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doc

合集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双丰收。

2、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作为实施地点,面积为_____亩。

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选择1、稻虾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

2、稻鱼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凼,养殖鲤鱼、鲫鱼等鱼类。

鱼类可以翻动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氧气含量。

五、稻田工程建设1、田埂加固加高加宽田埂,使其高出田面_____厘米,顶部宽_____厘米,夯实加固,防止漏水和坍塌。

2、开挖沟凼根据所选的种养模式,开挖环形沟、鱼沟和鱼凼。

环形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_____%左右,深_____米。

3、进排水设施在稻田的一角设置进水口,另一角设置出水口,安装过滤网和防逃设施,保证进排水畅通和防止鱼虾逃逸。

六、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_____。

2、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_____穴左右。

3、施肥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基肥选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追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适量施用。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4、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如安装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等。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稻渔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稻渔项目是一种融合了稻田和渔业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达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效果。

该项目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农业产能、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于2023年推广稻渔项目,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和水产品产量;2.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步骤1.选址调查:根据土地规模、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实施稻渔项目的农田。

2.改造农田:将选定的农田进行改造,包括清理杂草、修剪枝叶、疏凿水渠等工作,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完善。

3.养殖鱼类:在改造后的农田中放养适宜的鱼类,如鲤鱼、鳜鱼等。

养殖过程中需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以及观察水质变化,维持生态平衡。

4.管理农田:在稻田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工作。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

5.收获:稻渔项目实现了农田的双重收益,稻米和鱼类可以同时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和方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6.销售和推广:将项目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可以通过线下农产品市场、线上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

同时也要加强项目的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四、项目保障措施1.建立技术培训体系: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户对稻渔项目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经验分享。

2.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等的合作,为稻渔项目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3.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稻渔项目的生产效益。

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进行实地试验和示范。

4.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稻渔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农田和鱼类养殖过程的监测和执法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第一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折叠实用技术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

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

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

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

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

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

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开展新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平安、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我县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开展,稳粮增收,提升水产品供应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开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市政府农业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县的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模式,实现规模化开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开展目标,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开展”的综合增值效益。

二、根本原那么〔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主导。

以“二产”理念做强“一产”的理念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抓点示范、创新机制等方式,以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坚持效益是根本,把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镶嵌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上,实现多方共赢。

〔二〕坚持稳粮增收,推进综合种养。

以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开展的根本,优先改造提升低洼稻田、低产稻田。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标准通那么》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不超过种植面积10%和水稻亩产量等指标,杜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非粮化”、“非农化”。

以镇〔街道〕为单位,对稻渔综合种养沟坑所占种植面积的10%,以扩大同等粮食种植面积的方式补回产量,切实夯实粮食平安责任。

〔三〕坚持生态种养,确保产品质量。

强化生态环保底线意识,充分利用稻渔共生原理,推广生态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积极开展生态种养。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一、引言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效、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

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发展现状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一些养殖户盲目跟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品牌建设滞后等。

三、发展目标1、面积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X亩。

2、产量目标: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产量同步增长,水稻亩产量不低于X公斤,水产品亩产量达到X公斤。

3、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4、效益目标: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每亩稻渔综合种养田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水稻增加X%以上。

四、主要措施1、科学规划布局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稻渔综合种养区域。

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2、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1)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2)推广先进适用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如稻虾共作、稻鱼共生、稻蟹共养等。

(3)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不断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体系。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和排水畅通。

(2)修建防逃、防漏设施,提高养殖池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建设配套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

4、强化质量安全监管(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检测和监测。

(2)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和生态养殖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需求日益增长。

稻鱼共作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循环、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决定在我村开展稻花鱼项目。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农田与养殖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2.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 提供优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内容1. 稻田养鱼将稻田与养鱼相结合,通过灌溉水体的循环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鱼类粪便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生态养殖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保持水体清洁,提高鱼类养殖的环境质量。

合理配置养殖密度,保证鱼类生长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3. 产销一体化建立稻花鱼产销对接机制,通过合作社、市场等渠道,将优质的稻花鱼产品销售到城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选址规划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宜开展稻花鱼项目的村庄,并进行规划设计。

2.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稻田、鱼塘,配置水利设施,确保充足的灌溉水源和养殖水源。

3. 种植养殖在稻田中放养鱼苗,建立稻田与鱼塘的生态循环。

4. 生产管理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合理投放饲料,定期清理鱼塘,保持水体清洁。

5. 产品销售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市场,宣传推广稻花鱼产品。

五、项目预期效益1. 农业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田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 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 社会效益: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项目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2. 技术指导: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养殖管理技术指导。

3. 市场对接:与商业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七、项目风险应对1. 自然灾害: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规避自然灾害风险。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水稻种植与渔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稻油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一渔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技术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在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养鱼的稻田一般每亩可增加水稻产量10%~30%,收获水产品30-50斤。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能显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也是目前在全国广泛推广的一种生态养殖方式。

三、憎产增效情况采用稻油综合种养后,一是每亩稻田水稻产量一般可增加5%~15%;二是在稻田养鱼(虾)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与施肥,每亩可节约成本500~600元;三是在不增加投资或很少投资(仅有少量的鱼苗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水产品30-50公斤;四是稻渔综合种养可提升水稻的品质,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稻谷价格与普通稻谷相比价格增加了10%~30%.综合效益提高100%~250%.四、技术要点1.养鱼稻田的准备(1)加高加宽田填(田基).田哽加高至0∙5米,田便顶部宽0.3米,底部宽0∙5米,利用开鱼困的土方进行加高加固,田填层层夯实。

有条件的可在田填内侧和顶部用混凝土现浇护坡(厚度为12厘米),保证不漏水、不垮塌.(2)开挖鱼沟和鱼困(也称鱼溜)。

稻田开设鱼沟,宽0∙8~1.0米,深0.5~0.8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其形状根据水田面积划定,面积大的水田开挖成"井"、"田"、"目"字形,小的农田(一亩以下)简单一点,开成"日"、"十"字形•鱼困一般建在田中央或者田对角,鱼困占总面积的5~10%,深10~1.5米,形状可为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四周侧面硬化护坡.(3)进、出水口及拦鱼设置.为便于水体交换,进出水口要对开。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养殖水产品,通过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

这一产业形式能够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保护水域环境,提升生态效益。

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需求,制定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高农田综合效益。

2. 增加农户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3. 保护水域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三、实施措施1. 选址和土地准备在选择适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

选址完成后,进行土地准备工作,确保稻田和养殖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规划。

2. 水域管理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是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核心。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水产品的生长需求,同时注重水域的环境保护。

定期疏通引水渠道,确保稻田和养殖区域的灌溉和养殖需要。

3. 作物种植在稻田中选择适合的稻谷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防除病虫害,确保稻谷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提高。

同时可以在田间留出一定的空间,栽种沼气作物或其他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4. 养殖管理选择适合养殖的水产品品种,建设养殖设施,确保水产品的健康成长。

养殖过程中注意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防止水体污染和疾病传播。

同时,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养殖技能。

5. 销售与推广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将产出的稻谷和水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农户收入。

同时,通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农户参与。

6.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四、预期成效1. 农田综合效益提高,稻田生态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2. 农户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2018— 2020 年)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在我省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省政府已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纳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内容。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效益,省水利厅决定 2018 年— 2020 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 。

制定方案如下: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和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省的稻渔种养增收模式,并逐步扩大推广应用规模,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稳粮增收、以渔养稻。

以稻谷生产为中心,发挥养殖水生动物增肥、增温、除草的作用,促进稻谷增产和提高稻米品质。

二是坚持注重资源、因地制宜。

选择集中连片、渠灌水源充沛的稻区开展项目示范,每个示范区的示范面积至少200亩以上,并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实施稻—蟹、稻—鱼等种养模式。

三是坚持企业为主、农民自愿。

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项目示范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推广等技术部门联合,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稻农应用稻渔种养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坚持部门联合,共同推进。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同涉农的科研院校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共同开展相关技术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一)发展目标计划 2018 年全省综合种养面积达到 65 万亩以上,2019年达到 80 万亩以上, 2020 年达到 100 万亩以上,平均亩直接增效 1000 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1.每年设立核心示范区10 个以上,条件较好的市、县采取整市或整县推进,每年核心示范区总面积保持在 5 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稻米通过绿色、有机认证,项目综合增收效果实现翻番。

2.2020年前,在省内建立长期稳定的蟹苗(大眼幼体至扣蟹阶段)养殖基地 5 处以上,养殖面积 1.5 万亩,年生产优质扣蟹苗种50 万公斤以上,基本实现我省扣蟹苗种自给自足。

3.从 2018年开始,在所有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地区进行项目示范,带动本区域的项目开展,不断扩大我省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项目的覆盖面。

4.在长春、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区至少建立一处成蟹暂养、育肥和销售示范点,引入电子商务,开展网络销售,解决本地区成蟹育肥、集中上市、错峰销售问题,实现稻渔种养增收产业化。

5.到 2020年,全省累计新培育稻渔种养增收项目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20 个以上,创建名优稻谷和水产品品牌产品10 个以上,培育核心示范户500 户,培养技术骨干和稻渔种养职业技术农民3000 人。

三、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

1— 3 月份,拟定实施计划、技术方案,确定示范点,成立项目领导工作小组、技术领导小组和保障小组。

做好宣传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二)实施阶段。

4— 9 月份,各项目示范区根据项目计划组织实施,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对项目开展检查指导,组织协调有关事项,重点解决蟹苗的采购、暂养以及商品蟹销售等制约项目实施和效果的关键点,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组织开展现场技术交流培训等。

(三)总结阶段。

10 — 12 月份,组织开展稻渔种养增收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和测产验收,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测产验收的标准方法;开展种养模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及审定等,做好项目总结。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项目纳入全年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成立相应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同时要成立项目技术组和保障组,分别负责项目的技术和协调工作。

各级项目领导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把任务分解到人。

(二)扩大宣传,做好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项目宣传,抓住各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训机会,扩大项目影响。

同时采取送科技下乡、科普大集、集中培训、异地培训等方式开展对广大稻农的技术培训,把项目技术要点进行浓缩和提炼,编写成一张“明白纸” ,使广大稻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省级推广机构择机组织开展全省性的现场经验交流会、项目研讨会等进行技术交流,推广先进示范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分级落实,强化服务省级部门至少抓 3 个县级示范区、市级部门至少抓 1 个县 2 个乡的示范区、县级部门至少抓 3 个乡示范区。

在技术支持方面,采取技术包保、服务到户等有效措施,使项目区的种养农户得到充分的技术保障。

在市场支持方面,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服务,使生产者及时了解苗种、产品的市场行情;管理服务方面,有关科研教学推广机构要瞄准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有关企业和示范区要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和载体,重点开展农技农艺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在稻渔种养中的应用。

(四)加大投入,提升水平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省级水产专项将继续向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倾斜,支持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

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统筹支持与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同时充分利用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把其中的物化补助部分多向稻渔种养示范区、示范户倾斜,保证本辖区的稻渔种养增收项目全面完成。

2018年稻渔种养增收工程计划推广面积序号单位面积(万亩)序号单位面积(万亩)1 长春地区25 通化地区2 九台区 1.5 26 柳河县 23 德惠市 1.5 27 通化县 14 双阳区 1 28 集安市0.25 榆树市 1 29 辉南县0.56 农安县0.5 30 辽源地区7 吉林地区31 东辽县 2.58 市直 4.5 32 东丰县0.59 永吉县 1.5 33 白城地区10 蛟河市 1.5 34 市直1211 舒兰市 1.5 35 镇赉县1212 桦甸市0.5 36 洮南市 413 磐石市0.5 37 大安市 114 松原地区38 通榆县0.515 前郭县 5 39 梅河口市 116 扶余市 1 40 公主岭市 117 长岭县0.5 41 延边地区 118 乾安县0.5 合计67.219 宁江区0.520四平地区21 市直 222 梨树县 1.523 伊通县 124双辽市0.52019年稻渔种养增收工程计划推广面积序号单位面积(万亩)序号单位面积(万亩)1 长春地区25 通化地区2 九台区 2.5 26 柳河县 2.53 德惠市 2.5 27 通化县 1.54 双阳区 1.5 28 集安市0.75 榆树市 1.5 29 辉南县 16 农安县 1 30 辽源地区7 吉林地区31 东辽县 38 市直 5 32 东丰县 19 永吉县 2 33 白城地区10 蛟河市 2 34 市直12.511 舒兰市 2 35 镇赉县1212 桦甸市 1 36 洮南市 4.513 磐石市 1 37 大安市 114 松原地区38 通榆县0.515 前郭县 6 39 梅河口市 1.516 扶余市 2 40 公主岭市 1.517 长岭县0.5 41 延边地区 218 乾安县0.5 合计83.719 宁江区 1.520四平地区21 市直 2.522 梨树县 1.523 伊通县 1.524双辽市0.52020年稻渔种养增收工程计划推广面积序号单位面积(万亩)序号单位面积(万亩)1 长春地区25 通化地区2 九台区 3.5 26 柳河县 33 德惠市 3.5 27 通化县 24 双阳区 2.5 28 集安市 15 榆树市 2.5 29 辉南县 1.56 农安县 2.5 30 辽源地区7 吉林地区31 东辽县 38 市直 6 32 东丰县 29 永吉县 3 33 白城地区10 蛟河市 3 34 市直1311 舒兰市 3 35 镇赉县1212 桦甸市 1.5 36 洮南市 513 磐石市 2 37 大安市 114 松原地区38 通榆县0.515 前郭县8 39 梅河口市 216 扶余市 3 40 公主岭市 217 长岭县0.5 41 延边地区 2.518 乾安县0.5 合计105.519 宁江区 220四平地区21 市直 322 梨树县 223 伊通县 224 双辽市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