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杆技术质量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钢管脚手架作业指导书.doc

钢管脚手架作业指导书.doc

钢管脚手架作业指导书.docxxxxxxx 有限公司目录1、关于进一步规范脚手架搭设的通知2、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作业指导书3、脚手架作业指导书4、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书5、脚手架安全防护作业指导书6、施工升降机脚手架拆除作业指导书一、关于进一步规范脚手架搭设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工地脚手架的搭设,有效预防脚手架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脚手架搭设的实施程序和基本要求1、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编制脚手架实施专项方案(高度超过24m 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还应附具安全验算结果)。

其方案应当经本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签字,再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审查未通过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实施。

2、脚手架的搭设施工,应当由相应资质条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队伍,按照所编制的脚手架实施专项方案伍进行搭设施工,严禁无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搭设施工。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钢管、扣件、连墙件等构配件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

检测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准用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上。

4、脚手架搭设作业过程中,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加强巡视检查,发现未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达书面指令,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或停止施工。

二、脚手架搭设的技术标准和基本要求xxxxxxxxxxxxxxxx 项目部编制:审核:审批:日期: xxxx 年xx 月xx 日1、立杆基础(底座,垫板)。

底座有可锻铸铁制造与焊接底座两种,搭设脚手架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

垫板的底面积由计算得出,且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 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钢管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钢管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钢管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引言钢管杆是一种常用的支撑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力线路、通信基站、道路照明等工程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钢管杆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效率。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 - 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环境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 检查材料、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并做好相应的清单和预算。

- 拟定施工计划,确定施工队伍和责任分工。

施工方案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报告的结果,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和处理措施。

如果发现地质问题,如软土地质、地下水位较高等,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确保钢管杆的稳定性。

2. 材料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包括: - 钢管杆: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钢管杆。

- 混凝土:如果需要在地下进行固定,需要准备混凝土材料。

- 螺栓和紧固件:选择适合的螺栓和紧固件,用于连接钢管杆。

3. 施工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包括: - 挖孔法:在地下挖孔,然后将钢管杆置入孔内,用混凝土固定。

- 钻孔法:使用钻孔设备,在地下钻孔,然后将钢管杆置入孔内,用混凝土固定。

- 笔架法:在地面上搭建支撑结构,将钢管杆立起,然后固定。

4. 施工步骤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1.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的位置和方向。

2. 进行地面、地下挖孔或钻孔。

3. 将钢管杆置入孔内,确保垂直度和水平度。

4.使用混凝土填充孔隙,固定钢管杆。

5. 进行杆顶部的调整和固定,确保杆的稳定性。

6. 进行必要的补强和加固措施,以提高杆的承载能力。

技术措施为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效率,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并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2. 钢管杆的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管杆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3. 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钢管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管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受控号:钢管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持有人:2022 年 xx 月 xx 日批准 2022 年 xx 月 xx 日实施钢管试验作业指导书1 合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合用于外径≤60.3mm 、1.0≤壁厚≤5.5mm 的焊接钢管、 无缝钢管的检测;不合用于钢管外径>60.3mm 、壁厚≤1.0mm 或者>5.5mm 的 钢管的检测。

2 依据标准GB/T3091-2022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13793-2022 《直缝电焊钢管》 GB/T8162-2022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28.1-2022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一部份:室温试验方法》 3 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3.1 试验项目钢管的外径、壁厚和力学性能。

3.2 质量要求 3.2.1直缝电焊钢管3.2.1.1壁厚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壁厚允许偏差较高精度(PD ·B)±0.09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20 ±0.22 ±7.5%t高精度(PD ·C)+0.05 -0.09 +0.06 -0.11+0.07 -0.13 +0.08 -0.16 +0.10 -0.20 ±5.0%t普通精度(PD ·A)± 10%t壁厚(t) >1.0-1.2 >1.2-1.4 >1.4-1.5 >1.5-1.6 >1.6-2.0 >2.0-2.2 >2.2-2.5 >2.5-2.8 >2.8-3.2 >3.2-3.8 >3.8-4.0 >4.0-5.53.2.1.2外径允许偏差,见表2。

钢管焊接作业指导书-参考模板

钢管焊接作业指导书-参考模板

钢管焊接作业指导书-参考模板一、焊工资格1、所有施焊的焊工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2、焊工施焊的方法、焊接位置、有效期等均应与本人考试合格证相符;3、合格焊工要进行登记编号,施焊资格应得到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的确认;4、熟悉适用的“焊接作业指导书”;5、遵守焊接工艺纪律。

二、焊接设备1、焊接设备性能应能满足氩电联焊工艺的需要。

2、机械操作人员应遵照焊机的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专人专用,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电焊机等焊接设备完好,仪表灵敏可靠,数据准确,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3、机械操作员要认真做好设备运转记录,设备管理员按工艺要求不定期进行检查。

三、焊接材料1、焊材领回入库时,材料负责人应会同技术质量人员按要求对其进行检查,应对焊材产品合格证和同批号的质量证明书进行确认,检查验收合格后分类登记,建立验收台帐,本工程所用焊条的标准号及型号为:焊条E4315 CHE427 φ2.5mm焊丝 ER49-1 CHG-S5 φ2.5mm2、焊接材料检查要点每批焊条、焊丝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焊材外观表面光滑、洁净、无开裂、无锈蚀、油污及其它污物;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成型能力;3、焊材存放应做到防潮、防雨、防油侵蚀,分类别、分规格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且要码放焊材的货架离地≥300mm,离墙≥100mm,且堆放高度不超过规定的层数;为防受潮变质,要求库房相对湿度≤60%,由保管员负责落实。

4、焊条焊前应烘干。

烘于温度为350-400℃,恒温时时间为lh -2h,烘干后在100-150℃条件下保存。

焊接时应随用随即。

并放入焊条保温简内,但时间不宜超过4h。

在保管和搬运时避免损害焊接材料及包装。

设专人保管和发放焊接材料,并做好发放及回收记录、气象记录、烘烤记录。

5、现场焊条随用随取,若发现焊条药皮有脱落、裂纹、偏心等缺陷,不得用于焊接。

6、对当天未用完的焊条,必须如数收回,单独存放。

压力钢管制造作业指导书64.doc

压力钢管制造作业指导书64.doc

压力钢管制造作业指导书64压力钢管制造作业指导书KIIZ-ZY064-2009 (A)1 口的对我公司压力钢管的制造作业进行规范,并提供作业指导。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人、屮、小型水电站引水圧力钢管、电站尾水钢管的制造。

3技术标准、资料1)D L/T5017-2007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2)压力钢管制造图样和有关技术文件。

3)主要材料出厂质量证明书。

4相关部门及作业班组职责1)副总经理负责组织与协调,其他部门协助副总经理工作。

2)责任工程师负责项口策划、工艺流程及方案制定、技术措施审定、过程技术控制等。

3)质量科负贲监督检验试验和改进措施的验证。

4)技术科负责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改进,技术交底。

5)探伤检测室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检测试验。

6)划线下料班、卷板制作班、钏焊班、精加工班以及除锈防腐班,负责完成各自范囤内的职责,并配合作业。

5作业流程及控制要点5. 1原材料的检验和贮存5. 1. 1钢材和焊接材料的检验1)压力钢管使用的钢板,其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钢板的性能、表面质量、钢板的厚度及对钢板作超声波探伤检查等项要求,均应符合DL/T5017-2007《水电水利一T. 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3. 2节有关规定。

2)用于压力钢管制造的钢板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每张钢板在出厂前均应有清楚的标号,当无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标号不清楚或对材质有疑问的钢板应予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剂、焊丝)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扩散氢含量等技术参数均应符合《规范》3. 2.6条佇关规定。

4)碳弧气创用碳棒应符合JB/T 8154-2006的规定。

5)材料供应部门严格执行“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做好原材料的检杳验收工作。

5. 1.2贮存对经验收合格的钢板和焊接材料应做好标识,并按不同的品种和规格分类分区存放。

钢板存放应避免雨淋、锈蚀,钢板叠放与支撑垫条间隔设宜应避免产生变形。

110kV钢管杆技术规范书

110kV钢管杆技术规范书

110kV线路工程钢管杆招标技术规范书(审定版)批准:审核:校对:编写:目录1. 概述 (2)2. 钢管杆制造技术条件 (4)2.1技术要求 (4)2.2产品质量合格证 (18)2.3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18)2.4有关试验及检查验收方法 (19)2.5资料交付 (22)2.6售后服务 (23)2.7钢管杆加工统一说明 (23)附表钢管杆招标数量 (24)1. 概述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110kV横县~六景线路新建工程。

本工程线路器材,除满足本技术条件书外,尚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当出现不统一情况或采用其它标准时,需提交设计认可。

钢管杆制造时除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外,尚应满足本条件书。

钢管杆包括ZG1F直线杆、JGG1F转角杆、JGG2F转角杆、JGG3F转角杆,共4种钢管杆。

1.1工艺质量所采购的钢材及加工工艺应符合技术文件和施工图要求,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制造工艺。

投标厂家提供的所有钢管杆应是全新的,是根据业主批准的施工图、有关技术文件和计划工期加工的。

不能因施工图和技术文件的遗漏、疏忽和不明确而解脱中标方提供最高等级钢管杆和工作质量的责任。

倘若发现不正确之处,中标方必须通知招标单位,在差异问题未纠正之前仍进行的任何工作,应由中标方负责。

产品质量至少应达到SDZ025-87《输电线路铁塔质量分等标准》中一等品等级要求外,还应符合《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等考核标准。

1.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中标方在生产制造中除按施工图指定的规范之外,还必须遵照以下标准1.3计量单位在施工图和技术文件中使用的计量单位采用公制单位,温度采用摄氏度。

1.4投标厂家应提供的文件1.4.1钢管杆制造所遵守的技术规范和工艺标准1.4.2生产进度表中标方应在中标后10天内向招标方提交1份详细的生产进度表。

生产进度表应以图表形式说明,应包括物资采购、审图放样、钢管杆加工及试组装、批量生产、质量检验及包装发运等项目。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业指导书(二篇)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业指导书(二篇)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业指导书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搭设以钢管扣接的构架为主体,以篙竹作护栏的外脚手架。

一、施工准备1、材料⑴钢管:直径为48或51mm、壁厚为3~3.5mm的热轧无缝或有缝钢管,用作主柱、大横杆、小横杆、斜撑等。

⑵连接构件:回转扣、直角扣、对接扣、驳芯。

⑶底座:用φ40钢管和4~5mm钢板制成,用于主柱的垫脚。

底座的底板面积不应少于2c。

⑷脚手板:竹、木或钢脚手板。

2、作业条件⑴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脚手架搭设方案。

⑵搭架的位置已进行场地清理。

⑶对土质松软的地基已进行强化处理。

二、操作工艺1、主柱⑴主柱应选用无严重锈蚀、无弯曲变形的钢管。

⑵主柱的纵向间距不应超过2m,一般在八层建筑物内30m以下使用,八层以上的另出搭设方案。

双排架的内外排柱的间距为0.8~1.2m。

内排柱离墙20cm,当大于20cm时,平桥下必须加兜底安全网。

如遇装饰线,也可以适当加长内柱的小横杆,相酿阵竹。

⑶立主柱时先搭临时支架将柱固定,柱脚套上底座。

当柱的荷载超过底座承载面积地基反力时,底座下应垫厚板或混凝土垫块。

⑷立好主柱后,用钢管或篙竹将同一平面内的柱脚连结牢固。

柱驳口应交错,不得全部在同一水平面。

⑸在双排架的外排主柱及单排架的主柱之间设副柱(俗称“针柱”),副柱一般采用篙竹,间距不大于1m,从第一度大横杆(打底梁)开始向上设置,用篾扎紧在大横杆上(注:必须做好三条以上的大横杆才能立副柱)。

⑹主柱的接长,先在已装的立柱顶插入驳芯,再将后装的立柱套上、摆正,然后在接口处装上对接口,上紧螺栓。

2、大横杆⑴大横杆应选用无弯曲变形的钢管。

用直角扣将大横杆与纵向排列的主柱连接,扣接要稳固、平直,与主柱互成90°。

⑵大横杆的垂直间距不大于2.1m,在脚手架外侧每两度大横杆之间绑扎两行篙竹作安全护栏。

高层在用棚板1.2m左右护脚及挂安全网。

⑶大横杆的接长做法与主柱相同。

3、小横杆⑴小横杆应先用无严重锈蚀、无弯曲变形的短钢管。

【优质文档】钢管指导书-范文word版 (13页)

【优质文档】钢管指导书-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钢管指导书篇一:钢管检测作业指导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受控号:钢管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审批持有201X年xx月xx日批准制:核:准:人:201X年xx月xx日实施钢管试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径≤60.3mm、1.0≤壁厚≤5.5mm的焊接钢管、无缝钢管的检测;不适用于钢管外径>60.3mm、壁厚≤1.0mm或>5.5mm的钢管的检测。

2 依据标准GB/T3091-201X《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13793-201X《直缝电焊钢管》 GB/T8162-201X《结构用无缝钢管》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28.1-201X《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3 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3.1 试验项目钢管的外径、壁厚和力学性能。

3.2 质量要求 3.2.1直缝电焊钢管3.2.1.1壁厚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壁厚允许偏差3.2.1.2外径允许偏差,见表2。

表2 外径允许偏差3.2.1.3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3793-201X《直缝电焊钢管》标准的规定,详见表3。

表3 直缝电焊钢管的力学性能3.2.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3.2.2.1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见表4。

表4 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3.2.2.2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091-201X《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标准的规定,详见表5。

3.2.3结构用无缝钢管3.2.3.1钢管的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3.2.3.2热轧(挤压、扩)钢管的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5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的力学性能表6 外径允许偏差表7 热轧(挤压、扩)钢管壁厚允许偏差3.2.3.3冷拔(轧)钢管的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GD.Z02-2003.A钢管杆制造通用工艺规程ZG-15南京盖迪电力器材有限公司Q/GD.Z02-2003.A钢管杆制造通用工艺规程ZG-15一、总则:1、为了规范我公司的钢管杆生产工艺,提供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管理依据,结合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钢管杆及其附件的生产制造。

3、本规程与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标准等有关技术文件同时使用,如本规程与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发生冲突时,按设计图纸、技术文件执行。

二、下料工艺规定:1、执行材料领用制度。

2、下料前要移植材料标识,做好材料追踪记录。

3、筒体下料一头放工艺余量,划线与切头都以筒体小头边为基准。

4、当筒体直径小于等于400mm时,料厚小于等于8mm时,不开坡口;料厚大于等于10mm时,开外坡口。

当筒体直径大于400mm时,料厚小于等于18时,不开坡口;料厚大于等于20时,开内坡口。

5、下料时根据板厚和筒体直径决定是否切出坡口角度β(当10≤δ≤12时,β为25°±2°;当14≤δ≤18时,β为20°±2°;当20≤δ≤25时,β为15°±2°),钝边由清渣打磨时磨出P值(2~4)mm。

(见图一、图二)Q/GD.Z02-2003.AZG-156、切割完后,气割工必须清除割渣、补焊、打磨切割缺陷。

7、筒体下料检验要求:(1)切割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2)筒体坯料尺寸要求小头宽度B1-3,大头宽度B2+3,对角线L±3(见图三)(3)坡口面角度应该符合2.5规定。

8、板材厚度δ≤12mm时,可以采用剪板机下料,下料后须校直、去毛刺。

9、型材下料可以锯割或冲剪。

角钢端部垂直度P≤3(图a),钢管端面垂直度P≤3。

(图b)10、法兰尺寸内径允许偏差值勤3~-6,外径允许念偏差值±3。

11、气割规范:(见表一;表二)表一ZG-151.在W11-25×2000三辊卷板机或W12-25×2000四辊卷板机上拖头(预弯头)。

2.制作圆弧样板,检验预弯头R大小。

3.卷圆后,要求两端面缝合。

4.搭焊要求:焊缝长40mm,间距250~300mm。

5.筒体的圆度小于等于20mm。

6.搭焊引弧板。

(引弧板规格:δ×50×1000。

δ为筒体板厚)7.纵缝焊接后去掉引弧板,整圆,圆度小于等于D/100(D为筒体直径)。

四、卷圆:1.以筒体小头纵缝处为基准割出H长的筒体,高度H±3(H为筒体高度)。

2.当δ≤8时,不开坡口;10≤δ≤18时,环缝坡面角β=20°±2°;δ≥20时,环缝坡面角β=15°±2°。

Q/GD.Z02-2003.AZG-153.切割表面不得有裂纹、熔渣、氧化皮。

4.钢管端面垂直度P:D/1000且≤5。

5.气割工艺规范参下料工艺2.11。

五、衬环:1.所有衬环须100%紧贴。

2.第一道搭焊用φ3.2的焊条,或气保焊点焊,后采用全封底焊(焊缝长度40mm,间隔100~150mm),焊缝。

3.清渣打磨焊缝,不得有焊渣飞溅、焊瘤。

六、对接:1.一次对接筒体数量为4节,可以根据钢管杆高度调整。

、2.相邻两节筒体纵缝错开180°。

3.相邻两节筒体圆周错边小于等于3mm。

4.相邻两筒体之间间隙b。

(见下图)5.CO2打底:(1)打底前清理焊道,不得有搭焊的飞溅药渣、氧化皮。

(2)CO2焊接规范参见《焊接工艺》。

6.埋弧自动焊盖面:要求焊缝尺寸符合图纸要求,不允许咬边、焊瘤,弧坑表面不允许有气孔、裂纹。

(焊接规范参见《焊接工艺》)七、总装:Q/GD.Z02-2003.AZG-15(一)上法兰:1.筒体进入法兰厚度(按图纸尺寸加工)原则上不低于法兰厚度的1/2。

2.法兰内径按现场筒体底端的外径配作,间隙分布均匀且小于等于3mm。

3.,允许偏差值1.5D/1000。

(D为筒体外径)(二)总装对接:1.对接总长允许偏差:0~2L/1000。

(L为杆件长度)2.筒体直线度f≤L/1000。

(L为杆件长度)3.用气体局部加热校正时,母材为Q235A。

其加热温度可在700~850℃之间,母材16Mn不宜超过900℃。

(三)零部件组装:1.杆体插接长度L,允许偏差值为0~-L/10。

(L为插接长度,见下图)2.,允许偏差值为L/150。

(L为横担长度,见下图)Q/GD.Z02-2003.AZG-153.,允许偏差值为5L/1000且≤10。

(L为横担长度,见下图)4.,允许偏差值为5.0。

(见下图)5. 同节横担之间距离h ,允许偏差值为+10.0。

(见下图)(四) 1.本公司生产新型产品。

对施工图中结构或构件的重要 节点尺寸放实样以便校核计算,黑件试装检验。

2.本公司生产的钢管杆出厂前必须试装,做好标识。

八、 喷砂喷锌:1.喷砂表面粗糙达R Z 40-80um ,表面呈现灰白色,干燥无灰尘、无油污、无氧化皮、元锈迹。

2. 喷涂用锌丝,含锌量≥99.99%。

3.涂层厚度最小应该达到86um ,涂层表面必须均匀,不允许起皮、鼓泡、大熔滴、裂纹掉快。

4.涂层外观、厚度结合性能,耐腐蚀性密度,应用符合GB9793的方法进行试验,指标必须达标。

5.喷砂喷锌工艺规范Q/GD.Z02-2003.A通用焊接工艺规程ZG-16南京盖迪电力器材有限公司Q/GD.Z02-2003.A通用焊接工艺规程ZG-16一、总则1、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钢管杆及金属结构产品中的低碳钢和低合金的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及气体保护焊等。

2、本规程与设计图纸、技术条件和标准等有关技术文件同时使用,如本规程的规定与上述图纸、技术文件有冲突时,按上述图纸、技术文件执行。

二、材料:1、凡是钢管杆件及金属结构件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必须有原厂质量证明书或质量复验证明书。

2、焊接材料选用根据钢管件及金属结构件材料及有关技术条件综合考虑,定点定向采购。

3、焊接材料必须在干燥的室内仓库存放,堆放时应该按种类、牌号、批次、规格、入库时间分类堆放并挂牌。

4、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按技术说明书规定的烘培时间和温度进行烘培。

碱性焊条(J427、J507)烘干350℃~400℃,保温2小时。

酸性焊条(J422)烘干100℃~150℃,保温1~2小时。

焊剂431(200℃~250℃)保温1~2小时,保护气体纯度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5、焊接材料的领用、回收按公司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三、对工件组对的要求:1、焊接接头型式和尺寸应符合图纸标准和通用焊接工艺卡的要求。

Q/GD.Z02-2003.A2、零件坡口可用机械、半自动切割、手工气割等方法加工,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3、工件不得强行组对,以保证焊接质量,纵焊缝对接错边量小于等于3,环焊缝对接错边量为b≤δn/10且≤3。

4、钢管杆点固焊临时吊耳和拉筋板等应采用与管塔杆相同或焊接性能相似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与正式焊相同。

四、对焊工的要求:1、焊工对施焊完毕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洹补焊。

合格后交检验员检查。

2、焊工对自己施焊的焊缝在规定的位置上打上自己的钢印。

五、手工电弧焊:1、焊前应将坡口及附近宽度为10~20mm内表面的氧化皮、油污及锈蚀清理干净。

2、焊接时应尽量减少变形,一般应遵守如下规定:<1> 先焊纵缝,后焊环缝。

<2> 应采用分段退焊,对称的焊法,让热量均匀扩散。

3、焊接时应尽量采用引弧和熄弧板、焊环缝应该在坡口内引弧,采用前引弧后退焊方法。

4、焊缝外形尺寸按坡口每边覆盖2~4mm。

5、对接焊缝的加强高度应按表1规定:根据钢管杆会产生再热裂纹的倾向,对接焊缝余高应控制在Q/GD.Z02-2003.AZG-160~2mm范围内。

表16、角焊缝的焊角高度,按表2规定:7、手工电弧焊推荐的焊接规范:见表3六、埋弧自动焊:1、对接纵焊缝的接头型工式(采用焊剂垫)表4注:筒体内坡口时:当板厚大于等于16时,外侧盖面时先气刨清根3~5mm深再自动焊完成。

Q/GD.Z02-2003.AZG-162、对接环焊缝的接头型式:表53、下料前每节筒体做好标记,下料可用剪刀机,半自动切割、气割等方法。

4、坡口加工可用半自动切割、气割等方法。

5、焊接材料:焊剂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卡的要求进行烧烤,焊剂用后需经14孔/时的筛子过筛,清除焊渣及污物。

每次使用的新旧焊剂要有一定的配比,自动焊的焊丝表面应去油、锈等污物。

6、焊接:(1)焊前应严格清理坡口及其两侧各20mm范围内的油、锈等污物;(2)为保证焊缝始末端的焊接质量,对接纵焊缝必须带引弧板的熄弧板,其尺寸为:同等料厚×100mm×100mm;Q/GD.Z02-2003.A(3)地线与工件必须牢固联接,防止电弧打伤工件;(4)根据焊丝直径选用导线嘴,焊前检查导电嘴的磨损情况;(5)采用焊剂垫焊接纵焊缝,必须调整好位置并且要垫实;(6)焊接电流、电压参考值:7、每道焊缝焊后要严格清理焊渣。

七、 CO2气体保护焊:1.第一层封底焊,快速度,小电流260~280A,低电压:28~30V。

焊咀与焊道距离8~15mm为宜;焊接角度为焊枪与筒体中心25~30°;气体流量:20L/min。

2.采用多层堆焊,电流增至300~340A,电压增高30~32V,气体流量25 L/min;焊接角度随置减小至10°~5°;慢速,焊丝快摆动,两侧停留时间略长。

3.最后焊接层。

筒节板厚<22mm,焊接层低于母材1~2mm,筒节板厚>22mm,气保焊需焊两层,由自动焊完成。

焊后处置清除两侧飞溅,并在指定位置打上操作者钢印号。

八、质量检查:1、对焊接质量应加强中间检验;2、焊缝外观检查应达到如下要求:(1)外观成型良好,尺寸符合有关技术条件要求;Q/GD.Z02-2003.AZG-16(2)焊缝和热影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夹渣等缺陷;(3)焊缝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大于10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4)打磨焊缝表面,清除缺陷或机械操作后的厚度应不小于母材的厚度。

3、焊缝边缘直线度f,在任意300mm边续焊缝长度内,焊缝边缘沿焊缝轴向的直线度f(见图3),其值小于等于4。

4、焊缝表面凹凸,在焊缝任意25mm长度范围内,焊缝余高hmax-hmin的允许偏差值2.0mm,见图4。

5、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探伤检查;6、探伤比例、焊缝等级按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探伤要求按DL/T646-1998《输电线路钢管杆制造技术条件》和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执行;7、焊缝探伤部位必须标注在设备制作的排版图上,并做好质量记录;8、探伤不合格焊缝,应在焊缝返修工艺的指导下返修合格,并做好质量检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