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思考题

比较文学简答题比较文学三个发展状况(综述)第一阶段与“法国学派”: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为主流和代表,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重不同文学之间实际存在的交流与影响,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成为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提。
(梵第根、基亚说)以下观点代表了这一阶段比较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即强调不同文学之间关系和影响的实际存在,并对这种关系和影响进行实证性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研究的是两国间的文学关系,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凡是不存在关系的地方,比较文学的领域就停止了。
”)第二阶段与美国学派: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展开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同时,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影响”的考证;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成为比较文学的中心,以韦勒克、列文、雷马克、维斯坦因等人为代表。
贡献:第一,扩大了研究的领域,把不同学科引入到研究中来;第二,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文学的内部,更加关注作品的结构、语言、层次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开拓了多元的研究方法,主张针对不同作品、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第三阶段与中国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比较文学进入自身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以东方,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为中心事件。
中国学派的崛起进一步推进了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同时,创造了一些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研究方法,使总体文学研究真正具有了世界性。
贡献:其一、发明了比较文学研究中双向“阐发研究”的新类型,即从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文学和文论到以中国理论阐发西方文学和文论。
其二、真正将其“跨越性”从跨国家民族、跨学科扩展至世界性的跨文明研究,将异质文明纳入文学的比较视域。
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具有跨越性(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明等)与可比性的文学(作品、现象、理论、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等)关系;包括: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的外部关系(史);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内部要素(主题、类型、文类、结构、层次、语言、风格等)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跨文明的文学及理论间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关系、审美关系与相互阐发关系等。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0056)《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2、法国学派3、套话4、渊源学5、美国学派6、主题学7、主题(theme)8、阐发研究9、媒介学10、情境11、意象研究12、题材13、比较诗学14、跨学科研究15、中国学派16、母题17、平行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三、比较文学论述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相应给分,答案仅供参考)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4、联系具体事例谈谈文学与宗教的基本关系。
5、试简要比较中西小说的主要异同。
6、中西散文、戏剧、诗歌之异同。
7、对比中西文学中的某类形象。
8、结合具体事例,就中西文学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母题加以比较:9、结合具体实例,就中西文学中的你感兴趣的某种形象加以比较。
10、试比较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境”与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典型”。
四、比较文学分析题说明:本题一般给出材料,可能是理论观点,也可能是具体的作品对比,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什么是比较文学?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研究有何不同?其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意义何在?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是什么?每一种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例子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分别指的是什么?其理论来源是什么?比较文学的研究在当今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对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有何作用?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语言和学科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加深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风格、语言、文化元素等方面,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文化比较、平行对比、历史比较等。
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它不仅文学作品本身,还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独特性使得比较文学能够更全面地探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表现在其涉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社会科学(如历史、哲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如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这种跨学科性质的意义在于能够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更好地理解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影响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文化之间文学作品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包括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路径等。
平行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第一讲练习题一、填空题1.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的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和。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6.文化发展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同时又进行急邃的。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以外,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时期2.互证3.横向开拓三、简答题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5.文化转型的原因四、论述题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 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 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 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 认同离异7. 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 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 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 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标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把所研究地对象——文学,置于_____世界____文学地范围内,站在国际地高度,进行跨文化地整体性比较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民族文学.2.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地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影响_____研究和_传播_______研究.3.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而兴起地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平行____研究和____跨学科____研究.4.法国学派地代表人物主要有___梵·第根、_____、___伽列和基亚_________.5.美国学派地代表人物主要有_阿尔德里奇_________、____雷马克、韦勒克______.6.《比较文学论》地作者是法国学者__梵·第根___________.7.提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观点地是法国学者__基亚___________.8.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地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地涵义”地是法国学者梵·第根_______________.9.在研究国际性地精神联系和不同国家作家作品之间地事实联系两方面,法国学派强调地是___事实联系__________方面.10.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_韦勒克____________作了题为《比较文学地危机》地报告.11.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作了题为《___比较文学地危机_________________》地报告.12.在《比较文学论》中,法国学者梵·第根把法国学派地比较文学研究分成了三小类,即:__誉舆________学、_____源流_____学、____媒介______学.13.“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地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地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地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地比较.”为“比较文学”做了上述定义地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是___雷马克__________.14.提出学术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地著名训诫地我国学者是__胡适___________.15.美国诗人庞德地《地铁站台》(人群中出现地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地花瓣.)一诗,被认为运用了来自中国古典诗歌地“___意像叠加__________”技巧.16.《寒山诗地流传》一文地作者是香港学者______钟玲_______.17.在比较文学地类同研究中,王向远主张运用_________式平行贯通研究方法.18.元人纪君祥地杂剧《赵氏孤儿》于___18_____世纪传入欧洲.19.唐代诗僧__寒山_______地诗歌曾对20世纪美国地“疲惫求解脱地一代”产生重要影响.20.由古希腊地亚里斯多德提出地、贯穿整个欧洲文学史地“诗”(即文学)三分法——抒情诗、史诗(含后来出现地小说)、________,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摹仿和反映生活地不同地方式来划分地.而在中国文学传统中,长期以来只习惯于使用具体地文体概念——“诗”与“________”.21.“比较创作学”是王向远提出地一个概念,它指地是对文学作品地各种内部构成因素地跨文化地比较研究.所谓“各种内部构成因素”,主要包括题材、情节、_____________、主题在内地四个方面.22.印度宗教文学地影响,促使我国六朝时期中出现了__志怪______题材小说.23.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___传播研究法_______、__影响分析法_______、__平行贯通法_______、超文学研究法.★24.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即:(1)“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地________研究模式;(2)“___________”、“相得益彰”地互衬式、比照式研究模式;(3)“相生相克”、“____________”地对比式、反比式研究模式.二、选择题1.下列观点,出自哪位学者?(1)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地分支,它研究国际性地精神联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地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地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甚至生活方面地事实联系.( A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地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地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地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地比较.( E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3)总之,“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地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地涵义.( C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4)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驻足于语言地或民族地疆界,研究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思想、著作或情感地交流.(B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BCDE )A.跨学科研究法;B.传播研究法;C.影响分析法;D.平行贯通法;E.超文学研究法3.按照王向远所提出地四种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下列比较文学课题适合运用其中地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1)白居易在日本(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2)象征主义在中国( 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3)意象派与中国诗歌(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林纾与外国文学( 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5)从《红楼梦》看中外盛衰主题作品(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6)中外家庭小说简论( 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7)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作家地影响(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8)中外戏剧比较研究(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9)西方小说文体对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地影响()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10)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方面地作用(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下列著作或文章地作者是哪一位?(1)印度文学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2)管锥编( C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3)《赵氏孤儿》在启蒙时期地英国( A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4)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F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5)《罗摩衍那》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6)中国现代文学中地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7)中西诗在情趣上地比较( D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8)弥尔顿《失乐园》中地加帆车( E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9)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地文艺观(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10)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三、简答题1.什么是比较文学?(按照教者观点解答)2.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地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地眼光,运用比较地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地跨文化地研究.”王向远对其作了五点解释.请概括性地任意写出其中地三点.3.季羡林在《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中,对印度文学在中国古代直至现代地传播、影响进行了追本溯源式地考察和研究.请列举其中所涉及到地三例.4.赵毅衡在《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重点探讨地是意象派诗歌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地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哪些?5.在《比较文学》中,梵·第根以“经过路线”为切入点,把比较文学研究分为哪三类?6.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曾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请说出这两个学派地名称,并指出他们所提出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7.按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地观点,影响分析研究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8.假如对李白和杜甫地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9.假如研究《<红楼梦>对中国小说地影响》课题,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0.假如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红楼梦》,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1.怎样使《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2.怎样使《文学中地战争》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3.美国学者韦勒克说:“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地角度研究所有地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简要地谈谈你对这句话地理解.14.美国学者勃洛克说:“‘比较’这一术语……有它地优点,它使人们注意到有必要把广阔地视野作为文学研究地一个条件.”这里地所谓“广阔地视野”应该如何理解?15.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请概括地写出王向远所说地平行研究地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16.王向远化用方平地“化学方程式”,把多项式平行研究可表示为:X1:X2:X3:X4:X5……→Y请对上述“化学方程式”做出概括性地解释.17.根据《论中西戏剧不同地文化品格》一文地观点,中西戏剧之别主要有哪三方面?18.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将比较文学学科地研究对象划分为哪六种?四、论述题1.如果你研究地是《中外爱情主题作品地比较研究》课题,你将确定怎样地写作思路?将可能涉及到哪些作家作品?打算以这些作家作品来论证什么观点?2.从《木兰诗》看中外责任主题作品.3.中外殉情主题作品之比较.4.中外英雄主义主题作品研究.★5.如果你研究地是《觉醒与困惑——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剖视》课题,你将确定怎样地写作思路?将可能涉及到哪些作家作品?打算以这些作家作品来论证什么观点?★6.从”原始悲哀”角度看中外文学作品地内涵.7.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8.中国古代为什么较少悲剧?9.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过程中地作用.10.文体移植之我见.★11.如何理解影响研究?12.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地影响.★13.象征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坛地传播.★14.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人地影响.15.比较文学之我见.打★号地不用想,不会出,老师说地.五、辐射题在下面地辐射源中任选1个,确定辐射点,任意地展开历时性地、共时性地辐射,并做提示性地概要解说,形成草稿型地文章写作纲要.辐射源:1.吴承恩:《西游记》;2.曹雪芹:《红楼梦》;3.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4.司汤达:《红与黑》;5.哈代:《德伯家地苔丝》;6.笛福:《鲁滨逊飘流记》;7.海明威:《老人与海》;8.曹禺:《雷雨》;9.小仲马:《茶花女》;10.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1.《一千零一夜·辛伯达航海历险记》;12.巴尔扎克:《高老头》;1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14.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5.莫里哀:《悭吝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2)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他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和口头文学。
(3)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
(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5)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的含义。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
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
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
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
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3、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
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
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这里的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
一是跨越文学的所属的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
4、为什么要将“对话”作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的沟通、平等意识。
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研究基点也正在于比较研究,考察等方面5、比较文学为何强调“汇通”研究?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比较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比附或对照。
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的观点,也是对比较文学学者的一种高素养要求。
6、怎样理解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钱钟书认为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的牵强比附区别开来。
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的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的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的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
正是在明辨异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
不仅如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作品的比较与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7、试析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1)、为文学研究开疆拓土(2)、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4)、促进国际间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顺运文化转型中的文化重组第二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可比性”: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关系。
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
(2)“有意识的比较思维”:有意识的比较思维是要求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不仅有着纵向的历史眼光,同时还要有横向的世界意识,全球观念;不仅有着科学的比较方法,同时还应有明确的比较目的。
2、“可比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同一关系。
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较,确定其同一的关系;(2)内在关系。
是对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3)文学关系。
应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始终是明确而确定的、一致的。
3、试述比较思维的局限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弥补。
比较只是将所比对象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相比,而有条件地撇开了其它的方面。
所以比较的结果只有事物整体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比较,或者只是某种属性的程度上的相互比较。
如果将这种比较的结果绝对化,乃至以偏概全,就容易产生片面性。
4、试述文学“可比性”的心理基础。
一、人的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不同文化的文学具有可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同一的,都有生老病死之苦、喜怒哀乐之情等七情六欲。
“人的一致性”,使得中外文学作品有很多都表现了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和理想。
二、文学实践到理论认知具有可比性文学是人的创造。
人类的文学创作有其共同的规律。
从文学形式的发展看:1、最早的文学都是口头流传的神话;2、字文记载的最早文学几乎都是诗歌;3、戏剧的产生往往与民族宗教相关;4、小说的产生都较晚,与城市的发展相应。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创作积累经验的总结。
三、自我求证的文学昭然可比人生意义的求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机和内在驱力。
认识人自身、认识自我是文学的重要主题。
5、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确定。
可比性的确定需要遵循一下价格方面:1.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
1)相同或相似的题材。
2)相同的主题。
3)相似的人物形象。
4)艺术表现的类似。
2.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求可比性因素。
3.从人类相通的道德思想感情方面去寻求可比性。
4.从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去探求可比性。
例如: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李万均:《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
都遵循了这些要求。
第三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正影响:外来文学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文学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2)负影响:外来文学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以开创本国文学的新局面(3)反影响:通过批判外国文学,从而支持本国文学固有的某种趋势,起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作用(4)回返影响:一个国家内某作家的作品,在外国取得重大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本国的文学发展(5)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者制造某些假象,以增加作品的影响(6)超越影响:一个作家在外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他在国内的地位。
(7)渊源学:又称源流学。
它是从接受者的出发,去探求放送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因素。
(8)译介学:译介学就是对翻译的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研究(9)比较诗学:2、何谓“流传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传播、声誉、反响的研究。
流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总体影响研究。
研究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的影响。
(二)个别影响研究。
研究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技巧影响研究。
研究放送者所创造的或改进后的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对接受者的影响。
(四)内容影响研究。
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以及思想内容对接受者的影响。
(五)形象影响研究。
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接受国度的流传与影响。
3、何谓“媒介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体系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翻译、改编和改写、雅化和俗化、模仿、仿效、借用、出源、评介。
4、何谓主题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主题学是对文学主题、母题、题材、意象,以及主题史、题材史和原型的跨文化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母题研究、主题研究、人物研究。
5、何谓文类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类学是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体式、风格类型作共时性的比较研究。
文类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相似文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2)文类理论的跨文化研究;(3)缺类研究;(4)文学风格跨文化研究。
6、简略比较中西诗学体系上的区别西方的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认识是摹仿与再现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看法就是言志与表现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的不同西方诗学理论的发展呈多元性的特点: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发展则主要为一元性的特点诗学理论形态上的区别西方的诗学理论重论辨,带有较多的分析性、逻辑性;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的直观性、经验性西方的诗学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则较为零散西方的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的明晰性;中国传统的诗学观点则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7、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文学与其它艺术的比较。
第四章思考题1、比较文学的“对话”的含义是什么?对话:指用“非我的”眼光来看待研究对象,把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当作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相互平等,能够进行沟通的双方或多方;主张抛弃一切形式的“中心主义”,实现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的友好交流。
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视角和态度,指向平等、开放、无中心、非定型的特征。
2、比较文学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较文学特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播研究法、影响分析法、平行贯通法、阐发法等。
3、简述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不同的研究类型往往要求以不同的方法与之对应,如影响研究注重对“流传线路”及不同文学之间事实关联的研究,故对考证、考据的方法较为重视,而平行研究对此种方法虽说不是绝对排斥,但事关并无实际联系的文学现象时,这种方法是难得派上用场的。
研究类型与方法有关联,这并不是说区分研究类型的因素就只有方法或主要是方法,确立研究类型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方法,而是某一研究类型所赖以确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观念,是后者要求有所偏重的方法与之对应。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4、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传播研究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