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油槽在温度计量检定应用中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恒温油槽温度波动性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恒温油槽温度波动性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度 稳定 均 匀 。主要 作 用是 为 温度 计 等 计 量 器 具 的 检定 、
( 1 ) 测量 重复 性 引入 的不确定 度 ; ( 2 ) 标准 铂 电阻温 度计 稳定性 引入 的不 确定 度 ; ( 3 ) 电测 仪表 分辨 力引 人 的不确 定度 ;
( 4 ) 电测 仪表 短期 稳定 性 引入 的不确定 度 。 5 . 1 测 量重 复性 M 测 量重 复性 引入 的不 确 定 度分 量 u 用 A类方 法进
校准 。每分钟至少测量 6 次, 共持续 1 0分钟 。将测量结 果的最高值减去最低值的差值 , 换算为温度, 即为恒温槽
温度 变 化 的 范 围。 此 次 选 取 的 校 准 点 分 别 是 1 0 0 ℃、
2 0 0 ℃ 、 3 0 0 c I = 。
期 不稳 定 为 5 . 0 mK, 取 区间 半 宽 为 2 . 5 m K, 按 均 匀 分 布
率 。整 套装 置 只有 在 接 通 电 源 的 时候 才 能 够 进 行 工 作 , 并且 在 使用 的过程 中应该 进行 准确 的验 证 , 这 样 才 能 够 让 整个 实 验进 行得 更 加 安 全 可 靠 。在 使 用 的过 程 中 , 其
查, 在 检查 中我 们应 该仔 细 的检查各 个 构件 , 目的是使 整
Yu a n En g e L i Ha i b i n g Zh a o Yi k u n
1 概 述
测 量不 确定 度来 源主 要 由以下几 方 面 :
恒 温 油槽 是在 温 度 计 量 中 常用 到 的一 种 辅 助 设 备 。 其 以油 为 导热介 质 , 通 过 温 度控 制 系统 以及 搅 拌 或 射 流 装 置 的作 用 , 达 到设 定 温度 , 并保 持其 内部工作 区域 的温

恒温槽性能及测试

恒温槽性能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恒温原理,初步掌握装配和调试技术。

2、学会分析恒温槽的性能。

3、掌握电接点水银温度计的调节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本实验研究的是常用的控温装置—恒温槽。

它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恒温的目的。

当恒温水浴热量散失导致其温度下降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使控制加热器工作,系统温度升高,当系统再次达到设定温度时,则自动停止加热。

如此循环,可以使系统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一般恒温槽都用水作为恒温介质,使用温度为20~50℃左右。

若需要更高恒温温度(不超过90℃)时,可在水面上加少许白油以防止水的蒸发,90℃以上则可用甘油、白油或其他高沸点物质作为恒温介质。

恒温槽一般由浴槽、温度调节器、温度控制器、加热器、搅拌器和温度指示器等部件组成。

装配和使用恒温槽的时候,应注意各元件在恒温槽中的布局是否合理,注意各元件的灵敏度,注意感温、温度传递、控制器、加热器等的滞后现象。

通常,灵敏度越高,恒温槽内温度波动越小,各区域温度越均匀。

灵敏度是恒温槽恒温好坏的一个主要标志。

为了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在设计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恒温槽介质的热容量要大些,传热效果要好些,尽可能加快电热器与接触温度计间传热的速率,感温元件的热容尽可能小,感温元件与电加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搅拌器效率要高,作调节温度用的加热器功率要恰当。

三、主要仪器和设备仪器:玻璃缸1个;温度调节器(导电表)1支;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1台;温度计(1/10℃)1支;搅拌器(连续可调变压器)1套;温度控制器(继电器)1台;加热器1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将蒸馏水灌入浴槽至容积的4/5处,然后将恒温槽所需元件按合理的排布组装成一套恒温槽,并接好所有的线路。

(2)打开搅拌器和加热器,使恒温槽内的水温度升高,等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5℃左右时通过调节调节帽调节温度调节器的温度使之温度在23-25℃之间,固定好调节帽。

恒温槽性能测定

恒温槽性能测定

【摘要】恒温槽是一种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用于控制温度,维持恒温的仪器。

本实验通过对使用控温器和不使用控温器、相同温度不同电压、有无冷凝水等几种情况的测量, 作出温度-时间的曲线,以测量恒温槽的灵敏度,从而测定恒温槽的性能。

【关键词】恒温槽、灵敏度、恒温性能1.引言在许多物理化学实验中,由于待测的数据(如折射率、粘度、电导、蒸汽压、电动势、化学反应的速度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等)与温度有关。

因此,这些实验都必须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这就需要各种恒温的设备。

通常用恒温槽来控制温度,维持恒温。

一般恒温槽的温度都相对的稳定,多少总有一定的波动,大约在±0.1℃,如果稍加改进也可达到0.01℃,恒温槽之所以能够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

要使恒温设备维持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就必须不断补充一定的热量,使由于散热等原因引起的热损失得到补偿。

当恒温槽的热量由于对外散失而使其温度降低时,恒温控制器就驱使恒温槽中的电加热器工作,待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时,它又会使其停止加热,使恒温槽温度保持恒定。

恒温槽的性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就是通过对不使用控温器和使用控温器时相同温度不同电压及冷凝水的有无的六种情况的分析,来研究恒温槽的灵敏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并由此比较在不同情况下恒温槽的恒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2.1仪器与试剂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HK-2A超级恒温水浴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监制(教学用)6402电子继电器海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电压220/380V通用全力电源上海全力电器有限公司功率22kw 双刀双掷蒸馏水2.2实验内容首先,了解并检查实验仪器结构,打开电脑测量软件及恒温仪开关,设定温度为30℃,使其升温。

其次,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进行试验:1.无冷凝水情况:(1)机械自动化控制在只使用控温器自动调控温度的情况下,将温度控制并恒温到30℃。

当温度在30℃附近稳定后,使用电子数字温差计测量温差△T随时间t的变化,作出温差-时间曲线:△T(℃)~t(sec)(2)人工手动控制在只使用调压器和发热管,而不使用控温器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接触温度计,将温度控制到30℃。

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实验报告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恒温原理,初步掌握其装配和调试的基本技术。

2.绘制恒温槽灵敏度曲线。

3.掌握水银接点温度计,继电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4.掌握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恒温槽使实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以液体为介质的恒温装置。

用液体作介质的优点是热容量大和导热性好,从而使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大为提高。

根据温度控制的范围,可采用下列液体介质:-60℃~30℃—乙醇或乙醇水溶液;0℃~90℃—水;80℃~160℃—甘油或甘油水溶液;70℃~200℃—液体石蜡、汽缸润滑油、硅油。

三、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一)恒温槽操作步骤:1、根据所给元件和仪器,安装恒温槽,并接好线路。

经教师检查完毕,方可接通电源。

2、槽体中放入约4/5容积的蒸馏水。

3、旋松水银接点温度计上端的调节帽上的固定螺丝,旋转调节帽,使水银接点温度计的温度较希望控制的温度低一定温度,打开搅拌器,继电器。

然后加热。

加热过程中要严格观察恒温槽中的精密温度计,以防实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

4、仔细观察恒温槽中的精密温度计,根椐其与控制温度差值的大小,进一步旋转调节帽来调节接点温度计,反复进行,直到实际温度在设定温度的一定范围内波动。

调节时刚开始可以调节幅度大些,当实际温度快接近设定温度时,调节幅度要很小,不然很容易冲温。

5、将调节帽固定螺丝旋紧,使之不再转动。

6、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值,以时间作为横坐标,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作为纵坐标,绘制恒温槽灵敏度曲线。

7、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台。

8、注意:加热时最后插加热管的插头,关闭电源时首先拔掉加热管的插头。

(二)、粘度计操作步骤:1、将粘度计垂直夹在恒温槽内,将纯水自A管注入粘度计内,恒温5分钟左右,夹紧C管上连结的乳胶管,同时在连接B管制乳胶管上接洗耳球慢慢抽气,待液体升至G球的1/2左右时停止。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作者:孙浩沈文杰来源:《科技与创新》2019年第09期摘要:恒温槽是温度计量中常用的设备,可以为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提供满足要求的温场。

恒温槽的均匀性和波动性是衡量其技术性能的关键指标。

为了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采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精密直流测温电桥组成测量系统,对恒温槽进行校准,并完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结果显示,恒温槽波动性测量的不确定度U0.005 mK(k=2),均匀性测量的不确定度UO.005 mK(k=2),满足校准规范JJF1030-2010的要求。

关键词:恒温槽;不确定度;导热介质;温度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H811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9.09.0581 引言恒温槽以液体为导热介质,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及搅拌或射流装置的作用,能够为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提供均匀稳定的恒定温场。

按照导热介质的不同,分为制冷恒温槽、标准水槽和标准油槽,提供温场的温度范围可达到- 80 - 300℃。

温度计量采用比较的方法完成,即将标准温度计和被校准温度计同时放人恒温槽内,通过比较确定被校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因此,恒温槽的均匀性和波动性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采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搭建测量系统,对恒温槽的均匀性和波动性进行校准,并对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2 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2.1 测量系统标准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200 - 419.527℃,二等;测温电桥:数字多用表TTI-22,分辨力为1 mK;校准对象:标准恒温水槽,校准点为50℃。

2.2 测量方法2.2.1 温度波动性的测试将一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插入到恒温槽工作区域内的1/2深度位置,待恒温槽稳定后,通过直流测温电桥读取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示值。

以每分钟6次的均匀间隔读取示值,持续10 min。

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恒温槽在该温度点的波动性。

恒温槽 测试实验报告

恒温槽 测试实验报告

恒温槽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恒温槽是一种用于控制和维持温度稳定的设备。

它在实验室、工业制造和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材料测试、生物学研究和化学反应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恒温槽进行测试和实验,验证其温度控制和稳定性能。

2. 实验设备与方法2.1 设备准备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恒温槽、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器和计算机等。

2.2 实验步骤1.将恒温槽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周围环境平稳。

2.连接温度传感器到恒温槽的控制系统,并确保传感器与槽内液体接触。

3.打开恒温槽的电源,启动控制系统。

4.设定目标温度为25摄氏度,并等待槽内液体温度稳定。

5.使用温度记录器记录槽内液体的温度数据。

6.将目标温度调整为30摄氏度,并等待温度稳定。

7.再次使用温度记录器记录槽内液体的温度数据。

3. 结果与分析3.1 温度稳定性测试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恒温槽在不同设定温度下的液体温度。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结果:目标温度(摄氏度)实际温度(摄氏度)25 24.830 30.2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目标温度为25摄氏度和30摄氏度时,恒温槽的温度控制表现良好。

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恒温槽具备较高的温度稳定性。

3.2 温度变化速率测试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还记录了恒温槽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速率。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结果:目标温度(摄氏度)变化速率(摄氏度/分钟)25 0.530 0.8从上表可以看出,恒温槽在温度从25摄氏度变化到30摄氏度时,变化速率为0.8摄氏度/分钟。

这表明恒温槽具备较快的温度变化能力,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调节温度的实验需求。

4.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恒温槽的温度控制和稳定性能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恒温槽在目标温度设定和温度稳定性方面表现良好。

同时,它还具备较快的温度变化能力。

因此,恒温槽是一个可靠的设备,适用于各种实验和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无。

《恒温槽调节及影响恒温槽灵敏度因素考察》实验报告精编

《恒温槽调节及影响恒温槽灵敏度因素考察》实验报告精编

《恒温槽调节及影响恒温槽灵敏度因素考察》实验报告精编实验报告:恒温槽调节及影响恒温槽灵敏度因素考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恒温槽进行调节和影响恒温槽灵敏度因素的考察,了解恒温槽的调节原理,并分析影响其灵敏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恒温槽是一种可供实验室或工业实验使用的温度控制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控制系统实现所需温度的稳定控制。

恒温槽的温度由于环境温度、样品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扰动,恒温槽对这些扰动的响应速度即为其灵敏度。

三、实验步骤1.开启恒温槽,并选择所需温度。

2.将恒温槽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观察恒温槽的温度变化曲线和稳定时间。

3.将恒温槽内的温度逐渐降低,观察恒温槽的温度变化曲线和稳定时间。

4.改变恒温槽的环境温度,观察恒温槽的温度变化曲线和稳定时间。

5.改变恒温槽内的样品温度,观察恒温槽的温度变化曲线和稳定时间。

四、实验结果1.在恒温槽内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呈现一个逐渐升高并稳定在目标温度的趋势,稳定时间约为10到20分钟。

2.在恒温槽内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呈现一个逐渐降低并稳定在目标温度的趋势,稳定时间约为10到20分钟。

3.改变恒温槽的环境温度,恒温槽的温度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响应速度较快。

4.改变恒温槽内的样品温度,恒温槽的温度会受到样品温度的影响,而响应速度较慢。

五、实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1.恒温槽的调节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控制系统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加热系统会使恒温槽的温度升高,冷却系统会使恒温槽的温度降低。

通过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自动调节,可以使恒温槽的温度稳定在所需温度。

2.恒温槽的灵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控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环境温度和样品温度。

温控系统设计和性能好的恒温槽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产生扰动,影响恒温槽的温度稳定性。

样品温度变化引起的恒温槽温度变化较慢,灵敏度较低。

3.恒温槽的温度稳定性与其响应速度有关。

响应速度越快,温度稳定性越好。

恒温槽的制作与性能鉴定

恒温槽的制作与性能鉴定

恒温槽的制作与性能鉴定郭镇坤 PB09206003 化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摘要: 恒温槽是物理化学研究用的基本仪器,其稳定程度对精确实验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生产更为稳定的恒温槽极为关键。

而在此之前,需要弄清那些因素会对恒温槽性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我们利用自组装的恒温槽进行实验关键词:恒温槽 稳定性简介:物质的很多性质都与温度相关,为了精确测定某种物质的性质,保持恒定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

而恒温槽并非能保证温度完全不变,一般会有幅度约在0.1K 的波动,经过改进的还能将此范围缩小至0.01K 。

我们装配了一种恒温槽,并与商品恒温槽进行对比,以评定其性能。

恒温槽的主要部分包括感温元件,在我们装配的恒温槽中采用接触式温度计,如图1所示。

该温度计的下半段类似于一支水银温度计,上半段是控制用的指示装置,温度计的毛细管内有一根金属丝和上半段的螺母相连,它的顶部放置一磁铁,当转动磁铁时,螺母即带动金属丝沿螺杆向上或向下移动,由此来调节触针的位置。

在接点温度计中有两根导线,这两根导线的一端与金属丝和水银柱相连,另一端则与温度的控制部分相连;控制元件,在此恒温槽中为电磁继电器,当温度较高时,水银液面与金属丝接触,继电器中的电磁铁工作,使得加热电路断开,温度较低时反之;加热元件为电热器,通过电阻丝加热,同是配有搅拌器,以尽量保证恒温槽中各处温度一致。

其性能由电子差示温度计来表征,在设定好零点温度后,用偏离零点的温度值来表征真实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收集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就可以得到恒温槽的波动曲线。

该曲线因为此继电器式的温度计采用通断式的控制方法,将会显示一定的周期性。

而周期的长短和极限偏离值即为衡量恒温槽性能的重要指标。

震荡幅度应该主要与控温系统有关,震荡幅度越小性能越好,震荡周期也除了与控温系统有关,与负载也相关,对于震荡周期,越短越好,使得较快的过程便可经历数个震荡周期,从而产生平均化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温度震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温油槽在温度计量检定应用中稳定性分析
【摘要】恒温槽的技术性能的优劣决定着计量、校准工作的质量。

本论文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温度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恒温槽温场平衡条件,发现了其中规定的一些数据存在的不足,并找出了较佳方案,为进一步缩短检定时间、节省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检定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油槽;恒温;稳定性;分析
对恒温油槽温场到达恒定温度点后温度达到处处相等的时间间隔、温度均匀的几何最大范围、以及在升温过程中温度搅拌器搅拌的最佳速度等,到目前为止都是笼统的一个简单的模糊要求或设计。

很显然:1、温场温度到达恒定温度点后,达到均匀度要求的时间越短越好,时间越长对恒温设备的稳定性要求就越高;如果根据不同的温场用某种方法对温场进行监控,也许在低于10分钟的时间内就达到要求,由此就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操作;2、温场升温到指定检定点并恒定下来的时间长短,除了与加热速度有关外,主要由搅拌器的搅拌速度决定,如果调整不当,很容易造成温场温度振荡或升温速度慢,从而造成上述时间大幅度延长且难以恒定下来。

一、恒温油槽稳定性测试系统的设计
电路组成如下:被测温场→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键盘/显示器/打印机。

此过程中测试系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数据采集仪采集并转换成输出给电脑,由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并与电脑进行通讯,由此可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存储、计算和打印等。

1、被测温场
采用北京新航科电有限公司生产的ZH1001型恒温油槽作为被测对象。

该油槽由温度控制系统完成控温,其基本组成包括核心部件多功能高精度数字电测量仪表、关键部件多路自动扫描开关以及计算机打印机及配套软件,通过控制电路多路接口,将各个智能化功能部件连成系统网络,属于目前生产的较先进产品,可作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平台。

2、温度传感器
采用二等标准铂热电阻温度计,因铂热电阻的稳定性和线性度均比较好,所以在此采用二等铂热电阻做为传感器。

3、数据采集仪(扫描开关)
采用油槽控制系统自带配置的10通道扫描开关,扫描开关寄生电势≤0.4μν
由六位半数字电测仪表进行显示,其数字电压表的准确度为0.003%,分辨率0.01μν,同时与电脑进行通讯,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图象显示等功能。

4、控制系统软件
该软件系中国北京中航机电研究所开发研制经中国计量研究院授权生产的计量管理软件,该软件可通过设置使整个系统处于完全自动工作状态,各个智能部件完全置于PC机的控制下,按程序自动完成回路自检、启动控温系统加热恒温,当温度稳定达到规程要求时,自动完成数据测量和采集、数据处理和保存并可自动形成结果文件,直至证书打印等,只需要进行鼠标按提示操作即可。

可对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铂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以及热电信号为输入、输出信号的二次仪表等通过电脑设置进行自动检定、管理。

本设计中主要应用该软件对油槽的加热速度、温场波动性、温场稳定性、温场均匀性进行监测。

二、恒温油槽稳定性分析
本论文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温度计插入位置:油槽工作区域的水平平面中心;插入深度:下层距底2cm;搅拌速度:中速;实验过程温度:75-100℃;100-150℃;150-200℃;200-250℃。

其到达设定检定要求条件后温场恒温10分钟进行记录数据。

通过测试发现:
(1)相同的温度间隔内,温度越高其加热速度越小,到达检定规定要求的时间越长;(2)在温场到达整个0.02℃/min后,在设定恒温时间内温场波动一直不超过0.02℃/min,因此温场恒温时间可视具体情况缩短;(3)该恒温槽在中心点的温度控制偏差随控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1.6℃左右变化。

2、温度计插入位置:油槽工作区域的侧距壁1cm,插入深度:下层距底2cm、搅拌速度:中速,实验过程温度:25-100℃;100-150℃;150-200℃;200-250℃。

其到达设定检定要求条件后温场恒温10分钟进行记录数据。

通过测试发现:
(1)在200-250℃升温过程中,出现加热速度减小,而到达检定规定要求的时间较短现象;造成原因:温度越高其热交换越快,同时侧面的位置比中心位置热交换充分;(2)除了25-100℃过程外,其他温度段在升温过程中,温场到达0.02℃/min后的恒温时间超过设定时间10分钟,说明存在短暂的超过0.02℃/min 的情况又重新进行调节的过程。

但在设定恒温时间内温场波动基本不超过0.02℃/min,因此温场恒温时间仍可视具体情况缩短;(3)该恒温槽在侧距壁1cm点的温度控制偏差仍随控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1.6℃左右;(4)温场到达0.02℃/min的时间增长(比中心下层2cm)。

原因是:该恒温油槽是通过外加热电阻丝将部分油加热后通过搅拌与内桶油进行热交换,则温场面积越大,距离中心越远的位置受热流影响越大,温度波动就越频繁,越不容易稳定下来。

3、温度计插入位置:油槽工作区域的最外侧距壁1cm,插入深度:几何中心,搅拌速度:中速,实验过程温度:58-100℃;100-150℃;150-200℃;200-250℃。

其到达设定检定要求条件后温场恒温10分钟进行记录数据。

通过测试发现:
(1)该位置出现温度波动超过规定0.02℃/min的较多。

原因:该恒温槽的加热丝在工作区域的最内侧,因此,最前位置是热交换较慢(与内、侧位置比)的位置,那么,热损失影响相对显得较大,此位置的温度也就越不容易达到稳定。

(2)最突出的温度段是200-250℃。

原因:恒温油槽的油到此温度段期间蒸发速度加大,在加热搅拌的同时也加速了油槽内油的蒸发,即热损失影响进一步加大,造成加热速度临时性调节加大,致使温场波动加大,从而造成上述现象出现。

(3)该恒温槽在最外距壁1cm点的温度控制偏差仍随控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1.6℃左右。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发现:出现恒温时间超长现象,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可能是搅拌速度设置不合适造成的,而在不同的温度段都设置成统一的搅拌速度显然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

三、分析结论
在实际计量检定中或其他应用中,就可以将每个点的恒温时间缩短最大10min或5-10min(人们习惯用恒温4min),那么整个检定过程就可缩短半小时以上,再利用上述实验结果中的较佳方案进行检定,则4-5小时可以完成的恒温过程,有望在3小时以内完成。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JJG1030一91,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北京:1991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JJF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北京:2003.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JJG130一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北京:2004.
[4]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JJG351一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北京: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