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最新整理)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双丰收。
2、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作为实施地点,面积为_____亩。
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选择1、稻虾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
2、稻鱼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凼,养殖鲤鱼、鲫鱼等鱼类。
鱼类可以翻动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氧气含量。
五、稻田工程建设1、田埂加固加高加宽田埂,使其高出田面_____厘米,顶部宽_____厘米,夯实加固,防止漏水和坍塌。
2、开挖沟凼根据所选的种养模式,开挖环形沟、鱼沟和鱼凼。
环形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_____%左右,深_____米。
3、进排水设施在稻田的一角设置进水口,另一角设置出水口,安装过滤网和防逃设施,保证进排水畅通和防止鱼虾逃逸。
六、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_____。
2、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_____穴左右。
3、施肥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基肥选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追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适量施用。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4、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如安装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等。
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

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在这种背景下,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就应运而生。
该方案旨在通过以稻田为基础,综合利用周边资源,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下面我们来逐步介绍一下实施该方案的步骤。
首先,选择适合综合种养的稻田。
在选择稻田时,应当考虑到土地的口感特质,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排水等因素,并且要保证方便作物生长的水源和排水条件。
特别是,选好的稻田不应该被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因为这样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农业生产链的破坏。
其次,对综合种养的农作物进行科学种植和维护。
综合种养通常会栽种一些通常不相互搭配的作物,并结合水稻进行栽培,如草本植物、柑橘、蔬菜等。
针对不同的种植环境,需要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严格控制用药,保证作物的安全性和高产性。
然后,介绍精细化养殖措施。
在综合种养中,一般会养殖鱼类、鸭类等家禽和水中动物,而且针对不同的物种采用的养殖方式也不同。
鉴于不同动物的环境和饲料需求,需要定期开展养殖模式改进和创新,增加动物的生存率和生产力。
最后,进行丰富的经营策略。
在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方案时,还要注重建立丰富的经济作物和生态循环的发展。
通过全面整合农业资源,增加该种植方式的综合效益。
同时,着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营收入和利润率。
在农业的经营中,要注意经济优先,保持价值观的平衡。
总的来说,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旨在打破传统单一农业模式的限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生产空间。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生态和人口、消费和销售市场等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科学种植和维护。
因此,本方案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付出,争取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里同时养殖渔、禽、畜多种动物,通过循环利用资源,达到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水稻田的水资源,减少生产的环境污染,对于加强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各个省份。
然而,传统的稻田种植只能单一产粮,效益有限。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诉求更高的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模式原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田里同时养殖渔、禽、畜动物。
稻渔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协调稻田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其他生物链,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利用模式。
在稻田生长季节,鱼儿、蛙类等水生动物可以栖息于田中,利用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生长。
同时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能够起到松土肥田的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
稻田周边养殖禽畜,可以利用稻田放牧,将禽畜粪便和农田剩余秸秆等有机物补充至稻田,为稻田提供充足的营养。
这样的循环利用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还减少了农田对外氮、磷等化肥的需求,减少了化肥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模式特点:1. 生态友好:稻渔模式将农田、水体和养殖动物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完整循环。
农田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滋养养殖动物,养殖动物的粪便又可以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
2. 资源协调利用:稻渔模式在农田中实现了水资源、土壤肥力和养殖动物资源的协调利用。
水稻需要水分生长,而鱼类又可以利用稻田水体为生长提供营养。
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也能够松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 经济效益显著:稻渔模式改变了传统农田的单一经营模式,通过综合种养,提高了农田的生产效益。
鱼类、畜禽的养殖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可持续发展:稻渔模式兼顾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了对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依赖,减少了农田的环境污染。
稻渔中试熟化项目

稻渔中试熟化项目稻渔中试熟化项目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项目旨在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方案、预期成果以及总结与展望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然而,在我国该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和市场风险。
为了加快这一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效益,国家相关部门启动了稻渔中试熟化项目。
二、项目目标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筛选出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良品种,优化养殖模式,提高水稻产量和水产品品质。
同时,项目还关注农民的培训与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方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验研究阶段,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水稻和水产品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良品种;第二阶段为技术培训阶段,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第三阶段为中试示范阶段,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第四阶段为成果推广与应用阶段,对项目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实现农民增收。
四、项目预期成果项目预期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实现以下成果:一是筛选出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水产品品质;二是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五、项目总结与展望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项目结束后,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今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技术路线,以适应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稻渔中试熟化项目将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稻渔中试熟化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稻渔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稻渔项目是一种融合了稻田和渔业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达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效果。
该项目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农业产能、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于2023年推广稻渔项目,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和水产品产量;2.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步骤1.选址调查:根据土地规模、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实施稻渔项目的农田。
2.改造农田:将选定的农田进行改造,包括清理杂草、修剪枝叶、疏凿水渠等工作,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完善。
3.养殖鱼类:在改造后的农田中放养适宜的鱼类,如鲤鱼、鳜鱼等。
养殖过程中需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以及观察水质变化,维持生态平衡。
4.管理农田:在稻田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工作。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
5.收获:稻渔项目实现了农田的双重收益,稻米和鱼类可以同时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和方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6.销售和推广:将项目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可以通过线下农产品市场、线上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
同时也要加强项目的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四、项目保障措施1.建立技术培训体系: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户对稻渔项目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经验分享。
2.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等的合作,为稻渔项目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3.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稻渔项目的生产效益。
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进行实地试验和示范。
4.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稻渔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农田和鱼类养殖过程的监测和执法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第一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折叠实用技术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
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
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
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
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
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
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开展新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平安、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我县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开展,稳粮增收,提升水产品供应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开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市政府农业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县的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模式,实现规模化开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开展目标,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开展”的综合增值效益。
二、根本原那么〔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主导。
以“二产”理念做强“一产”的理念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抓点示范、创新机制等方式,以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坚持效益是根本,把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镶嵌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上,实现多方共赢。
〔二〕坚持稳粮增收,推进综合种养。
以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开展的根本,优先改造提升低洼稻田、低产稻田。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标准通那么》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不超过种植面积10%和水稻亩产量等指标,杜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非粮化”、“非农化”。
以镇〔街道〕为单位,对稻渔综合种养沟坑所占种植面积的10%,以扩大同等粮食种植面积的方式补回产量,切实夯实粮食平安责任。
〔三〕坚持生态种养,确保产品质量。
强化生态环保底线意识,充分利用稻渔共生原理,推广生态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积极开展生态种养。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因此,水稻种植工程的实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稻种植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水稻的单产,实现增产增收。
2. 保障水稻品质:保证水稻的质量,提高水稻的商品价值。
3. 降低种植成本: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水稻的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土壤准备: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耕地整理、施肥和翻耕,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水稻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抗病虫能力。
3. 水田管理:进行水稻田的灌溉、排水和田间管理,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4. 施肥管理: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收获管理:科学确定水稻的收获期,采取机械化收获方式,保证水稻的品质。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土壤准备阶段:对土地进行勘测,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水稻种植。
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2. 种子处理阶段:对选好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抗病虫能力。
3. 水田管理阶段:进行水稻田的灌溉、排水和田间管理,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4. 施肥管理阶段: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阶段: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收获管理阶段:科学确定水稻的收获期,采取机械化收获方式,保证水稻的品质。
五、项目实施效果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科学的管理,水稻的单产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2. 保障水稻品质:水稻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提高了水稻的商品价值。
3. 降低种植成本:通过科学的管理,降低了水稻的种植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在我省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省政府已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纳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内容。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效益,省水利厅决定2018年—2020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
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和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省的稻渔种养增收模式,并逐步扩大推广应用规模,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稳粮增收、以渔养稻。
以稻谷生产为中心,发挥养殖水生动物增肥、增温、除草的作用,促进稻谷增产和
提高稻米品质。
二是坚持注重资源、因地制宜。
选择集中连片、渠灌水源充沛的稻区开展项目示范,每个示范区的示范面积至少200亩以上,并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实施稻—蟹、稻—鱼等种养模式。
三是坚持企业为主、农民自愿。
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项目示范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推广等技术部门联合,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稻农应用稻渔种养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坚持部门联合,共同推进。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同涉农的科研院校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共同开展相关技术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计划2018年全省综合种养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2019年达到80万亩以上,2020年达到100万亩以上,平均亩直接增效1000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1.每年设立核心示范区10个以上,条件较好的市、县采取整市或整县推进,每年核心示范区总面积保持在5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稻米通过绿色、有机认证,项目综合增收效果实现翻番。
2.2020年前,在省内建立长期稳定的蟹苗(大眼幼体至扣蟹阶段)养殖基地5处以上,养殖面积1.5万亩,年生产优质扣蟹苗种50万公斤以上,基本实现我省扣蟹苗种自给自足。
3.从2018年开始,在所有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地区进行项目示范,带动本区域的项目开展,不断扩大我省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项目的覆盖面。
4.在长春、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区至少建立一处成蟹暂养、育肥和销售示范点,引入电子商务,开展网络销售,解决本地区成蟹育肥、集中上市、错峰销售问题,实现稻渔种养增收产业化。
5.到2020年,全省累计新培育稻渔种养增收项目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20个以上,创建名优稻谷和水产品品牌产品10个以上,培育核心示范户500户,培养技术骨干和稻渔种养职业技术农民3000人。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3月份,拟定实施计划、技术方案,确定示范点,成立项目领导工作小组、技术领导小组和保障小组。
做好宣传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二)实施阶段。
4—9月份,各项目示范区根据项目计划组织实施,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对项目开展检查指导,组织协调有关事项,重点解决蟹苗的采购、暂养以及商品蟹
销售等制约项目实施和效果的关键点,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组织开展现场技术交流培训等。
(三)总结阶段。
10—12月份,组织开展稻渔种养增收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和测产验收,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测产验收的标准方法;开展种养模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及审定等,做好项目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项目纳入全年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成立相应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同时要成立项目技术组和保障组,分别负责项目的技术和协调工作。
各级项目领导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把任务分解到人。
(二)扩大宣传,做好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项目宣传,抓住各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训机会,扩大项目影响。
同时采取送科技下乡、科普大集、集中培训、异地培训等方式开展对广大稻农的技术培训,把项目技术要点进行浓缩和提炼,编写成一张“明白纸”,使广大稻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省级推广机构择机组织开展全省性的现场经验交流会、项目研讨会等进行技术交流,推广先进示范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分级落实,强化服务
省级部门至少抓3个县级示范区、市级部门至少抓1个县2个乡的示范区、县级部门至少抓3个乡示范区。
在技术支持方面,采取技术包保、服务到户等有效措施,使项目区的种养农户得到充分的技术保障。
在市场支持方面,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服务,使生产者及时了解苗种、产品的市场行情;管理服务方面,有关科研教学推广机构要瞄准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有关企业和示范区要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和载体,重点开展农技农艺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在稻渔种养中的应用。
(四)加大投入,提升水平
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省级水产专项将继续向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倾斜,支持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
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统筹支持与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同时充分利用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把其中的物化补助部分多向稻渔种养示范区、示范户倾斜,保证本辖区的稻渔种养增收项目全面完成。
2018年稻渔种养增收工程计划推广面积
序号单位面积(万亩)序号单位面积(万亩)1长春地区25通化地区
2九台区 1.526柳河县2
3德惠市 1.527通化县1
4双阳区128集安市0.2
5榆树市129辉南县0.5
6农安县0.530辽源地区
7吉林地区31东辽县 2.5
8市直 4.532东丰县0.5
9永吉县 1.533白城地区
10蛟河市 1.534市直12
11舒兰市 1.535镇赉县12
12桦甸市0.536洮南市4
13磐石市0.537大安市1
14松原地区38通榆县0.5
15前郭县539梅河口市1
16扶余市140公主岭市1
17长岭县0.541延边地区1
18乾安县0.5合计67.2
19宁江区0.5
20四平地区
21市直2
22梨树县 1.5
23伊通县1
2019年稻渔种养增收工程计划推广面积
序号单位面积(万亩)序号单位面积(万亩)1长春地区25通化地区
2九台区 2.526柳河县 2.5
3德惠市 2.527通化县 1.5
4双阳区 1.528集安市0.7
5榆树市 1.529辉南县1
6农安县130辽源地区
7吉林地区31东辽县3
8市直532东丰县1
9永吉县233白城地区
10蛟河市234市直12.5
11舒兰市235镇赉县12
12桦甸市136洮南市 4.5
13磐石市137大安市1
14松原地区38通榆县0.5
15前郭县639梅河口市 1.5
16扶余市240公主岭市 1.5
17长岭县0.541延边地区2
18乾安县0.5合计83.7
19宁江区 1.5
20四平地区
21市直 2.5
22梨树县 1.5
23伊通县 1.5
2020年稻渔种养增收工程计划推广面积
序号单位面积(万亩)序号单位面积(万亩)1长春地区25通化地区
2九台区 3.526柳河县3
3德惠市 3.527通化县2
4双阳区 2.528集安市1
5榆树市 2.529辉南县 1.5
6农安县 2.530辽源地区
7吉林地区31东辽县3
8市直632东丰县2
9永吉县333白城地区
10蛟河市334市直13
11舒兰市335镇赉县12
12桦甸市 1.536洮南市5
13磐石市237大安市1
14松原地区38通榆县0.5
15前郭县839梅河口市2
16扶余市340公主岭市2
17长岭县0.541延边地区 2.5
18乾安县0.5合计105.5
19宁江区2
20四平地区
21市直3
22梨树县2
23伊通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