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作业解答

合集下载

第2章_作业 (1)

第2章_作业 (1)

第二章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以( C )代表时间价值率。

A、通货膨胀补偿率B、风险报酬率C、利息率D、投资利润率2、财务管理的两个基本价值观念是( A )A、时间价值和风险收益B、利润和成本C、风险和利润D、时间价值和成本3、在存本付息的情况下,若想每年都得到利息1000,利率为5%,则现在应存入的本金应为( A )元。

(永续年金的计算问题)A、20000B、50000C、500000D、2000004、一定时期内连续发生在期末的等额支付款项,被称为( B )A、先付年金B、普通年金C、永续年金D、延期年金5、下面有关资金时间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B.资金时间价值是推迟消费所获得的报酬C.资金时间价值只能用绝对数来表示D.资金时间价值的量无法进行计量(选择A,严格将来,时间价值是资金周转增值额的一部分,但是因为题目中没有使用“全部”的字样,可以理解为正确;B推迟消费获得的报酬不一定能获得报酬,比如资金不周转的情形。

)6、一项借款,期限一年,年利率8%,按复利计算每半年复利一次,则借款实际利率为( D )A、0.16%B、12.49%C、18.53%D、8.16%(已知名义利率求实际利率的情形)7、永续年金具有下列特征( C )A、每期期初支付B、每期不等额支付C、没有终值D、没有现值8、资金时间价值实质是( B )。

A、资金的自然增值B、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C、不同时间的价值量D、对暂缓消费的报酬9、为在第三年末获得本利和100元,求每年末存入多少资金,计算时应采用(B)。

A、年金现值系数B、年金终值系数C、复利现值系数D、复利终值系数(100元是终值,所以用终值系数计算)10.每年年底存款100元,求第5年末的价值,可用( D )来计算.(终值计算问题)A.PVIF i,n B.FVIF i,n C. PVIFA i,n D.FVIFA i,n11、当利率为10%,计息期为5时,后付年金现值系数为3.791;计息期为6时,后付年金现值系数为4.355,那么利率为10%。

第二章作业答案

第二章作业答案

′ 扌
=泣 石F」 「 谬 ?r-缶 司

← 翊 0e×

Pf-礻
Σ
=DXy犭
\・


千 口

E・ 丫

L柰
矿 △
r卜
豸灬
f2 53554
.

由 荛
,' t∶ 5'。 扌 '|彳 1j冫 l1ˉ
E
lr+l'- D(lr-rl)+ Elr-rl
)十 =(卜 肯 )Ⅸ £

∶ 而 扩
+



|又
Σ ˉ ˉ ˉ 氵 `1丨 ≤ 丨

|

li茸
|“ 丨

|




)叻 甓 5掇 礁
£|艹 叫 ・
-” 1壬
∮ 【 毒 讠
^,=
^冫
×

/‘
9‘
{
53554
讠 E× =/`pfx)二 ¢

PC丨
冫衔 X屮 丨
)L古
丿 ˉ 廿
嘲 踟

`庄

=Ⅸ
=艹 '9J叉
D∞
=锆
=口 1D竿
丿 爿陉 龈裹桡 灿口
=口

`
I:91∫
焦≈
;`;B
x丿 =£ ∝ 〕
亻 乙
立冫
犭 =走
ˇ
J南

Xl⒒
'Ⅺ 、

'ˇ x夕
,fxH辶
儿〃 〃
'严
丿

第2章作业-2 参考答案

第2章作业-2 参考答案
答案:B
二、综合题
1. 若X=-0.1110,Y=-0.1101,采用原码一位乘法运算求 X·Y=? 给出计算过程。
2.若X=-0.1101,Y=-0.1011 试利用补码Booth算法(比较 法)求X·Y=? 给出计算过程。
3. 将十进制数+76.75存入某微机中,试写出其IEEE754标准规 格化单精度浮点数形式。
第2章作业-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两个浮点数相加,一个数的阶码值为7 ,另一个数的阶码值为9 ,则需要将阶码
值较小的浮点数的小数点( )。 A .左移1 位 B .右移1 位 C .左移2 位 D .右移2 位29 .
答案: C
2、如果某单精度浮点数、某原码、某补码、某移码的32位机器数均为 OxF0000000 。这些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浮原补移 B .浮移补原 C .移原补浮 D . 移补原浮 答案: D
说明
初始值,最后一位补0 Y4Y5=10 +[-X]补
右移一位 Y3Y4=01
+[X]补
右移一位 Y2Y3=10
+[-X]补
右移一位 Y1Y2=01
+[X]补
右移一位 Y0Y1=10 不移位
+[-X]补
3. 解:76.75 = 1001100.11 = 1.00110011 ×26 指数E = 7 + 127 = 133 = 1000 0101B 127是单精度浮点数应加的指数偏移量。
4. 某微机内存有一个单精度规格化浮点数(IEEE754标准)为 C2308000H,试写出其真值。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解: X=-0.1110,Y=-0.1101 ,X*=0.1110,Y*=0.1101。 其中寄存器 B=X* ,计数器Cd=4。计算过程:

第2章拉压作业参考解答

第2章拉压作业参考解答

aEADj + 4.5aEADj = 2aF , Dj = 2F 5.5EA
4. 再由 Hooke 定律:
FN1
=
EADj
=
2F 5.5
=
0.3636F
FN 2
= 1.5EADj
=
1.5´ 2F 5.5
2
(1)图(a)为开槽拉杆,两端受力 F=14kN,b=20mm,b0=10mm,δ=4mm。 (2)图(b)为阶梯形杆,AB 段杆横截面面积为 80mm2,BC 段杆横截面面积为 20mm2, CD 段杆横截面面积为 120mm2。 (3)图(c)为变截面拉杆,上段 AB 的横截面面积为 40mm2,下段 BC 的横截面面积为
DG
=
Dl2
-
2 3
Dl1
-
1 3
Dl3=6.89 ´10-4
m
5
2-15 求附图示圆锥形杆在轴向力 F 作用下的伸长量。弹性模量为 E。
解答 对于截面缓变的圆锥形杆可假设横截面上正应力均匀分布。横截面面积为
A(x)
=
1 4
p [d1l
-
(d1
-
d2 )x]2
/l2
ò ò ò Dl =
l
edx =
FN1
FN3
FN2
D
(2)
(b) 整体分析,示力图见附图(3)。
å M Ai = 0 : FN1 ´1 + 3´ 3´1.5 = 0
FN1 = -13.5kN
FAx A
FAy FN1
B
s1
=
FN 1 A1
=
-13.5 ´103 850 ´10-6
=
-15.88MPa

第二章作业 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  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2、画前驱图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答: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分别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换去了封闭性,这样,某程序在执行时,必然会受到其它程序的影响。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6. 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试举例说明之。

答:同步: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A进程向B进程传递数据,B进程接收数据后继续下面的处理;互斥: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进程共享打印机。

22、试写出相应的程序来描述P82图2-17所示的前驱图。

图(a)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parbeginbegin S1;V(a1);V(a2);end;begin P(a1);S2;V(a3);V(a4);end;begin P(a2);S3;V(a5);end;begin P(a3);S4;V(a6);end;begin P(a4);S5;V(a7);end;begin P(a5);S6;V(a8);end;begin P(a6);P(a7);P(a8);S7;end;parend图(b)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a9=0;a10=0;parbeginbegin S1;V(a1);V(a2);end;begin P(a1);S2;V(a3);V(a4);end;begin P(a2);S3;V(a5);V(a6);end;begin P(a3);S4;V(a7);end;begin P(a4);S5;V(a8);end;begin P(a5);S6;V(a9);end;begin P(a6);S7;V(a10);end;begin P(a7);P(a8);P(a9);P(a10);S8;end;parend28、在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任务,把所采集的数据送一单缓冲区;计算任务从该单缓冲中取出数据进行计算。

第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2章作业参考答案

2. 一批晶体管中有个 9 个合格品和 3 个不合格品,从中任取一个安装在电子设备上。若取 出不合格品不再放回,求取得合格品前已取出的不合格品个数的分布律和分布函数。 解:
X0 1 2
3
p 3/4 9/44 9/220 1/220
⎧ 0,
x<0
F (x) = ⎪⎪⎪⎨321/ 4/ ,22,
0≤ x <1 1≤ x < 2
求: (1) 系数 A,B; (2) X 落在区间(-1,1)的概率; (3) X 的概率密度。 解:
x∈R
7. 从一批子弹中任意抽出 5 发试射,若没有一发子弹落在靶心 2 厘米以外,则接受该批子 弹。设弹着点与靶心的距离 X(厘米)的概率密度为
f
(
x)
=
⎪⎧ ⎨
Axe−
x2
,
⎪⎩ 0,
0< x<3 其他
X
~
B
⎛ ⎜⎝
4,
1 5
⎞ ⎟⎠
, 故分布律为
P( X = k) = C4k (0.2)k (0.8)4−k , k = 0,1, 2, 3, 4
( ) (2)P X = k
=
C5k
*
C 4− 20
k
C245
k = 0,1,2,3,4
5. 临床观察表明,某药物产生副作用的概率为 0.002。现在 900 个患者服用该药物,求至 少有3例患者出现副作用的概率.
试求:(1)系数 批子弹被接受的概率。 解:
⎧ 0,
x<0
∫ ∫ (2) F(x) =
x −∞
f
(t)dt
=
⎪⎪ ⎨ ⎪
x2 0 1 − e−9

第二章作业题解答

第二章作业题解答

第二章静电场习题解答2-1.已知半径为F = Cl的导体球面上分布着面电荷密度为A = p s0 cos的电荷,式中的炖0为常数,试计算球面上的总电荷量。

解取球坐标系,球心位于原点中心,如图所示。

由球面积分,得到2用打Q =护= J j p50cos OrsmOd Od(p(S) 0 0In x=j j psQSefsinGded00 0In n=PsF j J cos ageded(p0 0丸=sin20d0 = 0o2-2.两个无限人平面相距为d,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面电荷密度的异性电荷,求两平面外及两平面间的电场强度。

解对于单一均匀带电无限人平面,根据对称性分析,计算可得上半空间和卞半空间的电场为常矢量,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高斯定理,可得电场大小为E = ^-2e0对于两个相距为的d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同样可以得到E] = E“耳=E3题2-2图因此,有2-3.两点电荷q、= 8C和q2 = -4C ,分别位于z = 4和),=4处,求点P(4,0,0)处的电场强度。

解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叠加原理,P点的电场强度矢量为点Si和Si处点电荷在P处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即E r = Qi 弘 | ① R?4T V£0/?/ 4TT£0R] = r — r L = 4e v — 4e., R 、= J 4-0 " + 0-4 ~ = 4>/2 R 2 =r —r 2 =4e v -4e v , R 2 = J 4-0 ' + 0-4 ' = 4>/22-7. 一个点电荷+q 位于(-a, 0,0)处,另一点电荷-2q 位于(a,0,0)处,求电位等于零的 面;空间有电场强度等于零的点吗?解根据点电荷电位叠加原理,有々)=丄]鱼+鱼4矶丄忌」式中Rj =r-r L = x-\-a e v + ye v +e. R i = yl x + a 2 + r+^2 R 2 =r-r 2 = x ~a e v + ),e y+e r R? — yj x — ci + )r +代入得到式中代入得到心孟 _______ 1^x + a)2+ y 2+ z 22JaS+b+z 2(3x+d )(x+3a ) + 3),+3z ,=0根据电位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有电位为零,即令简化可得零电位面方程为要是电场强度为零,必有E x = 0, E y = 0, E : = 0一 (x+ d)[(x + d)2 + y 2 + ^2p + 2(—d)[(—d)2+ y 2 + 疋 -)^(x+n)2 + y 2 + z 2 2 +2y^(x-a)2 + y 2+ z 2丄-z[(x + d)2 + + 疋 2+2z[(x-d)2 +)*此方程组无解,因此,空间没有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第二章 力学作业答案

第二章 力学作业答案

第二章 力学一.选择题1【基础训练4】、如图2-14,物体A 、B 质量相同,B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滑轮与绳的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均不计,滑轮与其轴之间的摩擦也不计.系统无初速地释放,则物体A 下落的加速度是 (A) g. (B) 4g /5 . (C) g /2 . (D) g /3 .,,42,/2,.5b b b a a a b a b a a T m a m g T ma g T T a a a =-==== 2【自测1】、在升降机天花板上拴有轻绳,其下端系一重物,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1上升时,绳中的张力正好等于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的一半,问升降机以多大加速度上升时,绳子刚好被拉断(A) 2a 1. (B) 2(a 1+g ).(C) 2a 1+g . (D) a 1+g .[C ]1max max 122T mg ma m a a ma T T T mg maa a g -==+==-==+物对地物对机机对地()3【自测2】、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木板和光滑的墙壁之间,并保持平衡,如图2-22所示.设木板和墙壁之间的夹角为,当逐渐增大时,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D) 先是增加,后又减小.压力增减的分界角为=45°.αm图2-22BA【解答】受力分析如图右所示:垂直于板面的压力sin /sin N mg N mg αα=→=4【自测3】、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一轻弹簧相连接,再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23所示.将绳子剪断的瞬间,球1和球2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1=g,a 2=g. (B) a 1=0,a 2=g. (C) a 1=g,a 2=0. (D) a 1=2g,a 2=0[D ]121211200020T m g F F m g m m F mgT mg F ma a g a --=-====→--==-=弹弹弹弹,(负号表示向下)5【附录A3】.一根细绳跨过一光滑的定滑轮,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被人用双手拉着,人的质量M m 21=.若人相对于绳以加速度a 0向上爬,则人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以竖直向上为正)是(A) 3/)2(0g a +. (B ) )3(0a g --.图2-23(C3/)2(0g a +- (D)0a()()()()3/2,3/,)(00000a g a a a g a ma a m M g m M a a m mg T MaT Mg +=+∴-=++=-+=-=-二、填空题6【基础训练9】、 质量为m 的小球,用轻绳AB 、BC 连接,如图2-18,其中AB 水平.剪断绳AB 前后的瞬间,绳BC 中的张力比 T : T ′= .A7【自测9】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三个物体A 、B 、C ,用一根细绳和两根轻弹簧连接并悬于固定点O ,如图2-27.取向下为x 轴正向,开始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后将细绳剪断,则在刚剪断瞬时,物体B 的加速度B a ϖ=_______;物体A 的加速度A a ϖ=______.()g m m a a g m f g m a m f mg f f g m m B A ab B a ab ab3232232-.0,--.,=====+=+断后,未断时,8【自测10】、一小珠可以在半径为R 的竖直圆环上作无摩擦滑动,如图2-28.今使圆环以角速度绕圆环竖直直径转动.要使小珠离开环的底部停在环上某一点,则角速度最小应大于_____gR________.22min cos sin sin ,cos N mg N m R g gg R RRθθωθωωθ==∴=>∴>三、计算题9【基础训练12】、水平转台上放置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转台间的静摩擦系数μs =,一条光滑的绳子一端系在物块上,另一端则由转台中心处的小孔穿下并悬一质量m =0.8 kg 的物块.转台以角速度ω=4 rad/s 绕竖直中心轴转动,求:转台上面的物块与转台相对静止时,物块转动半径的最大值r max 和最小值r min .O x A B Cm 1 m 2m 3ORO图2-28AB?10【自测12】、质量为m 的小球,在水中受的浮力为常力F ,当它从静止开始沉降时,受到水的粘滞阻力大小为f =kv (k 为常数).证明小球在水中竖直沉降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e 1(/m kt kFmg ---=v 式中t 为从沉降开始计算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出现饱和失真,说明I CQ大,UCEQ小,则可减小RC,提高UCEQ,远离饱和区。 答案为B。
2.1分别改正图P2.1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 波信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
解:(a)NPN管的CE 结不能 为负电源。将-VCC 改为+VCC 。
(b)BJT的BE结不能没有限 流电阻。在+VCC 与基极之间加 Rb。 C1后也应加有限流电阻。
?
? 5.71


(3)
A?u
?
?
80 ? 5 1
?
? 400


(4)
A?u
?
?
80 ? 2.5 1
?
? 20(0

(5) Ri
?
( 20 )k? 20
? 1k?
()
(6)Ri
?
( 0.7 )k? 0.02
? 35k? (

(7) Ri ? 3k?
( ) (8)Ri ? 1k?
()
(9) Ro ? 5k? ( ) (10) Ro ? 2.5k? ( )
2.5 在图P2.5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80,rbe=1kΩ,U?=i
20mV;静态时UBEQ =0.7V,UCEQ =4V,IBQ=20μA。判断下列 结论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 ( ) A?u
?
?
4 20 ? 10 ? 3
?
? 200
(2)A?u
?
?
4 0.7
图P2.2 (b)为共基放大电?
R3
VCC-U
BEQ
Rb ?(1 ? ?)R1
I CQ ? ?I BQ
UCEQ ? VCC-I CQ ( R4 ? R1 )
Au、Ri和Ro的表达式分别为
A?u
?
?
? ( R2 //
rbe
R3
)
Ri ? rbe // R1
Ro ? R2 // R3
VCC-U CEQ 12-6
。则Uom=3 V,答IC案Q =为A。RC
=
= 2mA
3
(2)当Rw减小时,有下面的变化过程: Rw↓→Rb↓→I BQ ↑→ICQ ↑→r be↓→Au →↑ 所以, UO =Au ·Ui也将增加。答案为C 。
(3)输出电压若为最大,说明调节Rw减小了rbe,即增加了ICQ,UCEQ 必然减小,此 时静态工作点离饱和区较近。若再增加输入电压,输出电压波形将出现饱和失真。 即底部失真。答案为B。
C. 为正弦波
(4)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
A.RW 减小
B.Rc减小
C.VCC 减小
解:(1)接上负载后,交流负载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UCEQ +ICQ(RC//RL),0],此 时,Uom =min[UCEQ +ICQ(RC//RL)-UCEQ ,UCEQ -UCES]。其中,
(c)PNP 管的BE结电压应 为正偏,即VBB反向。且应在输 入端串联一个电阻。
(d)在VBB支路加Rb,在- VCC 与集电极之间加Rc。
图P2.1
2.2 画出图P2.2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 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解:将电容开路、电感短路即为 直流通路。将电容短路、电感保 留、电源对地短路即为交流通路。 如解图P2.2所示;
空载时:
I BQ
= VBB-U BEQ Rb
1-0.7 =
15
= 0.02mA= 20uA
uce = VCC-ic RC = 12-3ic
图P2.4
作曲直线流交负于载Q1线点,,与得IIBCQQ==220muAA,输U出CE特Q =性
6V;设饱和压降UCES =0.7V,从图上 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
(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 ;
A.2V
B.3V
C.6V
将(2;)当U?i =1mV 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 ,则输出电压的幅值
A.减小
B.不变
C. 增大
(3)在U?i=1mV时,将Rw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真,若此时增大输入
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
A.顶部失真 B.底部失真
图P2.2
解图P2.2
2.3 分别判断图P2.2(a)、(b)所示两电路各是共射、共集、共 基放大电路中的哪一种,并写出Q 、Au 、R i和R o的表达式。
解:图P2.2 (a)为共射放大电路,
I BQ
?
VCC-U BEQ
R1 ? R2 ?(1 ? ? )R3
I CQ ? ? I BQ
UCEQ ? VCC-( 1 ? ? )I BQ R3
2 1
) ×20
=
60m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U?≈s 20mV ( ) (12) U?s ≈60mV ( )
解: Au
= -β
RC // RL rbe
= -100
×2 . 5 1
= -250
Ri = Rb // rbe ≈ 1k Ω , RO = RC = 5k Ω
根据以上U s结= 果( 1得+ 本RRis 题)U答i =案( 1 +
作业: P138~140 1, 2,6
作业: P138
4
作业: P138~141 5,7,9,10
习 题: 2. 3 、 2.11 、 2.12 、 2.13
自测题
四、已知图T2.3所示电路中VCC =12V,RC=3kΩ,静态管压降UCEQ =6V;并在 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L,其阻值为3kΩ 。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Au 、R i和R o的表达式分别为
A?u
?
? R4 rbe
Ri
?
R1
//
rbe 1? ?
Ro ? R4
2.4 电路如图P2.4(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 时UBEQ =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的静态工 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 (有效值)。
解:直接耦合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 流负载线重合,求最大不失真输出电 压时可用直流负载线。但空载和负载 时,静态工作点不同,须分别作图求 解,见解图P2.4(b)所示。
有效值约为3.75V。
解图P2.4
负载时: 用戴维南定理将电路等效为解图P2.4(a)所示。
VC' C
=
RC
RL +
RL
VCC
= 6V
RC' = RC // RL = 1.5kΩ

uce = VC' C-ic RC' = 6-1.5ic
作直流负载线,与IBQ=20uA输出特性曲线交于Q2点,得 ICQ =2mA,UCEQ =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 有效值约为1.63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