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作业解答精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章末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巨资兴建“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

这里所指的“西气”的主要成分是( )A.CO B.CH4 C.H2D.NH3答案B2.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错误!2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氢气是一次能源C.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D解析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2是二次能源;H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3.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晚间熔盐固化释放出相应的能量,已知数据:其中最适宜作为储能介质的是()A.CaCl2·6H2O B.Na2SO4·10H2O C.Na2HPO4·12H2O D.Na2S2O3·5H2O答案 B 解析该盐应是熔点不能太高,熔化吸热应较高,价格适中。

4.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次能源中的水能、地热能、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石油④煤⑤潮汐能⑥木材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答案 D 解析石油、煤、木材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习题精讲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习题精讲及答案

检测内容:2.3—2.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果a 与-2的和为0,那么a 是( )A .2B .21 C .21- D .-2 2.20151-的倒数为( ) A . 20151 B .20151- C .2 015 D .-2 015 3.下列各组数中,①25-和2)5(-;②3)3(-和33-;③3)2(--和32-;④523和3)52(;⑤1000和20140;⑥n 2)1(- (n 为整数)和2014)1(-相等的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将3)4.3(-,4)4.3(-,5)4.3(-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3)4.3(-<4)4.3(-<5)4.3(-B . 5)4.3(-<3)4.3(-<4)4.3(-C .5)4.3(-<4)4.3(-<3)4.3(-D .3)4.3(-<5)4.3(-<4)4.3(-5.计算:=-⨯--÷-+-532)1(1)1()1(1( )A .-1B .1C .-3D .36.国家提倡“低碳减排”,某公司计划在海边建风能发电站,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213 000 000度,将数据213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13×610B .21.3×710C .2.13×810D .2.13×9107.若ba =0,则一定有( ) A .a =b =0 B .a =0或b =0 C .a ≠0且b =0 D .a =0且b ≠08.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0B .a -b >0C .a ·b >0D .ba >0 9.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x ,y 互为倒数,m 的相反数是1,那么式子xy m m b a -++的值是( )A .0B .1C .-1D .-210.一个容器装有1升水,按照如下要求把水倒出:第1次倒出21升的水,第2次倒出的水量是21升的31,第3次倒出的水量是31升的41,第4次倒出的水量是41升的51……按照这种倒水的方法,倒了10次后容器内剩余的水量是( )A . 1110升B .91升C .101升 D . 111升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43-的倒数是 ,0.7的倒数是__ __. 12.当a =-3,b =-6,c =3.6,d =2.5时,(a +b )c =_ ;(a -b )÷d =__ __. 13.已知4=x ,21=y ,且xy <0,则y x = . 14.(1)( )-(-1)=4;(2)( )-(+3)=5;(3)( )+(-8)=-17.15.计算:=-23 ,=-2)32( ,=-3)52( . 16.若16492=x ,则x = ;若8273=x ,则x = . 17.计算:10021)1()1()1(-+⋯+-+-=__ __.18.计算:10061005)4()25.0(-⨯-=___ _.三、解答题(共46分)19.(20分)计算:(1))24(9441227-÷⨯÷-; (2)25.0)431(218)522(52--⨯--÷;(3))36()1279521(-⨯+-; (4)521)21(212)75(75211÷-+⨯--⨯(5)274)311(164)41(25.02222÷+----+-20.(8分)地球表面积为511 000 000平方千米,而海洋占了它的71%,请你计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海洋的面积有多少?21.(10分)某商场积压了100件某种商品,为使这批货物尽快出售,该商场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5倍,再做降价处理,第一次降价30%,标出了“亏本价”,第二次降价30%,标出了“破产价”,第三次降价30%,标出了“跳楼价”,三次降价后的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1)跳楼价占原价的百分比是多少?(2)新方案相比原价,哪种方案更盈利?说明理由.22.(10分)观察下列计算过程:2321434112112⨯==-=-; 3432989113112⨯==-=-; 4543161516114112⨯==-=-……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得到的结论计算:)10011()311()211(222-⨯⋯⨯-⨯-.参考答案:1~5:ADBBB 6~10:CDADD11、34-710 12、-32.4 56 13、-8 14、3 8 -9 15、-9 94 1258- 16、47± 23 17、0 18、-4 19、(1)92(2)41(3)-19(4)25(5)-20 20、解:3.628 1×810平方千米 21、解:(1)设原价为a 元,根据题意得:2.5a ×(1-30%)×(1-30%)×(1-30%)÷a =85.75%(2)接新销售方案销售更盈利22、200101。

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22作业:第2章 推理与证明221 课后 含解析

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22作业:第2章 推理与证明221 课后 含解析

第二章 2.2 2.2.1一、选择题1.如果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的第二、第三、第六项构成等比数列,那么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等于( C )A .1B .2C .3D .4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第三项为a 3,则第二项与第六项分别为a 3-d ,a 3+3d ,依题意得a 23=(a 3-d )(a 3+3d ),所以a 23=a 23+2da 3-3d 2,所以d (2a 3-3d )=0.∵d ≠0,∴2a 3=3d ,∴等比数列的公比q =a 3a 3-d =2a 32a 3-2d =3d 3d -2d=3. 2.若a >1,0<b <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D ) A .b a >1B .a b <1C .log b a >0D .log a b <0解析 ∵a >1,0<b <1,∴f (x )=b x 为R 上的减函数,g (x )=a x 为R 上的增函数,∴f (a )=b a <b <1,g (b )=a b >1.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判断log b a <0,log a b <0.3.p =ab +cd ,q =ma +nc ·b m +dn(m ,n ,a ,b ,c ,d 均为正数),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B )A .p ≥qB .p ≤qC .p >qD .不确定解析 q =ab +mad n +nbc m+cd ≥ab +2abcd +cd =ab +cd =p ,故选B .4.A ,B 为△ABC 的内角,A >B 是sin A >sin B 的( C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又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sin A >0,sin B >0,∴sin A>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5.用分析法证不等式:欲证①A >B ,只需证②C <D ,这里①是②的( D ) A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 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必要不充分条件解析 因为②⇒①,但①不一定能推出②,故选D .6.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 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 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 ,b ,c 应满足的条件是( C )A .a 2<b 2+c 2B .a 2=b 2+c 2C .a 2>b 2+c 2D .a 2≤b 2+c 2解析 由cos A =b 2+c 2-a 22bc <0知b 2+c 2-a 2<0,所以a 2>b 2+c 2. 二、填空题7.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满足_BD ⊥AC (答案不唯一)__时,BD ⊥A 1C (写出一个条件即可).解析 欲使BD ⊥A 1C ,只需BD ⊥平面A 1ACC 1,所以可填条件BD ⊥AC .8.若0<a <1,0<b <1,且a ≠b ,则在a +b,2ab ,a 2+b 2和2ab 中最大的是__a +b __. 解析 特值法,取a =12,b =18,则a +b =58,2ab =12,a 2+b 2=1764,2ab =18,显而易见a +b 最大.9.若定义在R 上的二次函数f (x )=ax 2-4ax +b 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且f (m )≥f (0),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0,4]__.解析 因为二次函数f (x )=ax 2-4ax +b 图象的对称轴为x =2,且f (x )在[0,2]上是增函数,所以a <0.因为f (m )≥f (0),所以0≤m ≤4. 三、解答题10.已知a ,b ∈R +,且a +b =1.证明:⎝⎛⎭⎫a +1a ·⎝⎛⎭⎫b +1b ≥254. 证明 方法一 (分析法)⎝⎛⎭⎫a +1a ⎝⎛⎭⎫b +1b ≥254⇐ab +a 2+b 2+1ab ≥254⇐4(ab )2+4(a 2+b 2)-25ab +4≥0⇐4(ab )2+4[(a +b )2-2ab ]-25ab +4≥0⇐4(ab )2-33ab +8≥0⇐ab ≥8(舍去)或ab ≤14.由1=a +b ≥2ab ,知ab ≤14成立.当a =b =12时等号成立.故⎝⎛⎭⎫a +1a ⎝⎛⎭⎫b +1b ≥254成立. 方法二 (综合法)⎝⎛⎭⎫a +1a ⎝⎛⎭⎫b +1b =a b +b a +ab +1ab ≥2+ab +1ab .(*) 令t =ab ,则0<t ≤⎝⎛⎭⎪⎫a +b 22=14. 又由“对勾”函数f (t )=t +1t 在⎝⎛⎦⎤0,14上单调递减知, f (t )≥f ⎝⎛⎭⎫14=4+14=174, 即ab +1ab +2≥174+2=254.故⎝⎛⎭⎫a +1a ⎝⎛⎭⎫b +1b ≥254成立. 11.设a ,b ,c 均为大于1的正数,且ab =10.求证:log a c +log b c ≥4lg c . 证明 方法一 (综合法)因为ab =10, 所以log a c +log b c -4lg c =lg c lg a +lg clg b-4lg c =lg c ·⎝⎛⎭⎫1lg a +1lg b -4 =lg c ·lg a +lg b -4lg a ·lg blg a ·lg b=lg c ·1-4lg a ·lg blg a ·lg b=lg c ·(lg a +lg b )2-4lg a ·lg blg a ·lg b=lg c ·(lg a -lg b )2lg a ·lg b,又因为a ,b ,c 均为大于1的正数,所以lg a ,lg b ,lg c 均大于0,故lg c ·(lg a -lg b )2lg a ·lg b ≥0,即log a c +log b c ≥4lg c .方法二 (分析法)由于a >1,b >1, 故要证明log a c +log b c ≥4lg c , 只要证明lg c lg a +lg clg b≥4lg c ,又c >1,所以只要证明1lg a +1lg b≥4,即lg a +lg b lg a ·lg b ≥4,因为ab =10,所以lg a +lg b =1,故只要证明1lg a ·lg b ≥4.①由于a >1,b >1,所以lg a >0,lg b >0, 所以0<lg a ·lg b ≤⎝ ⎛⎭⎪⎫lg a +lg b 22=14, 即1lg a ·lg b≥4.当且仅当lg a =lg b 时等号成立, 即①式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12.已知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满足S 2n =n 2a n +S 2n -1(n ≥2,n ∈N *),又已知a 1=0,a n ≠0(n =2,3,4,…).(1)计算a 2,a 3,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12a n ,T n 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证:T n <74. 解析 (1)当n ≥2时,由已知得S 2n -S 2n -1=n 2a n ,因为a n =S n -S n -1≠0,所以S n +S n -1=n 2.① 当n =2时,S 2+S 1=a 2+2a 1=4,∵a 1=0,∴a 2=4. 由①得S n +1+S n =(n +1)2.② 由②-①得a n +1+a n =2n +1.③ 当n =2时,a 3+a 2=5,∴a 3=1. 由③得a n +2+a n +1=2n +3,④ 由④-③得a n +2-a n =2(n ≥2),⑤⑤表明数列{a 2n }是以a 2=4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a 2n =a 2+2(n -1)=2n +2(n ≥1),又因为a 3-a 1=1,不满足⑤,而⑤也表明{a 2n +1}是以a 3=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2n +1=a 3+2(n -1)=2n -1(n ≥1),所以a n=⎩⎪⎨⎪⎧0(n =1),2k +2(n =2k ,k ∈N *),2k -1(n =2k +1,k ∈N *).(2)证明:由(1)可得b n=⎝⎛⎭⎫12a n=⎩⎨⎧1(n =1),⎝⎛⎭⎫122k +2(n =2k ,k ∈N *),⎝⎛⎭⎫122k -1(n =2k +1,k ∈N *),所以对于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有 ①当n =1时,T 1=b 1=⎝⎛⎭⎫12a 1=1<74. ②当n =2时,T 2=b 1+b 2=⎝⎛⎭⎫12a 1+⎝⎛⎭⎫12a 2=1716<74. ③当n =2k (k >1,k ∈N *)时,T n =T 2k =b 1+b 2+b 3+b 4+…+b 2k -1+b 2k =(b 1+b 3+…+b 2k -1)+(b 2+b 4+…+b 2k ) =b 1+(b 3+…+b 2k -1)+(b 2+b 4+…+b 2k ) =⎝⎛⎭⎫12a 1+⎣⎡⎦⎤⎝⎛⎭⎫12a 3+⎝⎛⎭⎫12a 5+…+⎝⎛⎭⎫12a 2k -1+ ⎣⎡⎦⎤⎝⎛⎭⎫12a 2+⎝⎛⎭⎫12a 4+…+⎝⎛⎭⎫12a 2k =1+12⎣⎡⎦⎤1-⎝⎛⎭⎫14k -11-14+116⎣⎡⎦⎤1-⎝⎛⎭⎫14k 1-14<1+12×43+116×43=74. ④当n =2k -1(k >1,k ∈N *)时,T n =T 2k -1=T 2k -a 2k <T 2k <74.综上所述,{b n }的前n 项和T n <74对任意正整数成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专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扫描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三: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2)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重点难点解读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精选】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同步练习及答案—2.5有理数的减法(1)

【精选】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同步练习及答案—2.5有理数的减法(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同步练习及答案—2.5有理数的减法(1)一、填空题1.计算:0-12=_______.2.比5小6的数是_______.3.被减数是0.7,差是-9.3,减数是_______.4.1112减去56的相反数,差是_______.5.数轴上表示-20的点到表示35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二、选择题6.计算:2-3=( )A.-1 B.1 C.5 D.9 7.算式-4-5不能读作( )A.-4与5的差B.-4与-5的和C.-4与-5的差D.-4减去5的差8.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有( )0-312=312;0-(-13)=13;(+15)-0=15;(-15)+0=-15A.l个B.2个C.3个D.4个9.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6℃,此时房屋内的温度为20℃,则房屋内的温度比冰箱冷冻室的温度高( )A.26℃B.14℃C.-26℃D.-14℃10.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②正数减负数,差为正数③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④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⑤两个数相减,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⑥互为相反数两数相减得零A.2个B.3个C.4个D.5个三、解答题11.计算:(1)(-5)-(-3);(2)0-(-7);(3)(+25)-(-13);(4)(-11)(+5) (5)2132⎛⎫-- ⎪⎝⎭(6)()()3310--+-(7)232323343⎛⎫⎛⎫---+⎪ ⎪⎝⎭⎝⎭-(+1.75);(8)(12-20)-(15-19).12.求-123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13的差.13.冬天哈尔滨的气温是-25℃,济南比哈尔滨高20℃,济南比上海低9℃,哈尔滨比上海低多少?14.定义一种新运算a⊕b=a-b,如3⊕(-2)=3-2-=3-2=1,计算下列各式:(1)(-2)⊕3;(2)0⊕5;(3)(-7)⊕(-6);(4)[ 5⊕(-3)]⊕[3⊕(-1)]15.某数学俱乐部有一种“秘密”的记账方式,当他们收入500元时,记为-440;当他们用去200元时,记为+260.猜一猜,当他们用去50元时,记为多少?当他们收入80元时,记为多少?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122.-1 3. 10 4.-1125.556.A 7.C 8.C 9.A 10.B11.(1)-2 (2)7(3)38(4)-16 (5)76(6)-4(7)1(8)-412.-413.29℃14.(1)-5 (2)-5(3)-73(4)015.当他们用去50元时,可能记为+110,当他们收入80元时,可能记为-20.。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同步练习及答案—2.2数轴(1)【推荐】.doc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同步练习及答案—2.2数轴(1)【推荐】.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同步练习及答案—2.2数轴(1)一、填空题1.如图,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2.数轴上表示-4的点在原点__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3.在0与-3.5之间的负整数是_______.4.数轴上表示的数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任意画出一条长2011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是_______.5.一跳蚤在一直线上从0点开始,第1次向右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2个单位,第3次向右跳3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下去,当它跳第100次落下时,落点处离0点的距离是_______个单位.二、选择题6.下图中正确表示数轴的是( )7.在数轴上原点以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A.正数B.负数C.零和正数D.零和负数8.从数轴上看,0是( )A.最小的整数B.最大的负数C.最小的有理数D.最小的非负数9.如图所示,数轴上所标出的点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点A表示的数为( )A.30 B.50 C.60 D.8010.(2010.湖南)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6,则点A表示的数为( )A.6或-6 B.-6 C.-6 D.3或-3三、解答题11.如图,分别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所表示的数.12.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4,-2,-4.5,113,0.13.在数轴上,点A表示-6,点B表示+4,请你将线段AB五等分,分别得点C、D、E、F.再写出它们各表示什么数?14.超市、书店、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超市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小明从书店出来沿街向东走了5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8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何处?在数轴上标出超市、书店、玩具店的位置,以及小明最后的位置.15.已知数轴上有A和B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为2,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4,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O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参考答案1.-22.左,四个单位长度3.-1、-2、-34.2010或20115.506.D7.C8.D9.C10.A11.A表示-3,B表示512,C表示3,D表示-12,E表示-112.12.13.-4,-290,214.小明位于超市西边10米处.15.16。

2021高中数学第二章 课时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2


答案:B
3-2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
6.已知直线 l 经过点 P(-2,5),且斜率为 -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________.
4
3
37
解析:由点斜式得 y-5=- (x+2),即 y=- x+ .
4
42
37 答案:y=- x+
42
7.如果对任何实数 k,直线(3+k)x-2y+1-k=0 都过一定点 A,那么点 A 的坐标是
3
C.[- 2,1]
3
( D. -∞,- ]2 ∪[1,+∞)
5 解析:kPA=3,kPB=- ,
2 如图,
当 l 与线段 AB 有公共点时,
5 k≥3 或 k≤- .
2 故选 B. 答案:B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 6.若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 0,
________.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1)由题意知,直线 AB 平行于 x 轴,
由 A,B 两点的坐标知, 直线 AB 的方程为 y=1. (2)由题意知,直线 AC 的倾斜角等于 45°, 所以 kAC=tan45°=1, 又点 A(1,1), 所以直线 AC 的方程为 y-1=1·(x-1), 即 y=x.
7
3
( ) ( ) 5.已知 M 3,2 ,N 2,2 ,则过点 M 和 N 的直线方程为( )
A.4x+2y=5 B.4x-2y=5
C.x+2y= ( ) 解析:因为直线过 M 3,2 ,N 2,2 ,
73
2-
3 所以直线方程为 y- =
2
2 (x-2),即 4x-2y=5,故选 B.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解析版)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2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比−3小1的数是( )A. 2B. −2C. 4D. −4 2. 计算|−12|−12的结果是( )A. 0B. 1C. −1D. 14 3. 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若两数之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之和,则两数之差不可能为( )A. 2B. 8C. −2D. 04. 如图是我市今年2月份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7天中温差最大的是( )A. 星期一B. 星期三C. 星期五D. 星期日5. 在一个峡谷中,测得A 地的海拔为−11 m ,B 地比A 地高15 m ,C 地比B 地低7 m ,则C 地的海拔为( )A. 11B. −19C. 3D. −3 6. 计算|−23|+(−12)−|−56|,结果正确的是( )A. 13B. 1C. −23D. −17. 已知算式(−5)−( )=−7,则括号里应填( )A. −2B. 2C. −12D. 128.比0小1的有理数是()A. −1B. 1C. 0D. 29.已知a=|5|,b=|8|,且满足a+b<0,则a−b的值为()A. 13或3B. 11或3C. 3D. −310.如果a<0,b<0,|a|<|b|,那么a−b()A. 大于0B. 小于0C. 等于0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1.计算:(1)33−(−27)=________;(2)0−12=________;(3)|−3|−1=________;(4)6−(3−5)=________.1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m.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两处高度相差________m.13.−21与−3的和与−5.5的差是________.214.小刚在计算21+n的时候,误将“+”看成“−”结果得10,则21+n的值应为________.三、解答题15.“十⋅一”黄金周期间,遮阳山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的游客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人数变化(万人+1.6+0.8+0.4−0.4−0.8+0.2−1.2 )(1)这7天中,游客人数最多的是日,最少的是日,它们相差万人.(2)如果最多一天有游客3万人,那么9月30日游客有多少万人⋅16.小明和小红做运算游戏,两人抽取的数据如图所示.游戏规定:圆形表示对应的数字前面是负号,长方形表示对应的数字前面是正号,计算四个数的和,结果大者为胜.请列式计算说明,小明和小红谁胜⋅17.全班学生分为五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18.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3km到达小彬家,继续向东走了1.5km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9.5km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1)请你以超市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在数轴上表示出小彬家、小颖家、小明家的位置;(2)小明家距小彬家多远⋅(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列出算式,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即可解答.【解答】解:−3−1=−4.故选D .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12|−12=12−12=0.故选A . 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得性质以及有理数的除运算,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首先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出两数,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设|a|=5,|b|=3,则a =±5,b =±3,∵两数之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之和,∴a =5,b =3,或a =5,b =−3∴5−3=2或5−(−3)=8,或3−5=−2故选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求出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周一的日温差=8℃+1℃=9℃;周二的日温差=7℃+2℃=9℃;周三的日温差=9℃+1℃=10℃;周四的日温差=9℃;周五的日温差=11℃−2℃=9℃;周六的日温差=13℃−3℃=10℃;周日的日温差=10℃+1℃=11℃,∴这7天中最大的日温差是11℃,即是星期日.故选D.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有理数的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根据高即为加法,低即为减法列出算式,再利用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解答】解:C地的海拔为−11+15−7=−3(m),故选D.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和绝对值.先去绝对值,再按照有理数加减运算规则计算即可.解:原式=23−12−56=−23.故选C.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去差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括号里的数=(−5)−(−7)=−5+7=2.故选B.8.【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得:0−1=−1,故比0小1的有理数是:−1.故选:A.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9.【答案】A【解析】解:由|a|=5,|b|=8,且满足a+b<0,得a=5,或a=−5,b=−8.当a=−5,b=−8时,a−b=−5−(−8)=−5+8=3,当a=5,b=−8时,a−b=5−(−8)=5+8=13,则a−b的值为3或13,故选:A.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及a+b<0,可得a,b的值,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以防漏掉.10.【答案】A【解析】解:∵a,b都是有理数,且a<0,b<0,|a|<|b|,∴a>b,即a−b>0,故选:A.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表示出a与b的大小,进而确定a−b的正负,即可做出判断.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答案】(1)60;(2)−12;(3)2;(4)8【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解:(1)33−(−27)=60;(2)0−12=−12;(3)|−3|−1=2;(4)6−(3−5)=8.故答案为(1)60;(2)−12;(3)2;(4)812.【答案】8999【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8844−(−155)=8844+155=8999(米).故两处高度相差8999米.故答案为8999.13.【答案】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列出算式,用−212与−3的和减去−5.5,计算出结果即可.【解答】解:−212+(−3)−(−5.5)=−512+5.5=0故答案为0.14.【答案】3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由21−n= 10得n=11,再计算21+n可得答案.【解答】解:∵21−n=10,∴n=11,则21+n=21+11=32,故答案为32.15.【答案】解:(1)3,7,2.2;(2)由题意得,3−0.4−0.8−1.6=0.2,∴9月30日游客有0.2万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计算出每天相对于4月30日的人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分别计算出游客相对于4月30日的人数即可求解;(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就可求得.【解答】解:(1)1日:+1.6;2日:1.6+0.8=+2.4;3日:+2.4+0.4=+2.8;4日:+2.8−0.4=+2.4;5日:+2.4−0.8=+1.6;6日:+1.6+0.2=+1.8;7日:+1.8−1.2=+0.6,故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3日,最少的是7日,它们相差2.8−0.6=2.2万人.故答案为3,7,2.2;(2)见答案.16.【答案】解:根据题意得:小明:−4.5+3.2−1.1+1.4=−5.6+4.6=−1,小红:−34+13−112+512=−912+412−1812+512=−112,∵−1>−112,∴小明获胜.【解析】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题中的规定计算出两人的结果,再把结果进行比较即可.17.【答案】解:(1)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二名为第二组,350−150=200(分);(2)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五名为第三组,350−(−400)=350+400=75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用最高的第四组的分数减去第二组的分数,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用最高的第四组的分数减去第三组的分数,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18.【答案】解:(1)(1)如图所示:(2)3−(−5)=8(km),即小明家距小彬家8km;(3)3+1.5+9.5+5=19(km),即货车一共行驶了19k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数轴、有理数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逐一分析解答即可.(1)请你以超市为原点,在数轴上表示出小彬家、小颖家、小明家的位置;(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3)把货车行驶的路程相加即可.。

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22作业:第2章 推理与证明23 课后 含解析

第二章 2.3一、选择题1.在数列{a n }中,a n =1-12+13-14+…+12n -1-12n ,则a k +1=( D )A .a k +12k +1B .a k +12k +2-12k +4C .a k +12k +2D .a k +12k +1-12k +2解析 当n =k 时,a k =1-12+13-14+…+12k -1-12k ,当n =k +1时,a k +1=1-12+13-14+…+12k -1-12k +12k +1-12k +2,故a k +1=a k +12k +1-12k +2. 2.已知f (n )=1+12+13+…+1n (n ∈N *),证明不等式f (2n )>n 2时,f (2k +1)比f (2k )多的项数是( C )A .2k-1项 B .2k+1项C .2k 项D .以上都不对解析 观察f (n )的表达式可知,右端分母是连续的正整数,f (2k )=1+12+…+12k ,而f (2k +1)=1+12+…+12k +12k +1+12k +2+…+12k +2k .因此f (2k +1)比f (2k )多了2k 项. 3.凸n 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 +1)边形的对角线条数f (n +1)为( C ) A .f (n )+n +1B .f (n )+nC .f (n )+n -1D .f (n )+n -2解析 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七边形有14条对角线,……,而5=2+(4-1),9=5+(5-1),14=9+(6-1),…,猜测f (n +1)=f (n )+n -1,故选C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a n +11-a (a ≠1,n ∈N *),在验证n =1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是( B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4解析 当n =1时,左边的最高次数为1,即最后一项为a ,左边是1+a ,故选B . 5.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学生的证明过程如下:(1)当n=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k2+k<k+1,则n=k+1时,(k+1)2+(k+1)=k2+3k+2<(k2+3k+2)+(k+2)=(k+2)2=(k+1)+1,∴当n=k+1时,不等式成立.上述证法(D)A.过程全都正确B.n=1验证不正确C.归纳假设不正确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解析n=1的验证及归纳假设都正确,但从n=k(k∈N*)到n=k+1(k∈N*)的推理中没有使用归纳假设,而是通过不等式的放缩法直接证明的,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题要求.6.设f(x)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x)满足:“当f(k)≥k2成立时,总可推出f(k +1)≥(k+1)2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D)A.若f(3)≥9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2成立B.若f(5)≥25成立,则当k≤5时,均有f(k)≥k2成立C.若f(7)<49成立,则当k≥8时,均有f(k)<k2成立D.若f(4)=25成立,则当k≥4时,均有f(k)≥k2成立解析f(4)=25≥42,由题设的递推关系知D正确.二、填空题7.设k(k≥3,k∈N*)棱柱有f(k)个对角面,则(k+1)棱柱的对角面的个数f(k+1)=f(k)+__k-1__.解析可类比凸k边形的对角线问题来解决.第(k+1)条棱与原来的k条棱共构成k个面,去掉和它相邻的两条棱所构成的面,再加上这两条棱所构成的平面,共多出了(k-1)个对角面.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n+2+52n+1能被14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34(k+1)+2+52(k +1)+1应变形为____25(34k+2+52k+1)+56·34k+2___.解析当n=k+1时,34(k+1)+2+52(k+1)+1=81·34k+2+25·52k+1=25(34k+2+52k+1)+56·34k +2.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个命题时,左边为1·2·3·4+2·3·4·5+…+n(n+1)(n+2)(n+3),从n=k到n=k+1左边需增加的代数式为__(k+1)(k+2)·(k+3)(k+4)__.解析当n=k时,左边=1·2·3·4+2·3·4·5+…+k(k+1)(k+2)(k+3).当n=k+1时,左边=1·2·3·4+2·3·4·5+…+k(k+1)(k+2)(k+3)+(k+1)(k+2)(k+3)(k+4),所以从n =k 到n =k +1左边需增加的代数式为(k +1)(k +2)·(k +3)(k +4).三、解答题10.数列{a n }中,a 1=52,a n +1=a 2n2(a n -1)(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2(n ∈N *).证明 (1)当n =1时,a 1=52>2,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a k >2,则当n =k +1时,a k +1-2=a 2k2(a k -1)-2=(a k -2)22(a k -1)>0(因为a k >2),所以a k +1>2,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合(1)(2),可知不等式对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n<2n (n ∈N *).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右边=2,1<2,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1+12+13+…+1k<2k , 则当n =k +1时,1+12+13+…+1k+1k +1<2k +1k +1=2k (k +1)+1k +1<k +k +1+1k +1=2k +1, 即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对于任意n ∈N *,不等式都成立. 12.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3a n +1,n ∈N *.(1)计算a 2,a 3,a 4的值;(2)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解析 (1)由题意,得a 2=14,a 3=17,a 4=110.(2)由a 1,a 2,a 3,a 4,猜想a n =13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n ∈N *,a n =13n -2.证明:①当n =1时,由已知,左边=1, 右边=13×1-2=1,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a k =13k -2成立, 则当n =k +1时,a k +1=a k3a k +1=13k -23×13k -2+1=13k +1=13(k +1)-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和②,可知结论对于任何n ∈N *都成立.。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解析版)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2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比−3小1的数是( )A. 2B. −2C. 4D. −4 2. 计算|−12|−12的结果是( )A. 0B. 1C. −1D. 14 3. 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若两数之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之和,则两数之差不可能为( )A. 2B. 8C. −2D. 04. 如图是我市今年2月份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7天中温差最大的是( )A. 星期一B. 星期三C. 星期五D. 星期日5. 在一个峡谷中,测得A 地的海拔为−11 m ,B 地比A 地高15 m ,C 地比B 地低7 m ,则C 地的海拔为( )A. 11B. −19C. 3D. −3 6. 计算|−23|+(−12)−|−56|,结果正确的是( )A. 13B. 1C. −23D. −17. 已知算式(−5)−( )=−7,则括号里应填( )A. −2B. 2C. −12D. 128.比0小1的有理数是()A. −1B. 1C. 0D. 29.已知a=|5|,b=|8|,且满足a+b<0,则a−b的值为()A. 13或3B. 11或3C. 3D. −310.如果a<0,b<0,|a|<|b|,那么a−b()A. 大于0B. 小于0C. 等于0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1.计算:(1)33−(−27)=________;(2)0−12=________;(3)|−3|−1=________;(4)6−(3−5)=________.1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m.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两处高度相差________m.13.−21与−3的和与−5.5的差是________.214.小刚在计算21+n的时候,误将“+”看成“−”结果得10,则21+n的值应为________.三、解答题15.“十⋅一”黄金周期间,遮阳山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的游客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人数变化(万人+1.6+0.8+0.4−0.4−0.8+0.2−1.2 )(1)这7天中,游客人数最多的是日,最少的是日,它们相差万人.(2)如果最多一天有游客3万人,那么9月30日游客有多少万人⋅16.小明和小红做运算游戏,两人抽取的数据如图所示.游戏规定:圆形表示对应的数字前面是负号,长方形表示对应的数字前面是正号,计算四个数的和,结果大者为胜.请列式计算说明,小明和小红谁胜⋅17.全班学生分为五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18.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3km到达小彬家,继续向东走了1.5km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9.5km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1)请你以超市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在数轴上表示出小彬家、小颖家、小明家的位置;(2)小明家距小彬家多远⋅(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列出算式,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即可解答.【解答】解:−3−1=−4.故选D .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12|−12=12−12=0.故选A . 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得性质以及有理数的除运算,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首先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出两数,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设|a|=5,|b|=3,则a =±5,b =±3,∵两数之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之和,∴a =5,b =3,或a =5,b =−3∴5−3=2或5−(−3)=8,或3−5=−2故选D .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求出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周一的日温差=8℃+1℃=9℃;周二的日温差=7℃+2℃=9℃;周三的日温差=9℃+1℃=10℃;周四的日温差=9℃;周五的日温差=11℃−2℃=9℃;周六的日温差=13℃−3℃=10℃;周日的日温差=10℃+1℃=11℃,∴这7天中最大的日温差是11℃,即是星期日.故选D.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有理数的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根据高即为加法,低即为减法列出算式,再利用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解答】解:C地的海拔为−11+15−7=−3(m),故选D.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和绝对值.先去绝对值,再按照有理数加减运算规则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3−12−56=−23.故选C.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去差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括号里的数=(−5)−(−7)=−5+7=2.故选B.8.【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得:0−1=−1,故比0小1的有理数是:−1.故选:A.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9.【答案】A【解析】解:由|a|=5,|b|=8,且满足a+b<0,得a=5,或a=−5,b=−8.当a=−5,b=−8时,a−b=−5−(−8)=−5+8=3,当a=5,b=−8时,a−b=5−(−8)=5+8=13,则a−b的值为3或13,故选:A.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及a+b<0,可得a,b的值,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以防漏掉.10.【答案】A【解析】解:∵a,b都是有理数,且a<0,b<0,|a|<|b|,∴a>b,即a−b>0,故选:A.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表示出a与b的大小,进而确定a−b的正负,即可做出判断.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答案】(1)60;(2)−12;(3)2;(4)8【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解:(1)33−(−27)=60;(2)0−12=−12;(3)|−3|−1=2;(4)6−(3−5)=8.故答案为(1)60;(2)−12;(3)2;(4)812.【答案】8999【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8844−(−155)=8844+155=8999(米).故两处高度相差8999米.故答案为8999.13.【答案】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列出算式,用−212与−3的和减去−5.5,计算出结果即可.【解答】解:−212+(−3)−(−5.5)=−512+5.5=0故答案为0.14.【答案】3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由21−n= 10得n=11,再计算21+n可得答案.【解答】解:∵21−n=10,∴n=11,则21+n=21+11=32,故答案为32.15.【答案】解:(1)3,7,2.2;(2)由题意得,3−0.4−0.8−1.6=0.2,∴9月30日游客有0.2万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计算出每天相对于4月30日的人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分别计算出游客相对于4月30日的人数即可求解;(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就可求得.【解答】解:(1)1日:+1.6;2日:1.6+0.8=+2.4;3日:+2.4+0.4=+2.8;4日:+2.8−0.4=+2.4;5日:+2.4−0.8=+1.6;6日:+1.6+0.2=+1.8;7日:+1.8−1.2=+0.6,故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3日,最少的是7日,它们相差2.8−0.6=2.2万人.故答案为3,7,2.2;(2)见答案.16.【答案】解:根据题意得:小明:−4.5+3.2−1.1+1.4=−5.6+4.6=−1,小红:−34+13−112+512=−912+412−1812+512=−112,∵−1>−112,∴小明获胜.【解析】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题中的规定计算出两人的结果,再把结果进行比较即可.17.【答案】解:(1)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二名为第二组,350−150=200(分);(2)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五名为第三组,350−(−400)=350+400=75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用最高的第四组的分数减去第二组的分数,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用最高的第四组的分数减去第三组的分数,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18.【答案】解:(1)(1)如图所示:(2)3−(−5)=8(km),即小明家距小彬家8km;(3)3+1.5+9.5+5=19(km),即货车一共行驶了19k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数轴、有理数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逐一分析解答即可.(1)请你以超市为原点,在数轴上表示出小彬家、小颖家、小明家的位置;(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3)把货车行驶的路程相加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在图P2.5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80,rbe=1kΩ,U=i
20mV;静态时UBEQ=0.7V,UCEQ=4V,IBQ=20μA。判断下列 结论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 ( ) Au
4 20 103
200
(2)Au


4 0.7

U om
UCEQ
UCES 2
3.82V
RL 3k时,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故
U om

I CQ RL' 2
2.12V
图P2.9
2.11 电路如图P2.11所示,晶体管的=100,rbb' =100Ω。
(1)求电路的Q点、Au 、Ri和Ro;
(2) 若改用=200 的晶体管,则Q点如何变化?
=
60m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P2.5
2.6 电路如图P2.6所示,已知晶体管=120, UBE=0.7V。饱和管压
降UCES=0.5V。在下列情况下,用直流电压表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 位,应分别为多少?
解图P2.7(c)、(d)
2.9 已知图P2.9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e=1.4kΩ。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约为多少千欧; (2)若测得U i和U o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则负载电阻RL 为多少千欧?
解:(1)求ICQ解= RVCbC:-RUc CEQ
32.3μ
A
I EQ (1 )I BQ 2.61mA
U CEQ VCC I EQRe 7.17V (2)微变等效电路如解图2.12所示。求解输入电阻
和电压放大倍数:
RL=∞时 RL=3kΩ时
Ri = Rb ∥ [ rbe + ( 1 + β )Re ] ≈110kΩ
作业: P138~140 1, 2, 6
作业: P138
4
作业: P138~141 5,7,9,10
习 题: 2. 3 、 2.11 、 2.12 、 2.13
自测题
四、已知图T2.3所示电路中VCC=12V,RC=3kΩ,静态管压降UCEQ=6V;并在
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L,其阻值为3kΩ。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b)BJT的BE结不能没有限 流电阻。在+VCC 与基极之间加 Rb。 C1后也应加有限流电阻。
(c)PNP管的BE结电压应 为正偏,即VBB反向。且应在输 入端串联一个电阻。
(d)在VBB支路加Rb,在- VCC与集电极之间加Rc。
图P2.1
2.2 画出图P2.2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 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解:将电容开路、电感短路即为 直流通路。将电容短路、电感保 留、电源对地短路即为交流通路。 如解图P2.2所示;
82kΩ 4.3kΩ
I BS
VCC UCES Rc

15 0.5 0.024mA 120 5.1
实际基极电流
IB
VCC U BE Rb2

15 0.7 82
0.17 mA
由于IB>IBS,故T饱和,UC=UCES=0.5V。
图P2.6
(4)T截止,UC=15V。
(3)若电容Ce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 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解:(1)静态分析:
U BQ

Rb1 Rb1 Rb2
VCC
2V
I EQ
U BQ U BEQ Rf Re
1mA
I BQ
I EQ
1
10μ
A
U CEQ VCC I EQ (Rc Rf Re ) 5.7V
(1)正常情况 (4)Rb2开路
(2)Rb1短路 (5)Rb2短路
(3)Rb1开路 (6)RC短路
解:(1)基极静态电流
I BQ
VCC U BE Rb2
U BE Rb1

15 0.7 82
0.7 4.3
0.011mA
UCEQ VCC IB Rc 15 120 0.011 5.1 8.3V (2)由于UBE=0V,T截止,UC=15V。 (3)临界饱和基极电流
RL=3kΩ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U CEQ

Rc
RL RL
Vcc

I CQ
( Rc
∥ RL ) 2.3V
A u

R'L
rbe

115
A us

rbe Rs rbe
A u

47
Ri Rb ∥rbe rbe 1.3k Ro Rc 5k
图P2.9
2.10 在图P2.9所示电路中,设静态时ICQ=2mA,晶体管饱和管压 降UCES=0.6V。试问:当负载电阻RL=∞和RL=3kΩ时电路的最大 不失真输出电压各为多少伏? 解:由于ICQ=2mA,所以UCEQ=VCC-ICQRc=6V。 空载时,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饱和失真。故
12-6 =
3
= 2mA
(2)当Rw减小时,有下面的变化过程: Rw↓→Rb↓→IBQ↑→ICQ↑→rbe↓→Au→↑ 所以,UO=Au·Ui也将增加。答案为C。
(3)输出电压若为最大,说明调节Rw减小了rbe,即增加了ICQ,UCEQ必然减小,此 时静态工作点离饱和区较近。若再增加输入电压,输出电压波形将出现饱和失真。
5.3V,有效值约为3.75V。
解图P2.4
负载时: 用戴维南定理将电路等效为解图P2.4(a)所示。
VC' C
=
RC
RL +
RL
VCC
= 6V
RC' = RC // RL = 1.5kΩ

uce = VC'C-ic RC' = 6-1.5ic
作直流负载线,与IBQ=20uA输出特性曲线交于Q2点,得 IC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 有效值约为1.63V。
Au、Ri和Ro的表达式分别为
A u

R4
rbe
Ri

R1
//
rbe
1
Ro R4
2.4 电路如图P2.4(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 时UBEQ=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的静态工 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有效值)。
解:直接耦合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 流负载线重合,求最大不失真输出电 压时可用直流负载线。但空载和负载 时,静态工作点不同,须分别作图求 解,见解图P2.4(b)所示。
图P2.2
解图P2.2
2.3 分别判断图P2.2(a)、(b)所示两电路各是共射、共集、共 基放大电路中的哪一种,并写出Q、Au、Ri和Ro的表达式。
解:图P2.2 (a)为共射放大电路,
I BQ

R1
VCC-U BEQ
R2 (1 )R3
ICQ I BQ
UCEQ VCC-( 1 )I BQ R3
(5)由于基极直接接直流电源,T的B、E极直接接电源,会烧毁T
(6)由于集电极直接接直流电源,UC=VCC=15V
(+15V)
2.7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的=80,
和RL=3kΩ时的Q点、 、RAui 和Ro。
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
rbe均相等,它们分别为
I BQ
VCC
(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 ;
A.2V
B.3V
C.6V
(2)当U 将;
i
=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则输出电压的幅值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3)在U i=1mV时,将Rw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真,若此时增大输入
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
A.顶部失真 B.底部失真
C.为正弦波
(4)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
A.RW减小
B.Rc减小
C.VCC减小
解:(1)接上负载后,交流负载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UCEQ+ICQ(RC//RL),0],此 时,Uom=min[UCEQ+ICQ(RC//RL)-UCEQ,UCEQ-UCES]。其中,
。则Uom=3 V,答IC案Q =为VACC。-RCUCEQ
空载时:
I BQ
= VBB-U BEQ Rb
=
1-0.7 15
= 0.02mA =
20uA
uce = VCC-ic RC = 12-3ic
图P2.4
作直流负载线,与IBQ=20uA输出特 性曲线交于Q1点,得ICQ=2mA,UCEQ
=6V;设饱和压降UCES=0.7V,从图
上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图P2.2 (b)为共基放大电路,
I BQ

R2
R2
R3
VCC-U
BEQ
Rb (1 )R1
ICQ I BQ
UCEQ VCC-ICQ ( R4 R1 )
Au、Ri和Ro的表达式分别为
A u


(
R2 // rbe
R3
)
Ri rbe // R1
Ro R2 // R3
Au 减小;Ri增大。
解图P2.11
2.12 电路如图P2.12所示,晶体管的=80,rbe=1k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