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括其评价、介绍等)。
(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
(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2012级比较文学思考题答案

2012级比较文学思考题题型:一、名词解释(5题);二、简答题(5题);三、分析题(1题);四、综述题(1题)一、名词解释题:1、流传学;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主要特点: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情况,包括作家及文本、文学思潮与流派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3、文化过滤定义: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影响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
4、形象学定义:20世纪60、70年代诞生的一门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一种文学、一个文本中的异国形象,分析作家及社会集体对作为他者的异国或异民族形象表述的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特点:变异性、综合性5、接受学定义:比较文学接受学,又称接受研究,是建立在西方当代接受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变异研究的研究模式,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被外国读者、社会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及其原因。
6、类型学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
类型学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7、主题学主题学研究不同国家、文明的作家对相同主题(包括相同母题、主题、情境、意象等)的不同处理;它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的平行比较研究;我们将其归属于平行研究。
8、文体学文体学是比较研究的一种类型,它从跨国、跨文明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文学体裁的划分、文体的演变,比较研究各国文体间的流变关系;探讨不同民族文体之特征以及同类文体的异同。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什么是比较文学?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研究有何不同?其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意义何在?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是什么?每一种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例子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分别指的是什么?其理论来源是什么?比较文学的研究在当今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对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有何作用?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语言和学科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加深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风格、语言、文化元素等方面,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文化比较、平行对比、历史比较等。
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它不仅文学作品本身,还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独特性使得比较文学能够更全面地探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表现在其涉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社会科学(如历史、哲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如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这种跨学科性质的意义在于能够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更好地理解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影响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文化之间文学作品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包括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路径等。
平行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30问附有答案

1.什么是比较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有何意义?<美> 亨利·雷马克(Henry Remark:“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这里的“比较”不限于一般方法论意义,而是一种建立在两重意义之上的观念:1、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在学理上不完全正确,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
从国家发展史来看,美国是一个由世界多国移民整合的新兴国家,由于特定的国家组成结构,在这方地域上,国家意识远远重于民族意识。
2、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这样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被称之为“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
因此,在科际整合的理论视域下,追寻文学与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所交叉的共性,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而比较文学则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
民族文学带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和原生性。
比较文学则以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概念首次对各自为政的“孤立主义”的民族文学提出了异议。
“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全球化的多元语境再次使民族这种“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因此,深入理解全球化造成的文化格局的演变,研究相应的文化策略,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未来至关重要2.谈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之间的差异。
(1)“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标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把所研究地对象——文学,置于_____世界____文学地范围内,站在国际地高度,进行跨文化地整体性比较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民族文学.2.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地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影响_____研究和_传播_______研究.3.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而兴起地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平行____研究和____跨学科____研究.4.法国学派地代表人物主要有___梵·第根、_____、___伽列和基亚_________.5.美国学派地代表人物主要有_阿尔德里奇_________、____雷马克、韦勒克______.6.《比较文学论》地作者是法国学者__梵·第根___________.7.提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观点地是法国学者__基亚___________.8.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地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地涵义”地是法国学者梵·第根_______________.9.在研究国际性地精神联系和不同国家作家作品之间地事实联系两方面,法国学派强调地是___事实联系__________方面.10.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_韦勒克____________作了题为《比较文学地危机》地报告.11.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作了题为《___比较文学地危机_________________》地报告.12.在《比较文学论》中,法国学者梵·第根把法国学派地比较文学研究分成了三小类,即:__誉舆________学、_____源流_____学、____媒介______学.13.“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地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地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地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地比较.”为“比较文学”做了上述定义地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是___雷马克__________.14.提出学术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地著名训诫地我国学者是__胡适___________.15.美国诗人庞德地《地铁站台》(人群中出现地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地花瓣.)一诗,被认为运用了来自中国古典诗歌地“___意像叠加__________”技巧.16.《寒山诗地流传》一文地作者是香港学者______钟玲_______.17.在比较文学地类同研究中,王向远主张运用_________式平行贯通研究方法.18.元人纪君祥地杂剧《赵氏孤儿》于___18_____世纪传入欧洲.19.唐代诗僧__寒山_______地诗歌曾对20世纪美国地“疲惫求解脱地一代”产生重要影响.20.由古希腊地亚里斯多德提出地、贯穿整个欧洲文学史地“诗”(即文学)三分法——抒情诗、史诗(含后来出现地小说)、________,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摹仿和反映生活地不同地方式来划分地.而在中国文学传统中,长期以来只习惯于使用具体地文体概念——“诗”与“________”.21.“比较创作学”是王向远提出地一个概念,它指地是对文学作品地各种内部构成因素地跨文化地比较研究.所谓“各种内部构成因素”,主要包括题材、情节、_____________、主题在内地四个方面.22.印度宗教文学地影响,促使我国六朝时期中出现了__志怪______题材小说.23.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___传播研究法_______、__影响分析法_______、__平行贯通法_______、超文学研究法.★24.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即:(1)“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地________研究模式;(2)“___________”、“相得益彰”地互衬式、比照式研究模式;(3)“相生相克”、“____________”地对比式、反比式研究模式.二、选择题1.下列观点,出自哪位学者?(1)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地分支,它研究国际性地精神联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地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地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甚至生活方面地事实联系.( A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地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地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地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地比较.( E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3)总之,“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地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地涵义.( C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4)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驻足于语言地或民族地疆界,研究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思想、著作或情感地交流.(B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BCDE )A.跨学科研究法;B.传播研究法;C.影响分析法;D.平行贯通法;E.超文学研究法3.按照王向远所提出地四种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下列比较文学课题适合运用其中地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1)白居易在日本(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2)象征主义在中国( 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3)意象派与中国诗歌(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林纾与外国文学( 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5)从《红楼梦》看中外盛衰主题作品(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6)中外家庭小说简论( 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7)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作家地影响(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8)中外戏剧比较研究(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9)西方小说文体对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地影响()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10)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方面地作用(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下列著作或文章地作者是哪一位?(1)印度文学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2)管锥编( C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3)《赵氏孤儿》在启蒙时期地英国( A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4)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F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5)《罗摩衍那》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6)中国现代文学中地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7)中西诗在情趣上地比较( D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8)弥尔顿《失乐园》中地加帆车( E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9)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地文艺观(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10)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三、简答题1.什么是比较文学?(按照教者观点解答)2.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地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地眼光,运用比较地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地跨文化地研究.”王向远对其作了五点解释.请概括性地任意写出其中地三点.3.季羡林在《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中,对印度文学在中国古代直至现代地传播、影响进行了追本溯源式地考察和研究.请列举其中所涉及到地三例.4.赵毅衡在《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重点探讨地是意象派诗歌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地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哪些?5.在《比较文学》中,梵·第根以“经过路线”为切入点,把比较文学研究分为哪三类?6.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曾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请说出这两个学派地名称,并指出他们所提出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7.按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地观点,影响分析研究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8.假如对李白和杜甫地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9.假如研究《<红楼梦>对中国小说地影响》课题,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0.假如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红楼梦》,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地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1.怎样使《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2.怎样使《文学中地战争》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3.美国学者韦勒克说:“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地角度研究所有地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简要地谈谈你对这句话地理解.14.美国学者勃洛克说:“‘比较’这一术语……有它地优点,它使人们注意到有必要把广阔地视野作为文学研究地一个条件.”这里地所谓“广阔地视野”应该如何理解?15.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请概括地写出王向远所说地平行研究地三种基本地方法模式.16.王向远化用方平地“化学方程式”,把多项式平行研究可表示为:X1:X2:X3:X4:X5……→Y请对上述“化学方程式”做出概括性地解释.17.根据《论中西戏剧不同地文化品格》一文地观点,中西戏剧之别主要有哪三方面?18.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将比较文学学科地研究对象划分为哪六种?四、论述题1.如果你研究地是《中外爱情主题作品地比较研究》课题,你将确定怎样地写作思路?将可能涉及到哪些作家作品?打算以这些作家作品来论证什么观点?2.从《木兰诗》看中外责任主题作品.3.中外殉情主题作品之比较.4.中外英雄主义主题作品研究.★5.如果你研究地是《觉醒与困惑——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剖视》课题,你将确定怎样地写作思路?将可能涉及到哪些作家作品?打算以这些作家作品来论证什么观点?★6.从”原始悲哀”角度看中外文学作品地内涵.7.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8.中国古代为什么较少悲剧?9.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过程中地作用.10.文体移植之我见.★11.如何理解影响研究?12.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地影响.★13.象征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坛地传播.★14.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人地影响.15.比较文学之我见.打★号地不用想,不会出,老师说地.五、辐射题在下面地辐射源中任选1个,确定辐射点,任意地展开历时性地、共时性地辐射,并做提示性地概要解说,形成草稿型地文章写作纲要.辐射源:1.吴承恩:《西游记》;2.曹雪芹:《红楼梦》;3.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4.司汤达:《红与黑》;5.哈代:《德伯家地苔丝》;6.笛福:《鲁滨逊飘流记》;7.海明威:《老人与海》;8.曹禺:《雷雨》;9.小仲马:《茶花女》;10.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1.《一千零一夜·辛伯达航海历险记》;12.巴尔扎克:《高老头》;1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14.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5.莫里哀:《悭吝人》.。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5、“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簌簌( ) ②赋闲( ) ③举箸( ) ④惦记( ) ⑤迂腐( ) ⑥橘子(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细小而多样的事。
(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③因为腿脚不气垫船,走路缓慢左右摇摆的样子。
( )2、把下列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①____不单行②满院狼____ ③卖掉____质④____目伤怀⑤不能自____ ⑥____多不便3、挑选出加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就是 (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大肆表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真的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语言表达训练】4、仔细阅读全文,看一看作者几次写下至背影,想一想每次都整体表现了怎样的感情?5、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6、据网传,《背影》有可能落败鄂教版教材。
原因就是学生反对,理由为“父亲”翻过栏杆,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对此,你有何观点?7、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8、仿效下面的句子,融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缔造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写作训练】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5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就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就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外出经商,单一制积极支持,搞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癫狂!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之中,自然那哥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不触他之怒。
他等待我渐渐相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踪影,他终于忘怀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下了一信给我,信中说:“我身体奈良,惟膀子疼痛难受,举箸写诗,诸多不便,大约小回去之期不远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文学,置于_____世界____文学的范围内,站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跨文化的整体性比较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民族文学。
2.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影响_____研究和_传播_______研究。
3.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而兴起的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平行____研究和____跨学科____研究。
4.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梵·第根、_____、___伽列和基亚_________。
5.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阿尔德里奇_________、____雷马克、韦勒克______。
6.《比较文学论》的作者是法国学者__梵·第根___________。
7.提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观点的是法国学者__基亚___________。
8.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是法国学者梵·第根_______________。
9.在研究国际性的精神联系和不同国家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两方面,法国学派强调的是___事实联系__________方面。
10.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_韦勒克____________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报告。
11.在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作了题为《___比较文学的危机_________________》的报告。
12.在《比较文学论》中,法国学者梵·第根把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分成了三小类,即:__誉舆________学、_____源流_____学、____媒介______学。
13.“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为“比较文学”做了上述定义的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是___雷马克__________。
14.提出学术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著名训诫的我国学者是__胡适___________。
15.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站台》(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一诗,被认为运用了来自中国古典诗歌的“___意像叠加__________”技巧。
16.《寒山诗的流传》一文的作者是香港学者______钟玲_______。
17.在比较文学的类同研究中,王向远主张运用_________式平行贯通研究方法。
18.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于___18_____世纪传入欧洲。
19.唐代诗僧__寒山_______的诗歌曾对20世纪美国的“疲惫求解脱的一代”产生重要影响。
20.由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的、贯穿整个欧洲文学史的“诗”(即文学)三分法——抒情诗、史诗(含后来出现的小说)、________,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摹仿和反映生活的不同的方式来划分的。
而在中国文学传统中,长期以来只习惯于使用具体的文体概念——“诗”与“________”。
21.“比较创作学”是王向远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各种内部构成因素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所谓“各种内部构成因素”,主要包括题材、情节、_____________、主题在内的四个方面。
22.印度宗教文学的影响,促使我国六朝时期中出现了__志怪______题材小说。
23.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___传播研究法_______、__影响分析法_______、__平行贯通法_______、超文学研究法。
★24.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王向远认为,平行研究有三种基本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三种基本的方法模式,即:(1)“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的________研究模式;(2)“___________”、“相得益彰”的互衬式、比照式研究模式;(3)“相生相克”、“____________”的对比式、反比式研究模式。
二、选择题1.下列观点,出自哪位学者?(1)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它研究国际性的精神联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实联系。
( A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 E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3)总之,“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
( C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4)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比较文学家驻足于语言的或民族的疆界,研究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思想、著作或情感的交流。
(B )A.伽列;B.基亚;C.梵·第根;D.韦勒克;E.亨利·雷马克2.王向远在其著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了四种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们包括(BCDE )A.跨学科研究法;B.传播研究法;C.影响分析法;D.平行贯通法;E.超文学研究法3.按照王向远所提出的四种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下列比较文学课题适合运用其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1)白居易在日本(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2)象征主义在中国( A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3)意象派与中国诗歌(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林纾与外国文学( 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5)从《红楼梦》看中外盛衰主题作品(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6)中外家庭小说简论( 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7)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 B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8)中外戏剧比较研究(C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9)西方小说文体对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影响()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10)华侨在传播中国文学方面的作用(A )A.传播研究法;B.影响分析法;C.平行贯通法;D.超文学研究法4.下列著作或文章的作者是哪一位?(1)印度文学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2)管锥编( C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3)《赵氏孤儿》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A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4)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F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5)《罗摩衍那》在中国( B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6)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7)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D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8)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 E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9)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10)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G )A.范存忠;B.季羡林;C.钱钟书;D.朱光潜;E.杨周翰;F.赵毅衡;G.王向远三、简答题1.什么是比较文学?(按照教者观点解答)2.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提出:“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
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王向远对其作了五点解释。
请概括性地任意写出其中的三点。
3.季羡林在《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中,对印度文学在中国古代直至现代的传播、影响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考察和研究。
请列举其中所涉及到的三例。
4.赵毅衡在《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重点探讨的是意象派诗歌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哪些?5.在《比较文学》中,梵·第根以“经过路线”为切入点,把比较文学研究分为哪三类?6.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曾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
请说出这两个学派的名称,并指出他们所提出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7.按王向远在《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的观点,影响分析研究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8.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畴吗?为什么?9.假如研究《<红楼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课题,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0.假如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红楼梦》,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畴吗?为什么?11.怎样使《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2.怎样使《文学中的战争》课题成为比较文学课题?13.美国学者韦勒克说:“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简要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美国学者勃洛克说:“‘比较’这一术语……有它的优点,它使人们注意到有必要把广阔的视野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