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新版)
祖国的首都 教案

祖国的首都教案教案标题: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北京的地理位置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2. 了解并掌握北京的历史文化,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等。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祖国的首都,并培养爱国情感。
三、教学资源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展示材料。
2. 大字报、海报等展示工具。
3.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 准备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祖国的首都——北京,并询问他们对北京的了解。
-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学习北京的地理位置(15分钟)- 利用地图和图片等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北方平原和周边省份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有什么地理条件使它成为了祖国的首都?”3. 探究北京的历史文化(20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包括紫禁城、长城、天坛等著名景点和世界文化遗产。
-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历史文化为祖国做出了什么贡献?”4. 分组展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展示,如北京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 学生进行研究并准备展示材料,可以使用大字报或海报等展示工具。
5. 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交流。
- 引导学生总结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6. 课堂延伸(5分钟)-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建议他们到图书馆或使用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北京的信息,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课堂作业1. 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祖国的首都——北京的作文,必须包含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对祖国的感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首都北京》教学教案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首都北京》教学教案教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用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以此为基础认识北京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使用各种地理资料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在利用资料说明北京城市职能的过程中,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3.在认识北京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理解北京城市区域的经济特征。
4.会概括北京的地理位置特征,初步了解地理位置与北京区域特征的关系。
5.在认识北京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北京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城市职能。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与一个城市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背靠燕山、太行山,面向广阔的华北平原。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城市,正向着未来飞速发展。
那么,请你想一想,北京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条件1.看彩图,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
2.看地图册,说说气候、地理条件对北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北京的经纬度:116°E,40°N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背靠燕山、太行山,面向广阔的华北平原。
河流:永定河、潮白河等围绕城市。
交通: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
历史文化传统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什么?哪些地方表现出北京独具地域特色的“京味儿”文化?——看图ABCDH回答(主要从建筑、饮食方面回答)北京的城市职能1.实践活动看图FGHI,给每幅图写一个照片说明,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F:北京天安门,是中国政治标志,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群众与民共同活动的庄重场合,也是世界瞩目的地方之一。
E:新华门,中南海南门。
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办公的地方,新华门相当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大门。
H:外交部,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窗口,作为国家主管外交事务的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别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I: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全力机关,人民大会堂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国家政策的地方。
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
本节课程设计引入北京冬奥会情境。
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的选址以及场馆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落实课标要求,同时培养爱国热情。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
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
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列题目。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A. 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B. 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C. 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D. 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3.右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北京市的二环路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A. 地形因素B.地价因素C.气候因素D.历史因素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
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
结合右图, 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工业③石油化学工业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参考答案】C;C;D;B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2.气候3.地形二、政治文化中心三、现代化的大都市四、历史悠久的古城五、未来发展方向。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题名称: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首都北京的认识。
教学重点:1.了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掌握北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风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祖国的首都北京的认知有限,辨别和区分重要的特色风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蓝屏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激发对首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讲授(15分钟)P1:通过大屏幕地图,要求学生辨别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并将其作为独特的行政区划进行解释。
P2: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历史,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详细阐述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历史意义。
Step 3:展示(15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频,介绍故宫、天坛、长城等北京的文化景点。
2. 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特色风景,如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等著名景观,并向学生解释其独特之处。
Step 4:思考(15分钟)1.分小组就学生所掌握的关于北京的知识进行讨论。
2.要求学生就北京的景区进行点评,包括自己最想去的景区和为什么。
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北京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首都。
Step 5:巩固(10分钟)老师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设计一份旅行方案,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等。
Step 6:总结(5分钟)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并邀请有机会去北京的学生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对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旅行方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北京的兴趣和热爱。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用生动的语言,富有童趣的图片,展现了北京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勾画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国家首都形象。
课文先总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后通过描述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和雄伟展示了北京古老而具有现代气息的面貌;接着介绍了北京的高楼大厦、立交桥、街心花园和旅游胜地等,突出了北京的美丽,以及北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以四幅插图展示了我国四个直辖市的各自特色,启发学生搜集有关四个直辖市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去过北京,对北京有一定的了解,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对北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和雄伟,感受北京的古老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风貌,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古老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风貌,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叙述:同学们,我们祖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还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们知道哪些城市是祖国的心脏吗?(生答:北京)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北京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资料(5分钟),同时播放《歌唱祖国》歌曲。
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北京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
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走入北京,看看北京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读,检查互相纠正字音。
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读正确。
重点指导读准:广安门广场、建筑博物馆、登上天安门城楼几个词语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市”、前鼻音“南”。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北京;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一、政治文化中心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第1课《首都北京》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1课《首都北京》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了解认识区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首都北京》;
二、首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师:课件出示我国首都北京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首都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它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
师:通过刚才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京的城市职能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 6.4《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3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祖国的首都——》教案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的位置、X围、河流和地形等自然特征,并能对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理解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意义。
3.使学生了解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点:市的历史文化传统。
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大家知道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对,。
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某某国的首都。
大家对了解多少?有谁去过?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一)政治文化中心由于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学生回答:(政治职能)。
阅读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
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承转:我们认识了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认识了的主要职能是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而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同时也觉得着它的未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了解北京的位置与范围,古城与新城的变迁。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位置、范围。
北京的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片。
提问: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
你对北京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符号:
(1)首都北京的符号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人民大会堂: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古城北京的符号:
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3)现代北京的符号
“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
2.面积、人口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3.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面向渤海(距渤海150千米),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
(3)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4.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读图,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1)从地形、地势、河流待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平坦开阔,周围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有对外联系的通道,距海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河流流经,能够提供水源、航运和防御之利;周围地区能源、粮食等供应充足。
(2)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依山傍水,靠近海洋,进能攻,退能守,西面和北面有广大的腹地,资源丰富,所以地理位置优越。
拓展延伸:北京为什么被选为首都?
(1)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5.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平原
拓展延伸:详解地形地势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
6.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中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
视频:北京大学
视频:清华大学
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等。
国际交往中心:
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拓展延伸:国际竹藤组织
国际竹藤组织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赢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唯一一家针对竹和藤这两种非木质林产品的国际发展机构。
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拓展延伸:亚太经合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
该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活动: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北京城城址向北移动了一些,规模不断扩大。
(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无论北京古城城址怎样变迁,始终靠近河流和湖泊,而且不断向大的河流和湖泊靠近,便于利用河流和湖泊进行生活用水的取用、运输和防御等。
【课堂练习】
1.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代表机构,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D)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经济中心
D.国际交往的中心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的(C)
A.颐和园
B.故宫
C.中南海
D.人民大会堂
3.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中部
B.从西北出屠庸关,可进入黄土高原
C.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D.离天津新港1500千米
4.有关北京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②古城址的变迁与水源密切相关;
③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④中华世纪坛是北京的名胜古迹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我们的首都——北京的自然环境、职能、城址变迁的影响因素)【作业布置】
1.说一说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北京都有哪些职能?请各举一例。
【板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1课时)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符号
面积、人口
位置
位置的优越性
自然环境
城市职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的职能,学会了用地图及资料评价北京的地位位置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