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城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我国城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1.前言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的血液。

而城市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中的20%左右,预计2050年将达47%左右。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

在2009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中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发展要立足于水资源的可能”。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循环和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严重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量和质,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我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70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 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

…]城市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

如果说在过去20 年里,在我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1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城市的水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那么在今后20 年里,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再上升20个百分点,传统“有效”的办法何以为继?把握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也是把握城市兴衰存亡的大事情。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指通过整合多种手段,对城市水体进行综合治理,达到提升水质、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水环境的恶化不仅污染了地下水资源,还导致了水质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水资源管理不善、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损害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

【背景介绍】1.2 问题意识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与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有的治理手段和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需要。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各个方面缺乏协调和整合,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缺乏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制约了其进展和效果。

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更好的成效。

2. 正文2.1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1. 水体污染严重:城市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废水排放和垃圾堆积,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2. 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导致城市水环境恶化。

3. 设施不完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排水管网老化、水处理设备不完善等,影响了水环境治理的效果。

4. 监管不力: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监管不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当前状况,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况1. 水质状况恶化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因素,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急剧恶化。

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得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2. 河流污染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走廊,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3.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三、水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4.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应推广水资源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生态修复与保护政府应加强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建立生态缓冲区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当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威胁,由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一)水质状况总体不佳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江河湖海等主要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河流和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水体污染的源头多样化污染源不仅来自工厂的排放、农田的化肥农药,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等。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都使得水质难以达标。

(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导致水质下降,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处理措施分析(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严格实施。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与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二)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采用更为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活动中,要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对策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水环境愈发受到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水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对策展开阐述。

一、城市水环境的现状目前,中国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着多重问题。

首先,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市民的用水需求不断提高,导致城市用水量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全国日供水总量为595亿吨,已经接近临界点。

其次,城市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不足,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城市污水直排河流等问题屡见不鲜。

同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等也成为水环境的新问题,由此催生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暴发等问题。

再者,城市水体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城市河流、湖泊中的生态管理不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二、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环境三大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因此,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对策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措施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通过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推广节水措施、发展水务业等手段,来实现水的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污水治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数量是关键。

通过资金投入,加强建设、更新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道等,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处理覆盖率的高效提升,缓解城市污水溢出的问题。

3、提高水环境净化能力净化水环境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植物放生、水景点、覆盖物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质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4、推广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新发展方向,包括自净、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等,特别是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可以使城市实现雨水就地利用、储存及最终入渗,从而避免城市内涝和雨水污染问题。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一、引言水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行分析和综合整治。

二、现状分析1. 水质下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资源污染、水质下降。

一些城市的水源地、水库和水体常年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侵害。

2. 水量减少:随着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城市地表水源、地下水资源不断消耗。

土地开发、工业生产和农业用水过程中的过度抽水和浪费造成水资源的减少,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水源枯竭和干旱问题。

3. 生态破坏:城市化进程使得湿地、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湖泊、河流的填埋、河床的淤积、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湿地退化、鱼类减少和水生植物减少等。

4. 灾害风险: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灾害风险的影响日益明显。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消失和湿地的退化,加剧了城市洪涝、水灾和水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三、综合整治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对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进行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明确罚则和责任。

同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和企业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2. 建设水污染治理设施:加大对城市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力度。

修建废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并通过加强管理和运营,确保所有排放的废水都经过处理,不再直接排入水体。

3. 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优化城市的供水网络和水资源调配,减少漏水和浪费。

同时,加大水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力度,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4. 恢复湿地和生态系统: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重视湿地的生态功能。

同时,通过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恢复水生植物的种群,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5. 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抗旱和抗污染能力的建设。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水是生命之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并探讨一些治理措施。

一、我国水体污染现状1. 工农业废水排放:许多企业和农村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污染了水体。

2.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的处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容量不足,处理技术也不够先进,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田径流和地下水中农药和化肥残留超标。

这些污染物通过河流和地下水循环进入水体,引发水环境污染。

4. 河流和湖泊重金属污染:一些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域未能有效处理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导致河流和湖泊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我国水体污染治理措施1. 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大部分城市污水得到生物和化学处理,使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建立严格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3. 推广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推广合理用肥和农药的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

4. 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大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力度。

同时,加强河流和湖泊的综合治理,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三、未来展望水体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水体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水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二、城市水污染的现状1. 污水排放超标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导致城市水环境的恶化。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许多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率仍较低,污水排放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等指标普遍超标。

2. 水体污染严重城市水污染主要体现在水体中,包括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一些水污染源或废水处理事故导致了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水体。

水中污染物的积累和扩散,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还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困境1. 治理成本高昂由于城市水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技术设备,治理成本极高。

城市水污染治理涉及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方面与大量资金投入相关。

然而,许多城市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拮据的情况,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治理费用。

2.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目前,我国的城市水污染治理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低水平地方政府管理环节。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或个人对水污染治理敷衍塞责,甚至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城市水污染治理效果不佳。

四、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建议1. 加强政府管理政府在城市水污染治理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加强法规和政策制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污染者责任意识。

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监管,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并及时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2. 推动科技创新借助科技创新推动城市水污染治理。

加大对环保科研的投入,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

研发出高效、低耗、易操作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治理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的血液。

而城市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中的20%左右,预计2050 年将达47%左右。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

在2009年12月2 7 0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中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发展要立足于水资源的可能” 。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⑴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循环和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严重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量和质,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 我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70 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

⑴ 城市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 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

如果说在过去20 年里, 在我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10 个百分点的情况下, 为了解决城市的水问题, 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 那么在今后20 年里, 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再上升20 个百分点, 传统“有效”的办法何以为继?把握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也是把握城市兴衰存亡的大事情。

2. 1 我国城市水资源特点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供水的源泉。

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主要为: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

我国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26 市的统计资料表明: 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30%左右。

Q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近20 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 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 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

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

2000 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因此许多城市在大量的使用不多的水资源的情况下还进行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了地下水超采。

这种情况已使我国形成8 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导致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目前有30 多座城市发生地面沉降。

2.2 水资源开发现状2000 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784 亿立方米占68.8%,工业1139 亿立方米占20.7%,生活用水575 亿立方米占10.5%。

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

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立方米,GDP用水量610立方米,工业产值用水量78 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9 立方米,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219升,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89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使城市供水能力增加。

我国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带来了如供需矛盾加剧、水效率不高、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从我国水资源特点以及开发利用中来看,在我国城市发展中要更加关注水资源,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水环境。

可以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从当今的现实来提出措施逐渐解决问题。

3. 城市化引起的水危机城市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不可阻挡的大趋向,但是在城市化发展中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

“水灾害加剧”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恶化”等等问题在某些地区已发展成“水的危机” 。

3.1 水灾害加剧。

90 年代以来, 我国的水灾害损失急速增长。

1994 年突破1000 亿元,1996 年突破2000 亿元, 其中水灾损失增长最快的是城市及快速城市化的地区。

目前, 我国600 余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80%防洪标准低于50 年一遇,一些城市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其中10%基本不设防。

水灾害的加剧从而影响城市水资源供给以及水质,同时也加剧了水危机,反过来也将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2 水资源短缺。

我国城市缺水现象自70 年代以来逐年扩大,城市、工业年缺水60 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 多亿元。

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

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持续干旱,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给城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

2001 年6 月上旬旱情最为严重时,全国受旱面积一度达到4.2 亿亩,农业受旱面积是90 年代以来同期最大值。

由于持续干旱,水源不足,造成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紧张,有2260 万农村人口和1450 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17 个省份的364 座县级以上城镇缺水,日缺水量达1305万立方米,影响人口2198万。

现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 其中100 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年缺水量达58 亿。

许多大城市供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居民实行定时、定量低压供水;消防设施由于水量不足、水压太低而无法实用;工厂被迫停产、学校被迫放假的事件时有报道。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 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 出现地下水位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长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 3 水环境恶化。

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1999 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606 亿立方米,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

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约74 亿立方米,已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部分地区出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

北方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南方许多重要河流、湖泊污染严重。

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工业与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河道水质普遍恶化,部分河道与湖泊水体的污染已达到危害居民健康的程度。

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排放量为416 亿立方米,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其余大都直接排入江河。

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城市周边农村被迫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江河中氮、磷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 污水处理率低, 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自1986〜1995年,累计排放镉约30吨,汞约4.7吨,砷约68 吨,已引起农田土壤严重污染。

:10:太湖流域水质全面超标,1987 年至1995 年,重污染河长由22.1%增长到53.2%,太湖水质由中营养发展至富营养。

黄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等监测到50%^上河段的水质为IV〜V级。

淮河水污染事故一度震惊全国,虽经强化治理,问题依然严重。

珠江水量大,但三角洲河网地区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展,水质已显著恶化。

长江情况较好,但攀枝花至上海22 个城市江段水质低于三类标准, 岸边污染带长度500 余km,1/5 河流断面水质呈恶化趋势。

[8]3. 4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21 世纪全国新增的用水量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未来30 年内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最大的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

1997 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0%,城市人口为3.7亿,用水总量约630亿卅。

据预测,到2010 年和2030 年,城市人口分别为5.5 亿和7.5 亿时,相应的需水量将分别增加到910亿m和1320亿m。

®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m i,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75%- 8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而发达国家为0.7〜0.8 ;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很严重,仅供水管网滴漏损失就达20%以上,家庭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普遍。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的发展,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在这种观点驱使下,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担,带来了一系列危机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发展城市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持。

4. 经济上的发展使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

预计2030 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 亿,城市化水平达到40%,生活用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预测届时生活用水定额为:城镇218 升/人日,农村114 升/人日,城乡生活用水量约1000亿m3左右。

⑺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用水将适度增长。

预计2030 年,三种产业的结构调整为7.9 :48.5 :43.6 ,21 世纪上半叶,我国工业化进程明显,2030 年前后第二产业占GDP勺比重将达到最高值,逐步成为工业化国家。

工业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加重本已十分紧张勺北方水资源形势,考虑产业结构勺调整和节水因素,届时工业需水量达到2000 亿m3左右。

农业用水将逐步趋于稳定。

在粮食立足自给勺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450kg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7 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力争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4000亿m3左右。

生态环境用水程度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