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11页word文档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股市崩盘

历史上的两次股市大崩盘在当今的时代,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股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再单单是一种企业融资的行为,更是无数股民体验人生的所在。
当股市牛劲十足,疯狂飙升时,股民喜笑颜开;当股市像一头病熊,全线跌停时,股民心急如焚。
当今天的股民沉浸于投资获利带来的幸福时,也应看到硬币的另外一面,那些股市曾经有过的重大灾难,那些黑色的记忆……1929:“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对于美国的经济以及股民来说,都是最黑暗的一天。
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抛!抛!抛!”所有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计价格、不计成本,只要抛掉就好,经纪人被“抛”得发晕、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
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盘。
对于这个黑色的梦魇,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日子的降临恰恰是他们自己催生的。
对于美国来说,一战是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由于大发战争财,美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股市一派牛气,入市炒股成为全民的投机行为。
到1928年,股市几近疯狂。
在地铁中,人们纷纷指责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以致人们在乘车途中无法炒股。
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有大黑板,并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
在得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高音喇叭收听电台的消息,实时了解行情。
当乘客乘坐出租车时,司机会和乘客热情地讨论股票行情,就连宾馆门口擦皮鞋的小童也会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
大多数股民都是炒短线,并非为了长期投资。
在疯狂的投机热潮刺激下,纽约股市一涨再涨。
所有投身其中的人们都未曾想到,当时股市的行情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历次股灾的回顾和启示

6
1989年日本股灾,迟到的救市
随着股市的下跌,经济的下滑和地价的下降,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 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面对股市的大跌,日本政府在 1995 年前按照传统的危机处 理方式来被动解决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日本货币当局重新转向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降低利率(在随 后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货币供应,但是收效甚微。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 稳定股市和经济,但力量太小,几无成果。日本政府直到 1998 年10月才宣布开始直接将资金注入到问题 金融机构中,市场对于救援计划的反应非常正面,日本的银行股在救援计划公布后三个月内上涨 20%、 一年后上涨 88%,直接注资的救援效果较先前宽松货币政策,或是刺激财政方案来得直接,但到此时, 日本经济已经度过了“失去的十年”,救市效果不能称之为好。 日本金融危机发生后直到 1998 年才出台 大规模的救市政策,最终整体花费成本占总体经济 GDP 的 13%,居历次金融危机之冠。
• 对比 2007年5.30由于印花税提高,最低调整幅度23%,调整周期 5个交易日,指数跌幅大于5%只有两次,震荡调整41个交易日后 新高
• 下跌速度急,多数个股出现连续跌停,场外配资和高杠杆资金得 到血洗,融资融券收到严重冲击,融资余额急速下降8000亿
• 影响大,出现A股史上最大停牌潮和增持潮,政策救市力度历史罕4 见
20
中国未来市场的走势
• 1、延续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机构和监管体系 A股会美国化及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是A股最 后的希望。因为如果A股不能美国化,那么 我们A股过去23年的运转的周期是A股很少 有2年以上的牛市,如果A股不美国化的话, 目前A股投机严重,市场价值估值体系欠缺, 投资者势力不对等及恶意操控市场的行为 将A股打入深深谷底,A股未来这一段时间, 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应该是走大熊市。
中国股票市场上出现过的三大悲惨景象

从对市场的支持到模糊,再到不断的提示风险,再到实质上的频频出手干预政策(如印花税提高),打压股市的态度越来越强烈和露骨
上述趋势指标中,估值与技术为最关键,当估值和技术同时符合,其它指标大部分符合时,则击中的概率是相当高的。但历史是相似而非一致的,因此上述指标只能参考定性,而不能生搬硬套的定量决策。
在技术指标发生不同周期矛盾的时候,一切以月线为准。另外,PE的规律随着时间而慢慢趋于不准确,因为10年20年后的市场整体估值和GDP水平也许早就不支持60PE的存在,15PE也很可能不再是历史的低点。
下一次重大历史底部形成时期将在2012年6月-11月之间,见底区域为1600-1800区域,因此目前躲避熊市下跌,保存资金就是最重要的,不要担心踏空,2012年你会看到遍地是黄金的3-5元股,就怕你没有钞票抄这历史性大底,耐心等待大底出现。
第三部分,现象和对策总结
连续的加息、基金窗口指导、暂停新基金发行、大盘股不断上市或者大额度融资
市场不断的找寻泡沫支持的理由,几乎没有机构看熊市场,一致性的看好市场的持续走好,基金和股票开户数连创新高,特别是周围从不关心股市的人开始纷纷入市
配合技术面,出现前景不明的重大隐患事件,比如金融危机、严重的通胀迹象、某热点经济泡沫崩溃迹象等
第三大历史惨景: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节节攀高,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世界性通涨因素也开始威胁困饶中国经济,结合人们担心中国经济拐点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到顶,国际热钱开始流出,更重要因素随着大小非股东股票上市锁定期开禁,流通股东与大小非股东前面被掩盖的矛盾开始不断充分暴露出来,虽然有了股改,大小非通过了象征性的对价给了流通股东一定补偿,但是大小非股票持仓成本和流通股东高溢价持仓成本矛盾在疲弱的股市环境中充分显现暴露出来,这是目前出现历史第三大惨景历史原因。2007年10月16日,6124.04点---到目前8月13日,经历44周,大盘已经跌了:61.2%。这次惨景的日平均下跌速度已经超越了前两次日平均下跌速度。目前第三惨景还没有出现明显结束迹象。目前我们重点留意8月22日多空在2460点一带较量?这一带是45日BOLL线,这里得失?对多对空都显得比较重要,因此具有一定战略意义。
近代中国的三次大股灾

近代中国的三次大股灾作者:蓝语嫣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06期在1850年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就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都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两,就连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拥入,一些钱庄也不甘落于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这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离股灾的爆发也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遍布大江南北,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胡雪岩却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到了10月,开平股票每股只值70两,到1884年则跌落到29两。
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也从1882年9月的每股253两跌至1884年的34两。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185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
股票市场崩盘:历史上的教训

股票市场崩盘:历史上的教训市场经济中,股票市场作为重要的经济交易场所,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资金配置的重要角色。
然而,股票市场也存在波动风险,有时会出现崩盘现象,给经济和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教训。
本文将回顾几次历史上的股市崩盘事件,总结教训,并探讨如何规避类似风险。
一、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也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当时股市在短短几天内蒸发了大量资本。
这场崩盘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教训之一是市场过度狂热和过度杠杆。
当时的投机热情使得许多投资者借贷购买股票,当市场出现下跌时,这些投资者无法偿还贷款,引发了恶性循环。
二、1987年全球股市崩盘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普遍遭受重大冲击,这次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教训之一是市场机器交易的脆弱性。
当时,大规模的电脑指令交易在数分钟内导致股票价格暴跌,市场陷入混乱。
这次事件迫使监管机构采取措施,限制机器交易,并加强市场监管。
三、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暴雷,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被誉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次事件展示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波动传染性。
教训之一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并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中国股市崩盘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崩盘,被称为“中国股市黑周一”。
这次崩盘揭示了资本市场结构问题和市场操纵行为。
教训之一是市场风险的内外因素。
内因包括股市泡沫、杠杆交易等,外因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市场影响。
维护市场稳定需要从制度、政策和市场参与者多个方面入手。
总结以上几次股市崩盘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第一,市场的过度狂热和过度杠杆是产生崩盘的重要原因,理性投资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第二,市场机器交易的脆弱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监管机构应加强市场监管。
第三,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是预防类似风险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19-2019,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那么能够按比例渗入股市的量也就是减少的。
当然,您会说除了企业的资金还有居民的资金可以流入。
可是有两个事实您不要忘了。
其一,我们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居民不可能将所有储蓄用于证券投资;其二,经过前两年轰轰烈烈的“式”营销,能进来的钱早已就位,这个从现在基金和理财产品发行火爆程度的衰退就不难看出端倪。
试想一下,前两年在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火爆行情诱惑下都不进来的资金,难道行情越来越差,他们就会来了?稍微有一点常识,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国内没辙,再看看国际也就是国外。
现在正是全球生产关系瓶颈的初期,以美国次级债为导火索的全球衰退刚刚露出冰山一角,这个时候各国的金融市场都需要各国央行注入流动性,也就是缺钱。
在这种背景下,能流入国内的钱是增多还是减少呢?既然国内和国际的钱都在减少即使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期望今年的行情比去年好,今年的钱比去年好挣?您说是吗? 3.可是从目前看来,想要今年供给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首先在的工作报告里,创业板的推出被纳入了议程,也就是今年一定会推出,即使今年IPO和再融资的总额和去年基本不变,这一块的抽血是实实在在增加的。
另外就是有关允许境外公司来A 股上市解决红筹股回归的问题今年也非常有可能破题,别的红筹公司我们暂且不说,光是中移动、中电信、中海油这些巨无霸加入,今年的IPO额肯定会创新高。
接着是平安1200亿的再融资方案被通过,虽然从1600亿减少到1200亿(当然这是中国最惨烈的非暴力不合作市值蒸发运动)但是一数字仍然接近去年再融资额的三分之一,平安这样一个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不说明用途、在不顾中小股东压力的情况下况且能如此?其他公司还不跃跃欲试?所以今年的再融资额恐怕也要创新高。
如果这样矛盾就出来了。
一个月49次登陆龙虎榜,没有人怀疑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有大鳄深藏。
是宁波敢死队移师这里?是机构客户在此安营?还是一群大户集结于此?事实会让你大跌眼镜。
让湖墅南路风生水起的,其实只有一对夫妻。
丈夫章建平是绝对核心,妻子方文艳是他的助手。
他们有多大实力? 20亿资金,一年交易700亿元。
今年1月8日,章建平光买中信证券的资金,就投入了5.3亿元。
2019年7月以来,湖墅南路上榜的几乎每只股票,都是这对夫妻导演的。
2月25日至28日,理财周报记者数次踏访湖墅南路,都未能见到章建平夫妇本人。
但通过遍访杭州证券业人士,并多方求证,章建平的面目,已经大体清晰。
一个人贡献营业部成交额一半在朋友的描述中,章建平个子较矮,微胖,不会开车,甚至连手机都没有。
章性格和,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没人会想到他是有10位数身家的人,更不会将他同“股神”联系起来。
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从事家电的销售和批发业务。
1992年,章从XD杭州解辞职,回到老家临安,做起了复印机维修的生意。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章建平将当时仅有的5万元资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1996年至2019年,炒股可以透支,应该说,正是这个机制,成就了他。
2019年,他账户上的资金,已经从5万元增长到20万元,2019年达到500万,一年后又到了3000万元。
” 2000年,章建平杀入刚刚推出的香港创业板,可惜才半年时间, 3000万元资产,就亏了一半。
经此一役,章建平据说理性了不少,从此顺风顺水,在2019年年末接触中信证券和建设银行前,几乎没载过大的跟头。
他的资金规模,也一直平稳上行。
2019年高峰的时候,章建平个人的资产,据说已经达到近20亿元。
如果把他放到中国最牛散户百强榜,章建平是绝对的第一,即使放在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并驾齐驱。
了解其实力的人,都将其奉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
可供佐证的是,2019年,章建平在沪深两市的交易额,光股票一项,据说就达到了700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2.8亿元。
单单印花税,他一年就给国家上交了近2亿元。
记者注意到,整个2019年,湖墅南路营业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额,不过639.5亿元,如果沪深两市成交额相当,那么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据了整个营业部的一半强。
据说2019年的时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据90%份额。
'东吴湖墅南路可以说是章建平一个人撑起来的,兴衰全寄托在他身上。
章建平钱多了,确实也怕被监管部门盯上。
据我们了解,他基本遵守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
交易所说哪个股票不能买,他绝不会顶风,比如近段时间市场炒作极为疯狂的全聚德和N金风,章建平就没有参与。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只浙江游资屡屡兴风作浪的股票,东吴湖墅南路确实没有上榜。
8年时间换了3家营业部从1996年进入股市后,2000年,已经颇有实力的章建平到了国信证券杭州保俶路营业部,两三年后,又去了新疆证券庆春路证券营业部。
章建平加盟后,新疆证券营业部马上成为杭州证券市场最大的一匹黑马。
2019年,营业部排名全国743名,次年就蹿到了270名,接下来两年分别为317名、325名。
2019年全国8大敢死队栖身营业部,新疆证券杭州营业部排名第五。
当时市场传言,宁波敢死队有核心成员转战这里,却不知主力正是章建平。
2019年7月,章建平转移到东吴证券,新疆证券营业部的交易额应声而下,2019年就直线下降到1840名。
显然,章建平及其追随者的离去,让新疆证券一下从云端坠入谷底。
“他有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既可以让一个营业部绝处逢生,也可以让一个营业部瞬间死去。
”据说浙江本土券商财通证券总部、银河证券杭州管理部等,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挖他过去,但因为东吴证券服务到家,一直未果。
东吴湖墅南路的总经理杨运是位女士,在服务客户方面,有一般男性经理所没有的细致。
今年年初买下自己的私家车前,章建平每天早晚来回炒股,都由营业部一位高层开车接送,风雨无阻。
营业部唯一的一辆轿车,几乎成了章建平夫妇的接送车。
有一个版本的说法是:章建平还在新疆证券营业部时,有一次和宁波过来的一位敢死队成员一起吃饭,杨运刚好也在场,席间端饭送菜,极尽殷勤,章建平当即被感动,之后终于下决心,移师此前默默无闻的东吴湖墅南路,并以一己之力,将湖墅南路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龙虎榜,最终成为令市场刮目相看的浙江游资大本营。
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东吴湖墅南路几乎所有上榜股票,都是章建平一手主导的。
他的风格与宁波敢死队有些类似,就是调动巨额资金,博新股和强势股,短线操作,见好就收。
因为资金量大,交易频繁,而且屡屡上榜,章建平早就被沪深交易所定为“疯狂的投资者”,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据说有段时间,深交所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有一次还警告他,再不收敛,就让营业部总经理到深圳谈话。
两只股票赚了上亿元在章建平参与过的数百只股票中,据说北辰实业和招商轮船是他赚得最多的两只。
2006年10月16日,北辰实业上市,东吴证券湖墅南路买入92268946.62元,居买入榜第二。
11月9日,北辰实业出现首次涨停,湖墅南路买入31769415.98元,排名第一。
11月20日至22日,营业部又5次上榜,3天共成交1.54亿元。
从10月16日上市时的3.27元,到12月 6日收盘的8.91元,一个多月时间,北辰实业即大涨172%。
在此期间,湖墅南路共上榜14次,累计买入2.5亿元,卖出2亿元。
几乎与北辰实业同时,招商轮船也掀起了大涨行情。
2006年12月1日,招商轮船上市首日,就从开盘的5.51元最高涨到了6.70元,收于6.37 元。
湖墅南路排在买入第一位,单向买入1.05亿元,随后三天招商轮船连续涨停,湖墅南路分别买入0.35亿元、0.45亿元、0.58亿元,卖出 0.65亿元、1.09亿元和0.5亿元。
到12月11日的7个交易日中,湖墅南路共上榜10次,累计买入3.3亿元,卖出3.52亿元。
在2只股票上,章建平的获利,据说就达上亿元。
数亿资金折戟中信证券 2007年12月14日(周五),章建平开始建仓中信证券,首次以84元左右的价格,买入1.68亿元,第二个交易日,又买入2.23亿元。
1月8日,章建平尝试拉升突破,当日动用资金5.3亿强势买入,中信证券最高拉至98.88元,但出乎章建平意料,中信证券没能封住涨停,收盘时反而掉到了92.88元。
次日,章建平火速出货1.6亿元。
这段时间,大盘尚在盘升,中信证券也有所上行。
但1月15日,中信证券以98.35元开盘后,急速下跌,以94.04元收盘,此后几个交易日,又狂跌不止,到1月22日收盘,股价已经跌到了72.57元。
这中间的1月17日,章建平又补仓5468万元。
章建平也许认为反弹的机会已经来临,22日买入8585万元。
不料股价依旧埋头下跌,1月30日开盘,只有69.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