面上的点B处,在B处测得点C的仰角为38°,塔基A的俯角为21°,又测得斜坡上点A到点B的坡面距离AB为15米,求折断前发射塔的高.(精确到0.1米)1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B=12,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A、C、D三点的圆O与斜边AB交于点E,连接DE.(1)求证:AC=AE;(2)求AD的长.15.如图,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和1,且OB=1,点E(,2),连接AE,ED.(1)求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EDCB放大,使放大后的五边形的边长是原五边形对应边长的3倍,请在下图网格中画出放大后的五边形A′E′D′C′B′;(3)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能否由(1)中的抛物线平移得到?请说明理由.16.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为了解决该县甲,乙两村和一所中学长期存在的饮水困难问题,想在这三个地方的其中一处建一所供水站,由供水站直接铺设管道到另外两处.如图,甲,乙两村坐落在夹角为30°的两条公路的AB段和CD段(村子和公路的宽均不计),点M表示这所中学.点B在点M的北偏西30°的3km处,点A在点M的正西方向,点D在点M的南偏西60°的km处.为使供水站铺设到另两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短,现有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供水站建在点M处,请你求出铺设到甲村某处和乙村某处的管道长度之和的最小值;方案二:供水站建在乙村(线段CD某处),甲村要求管道铺设到A处,请你在图①中,画出铺设到点A和点M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线路图,并求其最小值;方案三:供水站建在甲村(线段AB某处),请你在图②中,画出铺设到乙村某处和点M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线路图,并求其最小值.综上,你认为把供水站建在何处,所需铺设的管道最短?17.如图,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D,F两点间的距离是;(2)射线QK能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4)连接PG,当PG∥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18.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图形的相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 等于()A.B.C.D.【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M,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M⊥BC,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M的长,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MN的长.【解答】解:连接AM,∵AB=AC,点M为BC中点,∴AM⊥CM(三线合一),BM=CM,∵AB=AC=5,BC=6,∴BM=CM=3,在Rt△ABM中,AB=5,BM=3,∴根据勾股定理得:AM===4,=MN•AC=AM•MC,又S△AMC∴MN==.故选:C.【点评】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特别注意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2.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A.点P B.点O C.点M D.点N【考点】位似变换.【分析】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交点就是位似中心.即位似中心一定在对应点的连线上.【解答】解:点P在对应点M和点N所在直线上,故选A.【点评】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对应点连线所在的直线上,点M、N为对应点,所以位似中心在M、N所在的直线上,因为点P在直线MN上,所以点P为位似中心.考查位似图形的概念.3.已知△ABC∽△DEF,相似比为3:1,且△ABC的周长为18,则△DEF的周长为()A.2 B.3 C.6 D.54【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因为△ABC∽△DEF,相似比为3:1,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出周长.【解答】解:∵△ABC∽△DEF,相似比为3:1∴△ABC的周长:△DEF的周长=3:1∵△ABC的周长为18∴△DEF的周长为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1)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如图,△ABC中,AB>AC,D,E两点分别在边AC,AB上,且DE与BC不平行.请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B=∠1或,使△ADE∽△ABC.(不再添加其他的字母和线段;只填一个条件,多填不给分!)【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开放型.【分析】此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注意此题的已知条件是:∠A=∠A,可以根据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或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角形相似,添加条件即可.【解答】解:此题答案不唯一,如∠C=∠2或∠B=∠1或.【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角形相似.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根据判定定理解题.5.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1)请写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除外);(2)求BP:PQ:QR.【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此题的图形比较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图形.(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角相等.∠BPC=∠BRE,∠BCP=∠E,可得△BCP ∽△BER;(2)根据AB∥CD、AC∥DE,可得出△PCQ∽△PAB,△PCQ∽△RDQ,△PAB∽△RDQ.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所求线段的比例关系.【解答】解:(1)∵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BPC=∠BRE,∠BCP=∠E,∴△BCP∽△BER;同理可得∠CDE=∠ACD,∠PQC=∠DQR,∴△PCQ∽△RDQ;∵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P=∠PCQ,∵∠APB=∠CPQ,∴△PCQ∽△PAB;∵△PCQ∽△RDQ,△PCQ∽△PAB,∴△PAB∽△RDQ.(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BC=AD=CE,∵AC∥DE,∴BC:CE=BP:PR,∴BP=PR,∴PC是△BER的中位线,∴BP=PR,又∵PC∥DR,∴△PCQ∽△RDQ.又∵点R是DE中点,∴DR=RE.,∴QR=2PQ.又∵BP=PR=PQ+QR=3PQ,∴BP:PQ:QR=3:1:2【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6.计算:|3﹣|+()0+(cos230°)2﹣4sin60°.【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实数的有关运算法则计算.【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基本运算,难度适中.7.(2012•遂宁)计算:﹣2sin45°+(2﹣π)0﹣.【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四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能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等考点的运算.注意:负指数为正指数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二次根式的化简是根号下不能含有分母和能开方的数.8.计算:|﹣|﹣+(π﹣4)0﹣sin30°.【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三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3+1﹣=﹣2.【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能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注意: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绝对值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化简是根号下不能含有分母和能开方的数.9.如图,小明站在A处放风筝,风筝飞到C处时的线长为20米,这时测得∠CBD=60°,若牵引底端B离地面1.5米,求此时风筝离地面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1.732)【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题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已知角以及斜边,求对边,可以用正弦值进行解答.【解答】解:在Rt△BCD中,CD=BC×sin60°=20×=10又DE=AB=1.5,∴CE=CD+DE=CD+AB=10+1.5≈18.8答:此时风筝离地面的高度约是18.8米.【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在我市迎接奥运圣火的活动中,某校教学楼上悬挂着宣传条幅DC,小丽同学在点A 处,测得条幅顶端D的仰角为30°,再向条幅方向前进10米后,又在点B处测得条幅顶端D的仰角为45°,已知测点A、B和C离地面高度都为1.44米,求条幅顶端D点距离地面的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到两个直角三角形Rt△BCD、Rt△ACD,应利用其公共边DC构造方程关系式,进而可解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在Rt△BCD中,tan45°==1,∴CD=BC.在Rt△ACD中,tan30°=,∴.∴.∴3CD=CD+10.∴CD=+5≈13.66(米)∴条幅顶端D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3.66+1.44=15.1(米).【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借助仰角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12.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皮尺,标杆;(2)请在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专题】方案型;开放型.【分析】树比较高不易直接到达,因而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利用树在阳光下出现的影子来解决.【解答】解:(1)皮尺,标杆;(2)测量示意图如图所示;(3)如图,测得标杆DE=a,树和标杆的影长分别为AC=b,EF=c,∵△DEF∽△BAC,∴,∴,∴.【点评】本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高度及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答案有多种,测量方案也有多种,如(1)皮尺、标杆、平面镜;(2)皮尺、三角尺、标杆.13.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发生了雪灾,造成通讯受阴.如图,现有某处山坡上一座发射塔被冰雪从C处压折,塔尖恰好落在坡面上的点B处,在B处测得点C的仰角为38°,塔基A的俯角为21°,又测得斜坡上点A到点B的坡面距离AB为15米,求折断前发射塔的高.(精确到0.1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三角关系,进而可求出答案.【解答】解:作BD⊥AC于D.在Rt△ADB中,sin∠ABD=.∴AD=AB•sin∠ABD=15×sin21°≈5.38米.(3分)∵cos∠ABD=.∴BD=AB•cos∠ABD=15×cos21°≈14.00米.(5分)在Rt△BDC中,tan∠CBD=.∴CD=BD•tan∠CBD≈14.00×tan38°≈10.94米.(8分)∵cos∠CBD=.∴BC=≈≈17.77米(10分)∴AD+CD+BC≈5.38+10.94+17.77=34.09≈34.1米(11分)答:折断前发射塔的高约为34.1米.(12分)注意:按以下方法进行近似计算视为正确,请相应评分.①若到最后再进行近似计算结果为:AD+CD+BC=34.1;②若解题过程中所有三角函数值均先精确到0.01,则近似计算的结果为:AD+CD+BC≈5.40+10.88+17.66=33.94≈33.9.【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借助仰角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B=12,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A、C、D三点的圆O与斜边AB交于点E,连接DE.(1)求证:AC=AE;(2)求AD的长.【考点】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1)由圆O的圆周角∠ACB=90°,根据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圆的直径得到AD为圆O的直径,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三角形ADE为直角三角形,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可得一对角相等,而这对角都为圆O的圆周角,根据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可得CD=ED,利用HL可证明直角三角形ACD与AE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由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AC及C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由第一问的结论AE=AC,用AB﹣AE可求出EB的长,再由(1)∠AED=90°,得到DE与AB垂直,可得三角形BDE为直角三角形,设DE=CD=x,用CB﹣CD表示出BD=12﹣x,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为C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CD中,由AC及C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D的长.【解答】解:(1)∵∠ACB=90°,且∠ACB为圆O的圆周角(已知),∴AD为圆O的直径(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圆的直径),∴∠AED=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又AD是△ABC的∠BAC的平分线(已知),∴∠CAD=∠EAD(角平分线定义),∴CD=DE(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AC=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5,CB=12,∴根据勾股定理得:AB==13,由(1)得到∠AED=90°,则有∠BED=90°,设CD=DE=x,则DB=BC﹣CD=12﹣x,EB=AB﹣AE=AB﹣AC=13﹣5=8,在Rt△BE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BE2+ED2,即(12﹣x)2=x2+82,解得:x=,∴CD=,又AC=5,△ACD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AD==.【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转化的思想,本题的思路为: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来求解,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灵活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5.如图,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和1,且OB=1,点E(,2),连接AE,ED.(1)求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EDCB放大,使放大后的五边形的边长是原五边形对应边长的3倍,请在下图网格中画出放大后的五边形A′E′D′C′B′;(3)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能否由(1)中的抛物线平移得到?请说明理由.【考点】作图﹣位似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矩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网格型.【分析】(1)A,E,D三点坐标已知,可用一般式来求解;(2)延长OA到A′,使OA′=3OA,同理可得到其余各点;(3)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相同即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由平移得到.【解答】解:(1)设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c∵A(1,),E(,2),D(2,)(1分)∴,解之,得∴过A,E,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2x2+6x﹣.(4分)(2)如图.(7分)(3)不能,理由如下:(8分)设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c′∵A′(3,),E′(,6),D′(6,)∴,解之,得a=﹣2,,∴a≠a′∴经过A′,E′,D′三点的抛物线不能由(1)中的抛物线平移得到.(8分)【点评】一般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函数解析式;位似变化的方法应熟练掌握;抛物线平移不改变a的值.16.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为了解决该县甲,乙两村和一所中学长期存在的饮水困难问题,想在这三个地方的其中一处建一所供水站,由供水站直接铺设管道到另外两处.如图,甲,乙两村坐落在夹角为30°的两条公路的AB段和CD段(村子和公路的宽均不计),点M表示这所中学.点B在点M的北偏西30°的3km处,点A在点M的正西方向,点D在点M的南偏西60°的km处.为使供水站铺设到另两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短,现有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供水站建在点M处,请你求出铺设到甲村某处和乙村某处的管道长度之和的最小值;方案二:供水站建在乙村(线段CD某处),甲村要求管道铺设到A处,请你在图①中,画出铺设到点A和点M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线路图,并求其最小值;方案三:供水站建在甲村(线段AB某处),请你在图②中,画出铺设到乙村某处和点M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线路图,并求其最小值.综上,你认为把供水站建在何处,所需铺设的管道最短?【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专题】压轴题;方案型.【分析】(1)由题意可得,供水站建在点M处,根据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铺设到甲村某处和乙村某处的管道长度之和的最小值为MB+MD,求值即可;(2)作点M关于射线OE的对称点M',则MM'=2ME,连接AM'交OE于点P,且证明P点与D点重合,即AM'过D点.求出AM'的值即是铺设到点A和点M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值;(3)作点M关于射线OF的对称点M',作M'N⊥OE于N点,交OF于点G,交AM于点H,连接GM,则GM=GM',可证得N,D两点重合,即M'N过D点.求GM+GD=M'D 的值就是最小值.【解答】解:方案一:由题意可得:∵A在M的正西方向,∴AM∥OE,∠BAM=∠BOE=30°,又∵∠BMA=60°∴MB⊥OB,∴点M到甲村的最短距离为MB,(1分)∵点M到乙村的最短距离为MD,∴将供水站建在点M处时,管道沿MD,MB线路铺设的长度之和最小,即最小值为MB+MD=3+(km);(3分)方案二:如图①,作点M关于射线OE的对称点M',则MM'=2ME,连接AM'交OE于点P,PE∥AM,PE=AM,∵AM=2BM=6,∴PE=3,(4分)在Rt△DME中,∵DE=DM•sin60°=×=3,ME=DM=×,∴PE=DE,∴P点与D点重合,即AM'过D点,(6分)在线段CD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M,P'M',则P'M=P′M',∵AP'+P'M'>AM',∴把供水站建在乙村的D点处,管道沿DA,DM线路铺设的长度之和最小,即最小值为AD+DM=AM'=;(7分)方案三:作点M关于射线OF的对称点M',作M'N⊥OE于N点,交OF于点G,交AM 于点H,连接GM,则GM=GM',∴M'N为点M'到OE的最短距离,即M'N=GM+GN在Rt△M'HM中,∠MM'N=30°,MM'=6,∴MH=3,∴NE=MH=3,∵DE=3,∴N,D两点重合,即M'N过D点,在Rt△M'DM中,DM=,∴M'D=(10分)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G',过G'作G'N'⊥OE于N'点,连接G'M',G'M,显然G'M+G'N'=G'M'+G'N'>M'D,∴把供水站建在甲村的G处,管道沿GM,GD线路铺设的长度之和最小,即最小值为GM+GD=M'D=,(11分)综上,∵3+<,∴供水站建在M处,所需铺设的管道长度最短.(12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路最短问题的作图和求值问题,有一定的难度.17.如图,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D,F两点间的距离是25;(2)射线QK能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4)连接PG,当PG∥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DF的长;(2)连接DF,过点F作FH⊥AB于点H,由四边形CDEF为矩形,QK把矩形CDEF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根据△HBF∽△CBA,对应边的比相等,就可以求得t的值;(3)①当点P在EF上(2≤t≤5时根据△PQE∽△B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可以求出t的值;②当点P在FC上(5≤t≤7)时,PB=PF+BF就可以得到;(4)当PG∥AB时四边形PHQG是矩形,由此可以直接写出t.【解答】解:(1)Rt△ABC中,∠C=90°,AB=50,∵D,F是AC,BC的中点,∴DF为△ABC的中位线,∴DF=AB=25故答案为:25.(2)能.如图1,连接DF,过点F作FH⊥AB于点H,∵D,F是AC,BC的中点,∴DE∥BC,EF∥AC,四边形CDEF为矩形,∴QK过DF的中点O时,即过矩形CDEF的中点,QK把矩形CDEF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此时QH=OF=12.5.由BF=20,△HBF∽△CBA,得HB=16.故t==.(3)①当点P在EF上(2≤t≤5)时,如图2,QB=4t,DE+EP=7t,由△PQE∽△BCA,得.∴t=4;②当点P在FC上(5≤t≤7)时,如图3,已知QB=4t,从而PB===5t,由PF=7t﹣35,BF=20,得5t=7t﹣35+20.解得t=7;(4)如图4,t=1;如图5,t=7.(注:判断PG∥AB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当0<t≤2时,点P下行,点G上行,可知其中存在PG∥AB的时刻,如图4;此后,点G继续上行到点F时,t=4,而点P却在下行到点E再沿EF上行,发现点P在EF上运动时不存在PG∥AB;5≤t≤7当时,点P,G均在FC上,也不存在PG∥AB;由于点P比点G先到达点C并继续沿CD下行,所以在7<t<8中存在PG ∥AB的时刻,如图5当8≤t≤10时,点P,G均在CD上,不存在PG∥AB)【点评】本题主要运用了相似三角形性质,对应边的比相等,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开放型.【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定理可证明图中相似三角形有:△AEF∽△BEC;△AEF∽△DCF;△BEC∽△DCF.【解答】解:相似三角形有△AEF∽△BEC;△AEF∽△DCF;△BEC∽△DCF.(3分)如:△AEF∽△BEC.在▱ABCD中,AD∥BC,∴∠1=∠B,∠2=∠3.(6分)∴△AEF∽△BEC.(7分)【点评】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中考数学复习《图形的相似》

中考数学复习《图形的相似》

(3)设 EG=KD=x,则 AK=80-x. EF AK EF 80-x 3 ∵△AEF∽△ABC,∴BC=AD,即120= 80 ,∴EF=120-2x, 3 32 3 ∴矩形面积 S=x(120-2x)=-2x +120x=-2(x-40)2+2 400, 故当 x=40 时,此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2 400 mm2
(3)如果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如图2,问这个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 BC∥EF,利用“平行于三角形的 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EF 判定即可;(2)设 EG=EF=x,用 x 表示 AK,根据△AEF∽△ABC 列比例式BC AK =AD可计算正方形边长; (3)设 EG=KD=x, 根据△AEF∽△ABC 用 x 表示 EF, 根据矩形面积公式可以写出矩形面积关于 x 的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求出矩 形的最大值.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块 10 cm×5 cm 的长方形版面要付广告费 180 元, 18 因此每平方厘米的广告费为:180÷50= 5 元,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由该版面的边长都扩大为原来的 3 倍, 18 广告费为:3×10×3×5× 5 =1620 元.故选 C.
3.(2017· 杭州)如图,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AC, AB 上,AG⊥BC 于点 G,AF⊥DE 于点 F,∠EAF=∠GAC. (1)求证:△ADE∽△ABC; AF (2)若 AD=3,AB=5,求AG的值. 证明:(1)∵AF⊥DE,AG⊥BC,
EA OD 3 (2)两个矩形不可能全等.当EG= DE =2时,两个矩形相似, 3 3 3 EA=2EG,设 EG=x,则 EA=2x,∴OB=2+2x,FB=3-x, 3 3 5 ∴F(2+2x,3-x),∴(2+2x)(3-x)=6,解得 x1=0(舍去),x2=3, 5 5 EG 3 5 ∴EG=3,∴矩形 AEGF 与矩形 DOHE 的相似比为DE=2=6

初二数学图形的相似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图形的相似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图形的相似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丽同学想利用树影测量校园内的树高,她在某一时刻测得小树高为1.5m时,其影长为1.2 m,此时她测量教学楼旁的一棵大树影长为5m,那么这棵大树高约 m.【答案】6.25【解析】设大树的高度约为xm,由题意得,,解得x=6.25,即这棵大树高约6.25m.故答案为:6.25.【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如图,在△PAB中,点C、D在边AB上,PC=PD=CD,∠APB=120°.(1)试说明△APC与△PBD相似.(2)若CD=1,AC=x,BD=y,请你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小明猜想:若PC=PD=1,∠CPD=α,∠APB=β,只要α与β之间满足某种关系式,问题(2)中的函数关系式仍然成立.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如果你同意,请求出α与β所满足的关系式;若不同意,请说明理曲.【答案】(1)说明见解析(2)(3)同意,2β-α=180°【解析】(1)根据PC=PD=CD,得∠PCD=∠PDC=∠CPD=60°,则∠ACP=∠BDP=120°,可证明∠A=∠BPD,从而证得△APC与△PBD;(2)由(1)得,则,从而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根据题意仍可得出(2)中的函数关系式,则同意这种说法.试题解析:(1)∵PC=PD=CD,∴∠PCD=∠PDC=∠CPD=60°,∴∠ACP=∠BDP=120°,∵∠A+∠APC=60°,∠APC+∠BPD=∠APB-∠CPD=120°-60°=60°,∴∠A=∠BPD∴△APC∽△PBD由(1)得△APC∽△PBD,,∴,即(3)同意,2β-α=18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1),C(2,3),D(1,3).(1)将矩形各顶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写出各对应点A1B1C1D1的坐标;顺次连接A1B1C1D1,画出相应的图形.(2)求矩形A1B1C1D1与矩形ABCD的面积的比_________.(3)将矩形ABCD的各顶点的横、纵坐标都扩大n倍(n为正整数),得到矩形An BnCnDn,则矩形A n B n C n D n 与矩形ABCD 的面积的比为 _________ .【答案】(1)画图见解析;(2)4:1;(3)(n+1)2:1. 【解析】(1)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坐标进而画出图形; (2)利用已知图形求出两图形面积,进而得出其面积比;(3)利用横纵坐标变化得出相似比,进而得出矩形AnBnCnDn 与矩形ABCD 的面积的比.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A 1(2,2),B 1(4,2),C 1(4,6),D 1(2,6); (2)∵S 矩形ABCD =1×2=2,S 矩形A1B1C1D1=2×4=8,∴矩形A 1B 1C 1D 1与矩形ABCD 的面积的比:4:1;(3)∵将矩形ABCD 的各顶点的横、纵坐标都扩大n 倍(n 为正整数),得到矩形A n B n C n D n , ∴两图形相似比为:(n+1):1,∴矩形A n B n C n D n 与矩形ABCD 的面积的比为:(n+1)2:1. 【考点】作图-位似变换.4. 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AB=2,则AC 的长为 . 【答案】. 【解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知AC 为较长线段;则AC=AB ,代入数据即可得出AC的值.试题解析:由于C 为线段AB=2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AC 为较长线段; 则AC=2×.【考点】黄金分割.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BC=8,若将矩形折叠,使B 点与D 点重合,则折痕EF 的长为( )A .B .C .5D .6【答案】A.【解析】EF与BD相交于点H,∵将矩形沿EF折叠,B,D重合,∴∠DHE=∠A=90°,又∵∠EDH=∠BDA,∴△EDH∽△BDA,∵AD=BC=8,CD=AB=6,∴BD=10,∴DH=5,∴EH=,∴EF=.故选A.【考点】三角形相似.6.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AB外选一点 C,连结 AC和 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M、N.若测得MN=15m,则A、B两点的距离为【答案】30m【解析】由M、N分别为AC、BC的中点可知MN为△ABC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解.解:∵M、N分别为AC、BC的中点∴∵MN=15m∴A、B两点的距离为30m.【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7.如图,在□ABCD中,E为CD中点,AE与BD相交于点O,S△DOE =12cm2,则S△AOB等于 cm2.【答案】48【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DC,即可证得△AOB∽△DOE,再结合E为CD中点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ABCD∴AB∥DC,AB=DC∴△AOB∽△DOE∵E为CD中点∴∵S△DOE =12cm2∴S△AOB=48cm2.【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8.一根竹竿的高为1.5cm,影长为2cm,同一时刻某塔影长为40cm,则塔的高度为______cm。

图形的相似检测题及答案

图形的相似检测题及答案

图形的相似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本题满分30分)1.如图,D、E是三角形ABC中边AB、AC上的点,DE∥BC,已知AB=8cm,AC=12cm,BD=3cm,则AE= ,EC=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组对应边长分别为15和27,它们的周长之差为36,则较小三角形的周长是 .3.相距1000km的两市在比例尺为1:30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约是cm(精确到0.1);某市规划筹建一个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在1:50000的地图上面积是30cm2,实际占地面积约为km24.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边CD的中点,连结AE、BD,交于点O.如果已知△ADE的面积是6,试写出能求出的图形面积(要求写出四个以上图形的面积).5.已知△ABC在坐标平面内三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2)、B(3,3)、C(2,1).以B为位似中心,画出与△ABC相似(与图形同向),且相似比是3的三角形,它的三个对应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本题满分25分)6.语句:“①所有度数相等的角都相似;②所有边长相等的菱形都相似;③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④所有的圆都相似”中准确的有( ).(A)4句 (B)3句 (C)2句 (D)1句7.D、E分别是△ABC中边AB、AC上的点,若DE∥BC,且S△ADE =S梯形DBCE,则AD:DB=( ).8.如图,AB、CD都是BD的垂线,AB=4,CD=6,BD=14.P是BD上一点,连结AP、CP,所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则BP的长是( ).(A)2 (B)5.6(C)12 (D)上述各个值都有可能9.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不少在平地上测量建筑物高度的方法,如果在同一个斜坡上,在同一时刻,测得在斜坡上自己的影子和一幢大楼的影子长,那么由自己的身高( ).(A)也能够求出楼高(B)还须知道斜坡的角度,才能求出楼高(C)不能求出楼高(D)只有在光线垂直于斜坡时,才能求出楼高10.相邻两根电杆都用钢索在地面上固定,如图,一根电杆钢索系在离地面4米处,另一根电杆钢索系在离地面6米处,则中间两根钢索相交处点P离地面( ).(A)2.4米 (B)2.8米(C)3米 (D)高度不能确定三、解答题(每小题9分,本题满分45分)11.一个直立的油桶高0.8米,在顶部的一个开口中将一根长1米的木杆斜着插入桶内,上端正好与桶面相平,抽出后看到杆上油浸到部分长0.8米,求油桶内油面的高度.12.一块三角形的余料,底边BC长1.8米,高AD=1米,如图. 要利用它裁剪一个长宽比是3:2的长方形,使长方形的长在BC上,另两个顶点在AB、AC上,求长方形的长EH 和宽EF的长.13.学生会举办一个校园摄影艺术展览会,小华和小刚准备将矩形的作品四周镶上一圈等宽的纸边,如图所示.两人在设计时发生了争执:小华要使内外两个矩形相似,感到这样视觉效果较好;小刚试了几次不能办到,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小红和小莉了解情况后,小红说这一要求只有当矩形是黄金矩形时才能做到,小莉则坚持只有当矩形是正方形时才能做到.请你动手试一试,说一说你的看法.14.如图,正方形MNPQ的顶点在三角形ABC的边上,当边BC=a与高AD=h满足什么条件时,正方形MNPQ的面积是三角形ABC面积的一半?15.已知两个不相似的直角三角形ABC和A′B′C′中∠C=∠C′ =90°,能否将这两个三角形各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使它们分别相似?你能想出几种分割方法?能否将这个问题推广到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任意三角形?答案2.45.3.3.3;7.5.5.(-6,0)、(3,3)、(0,-3).6.B.7.D.8.D、9.A. 10.A. 11.0.64米.15.①若考虑保持两个直角不变,可以从∠A和∠B′中较大的∠A中作∠BAD=∠B′,一边交BC于D,同理在∠B′A′C′中作∠B′A′D′=∠B,一边交B′C′于D′,则所得两对小三角形对应相似;②也可以在直角∠C内作∠ACD=∠A′,一边交AB于D,在直角∠内作∠B′C′D′=∠B,一边交A′B′于D′,所得两对小三角形对应相似. 对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任意两个三角形也能作这样的分割,但第二种方法不一定可行.。

相似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相似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相似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相似图形的特点?A. 形状相同B. 面积相等B. 边长成比例D. 角度相同答案:B解析:相似图形的特点是形状相同、边长成比例、角度相同,但面积不一定相等,而是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

2.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对应边长比为3:5,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的度数比是多少?A. 1:1B. 3:5C. 5:3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它们的对应角的度数比是1:1。

3. 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另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2厘米。

这两个矩形是否相似?A. 是B. 不是C.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两个矩形的长宽比分别为8:6和16:12,简化后都是4:3,所以它们是相似的。

二、填空题4. 如果两个图形的相似比为2:3,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________。

答案:4:9解析: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2:3)² = 4:9。

5. 在相似三角形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高是另一个三角形高的1.5倍,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________。

答案:1.5:1解析:相似三角形的高之比等于相似比,所以相似比为1.5:1。

三、简答题6. 为什么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比等于它们的对应角的正弦值之比?答案: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根据正弦定理,对应角的正弦值与对应边长成比例,所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比等于它们的对应角的正弦值之比。

四、计算题7.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 = 2: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与三角形DEF的面积之比。

答案:4:9解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即(2:3)² = 4:9。

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测试题,我们复习了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相似图形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相似图形测试题及答案

相似图形测试题及答案

相似图形测试题及答案相似图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注的是形状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相似图形题目常出现在数学考试中,考察学生对比较形状以及计算比例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相似图形测试题及其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似图形的概念。

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 = 2:3,BC:EF = 4:5,AC:DF = 6:7。

如果三角形ABC的周长为30cm,求三角形DEF的周长。

解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我们知道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各边的对应边长之比相等。

假设三角形DEF的周长为x cm,则有:DE/AB = EF/BC = DF/AC根据已知比例关系,代入数值得:DE/2 = EF/4 = DF/6解方程得:DE = 2/3 * AB = 2/3 * 10cm = 6.67cmEF = 4/5 * BC = 4/5 * 20cm = 16cmDF = 6/7 * AC = 6/7 * 24cm = 20.57cm所以,三角形DEF的周长为6.67cm + 16cm + 20.57cm = 43.24cm。

答案:三角形DEF的周长为43.24cm。

题目2:已知矩形ABCD与矩形EFGH相似,且AB = 6cm,BC =8cm,EF = 9cm。

求矩形EFGH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我们知道相似的两个矩形各边的对应边长之比相等。

假设矩形EFGH的周长为x cm,则有:EF/AB = FG/BC = EH/CD代入已知数值得:9/6 = FG/8解方程得:FG = (9/6) * 8 = 12cm同理可得:EH = (9/6) * 6cm = 9cm根据矩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矩形EFGH的周长为两条边之和的两倍,即:周长 = 2 * (FG + EH) = 2 * (12cm + 9cm) = 2 * 21cm = 42cm另外,矩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相邻边长的乘积,即:面积 = FG * EH = 12cm * 9cm = 108cm^2答案:矩形EFGH的周长为42cm,面积为108cm^2。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带标准答案)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带标准答案)

第3章图形的相似【经典例题】1.(2014湖北咸宁,6,3分)如图,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点A 的坐标为(1,0),则E点的坐标为().A .(2,0)B .(23,23)C .(2,2)D .(2,2)【解析】由已知得,E 点的坐标就是点A 坐标的2倍.【答案】C【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位似图形的坐标特点,注意本题是同向位似.2.(2014山东日照,8,3分)在菱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点,连接AE 交BD 于点F, 若EC =2BE ,则FDBF的值是( ) A.21 B.31 C.41 D.51 解析:如图,由菱形ABCD 得AD ∥BE,,所以△BEF ∽△ADF, 又由EC =2BE ,得AD=BC=3BE ,故FD BF =AD BE =31. 解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3.(2014·湖南省张家界市·10题·3分)已知ABC △与DEF △相似且面积比为4∶25,则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 .【分析】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等于面积比的算术平方根.【解答】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254=52. 【点评】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2014山东省滨州,18,4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上的高线CE 和BF 相交于点D ,请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 (用相似符号连接).【解析】(1)由于∠BDE=∠CDF ∠BED=∠CFD=90°,可得△BDE ∽△CDF 。

由于∠A=∠A ,∠AFB=∠AEC=90°,可得△ABF ∽△ACE 。

解:(1)在△BDE 和△CDF 中∠BDE=∠CDF ∠BED=∠CFD=90°,∴△BDE ∽△CDF . (2)在△ABF 和△ACE 中,∵∠A=∠A ,∠AFB=∠AEC=90°,∴△ABF ∽△ACE . 【答案】△BDE ∽△CDF ,△ABF ∽△ACEA B CDF E(第6题)y xAOCBD EF【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AA ,AAS 、ASA 、SAS 等.5.(2014贵州黔西南州,17,3分)如图5,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D=1,BC=3,△AOD 的面积为3,则△BO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D ∥BC ,所以∠OAD=∠OCB ,∠ODA=∠OBC ,所以△OAD ∽△OCB .又AD=1,BC=3,所以△OAD 与△OCB 的相似比为1:3,面积之比为1:9,而△AOD 的面积为3,所以△BOC 的面积为27. 【答案】27.【点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与周长比、面积比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2014贵州遵义,7,3分)如图,在△ABC 中,EF∥BC,=,S 四边形BCFE =8,则S △ABC =( )A . 9B . 10C . 12D . 13解析:求出的值,推出△AEF∽△ABC,得出=,把S 四边形BCFE =8代入求出即可.解:∵=, ∴==,∵EF∥BC,∴△AEF∽△ABC, ∴==,∴9S △AEF =S △ABC , ∵S 四边形BCFE =8,∴9(S △ABC ﹣8)=S △ABC , 解得:S △ABC =9. 故选A .答案: A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题型较好,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7.(2014南京市,15,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10厘米,CD=6厘米,E 为AD 上一点,且BE=BC,CE=CD ,则DE= 厘米.CAE解析:△BCE 与△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两个底角∠DEC=∠BCE ,∴△BCE ∽△CDE ,∴CD BC =DECE,∴610=DE6,∴DE=3.6厘米. 答案:3.6.点评:在图形中,利用相似,得出比例式,可以求出线段的长.8.(2014山东日照,21,9分)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一点,连结AE ,作BF ⊥AE ,垂足为H ,交CD 于F ,作CG ∥AE ,交BF 于G .(1)求证CG =BH ; (2)FC 2=BF·GF ;(3) 22AB FC =GBGF .解析:(1)可证△ABH ≌△BCG ;(2)证△CFG ∽△BFC 可得;(3)先证△B CG ∽△BFC 得BC 2=BF·BG ,结合AB=BC 可得. 证明: (1)∵BF ⊥AE ,CG ∥AE , CG ⊥BF , ∴ CG ⊥BF .∵在正方形ABCD 中,∠ABH+∠CBG =90o, ∠CBG+∠BCG =90o,∠BAH+∠ABH =90o,∴∠BAH=∠CBG, ∠ABH=∠BCG,AB=BC,∴△ABH ≌△BCG , ∴CG=BH ;(2) ∵∠BFC=∠CFG, ∠BCF=∠CGF=90 o,∴△CFG ∽△BFC , ∴FCGFBF FC =, 即FC 2=BF ·GF ;(3) 由(2)可知,BC 2=BG ·BF , ∵AB=BC ,∴AB 2=BG ·BF ,∴22BC FC =BF BG BF FG ••=BGFGAF即22AB FC =GBGF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全等(或相似)三角形,并找到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条件.9.(2014海南省,12,3分)12、如图3,在△ABC 中,∠ACB=090,CD ⊥AB ,于点D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CDBAA 、1对B 、2对C 、3对D 、4对【解题思路】由射影定理可知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三对:△BDC ~△BCA ~△CDA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中的一种,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射影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即可.
【详解】
解:∵在 中, , ,
∴ ,
∴ ,

∴ ,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
∴ ,即: ,
∴ ,
∴选项B正确,
∴ ,即: ,
∴选项C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熟练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是解题关键.
【详解】
解:如图,过点A作AE⊥BC,垂足为E,
∵∠ADC=45°,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E=DE= AD,
在Rt△ABC中,
∵∠BAC=90°,AD是△ABC的中线,
∴AD=CD=BD,
由折叠得:AC=AC′,∠ADC=∠ADC′=45°,CD=C′D,
∴∠CDC′=45°+45°=90°,
【详解】
解: ,

故选: .
【点睛】
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关键就是牢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15.如图, 是矩形 中 边的中点, 交 于点 的面积为 ,则四边形 的面积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 ,求出x即可解答.
7.如图,在△ABC中,DE∥BC,BE和CD相交于点F,且S△EFC=3S△EFD,则S△ADE:S△ABC的值为( )
A.1:3B.1:8C.1:9D.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易证△DEF∽△CBF,同理可证△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对应边比例的平方即可解答.
【详解】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CD= AB=AD=4,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ACD,得出tan∠ACD= =tanA=y,证明△CEG∽△FEC,得出 ,得出y= ,求出y2= ,得出 =FE2,再由勾股定理得出FE2=CF2﹣CE2=x2﹣4,即可得出答案.
∴BE∥DF∥CG,
∴∠BPQ=∠DKM=∠CNH,
∴△ABQ∽△ADM,△ABQ∽△ACH,
∴ , ,
∴△BPQ∽△DKM∽△CNH,
∵ , ,
∴ , ,
∴ , ,
∵ ,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得到 , ,从而求出答案.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平分∠ABC,∠BAD=∠BDC=90°,E为BC的中点,AE与BD相交于点F,若BC=4,∠CBD=30°,则DF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BE=2,即:∠BDE=∠ABD,进而判断出DE∥AB,再求出AB=3,即可得出结论.
∵∠BOA=90°,
∴∠BOC+∠AOD=90°,
∵∠AOD+∠OAD=90°,
∴∠BOC=∠OAD,
又∵∠BCO=∠ADO=90°,
∴△BCO∽△ODA,
∵ =tan30°= ,
∴ ,
∵ ×AD×DO= xy=3,
∴S△BCO= ×BC×CO= S△AOD=1,
∵经过点B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位似的性质,缩小后的点在原点的同侧,为(-2,1),然后求在另一侧为(2,-1).
故选D
考点:位似变换
14.如图,已知 和 都 是的内接三角形, 和 相交于点 ,则与 的相似的三角形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同弧和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则 弧所对的圆周角 , 和 是对顶角,所以 .
∵点A′′和点A′(-1,2)关于原点O对称,∴A′′(1,―2).
故答案选D.
考点:位似变换.
2.如图,四边形 内接于 , 为直径, ,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交 于点 .若 , ,则 的长为()
A.10B.12C.16D.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 ,如图,先利用圆周角定理证明 得到 ,再根据正弦的定义计算出 ,则 , ,接着证明 ,利用相似比得到 ,所以 .
【详解】
解:如图所示:
∵在△ABC中,∠C=90°,AB=8,CD是AB边上的中线,
∴CD= AB=AD=4,
∴∠A=∠ACD,
∵EF垂直平分CD,
∴CE= CD=2,∠CEF=∠CEG=90°,
∴tan∠ACD= =tanA=y,
∵∠ACD+∠FCE=∠CFE+∠FCE=90°,
∴∠ACD=∠FCE,
【详解】
解:连接 ,如图,
为直径,



而 ,



而 ,



在 中, ,

, ,
, ,

,即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
图形的相似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6)、B(―9,一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1,2)
B.(―9,18)
C.(―9,18)或(9,―18)
D.(―1,2)或(1,―2)
【答案】D
【解析】
∴∠DAC=∠DCA=(180°﹣45°)÷2=67.5°=∠C′AD,
∴∠B=90°﹣∠C=∠CAE=22.5°,∠BQD=90°﹣∠B=∠C′QA=67.5°,
∴AC′=AQ=AC,
由△AEC∽△BDQ得: = ,
∴ = = = = .
故选:A.
【点睛】
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折叠轴对称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合理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EC=3:1,连接AE交BD于点F,则△DEF的面积与△BAF的面积之比为()
A.3:4B.9:16C.9:1D.3: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证明△DFE∽△BF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6B.8C.10D.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到△BPQ∽△DKM∽△CNH,然后得到△BPQ与△DKM的相似比为 ,△BPQ与△CNH的相似比为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从而求出 .
【详解】
解:∵矩形 是由三个全等矩形拼成的,
∴AB=BD=CD,AE∥BF∥DG∥CH,
∴四边形BEFD、四边形DFGC是平行四边形,∠BQP=∠DMK=∠CHN,
【详解】
如图,
在Rt△BDC中,BC=4,∠DBC=30°,
∴BD=2 ,
连接DE,
∵∠BDC=90°,点D是BC中点,
∴DE=BE=CE= BC=2,
∵∠DCB=30°,
∴∠BDE=∠DBC=30°,
∵BD平分∠ABC,
∴∠ABD=∠DBC,
∴∠ABD=∠BDE,
∴DE∥AB,
∴△DEF∽△BAF,
即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中位线定理.
11.如图,在 中, 分别是边 的中点, 和四边形 的面积分别记为 ,那么 的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DC∥AB,
∴△DFE∽△BFA,
∵DE:EC=3:1,
∴DE:DC=3:4,
∴DE:AB=3:4,
∴S△DFE:S△BFA=9:16.
故选B.
4.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8,CD是AB边上的中线,作CD的中垂线与CD交于点E,与BC交于点F.若CF=x,tanA=y,则x与y之间满足()
∴△CEG∽△FEC,
∴ = ,
∴y= ,
∴y2= ,
∴ =FE2,
∵FE2=CF2﹣CE2=x2﹣4,
∴ =x2﹣4,
∴ +4=x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
故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反比例函数数的几何意义,正确得出S△AOD=2是解题关键.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4,2),F(﹣2,﹣2),以原点O.(﹣2,1)B.(﹣8,4)C.(﹣8,4)或(8,﹣4)D.(﹣2,1)或(2,﹣1)
5.如图,在 中,点 分别在边 上,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