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公交的变迁
关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思考

27 ・
北、 平房 、 道外等 区域公交线路较少 , 车辆也较少 。影响富
的地位 , 其却 因政 策 、 营运营等 环境较差 , 但 经 发展 缓慢 , 远远滞后于哈市经济发展 、 乡一体化建设 的步伐 。城市 城 公共交通如果得不到快速发展 , 必将成为哈市下一 步经济 发展及城市建设的瓶颈 , 响哈市 文明城市形象 和构建 和 影 谐社会 目标的实现 。
2 0年 1月 01
黑 河 学 刊
He h o r a ieJ u n l
J n2 0 a .01
S ra . 4 . e ilNo 1 9 No 1
总 第 19 4期 第1 期
关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思考
⑨ 于 嘉 , 孙 煜, 姜铁 柱 , 邱 琳
( 黑龙 江科 技 学 院 , 龙 江 哈尔 滨 10 2 ) 黑 50 8
交企业 4 6家 , 中国有公交企业 3家 , 其 为市公共汽车 总公
司、 市公共 电车总公 司、 市轮渡公 司; 民营公交企业 3 ; 0家
郊 区 民营 公 交 企 业 9家 ; 江上 民 营 公 交 企 业 4家 。全 市 共
堵在江北通往江南的桥上 。交通不便严重阻碍 了江北经济
有公交 线路 18条 ( 中电车 l 3 其 8条 、 汽车 4 9条 、 民营 5 8
一
架桥在上下班等高峰期处于交通饱和状 态。另外 , 哈市静
态 交通能力 奇缺 , 缺乏停车 场( )许 多车辆停 放在路 边 库 , 道旁 , 这更 占用 了本就 十分 紧张 的道路 , 通行效率极低 , 使
车 祸频 发 。
随着松北 、 群力新 区的开发 , 哈市城 区规模不断扩大 , 伴 随私家车数量 的增 多 , 使原有的交通设施面临 巨大的压 力 。尤其是连接江北和江南 的桥梁 只有 四个 ( 中还包 括 其
关于哈尔滨市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研究

关于哈尔滨市实施“ 公交优先" 发展战略 的研究
荆 立 新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 的动脉 ,精神文明建设 的
窗 口,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 交通 ,为全社会提供方便 、迅捷、经济、安全的出
路约为 l 平方米。 4 2 城市公交运载能力 强、污染小、快速便捷。 .
通 。据有关部门分析数据显示 :公共汽车发生 的交 通事故是小汽车的 110 /0 。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 的交通方式 ,公交优先无疑是克服人多地少、车多
“ 公交”是指由轨道交通 、地面公共交通为主 导 ;以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为补充的客运网络。与其 他交通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 。 1 节约路面资源,提高现有道路资源利用率。 . 道路建设犹如一个底气不足的运动员 ,虽然大汗淋 漓地拼命追赶 ,可总是赶不上它的对手。因此 ,单
全 隐患和 污染 问题 。 。
路。而后 ,各公 交企业 抓住时机 ,四处 “ 出击” 。 从 19 年至 2 ] 年,哈尔滨市第一条空调车线路 99 [O X
13 ,以及 相 继 出现 的 11 12 0路 0 、 0、2路 等 分 别 与
哈尔滨大通公司、香港冠忠集 团融资、合作经营。 其经营形式为 ,由合作方投入 、公司统一管理。此 后三年来 ,电、汽车公司、联营线路通过合作、融 资等市场化手段相继融资 “ 输血” ,公交业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车辆新、机制新 、服务新 ,老百姓乐 了,城市的 “ 脸”也添光溢彩。据哈尔滨市有关部
( 三)公 交优先政 策在 具体 实施 中不 到位
哈尔滨市在 19 97年就开始 了对 公交优先 的探
门最新统计 ,哈尔滨市民一次性出行乘车直达率达
7 . %以上 ,公交分担率为 3%。 68 5 5
哈尔滨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1 . 公共交通设施服务质量不高 , 经济条件许可的市 选择了出租, 增加了车流量 导致 了更大的交通压力。 2 . 经济发展 , 私人轿车增多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另一
个 原 因 。私 人轿 车是 城 市文 明 的标 志 人轿 车 满足 了 , 私
车流密度大大小于普通车道既是正常的 。也是必须的。 不能简单认为是道路时空资源的浪费。 优先发展城市公
内, 绝不是有意与拥车者过不去 ; 开辟公交 专用道和推 行 BT R 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因为在道路资源 有限的情况下 , 政府必须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全体市民可 依赖、有保障的交通服务方式来完成他们的出行 目的;
在城 市 交通 日益 拥堵 不堪 的情况 下 , 开辟 公 交专用 道也
共交通是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 友好型社会 , 抓好节能降耗 、 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 的重要举措 , 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 、 决城市交通 解 拥堵和人们出行难的根本措施 。因为 : 其一 , 公交专用道
的 服务水 平 大大高 于 普通 车 道 , 本 身 是对 民众 的启示 这
维普资讯
●
第 20 年第 1 期 07 1 ( 总第 26期 ) 9
商 ‘ 业 经 济
哈尔滨改革开放30年剧变

哈尔滨改革开放30年剧变姓名:系院:专业:哈尔滨,号称、。
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漂亮都市,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及市区。
它不仅荟萃了北方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期晚期,那个地址就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域进入新石器时期。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期,属于黑龙江地域最先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散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
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定都。
19世纪末,哈尔滨已显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进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哈尔滨也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主题是进展。
咱们哈尔滨最大的成绩是加速进展,加速进展我能够举一组数字,向新浪网友的朋友们介绍一下哈尔滨的剧变。
首先是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也就是社会财富总量,显著的增强。
1978年的时候我们哈尔滨历经了32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那个时候的经济总量是39亿。
到去年,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436亿,是1978年的61倍;地方财政收入1978年我们哈尔滨是亿,去年达到了224个亿,预计今年我们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那么去年就已经是1978年的32倍。
第二组数字就是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如果说改革开放与国家与人民共同的理想是什么,我理解这四个字:国富民强。
刚才我讲的是国富,民强,群众有消费力有购买力,也确实是说钱包得鼓起来。
因此,咱们的市民城市居民纯收入,已经从1978年的245块钱,跃升到去年的12722块钱,是1978年的51倍。
冰城“老公交”焕发新容颜

的问题 ,方便了广 大市 民夜间出行 。
针 对 冬 运 服 务 .公 司还 要 求 所 有 线 路 必 须 安 装
做到 “ 事事有人管 ,人人都管事 ,做事高标准。 ”
为了抓好经 营成本 ,公 司每年都会制 定生产 经 营计划 ,确定全年的重点工作 目标 ,明确责任分工 , 与各分 公 司签订 经 营合 同 ,坚 持月 生产 分例 会制 。 同时 ,实行绩效考核机制。班子成员实行 “ 、保 ” 包
道 末 班 车 已经 发 出 了 目前 ,公 司 的 2 3条 线 路 ,7 0辆 公 交 车 都 已经 8
了职 工 的综 合 素质 、专业 水 平 、管 理 能力 。 同时 ,
理顺 、调 整 、优 化组 织 结 构 ,形成 了 “ 、用 、养 、 管
修 ”一体化 的管 理体系 ,这一做法不仅 减少 了空驶
UB BC RN OT 城市较藏交通 》 0 0 RA P L A PR 《 N U IT S 2 1. 3 1
除 了 “ 车灯 ” 末 ,公 司的一些 公交线 路还在始发 站挂起 了 “ 营 灯 ” 运 。天一 黑 ,车 队就会 点亮 这 盏 灯 ,直到最后 一辆车发 出。乘客看 见灯熄 了 .就 知
责 任 落 实 ,将 员 工 薪 酬 与 工 作 责任 和 生产 指标 挂 钩 , 驾驶 员 薪 酬 与 工 作 时 间 、营 运 收 入 、安 全 行 车 、服
暖风 ,而且要 为乘客 提供坐垫 ,保证乘 客能坐 上暖
车。
保证 m车率 ,让市 民缩 短等 车时 间 ,一直 是公
司 努 力 的 目标 。针 对 哈 市 公 交 行 业 “ 机 荒 ”问 题 , 司 公 司 对 驾 驶 员 采 取 一 系列 的 人 性 化 管 理 ,用 情 感 管
哈尔滨103公交车队文化特色

哈尔滨103公交车队文化特色【原创版】目录1.哈尔滨 103 公交车队的历史沿革2.103 公交车队的服务理念与特色3.103 公交车队的文化活动与成果4.103 公交车队的未来发展规划正文哈尔滨 103 公交车队是一支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公交队伍。
自成立以来,103 公交车队始终秉承“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和好评。
103 公交车队的服务理念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乘客需求为导向,提供人性化服务。
103 公交车队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车辆更新,提升车辆舒适度。
同时,为了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还设置了多种特色服务,如温馨的母婴室、便捷的 USB 充电口等。
其次,注重员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103 公交车队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员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交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再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103 公交车队不仅在日常运营中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关爱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传递公交行业的正能量。
在文化活动与成果方面,103 公交车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车队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队伍的凝聚力。
在各项文化活动中,103 公交车队的员工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103 公交车队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公交服务的现代化。
在今后的发展中,103 公交车队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回馈广大市民,为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哈尔滨 103 公交车队在服务理念、文化活动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为市民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哈市公交乱象的背后

■ 本 刊记者 原亦 明
提 起 哈 尔 滨 市 人 们 就 不 由 地 会
是惟 一 一 个 允 许 民 营企 业 长 期 占据 公 交 市 场 ,且 市 场 占有 比例 超 过 国 有企业 的省会 城市 。
想 到 :松 花 江 上 的 江 桥 、银 装 素 裹 的冰雪世界 、令人心驰神往 的太 阳 岛 、 巍 峨 高 耸 的 圣 索 非 亚 教 堂 、充
四 车 就 高 达 7 8 , 以一 辆 公 交 车 停 使 用 的 “ 同步 ” 。此 外 ,公 交 站 、 辆
乏 先进 的 GPS智 能调 度系统 ,在
车 辆 调 度 、流 量 调 控 和 安 全 监 控 等 方 面 都 变 成 了 “ 眼 瞎 ” 。公 交 运 睁
调 人 员 无 法 清 楚 判 断 车 辆 运 行 中 前
燃 烧 中的公 交车 辆
入 和 退 出 机 制 ,准 入 公 交 市 场 的 门 素 质 低 、服 务 劣 的企 业 很 容 易 挤 进 公 交 市 场 。另 外 ,还 有 一 些 人 弄虚 作 假 、欺 上 瞒 下 ,采 取 临 时 拼 凑 、 结 伙 组 合 的方 法 ,混 入 公 交 市 场 。
台 平 均 设 置 公 交 线 路 6 以 上 , 以 条 西 大 直 街 西 大 桥 站 为 例 ,一 个 站 台
哈 市 公 共 交 通 管 理 科 技 含 量
低 ,设 施 落 后 ,手 段 原 始 。 由于 缺
就 有 1 条 公 交 线 路 。在 上 下 班 高 峰 被 停 建 、缓 建 、 放 弃 建 设 的情 形 , 3 时 段 , 同 时进 站 的 不 同 线 路 的 公 交 难 以做 到 设 计 、 施 工 、验 收 和 交 付
哈尔滨交通史话

哈尔滨交通史话哈尔滨交通史话作者:冰城回忆标签:社会2011-05-18 15:44 星期三晴哈尔滨交通史话十九世纪末,内忧外患的满清政府已日薄西山,苟奄残喘,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3日,沙俄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和影响,在莫斯科胁迫清政府驻俄公使许景澄签下了《中俄密约》同年9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签署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章程》使得沙皇俄国享有在该铁路沿线的占地权、经营权和自由设警等项特权。
上述条约规定了沙皇俄国拥有在我国境内东北地区的修筑权和管理权,以此作为铁路修筑成本的代价。
1897年,由满洲里“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开始修筑铁路。
称为“中国东清铁路”简称为“中东铁路”或“东清铁路”。
8月27日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部延伸。
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给哈尔滨的陆路交通带来了发展机遇。
哈尔滨开埠初期一片荒蛮,人们依水而居,根本没有成型的道路。
俗话说:世上根本没有路,只不过人们走的多了,便有了路。
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城市道路有了规划和发展,俄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中国的筑路工人不断增多,哈尔滨初显繁荣,城市中弥漫着中西交融的气息和风格,大街上的车辆渐渐的多了。
哈尔滨最初的交通工具是马车,俗称叫“斗子车”,它是木结构两轮一匹马拉的,形状象我们量米用的“斗”,人坐在“斗” 里,很安全舒服。
夏天坐有遮阳蓬,冬天坐有棉门帘。
俄国人来到哈尔滨后,带来了一种新颖别致的欧洲式四轮马车,前面有二个小轮,后面有二个大轮,车轮上镶有胶皮条,车架和车棚间安有弓形的钢板弹簧,起减震作用。
车棚造的象小屋子并在两侧安有漂亮的玻璃窗。
哈尔滨人管它叫“玻璃车”,现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门前的那辆雕塑的铜马车,真实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车的形象,不过那是经过中国人改型的马车,那马是一匹中国蒙古马,不是俄国人用的欧洲的高卢马。
那车也不是带玻璃窗的“玻璃车”。
当时,哈尔滨最豪华的座驾要属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乘坐的那乘高级马车,经常出入“大石头房子”,(现哈尔滨铁路局)非常耀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城市公交的变迁
“60年前,街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人们为了坐公交车经常要走现在的两三站地。
去一个远些的地方经常要倒两三次车。
飞机更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见识到,更别说乘坐了。
”谈起交通工具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
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
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方便了百姓的出行。
更大的变化则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让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
据统计,目前私家车保有量仍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着,其中私人购车正成为生力军。
在中心城区某家眼镜行做生意的陈凌军就是其中的一位“有车族”,今年刚26岁的他在两年时间里已经换了三台车了,并且拥有一家自己的洗车场。
陈凌军现在开的是一辆海马海福星,这辆车是他在今年4月份花6万元买下的新车。
而车刚一到手,他又花了1万多元对爱车进行了改装。
尾翼、包围、轮毂、引擎盖……白色的小轿车摇身一变充满了赛车动感“我坐过的第一辆轿车是我父亲单位的。
”由于年纪太小,他已经不记得最早坐过什么车型了。
不过,陈凌军清楚地记得他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他后来偶尔能坐上的那辆轿车是用600斤猪肉换回来的。
到现在为止,他对此记忆犹新。
就是因为父亲说的“600斤猪肉”这一句话,小小年纪的他直接明了地理解了轿车的珍贵性。
因为,他当时最大的梦想是“能有丁
点肉吃就好了”。
“而现在汽车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普通生活,汽车再也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陈凌军认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道路交通条件改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环境日渐成熟,是私家车越来越热的主因。
“现在我不用挤公交车,周末还可以带着女朋友出去兜风,出行真是方便多了。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汽车,从公交车到地铁,从小汽车的偶尔出现到私家车的大量涌现,60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民众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
一、自行车大国作为60、70年代“三大件”的首要内容,自行车是当时一个普通家庭所追求的目标。
从越来越多的人用自行车代步,到中国成为自行车的最大消费国,自行车承载了许多时代、许多家庭的发展记忆。
永久、飞鸽、凤凰等自行车品牌也成了8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的奢侈品。
每当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成为中国城市的一大独特景观,中国也因此有了“自行车王国”的称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摩托车、汽车逐渐进入中国家庭,自行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逐渐下降了。
不过,自行车并未因此消亡。
自行车的生产工艺日新月异,折叠的、变速的、电动的……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日渐攀升的汽油价格,作为廉价、环保、有益健康的代步方式,自行车仍有独特的优势。
二、公交车的记忆
三、地铁成为最便捷的“地下公交” 在当代社会,地铁是人们普遍选择的一种出行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快捷、畅通。
尤其是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地铁的优势更加突出。
不过,您知道新中国的第一列地铁是什么时候开建、什么时候通车的吗?1965年7月1日,北京开始兴建第一条地下铁道,即地铁1号线,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一期工程全长23.6公里。
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
直到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才正式对外运营。
四、坐火车出行也是一件新鲜事对于很多年长一点的朋友来说,曾经坐火车出行也是一件新鲜事。
五、坐飞机不再是奢望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如果那时候有谁能坐上飞机去趟外地,肯定会吸引无数羡慕的眼光。
当时飞机票的价格,那是相当的贵。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巨增。
随着近期石油价格暴涨,交通领域的成本也在激增。
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尤为迫切。
电动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
由于环保的要求,加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
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21 世纪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顺应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电动汽车作为中国进入21 世纪汽车工业的切人点,不仅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电动自行车绿色环保、经济便捷, 对缓解能源危机,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出行的生活质量,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