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可爱的动物》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8)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8)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一、【解读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充分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同时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和动物交朋友,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并落实到学生爱护动物的具体行为中去。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有限,他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如何和动物和谐相处。

但对孩子们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兴趣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观察、认识动物。

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活动,努力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懂得善待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教材分析】1、本课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通过观察动物、认识动物,学会尊重、善待、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和好老师,懂得如何对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能力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明辨哪些行为是爱护动物的表现,渗透与动物接触的方法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学生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能够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3、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等资源4、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喜欢动物,愿意和动物交朋友的意识,与动物和谐相处。

让学生明辨哪些行为是爱护动物的表现。

5、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能够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教学准备】生:课前完成动物名片,查找有关动物和相关资料。

师:收集动物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快和它打打招呼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7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7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7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 可爱的动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进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动物知识,对一些常见的动物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不够深入,对如何保护动物还不够清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观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动物角色扮演的道具。

3.准备课堂活动用的白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可爱的动物,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通过讲述动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动物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利用白板,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这种动物。

7《可爱的动物》(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7《可爱的动物》(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7课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二单元第7课,名为《可爱的动物》。

课程内容围绕着“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这一主题,通过介绍动物的特点、习性、生活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物认知基础,但对于某些小型动物的观察力和认知力仍然较弱。

此外,学生们对于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的了解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注,增强学生的动物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并能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并能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1、动物图片。

2、PPT课件。

3、玩具动物。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老师拿出一只小熊玩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小熊)老师:小熊是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有毛茸茸的皮肤,有爪子等)老师:动物有很多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些动物呢?(学生回答:狗、猫、兔子、小鸟等)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主题:可爱的动物副题:1. 动物的种类;2. 动物的特点二、新课呈现(15分钟)老师:我们先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认出这些动物吗?(学生回答:狮子、老虎、大象、长颈鹿等)老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有些很大、很强壮,有些有长脖子、长尾巴等)老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小动物,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小狗、小猫、小兔子等)老师: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很可爱、很温顺、有毛茸茸的皮肤等)老师:动物有不同的习性和生活习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下道德与法治《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下道德与法治《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7.可爱的动物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

2.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3.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与动物相处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和展示活动,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

2.通过交流和分享活动,唤起对动物的亲近和喜爱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3.通过微课和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动物对人类智慧的启示,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唤起学生对动物的亲近和喜爱。

教学难点:认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动物奖励贴学生:画一画我喜欢的动物,准备我和动物朋友的故事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小动物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看看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让我们出发吧!播放《动物世界》视频2.看完后随机采访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动物。

3.师:你们认识的动物朋友还真不少,他们跟人类一样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爱的动物吧!板贴课题活动二:我和动物和谐相处师:这位小男孩在向别人模仿他喜欢的动物,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任务:1.小男孩模仿的是什么动物?2.用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清理由。

反馈指导:1.学生猜一猜之后,补充出示谜语,确定小男孩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2.你们可以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模仿动物的样子,还可以模仿动物发出的叫声,或是编个谜语,让我们来猜一猜你们喜欢的是什么动物。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动物,学生猜,教师点评。

(板书:喜欢)(出示PPT,呈现P25上部两幅插图)3.书上这几位小朋友也很喜欢动物,我们来看看。

4.每个人喜欢的动物可能不一样,喜欢的理由也可能不一样。

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喜欢的理由又是什么?(出示PPT,呈现说话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动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小动物》,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

3.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讨论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游戏环节:学生参与“动物猜谜”游戏,巩固对动物特点的认识。

5.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展示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7.作业布置: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2篇 (5)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2篇 (5)

《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和展示活动,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

2、通过交流和分享活动,唤起对动物的亲近和喜爱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3、通过微课和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动物对人类智慧的启示,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唤起学生对动物的亲近和喜爱。

难点是认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动物奖励贴学生:画一画我喜欢的动物,准备我和动物朋友的故事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导入新课1.今天,董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看看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让我们出发吧!播放《动物世界》视频2.看完后随机采访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动物。

3.师:你们认识的动物朋友还真不少,他们跟人类一样生活在大自然的环抱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爱的动物吧!板贴课题二、猜一猜我喜欢的动物1.看图猜动物:出示动物图片,只展示某一外表特征,猜一猜,并说说理由。

谜底:大象、熊猫出示动物叫声,猜一猜,并说说理由。

谜底:狼2.介绍老师喜欢的动物以及理由。

4.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让同学来猜一猜你喜欢的动物。

5.小结: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各不相同,……正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活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说一说我和我的动物朋友1.引导语:你们在和动物朋友相处时,一定发生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吧!接下来,我们来举行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说说你和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

2.明确要求:在小组里分享我和动物朋友的故事,并推荐一个最好听的在全班分享。

3.小组内开始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分享故事,链接生活,激发情感预设一:好玩的故事交流和动物朋友相处时好玩、有趣、有意思的故事,体会动物朋友带来的快乐、愉悦。

预设二:相伴的故事交流和动物朋友相处时相依相伴的故事,体会和动物朋友之间的亲密友好的感情。

预设三:分离的故事交流饲养照顾动物朋友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分离,体会和动物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的感情。

7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7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3.作业素材: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教学注意事项
1.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在实践活动中有危险发生。
2.在课堂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1. 道德与法治素养:通过学习《7 可爱的动物》这一章节,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学生懂得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B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习惯一般,观察力和想象力一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C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弱,对动物了解较少。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A层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物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动物有一定的兴趣。
B层学生在课本知识方面尚可,但在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有待提高,对动物的兴趣一般。
7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7 可爱的动物》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5月10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关爱动物的行动力。
六、教学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精品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精品教案

《可爱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 .感受并探索大自然的生命,培养对动物的保护之心。

2 .引导亲近身边的动物,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3 .在与动物亲近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告知他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懂得与动物相处时要保护自己。

4 .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喜爱动物,能善待、保护动物。

2 .懂得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在生活中自觉保护动物。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我喜欢的动物反应指导:1.课堂导入《动物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在看了故事以后学到了什么;动物对我们有怎样的帮助?2.分组讨论并提供自己喜欢哪种动物,自己是否精心喂养过动物,它们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羚羊在跑步中战胜人类,鹰在飞翔中超越人类,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优势。

但是人类依靠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手。

模拟某些动物的结构和特点,向动物学习。

发明出许多能为人类服务的技术成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小动物,这就是动物生命的魅力一它们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故事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对人类创造生产、生活上的物品的启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可以让同学们更快的进入课堂,引出本课主题。

活动二:我和我的动物朋友反应指导:1.小小故事会:请家中有养过动物的同学提供一下自己与动物朋友的故事, 提供会结束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听完提供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着珍贵的生命。

它们和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世界也因为我们能和动物和谐相处而更温暖、更可爱、更美丽!动物不仅仅是我们的好朋友,更是我们的好老师。

设计意图:举办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可爱之处以及人与动物相处的欢乐, 产生关爱动物的欲望。

活动三:怎样才是真喜欢反应指导:1.出示教材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图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7、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解读理念:《可爱的动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主题的第三课。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的内容要求及“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材通过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与动物相处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从而凸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健康生活之“珍爱生命”的培养。

解读学生:低年级学生处于“万物有灵”和人与自然分化的认识过程中,此时对学生进行与自然共在共生的引导,是非常好的时机。

同时,他们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倾向于以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动物,这通常会导致两种倾向:错误的爱心和不设防的亲近。

错误的爱心如给鱼喂食过多过勤,甚至亲近、搂抱流浪的猫狗等,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动物的生长,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懂得与动物相处的基本知识与策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共在的美好情感非常重要。

道德转化为人的德性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与接纳。

情感以它特有的内在性支持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把珍爱动物的生命价值的感受,最终落实到学生爱护动物的具体行动中。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懂得爱护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明辨哪些行为是爱护动物的表现,远离爱护动物的误区;知道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讲故事、看视频、听老师说新闻等活动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主动去保护小动物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重点:懂得明辨哪些行为是爱护动物的表现,远离爱护动物的误区;知道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主动去保护小动物,树立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演绎、讨论、讲故事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音频。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我喜欢的动物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和可爱的动物交朋友了,你们还记得都有谁吗?2.课件依次出示动物的图片,生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在我们的地球上,据说生活着150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

多精彩的动物王国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可爱的动物交朋友。

3.生齐读课题。

二、怎样才是真喜欢师:是呀,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是那么惹人喜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我们对动物喜爱的表达方法也是各种各样,请大家想一想:你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我们爱动物们的方式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只猴哥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孩子们认真观看!1.课件出示,播放《游客爱投食猴哥变八戒》新闻视频。

2.思考: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游客对动物的做法是不是“真喜欢”呢?(预设:不是。

游客给猴子投掷“垃圾食品”认为给它食物的,是对它好,其实猴子吃了“垃圾食品”反而影响了身体健康,猴子会生病,需要减肥。

)2.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预设:爱动物就要学会为它着想,把它当成家人,不要把食品随意丢到动物的“家”。

小结:是的,喜欢动物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它们。

爱它们就要保护它们,给它们带去爱,而不是伤害。

过渡语:究竟怎样才是真心喜欢?还有哪些行为会给动物造成伤害呢?在动物有困难时,我们又该怎样提供帮助呢?请孩子们看到这四幅图。

3.出示课件,呈现课本28页上部的四幅画面。

出示任务:判断四幅画面中的每种行为的正误,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1)讨论: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说一说以上四幅图画中哪些人的做法正确?哪些人的做法错误?如果错误的分别会造成什么后果?(2)师生交流,相机出示四张图,逐一分析:情景一:小明在家中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花猫,小明非常喜欢它。

每天回家,他都要和小猫玩一会,甚至是拿着棍子追赶小猫。

这样合适吗?说说理由。

情景二:周末小明来到动物园观赏动物,看到猴山上可爱的猴子,他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把手中的香蕉扔向了猴群。

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情景三:说到喂食,小明最近十分苦恼,他每天都会给鱼缸里的小鱼喂食,可今天一看,小鱼怎么又死了一条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告诉他原因是什么。

情景四:小红在家门口遇到一只无家可归的燕子。

她和爸爸给燕子搭窝。

(3)反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平时是怎么对待动物的。

设想如果自己是动物的话,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小结:生命如此美丽,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有着宝贵的生命。

她们给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

我们不仅要喜欢它们,更要学会善待、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善待它们才是真心喜欢!(板书:真心喜欢→)三、别让自己受伤害过渡语:孩子们,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但是,小动物也有自己的脾性,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动物,还得学会保护自己。

(板书:←保护自己)1.出示新闻数据:春夏季节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小动物日趋活跃,动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据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开春以来,全市动物咬伤门诊每月接诊的伤者已逾千人。

只是前3个月,动物咬伤门诊就已接诊动物咬伤2321人次。

据门诊统计,平均每天约70人被咬,最多的达到了一天内出现动物咬伤135人次,部分患者受伤严重。

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了八成,其次是猫、鼠、兔、马蜂等小动物。

(1)师:请孩子们回想,是否有被动物抓伤、咬伤的经历,当时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被动物咬伤抓伤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预设:皮肤过敏、狂犬病等。

(师补充:被小动物咬伤,伤口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如果得了狂犬病一旦发病,危害极其严重,病死率高达100%。

)(2)师:为什么会受伤?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狗的诉说》。

2.如果我是小动物(1)小演员表演——“小狗的诉说”。

(2)请两人一桌讨论,说一说小狗咬人的原因:案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伤?小狗为什么会咬人?(3)指名反馈:陌生人去拍小狗的头;用眼睛盯着小狗看;欺负小动物;不带小狗出去玩。

3.活动:孩子们,除了小狗,你还了解到哪些动物伤人的故事,或者是有自己与小动物相处时受到伤害的经历。

(1)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讲述自己搜集来的动物伤人的故事或自己与小动物相处受到伤害的经历。

(2)各组选派代表讲述故事,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指名三人)4.师生讨论:我们与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①家里养有小动物的,要定期给小动物洗澡,注射疫苗,到防疫站检疫。

为家养小动物办合格证件。

即使喜欢小动物,也不要与他们太亲近,更不要故意招惹他们,防止被咬伤。

②路上遇到无人牵引的流浪小动物,不要用木棍、石块击打,以免惹急小动物,对自己造成伤害。

③不要捅马蜂窝、打黄蜂玩,因为被蜂类蜇伤,就会中毒。

④如果在树林、草丛中看到蛇、蝎等时,要悄悄地离开,不要惊扰它们,更不要去打或抓它们,防止被咬伤或中毒。

师:动物之所以会伤害人类,是因为人类不经意间侵犯了动物。

请大家一定要记得虽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可是我们在接触小动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还要学会如何避免被动物伤害。

四、受伤怎么办。

过渡:孩子们,通过刚才大家讲述的案例,我们知道想和动物做朋友还真得下番功夫,尽管我们很注意了,有时候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外,令我们受伤。

1.课件出示被小猫、小狗抓伤、咬伤的动画图片。

师:从刚才的案例中吴老师发现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是被狗咬伤、被猫抓伤的情况,这时候该怎么做?2.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及时联系家长和老师,采取紧急措施,向身边成年人请求帮助,请他们把你带到医院处理伤口。

(相机板书)3.点击播放《被动物咬伤怎么办》视频,指名回答并补充板书:(1)被猫或狗抓伤或咬伤后,先要把伤口处的血挤出来。

(2)涂抹肥皂,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用碘酒擦伤口,消灭病菌。

(3)用无菌绷带或清洁的布条轻轻绑住伤口。

(4)要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

(5)如果伤口较大或是伤势严重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相机补充板书)4. 师:为了让大家方便记忆,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远离动物伤害,安全记我心间》的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配乐全体学生起立读。

动物朋友真可爱,撒娇卖萌惹人爱。

远观近瞧要适度,保护动物防伤害。

抓伤咬伤不小看,消毒疫苗要积极。

摸过动物要洗手,远离病菌爱自我。

五、总结孩子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有可能带来伤害,但只要我们有颗勇敢善良的心,学会关爱动物,用心聆听动物的心声,我们一定能做到和动物和谐相处,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和谐大家园。

六、板书设计:7.可爱的动物真心喜欢→好朋友←保护自己学习小提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要知道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