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答案

比较文学答案

试题名称:比较文学层次:(专/本)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A )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 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是一个文学流派和()。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比较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比较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比较文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绪论单元测试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的80年代即已萌芽。

()A:错 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比较文学自从它诞生以来,人们为它做过多次界定,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为大家都公认的定义。

()A:对 B:错答案:A2.比较文学的名称不恰当,因此已经被淘汰。

()A:对 B:错答案:B3.比较文学的故乡是()。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答案:C4.美国学派提出比较文学新观点,其中以哪位学者的定义最为著名?()A:韦斯坦因 B:韦勒克 C:雷马克 D:斯皮瓦克答案:C5.中国学派提出的比较文学定义是:比较文学是()、()、()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A:不同国家 B:不同文明 C:不同大陆 D:不同学科答案:ABD第五章测试1.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是影响研究的核心内容。

()A:对 B:错答案:B2.主题学是19世纪法国民俗学者在研究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错 B:对答案:A3.文类即文学的体裁或曰文体。

()A:对 B:错答案:A4.()是比较文学主题学最基本的研究范畴。

A:母题 B:主题 C:题材 D:体裁答案:A5.()最具主观色彩,它含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取向,并随着文化观念的迁徙而演变。

A:母题 B:主题 C:情节 D:题材答案:B6.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和()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A:跨洲际 B:跨学科 C:跨国家 D:跨文明答案:BCD7.可比性主要包括()、()、()与()。

A:类同性 B:异质性 C:变异性 D:同源性答案:ABCD8.当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已经较为完善,主要包括()、()、()这三大研究方法论体系。

()A:事实联系研究方法 B:影响关系研究方法 C:平行类同研究方法 D:变异研究方法答案:BCD9.影响关系研究方法是由法国学派提出的。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括其评价、介绍等)。

(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

(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A2. C3. B4. A5. D6. C7. C8. C9. C 10. A11. A 12. D 13. C 14. A 15. D16. B 17. C 18. C 19. D 2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9世纪末波斯奈特2. 《管锥编》 19793. 20年代末30年代初4. 文学流派某种思潮5.卡雷6. 中国印度7. 主题8. 输送过程9.古罗马10.《摩罗诗力说》11. 某部作品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对2. 对3. 对4. 对5. 错6.对7. 对8. 错9. 错10. 对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意象: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

它是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文学意味的物象。

它存在多种层次,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研究类型,法国学者为这一研究类型的理论方法的建立做了重要贡献。

他们研究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丰富了人类文学遗产,填补了研究空白。

但是法国学者主要研究欧洲各国文学的联系,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考证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重视不够,给这种研究带来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3、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渊源学属于平行研究的范畴。

答案:错误2.渊源学对外国文学渊源的探究不仅可以建立在实证性研究基础之上,也可以是以类似性为基础的文学关系“想象”。

答案:错误3.对渊源学施加影响的源头是明确的,不需要研究者加以考证和追溯。

答案:错误4.从阐释学的观点看,误读在交流中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读者的接受期待。

答案:正确5.创造性误读是指主体对外来对象的有目的的选择,通过吸收和改造异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创造出一些新的思想和形式。

答案:正确6.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形象”主要指文学中的()答案:异国形象7.下列关于形象学的研究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研究某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8.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或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述,我们称之为()答案:套话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特性?()答案:一个民族对异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是一致的10.形象学中的形象,不仅仅指异国的人物、景物,也可以指作品中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

答案:正确11.形象学中的异国“形象”是由作家创作出来的,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

答案:错误12.“中华民族”的观念是随着空间的扩展和“他者”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答案:正确13.形象学中的民族意识是可以消除的。

答案:错误14.形象学的突出特点是关于“异”的研究。

答案:正确15.一般认为,比较文学的主题学是在()中培育出来的。

答案:民俗学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内容()答案:修辞17.()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既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还可以是想象中的事物。

答案:意象18.下列选项中,属于属于主题史研究范围的是()答案:中西文学死亡意象的比较19.文学的主题不同于它的题材,在于它具有什么特点()答案:抽象性与丰富性20.主题研究和主题学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某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的探讨和揭示。

比较文学作业答案

比较文学作业答案

《比较文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较文学是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文学研究,也包括跨越学科的文学研究,例如文学与宗教、哲学的关系等等。

2、①错。

因为只有具有跨越特性的文学研究才是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

②对。

③错。

世界文学只是说各民族文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增强了,各民族的文学成了世界的共同的精神财产。

但各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仍然存在。

3、人类文学的某些共同性在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之前就已存在。

但如果没有交流和交往我们就没法知道这种共同性的存在,没有交流和交往也没有必要、也无从研究这种“共同性”。

4、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建立,从物质生产的世界性出发论述了精神生产的世界性,从精神生产的世界性推断了世界文学的到来;而歌德则主要是从世界各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具有共同性这一点来论述世界文学的到来的。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1、法国学派最主要的特征是仅仅研究具有事实关系的国家之间的文学;第二,在这种影响研究中,仅注重实证材料的收集以及描述影响发生的过程,而不注意对之进行审美分析和判断。

2、①布吕纳介②梵第根③韦勒克④《摩罗诗力说》⑤1985年3、“外缘式”研究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术语,它指传统文学研究中对文本(即文学作品本身)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如研究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与作家的关系、与读者的关系等。

比较文学的外缘式研究则指法国学派不注重对作品本身的审美分析,而只注重各国文学之间存在的事实联系。

4、美国学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既注意影响研究,又注重平行研究;第二,既注意事实联系,又注意审美分析;第三,既注意文学范围之内的比较研究,又注重文学范围之外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1、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亲缘关系是指具有着影响与被影响关系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学。

2、主要从三个方面了把握其“可比性”:第一,看是否能揭示出文学的共同规律;第二,看能否揭示出共同或不同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原因;第三,看能否见出类似的社会发展规律。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听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文学,置于_____ 世界___ 文学的范围内,站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跨文化的整体性比较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民族文学。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影响研究和_传播研究。

2.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而兴起的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_ 平行____ 研究和____ 跨学科 __ 研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梵•第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伽列和基亚4.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阿尔德里奇________ 、___ 雷马克、韦勒克6•《比较文学论》的作者是法国学者—梵•第根 _____________ 。

7.提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观点的是法国学者__基亚8.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是法国学者梵•第根_______________ 。

9.在研究国际性的精神联系和不同国家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两方面,法国学派强调的是___事实联系________ 方面。

10.在1958 年9 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_韦勒克____________ 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报告。

11.在1958年9 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作了题为《___比较文学的危机________________ 》的报告。

12.在《比较文学论》中,法国学者梵•第根把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分成了三小类,即:__誉舆______ 学、_____ 源流____ 学、__ 媒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13.“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括其评价、介绍等)。

(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

(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

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国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

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

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剧本改编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

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法国的《中国孤儿》和中国的《赵氏孤儿》的影响,形成了它与法国、中国戏剧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种交叉影响和互动关系。

二是双向互动的循环交流。

从中国的《赵氏孤儿》到伏尔泰的《中国孤儿》,直至再返回中国,这既是一种循环互动,也有交叉影响。

如果说,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请中国人”给“法国人上道德课”,那么20世纪末《中国孤儿》回到“娘家”,就是“请法国人给中国人上艺术课”,-—《中国孤儿》不仅以全新的面貌再现舞台,而且“反转来影响着我国艺术家的戏剧意识和戏剧思维”,即作为放送者的中国又变成了接收者。

3、渊源学的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研究方法?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学的研究范畴。

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1、首先,从影响的方式来看,“印象”对作家自身来说是比较直接的一种体验,这会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印象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印象角度来对文学渊源进行追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可以按照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几类:旅行、旅居、游学、留学等。

2、其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还包括对口传渊源的研究。

也就是说,渊源学是研究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而造成的文学影响和渊源关系,也就是研究外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对作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渊源关系。

3、再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它的最后一个形式就是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所谓笔述渊源,也就是见之于文字的渊源研究。

因为它很容易能被研究者所实证。

从影响的发送者角度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1、孤立的渊源:又被称为是“直线式的渊源”,它的研究目的“是在于从一件作品中重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根源”,按照梵·第根所说的,这种研究的关注点分为主题、情节和细节、以及思想的渊源等方面的实证关系考证。

可以说,这种孤立渊源研究是对接受者和放送者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直接的比较研究。

2、集体的渊源:它也被称为“圆形的渊源”,即研究一个作家如何接受许多外国作家作品影响的,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他接受一部外国作品或者一国文学影响的研究上。

这种研究要以大量实证性资料考证为研究基础,一方面要从作家自己关于这一接受情况的种种记载之中进行搜集,从作家在其作品的序、跋中的说明,到自传、日记、笔记、书信中的记录,乃至个人阅读书目的清理,都是进行考证的关键资料;而另一方面,要从与作家有关的人们对于这一作家接受影响的种种记忆中进行搜集,从亲属、朋友的回忆录、书信,到评论者的评论、评传,乃至相关的口述资料都应该尽量包括在内。

4、请结合渊源学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渊源学和实证研究有什么样的关系?a渊源学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根基,强调对实证性资料的收集、鉴别、分析和论证。

所以说,渊源学对外国文学渊源的探究不是一种以类似性为基础的文学关系的想象,而是必须建构在翔实的资料考证的基础上的实证性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属于不同国家间文学关系史的研究范畴。

B、这种强调实证性文学关系的研究,是所有渊源学研究的共有的特征。

例如,我们可以聪周翰的《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一文了解实证性考察在渊源探寻中的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证性的层层论述。

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证性文献支撑,渊源学的研究就会流于猜想,就会缺乏说服力。

所以我们说,只有具备了一种实证性的考察,才会取得渊源追溯研究的成功。

5、什么是媒介学?媒介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哪些?媒介学是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理论和方法:(1)个体媒介。

在媒介学研究中,“个人”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团体媒介。

媒介的环境是指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团体,如沙龙、新闻、杂志和社会环境组成。

(3)文字资料媒介。

文字与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

6、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的新视点有哪些?1、媒介学的新视点,是指在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媒介学从注重事实联系、即关系的挖掘,注重史实研究、即对影响过程的研究;走向考察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践活动、在文学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作为媒介,中国文学通过翻译走向了新的阶段。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开发,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翻译事业也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

人类进入21世纪,传媒手段越来越先进,交流越来越便利。

国内、国际的传播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

网络时代的文学,从创作到阅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跨文化、跨民族的文学交流中,从翻译到传播都对传统观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引起学术界严重关切。

3、比较文学的文学翻译和文学关系研究是媒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其研究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传统的人物、社会环境、地理和事物等,传播媒介本身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对传播媒介的研究,如对互联网、影视艺术、广播电视等这些时代的最有影响的媒体的研究,会推动媒介学的发展。

第二章1、文化过滤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

这一认识论上的转变是与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生态联系在一起的。

如接受美学的兴起,确立读者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又如,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哲学解释学”,主张“在理解中所发生的过去只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调解和转化,它们都超越了认识者的有意识控制”。

这些理论不仅给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也刷新了传统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更为文化过滤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根基。

2、为什么说文化过滤必然导致文学误读?请结合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具体实例来予以说明。

1.文化过滤体现在文化交流的始终,那么误读也必然伴随着对外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之中;2. 文化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会因文化过滤的原因而造成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这样也就会因发送者文化与接受者文化的差异而造成影响误差,或者叫做创造性接受,这样就形成误读;3.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与他的《影响的焦虑》(1975);4.误读是“文化过滤”过程中诸多因素合力的产物,如接受者或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自身的文化传统、个人的思维方式);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一部作品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之中,不仅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也意味着跨越历史时空的错位。

5.文学误读是文学创新的重要因子之一。

3、为什么说译介学属于文学变异研究?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深受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欧洲理论影响的译介学却并不试图通过探幽发微或缜密考证来指出误译对目标文化的影响。

影响研究的理论前提之一是将源文化视作主体,目标文化视作客体,以原文为中心,而仅把翻译作为工具;而译介学却恰恰相反,它的前提是误读和误译,因此翻译必然产生变异,值得深究的是这些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文化语境。

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也就不应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

因此,继续突破影响研究的范式,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不仅会促进译介学的发展,同时也对更新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故本教材不仅将译介学纳入文学变异性研究的框架之内,而且从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重新界定译介学。

我们认为,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4、译介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A、翻译理论研究。

要重估翻译的价值,就必须重新界定翻译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将翻译从原文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有几位重要的理论家对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