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习俗

合集下载

印度尼西亚习俗礼仪

印度尼西亚习俗礼仪
印尼人很懂礼貌绝对不讲别人的坏话,自然也不喜欢那些讲别人坏话的人,与印尼人见面可以握手,也可以点点头。在印尼,一般商务访问穿西服,打领带,穿长裤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应穿西装,须事先须约,准时赴约。印尼贸易事业是一种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业,大多数进出口业务由9个国营贸易公司(niagas)经手。印尼商人做决定甚慢,业务谈判一般都很长,为求好结果,最好准备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礼,尤其好互赠礼物。访问时宜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商人、官员及他们的妻子。应邀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上一束鲜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礼不可,但最好说几句感谢的话,或写个便条表示谢意。谈话时,避免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 共2页,当前第1页12印度尼西亚的习俗礼仪
商务活动,最好于9月至次年6月进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阴雨连绵。每年假日不同,宜于旅行前查问清楚,注意饮食卫生,别喝生水。
海关规定,入关可携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1公斤。酒1瓶未开,1瓶已开。进出口印尼币限2500runiahs,外币不限,先报数额,出关时可携出。
计程车小费10%,饭店经常已在帐单中附加10%小费,其他服务各给100~200rupiahs小费即可。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某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 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吧”。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度尼西亚的婚俗

印度尼西亚的婚俗

印度尼西亚的婚俗1、印度尼西亚马布尔人的婚俗印度尼西亚邦加岛上的马布尔人结婚有年龄限制,男性须满16岁,女性最小15岁。

近年来,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规定男性结婚前必须行过割礼。

青年男女的婚事一般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

恋人情投意合,便私下订立婚约,女子按约定日期逃往男方家。

过三天或更长时间,男方派人去女方家求婚,同时与女方家定下聘金数目和婚礼日期。

婚前,必须将这对青年男女送到女方家。

婚礼由巫师主持,男女双方家人和亲属均在场。

新郎、新娘先念结婚誓言,新郎在结婚誓言中必须说,如果妻子怀孕或病重,决不远赴外地,今生今世决不娶亲。

新娘则发誓道,一定尽到妻子的责任,倘若婚后30天内不能与丈夫和睦相处,甘愿以丈夫聘金的三倍加上丈夫的全部结婚费用作为赔偿,并随即与丈夫离婚。

然后互碰额头。

仪式结束,即摆婚宴,以烧猪、烧鸡等上等食品款待宾客。

从结婚之日起,新婚夫妇一直住在女方家,直到有自立能力为止。

马尔布人禁止一夫多妻。

马尔布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传统婚俗,70年代才开始受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某些影响。

2、印度尼西亚巴里人的婚礼巴里人多数信仰印度教,贵族与平民的婚礼仪式大不相同。

平民在婚礼前要举行“静心”和“祈祷”两种仪式。

目的是要使头脑空寂明净,以便接受神的意旨,开始新的生活。

婚礼前一天,新郎身穿传统的民族服饰,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去女家接新娘。

新郎一到女家,高僧便连敲三下女家门,新娘闻声出来开门,与未婚夫互致敬意。

然后,随同新郎去男方家举行婚礼。

贵族结婚新郎新娘致必须穿巴里贵族盛装,由男女仆一人陪伴步入庭院,然后各自上轿,新娘在前,新郎随后,被抬到礼仪厅。

沿途白布铺地,两旁有长矛队夹道助兴。

婚礼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坐在专设的新人席上,两位高僧主持拜神仪式,祈求神灵降幅于他们。

此时24名老者不停地唱赞歌,一位身着白衣的老艺人表演面目舞。

拜神完毕,新人接受圣水洗礼。

最后婚礼以踩牛头仪式结束。

3、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婚礼中爪哇地区的婚礼仪式的主要特点是跳“抢新郎”舞蹈。

印尼礼仪风俗.ppt

印尼礼仪风俗.ppt

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 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 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 习惯。
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 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 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 身上,以此表示友善。
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 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 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 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 爱的菜肴“烤猪肉”来进寺(清真寺)脱鞋之 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 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 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 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 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 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 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
印尼礼仪风俗
目录
1
第一章 社交习俗
2
第二章 礼节礼仪
3
第三章 信仰忌讳
第一章 社交习俗
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 来概括: 印尼是个千岛国, 百性崇拜敬养蛇; 伊斯兰教为国教, 信仰忌讳特别多; 民族种类很复杂, 大小共有一百个; 探亲访友有讲究, 未曾进屋鞋先脱; 相识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会受冷落。
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 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 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
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 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 止,并会招来幽灵。
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 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春药”、“性”、 “污辱”等极坏的印象。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 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脏”、“瘟疫”和“灾难” 的印象。

印度尼西亚风俗法规培训

印度尼西亚风俗法规培训

印尼法规
1、除不得携带印尼法律明令禁止的物品(如武器、毒品)外,来印尼旅游的 中国游客携带的其它用品不得超过自用的限度。如所携物品数量过多,有可 能被海关没收。近年来,公民因非法贩卖小商品被印尼有关部门查处的情况 已多次发生,提请赴印尼的人员严格遵守当地的规定,不要贪图小利。 2、来印尼的中国公民应在签证规定的停留期内出境,按印尼的移民法规,对 逾期居留的外国公民将依法拘留和驱逐出境,并处以每天20美元的罚款。如 果需要办理签证延期,不要轻信和委托不熟悉的人办理。 3、持有商务考察或旅游探亲签证的中国公民不可在印尼进行销售、演出、行 医、算命和其它与签证目的不符的工作或活动,否则将被视为违返签证条例 而被移民局或警察局拘捕并驱逐出境。 4、请保管好自己的护照、身份证、机票等,并保留一份复印件,以防万一。 如您的护照遗失,要立即向当地的警察机关报失,取得警察机关的护照遗失 证明,并同时向大使馆报告,申办临时旅行证件,之后向印尼移民部门办理 出境或停留手续。 5、在印尼,对别人的服务和帮助支付适当的小费是非常普通的现象。小费的 数量视情况而定。但这一点对于政府官员的公务行为并不适用,如果印尼官 员强行索要小费或者索要小费数额过大,请向印尼有关部门投诉,并请求中 国驻印尼大使馆提供协助。
实用信息
1、紧急求助 急救:118 火警:113 信息查询:108 打国际长途:104 报警电话:+62-21-5250110 医疗急救电话:118 印度尼西亚国家紧急救援(SAR):+62-21-5502111 2、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 地址:jl.mega kuningan barat 10 no.2,jakarta selatan 12950 电话:5761026(14:00~16:00) 对外办公时间:周一 ~ 周五 上午 09:00-11:30 各类证件的申请及办理, 领取证件 下午 15:00-16:00 仅限领取证件(节假日休息)

印度尼西亚习俗文化介绍

印度尼西亚习俗文化介绍

印度尼西亚习俗⽂化介绍印度尼西亚习俗⽂化介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或简称印尼,国⼟总⾯积1904443平⽅公⾥。

印度尼西亚北与马来西亚、⽂莱相连;西北隔着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望;东北隔着苏拉委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东与巴布亚新⼏内亚连接;东南与澳⼤利亚相对;西南与西⾯是辽阔的印度洋;东⾯与北⾯是浩瀚的太平洋。

印度尼西亚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积最⼤的群岛国家。

(⼀)着装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服装,⼀般是着上⾐,下⾝围纱笼(⼀种长围裙)。

⼥的上⾐是对襟长袖,没有⾐领,下⾝是围⾊彩艳丽的沙笼。

男的上⾐是有领对襟长袖,下⾝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

⼥的⼀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或带⿊⾊⽆边⼩礼帽。

平时男⼥都喜欢穿拖鞋或⽊履。

由于天热,印尼⼈⼀般不喜欢穿袜⼦。

男⼈扎的头⼱,料⼦也很讲究、⽽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

扎的⽅式随各地⽽异,扎成四⾓形、三⾓形或圆形。

头上戴的⽆边⼩⿊⾊礼帽,通常是⽤平绒布制作,颜⾊发亮。

按印尼⼈的习惯,男⼈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已长⼤成⼈,要讲究礼仪了。

(⼆)饮⾷印尼地处热带、不产⼩麦,所以居民的主⾷是⼤⽶、⽟⽶或薯类,尤其是⼤⽶更为普遍。

⼤⽶除煮熟外,印尼⼈喜欢⽤⾹蕉叶或棕榈叶把⼤⽶或糯⽶,包成菱形蒸熟⽽吃、称为“克杜巴”。

不过,印尼⼈也喜欢吃⾯⾷、如吃各种⾯条、⾯包等。

印尼⼈吃饭不⽤筷⼦,⽽是⽤勺和叉⼦,有时也喜欢⽤⼿抓饭。

抓饭时,先把⽶饭盛在盘上,然后⽤右⼿指将饭捏成⼩团,送到嘴⾥⼀⼝⼀⼝地吃。

饭桌边上要放⼀碗清⽔,边抓饭、边不时⽤⼿沾沾清⽔,以免使⽶饭沾粘在⼿指上。

喜欢⼿抓饭的⼈,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饭桌边上要放⼀碗清⽔,边抓饭、边不时⽤⼿沾沾清⽔,以免使⽶饭沾粘在⼿指上。

喜欢⼿抓饭的⼈,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三)住房印尼⼈的住房,城市和农村不⼀样,城⾥的住房⼀般是现代式建筑,⽽农村则随各族和各地的习惯,⽽建造不同式样的住房。

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习惯及礼仪文化一、国名渊源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

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

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

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

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

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

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三、主要概况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

人口1.6694亿(1986年)。

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级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

首都雅加达。

货币为“盾”。

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四、社交习俗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

印度尼西亚文化

印度尼西亚文化

文化差异——小谈印度尼西亚(Indonesia)风俗习惯学院班级:外国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五班姓名:甘兴花学号:20101050125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界边疆已不再成为我们进行国际交流的障碍,整个世界正逐渐转变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地球村”,人们之间的跨国界交流热潮与日俱增。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而这种种差异往往会成为我们进行国际沟通的绊脚石。

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切不可唯我独尊,以我划线,更不能把本国的礼仪风俗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为了让我们的国际交流变得更顺畅无阻,,在商务沟通和民间交流时能做到“入乡随俗”,我们必须学习和了解更多有关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

东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让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为了个更好的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前景,在世人面前展示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人的谦卑文雅,我们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关于其他各国的特色和风情。

在了解异国风情的同时,把中国文化与之作比较,你会找到无穷的乐趣。

现在,我们就以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为例,细细分析该国的风情礼仪特色。

印度尼西亚的基本信息国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别称:千岛之国、千山之国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民族:爪哇族占47%,其他主要有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宗教: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因此,它的习俗会更特别多样。

日常生活中的习俗:①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人们每天至少要冲洗三次澡。

这在我们看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而且有人会因此批判他们严重浪费水资源。

但我觉得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天气热就容易流汗,如果不及时冲洗就会遗留下一股汗臭味,这样子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不好受的,所以每天冲洗三次是可以接受的。

印度尼西亚婚姻制度

印度尼西亚婚姻制度

印度尼西亚婚姻制度印度尼西亚共和国(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

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

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全国共有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

印尼人口2.76亿(2023年),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和马来族分别占7.5%。

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

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

石油天然气、纺织服装业、汽车装配、钢铁、机械、建材、煤炭、化肥、制药、橡胶、电子、木材加工、造纸、制鞋、皮革制品、金属制品、可可、棕榈油、食品饮料等已成为印尼的支柱性产业。

总的来说,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婚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要求其成员在婚姻方面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有关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

印度尼西亚的婚姻制度在其法律和社会规范中有一定的规定。

首先,印尼的婚姻法主要受伊斯兰教法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世俗法律的规定。

在印尼,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认可的行为,必须在证婚人、见证人和州官员的面前进行,以确保合法化。

其次,印尼的婚姻法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为指导原则,但实际上允许一夫多妻。

伊斯兰律法规定一名男子可以迎娶至多四名女子为妻,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得到第一位妻子的同意或第一位妻子没有或失去生育能力、有残疾或不治之症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夫多妻制在印尼社会中并不普遍,而且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有58%的印尼穆斯林认为一夫多妻制是不道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米南加保人在斋月前一周举行宰牛仪 式,所宰杀的牛作为斋月第一个黎明前 封斋饭的菜肴。 6.爪哇农村的“抢糕”仪式。 7.新船下水仪式,庆丰收仪式,播种仪 式,人们都要带上白薯,玉米,稻谷, 蔬菜,酒等食物和饮料参加仪式。 8.巴达克人用餐时不得随意打扰。 9.僎他人不吃牛脑,不吃动物内脏。
婚俗
生活习俗 —饮食文化
饮食结构和方式 节日、仪式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和方式
• 主食:大米 • 口味:喜欢清淡,酸,甜,辣和辣椒;忌 咸 • 风味小吃:炸香蕉、糯米团、糯米糕、 鱼肉丸、涂酱羊肉串、炒米饭 • 烹饪方式:煎,烤,炸 • 特色食物:豆酵饼、沙爹(烤羊肉)、 凉拌什锦菜、印尼炒饭 • 饮食方式:手撕,抓饭
炸香蕉
糯米团
涂酱羊肉串
鱼肉丸
节日、仪式饮食习惯
1.在举行隆重庆典和庄严祭祀时款待或者 供有象征高贵和庄严的黄米饭。 2.举行结婚仪式时吃黄米饭,以祝福新郎 和新娘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3.在伊斯兰教历1月10日的阿舒拉节喝 “苏罗”粥,吃烤鸡,肉串,炸肉丸等。 4.伊斯兰教徒在迎斋活屋院 • 忌讳吸丁香烟 • 吃饭用蕉叶而忌讳用盘碟,喝水用 椰壳而忌讳用玻璃杯 • 忌讳种水田,养羊,养鱼 • 忌讳用枕头
生活娱乐
• 赛牛习俗: 1965年,印尼已故总统捐赠了一个银杯, 作为赛牛盛会夺取的锦标。 • 斗牛习俗: 牛与牛斗,不是西班牙的人与牛斗 • 斗鸡习俗: 巴厘岛最为突出,斗鸡是一种赌博,每逢 节假日。斗鸡必不可少
禁忌
• 除了长辈外不能触摸别人的头 • 递东西不单独用左手,而习惯用右手 • 不直呼老虎,而称为祖先,祖宗,老人或 拿督 • 一些地区不得贩卖母牛 • 孕妇不能戴项链 • 严禁把熟睡的人突然叫醒
——民俗
民俗
• • • • • • 民族服饰 五彩缤纷的生活习俗 千姿百态的婚俗 五花八门的葬俗 娱乐习俗 千奇百怪的禁忌
民族服饰
• 印尼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 着巴迪克上衣,下身围纱 笼(一种长围裙),并配有 色调一致的腰带和披肩, 平时男女都喜欢赤足穿拖 鞋或木履。近年来,印尼 人的服饰日趋现代化,西 装和时装日益盛行。
1.求婚 求婚的方式: 男青年的家长到女青年家说亲 男方派代表或请媒人说亲 男青年自行求婚 2.抢婚:特指“逃”婚,没有强迫的意思 3.婚礼:穿本族服饰 4.彩礼:订婚礼品,婚礼费用,结婚用品
巴厘岛上的浪漫婚礼
葬俗
• 土葬:达雅克人,马布尔 人,尼亚斯人, 松巴人, 托拉查人,阿斯玛特人 • 火葬:巴里人,卡罗人, 巴布亚人 • 晾尸:巴里土著人,德班 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