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22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_1

全国2022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全国2022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1.(单选题,1 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他自认为真正超越西方理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2.(单选题,1 分)近代中国,媒介中西法律,从而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奠定基础的代表人物是()A、杨度B、沈家本C、劳乃宣D、薛允升3.(单选题,1 分)《论大清新刑律重视礼教》一文的是()A、冈田朝太郎B、劳乃宣C、志田钾太郎D、张之洞4.(单选题,1 分)晚清法律改革过程中爆发了规模空前的论争,被称为()A、夺嫡之争B、礼仪之争C、长幼之争D、礼法之争5.(单选题,1 分)在康有为草拟的宪草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国民大议会B、国民特会C、国询院D、国民代表大会6.(单选题,1 分)张之洞认为,废除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关键在于()A、法律完善B、民主共和C、国家兵力D、君主立宪7.(单选题,1 分)张之洞主张采用西法,其目的是为了()A、法治B、自由C、民权D、富强8.(单选题,1 分)明亡之后,王夫之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华夷之辨B、反清复明C、制衡君主D、引进西学9.(单选题,1 分)在黄宗羲看来,“天下之法”的根本原则是()A、有治人无治法B、有治法而后有治人C、天下为主君为客D、任法不如任人10.(单选题,1 分)作为“东亚法文化圈”核心文本的成文法典是()A、《泰始律》B、《唐律疏议》C、《大明律》D、《大清律例》11.(单选题,1 分)正式总结并提出“三纲”观念的是()A、孔子B、孟子C、刘颂D、董仲舒12.(单选题,1 分)晋代“理直刑正”法思想的提出者是()A、张汤B、长孙无忌D、张斐13.(单选题,1 分)西晋刘颂主张司法审判中的“人主权断”,具体表现为人主对于超越法律规定的案件,可以()A、任人唯亲B、事必躬亲C、随意处断D、出法赏罚14.(单选题,1 分)把邹衍的“阴阳五行”说引入现实政治生活,以论证其统治合法性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周文王D、秦始皇15.(单选题,1 分)汉初的黄老学派起源于先秦的()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6.(单选题,1 分)先秦时期,主张“立天子以为天下”的思想家是()A、慎到B、申不害D、管夷吾17.(单选题,1 分)“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出自()A、《管子》B、《韩非子》C、《论语》D、《商君书》18.(单选题,1 分)“民一于君,事断于法”的主张出自()A、商鞅B、慎到C、韩非D、管仲19.(单选题,1 分)申不害“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的主张直接影响到()A、李斯B、慎到C、韩非D、商鞅20.(单选题,1 分)韩非与李斯共同的师承是()A、孟子B、荀况D、慎子21.(单选题,1 分)“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所反映的思想主旨是()A、天下一统B、君民共和C、有为而治D、无为而治22.(单选题,1 分)墨家为了贯彻功利主义,不惜主张()A、尚鬼B、非攻C、尚贤D、告密23.(单选题,1 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反映的是()A、君主意志B、天命天罚C、长官意志D、民心向背24.(单选题,1 分)儒家主张“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反映了家族伦常与社会伦常的()A、一致性B、矛盾性D、无关性25.(单选题,1 分)作为对“天命”“天罚”思想的补充,周初统治者提出了()A、刑兹无赦B、明德慎罚C、严刑重罚D、君权神授26.(单选题,1 分)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主张()A、酷刑B、重乐C、重法D、读书27.(单选题,1 分)一般用“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来形容的儒家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28.(单选题,1 分)先秦时期,私自招收门生,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的是()A、孔子C、邓析D、墨子29.(单选题,1 分)对于子产“铸刑书”之举,公开持反对意见的是()A、商鞅B、叔向C、孙叔敖D、叔孙通30.(单选题,1 分)商朝前期的王位继承制度主要是()A、贵族选举B、兄终弟及C、父死子继D、夫死妻继31.(多选题,2 分)章太炎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刑有两类,其中“以刑维其法”的代表人物有()A、公孙弘B、商鞅C、韩非D、张汤E、赵禹32.(多选题,2 分)在戊戌变法前后,严复认为近代中国变法的本原有()B、鼓民力C、开民智D、新民德E、设议院33.(多选题,2 分)下列与张之洞变法思想相合的表述有()A、变而不失其道B、整顿中法C、采用西法D、任法不如任人E、合于国家政教大纲34.(多选题,2 分)《庄子》所批判的先秦思想流派有()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E、兵家35.(多选题,2 分)下列符合西周礼治精神的表述有()A、礼不下庶人B、立子以贵不以长C、尊尊亲亲D、刑不上大夫E、立嫡以长不以贤36.(名词解释题,3 分)大同三世说37.(名词解释题,3 分)《劝学篇》38.(名词解释题,3 分)引经注律39.(名词解释题,3 分)《法经》40.(名词解释题,3 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41.(简答题,7 分)简述《唐律疏议》“一准乎礼”的立法思想。
法律思想自考试题及答案

法律思想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律思想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的()。
A. 理论观点B. 实践经验C. 道德观念D. 社会理想答案:A2. 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社会经济基础B. 文化传统C. 政治制度D. 所有以上答案:D3. 法律思想的演变通常与下列哪项无关?()A. 科学技术的进步B. 宗教信仰C. 地理环境D. 法律实践答案:C4. 法律思想史上,哪位哲学家强调了法律的普遍性和正义性?()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孔子D. 孟子答案:B5. 法律思想中,自然法理论主张法律应基于()。
A. 人类理性B. 社会习俗C. 宗教教义D. 国家权力答案:A6. 法律思想中,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是()的产物。
A. 人类理性B. 社会习俗C. 国家权力D. 宗教教义答案:C7. 法律思想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理解?()A.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B. 法律是道德的补充C. 法律与道德无关D. 法律是道德的延伸答案:B8. 法律思想中,法律的权威性来自于()。
A. 法律的内容B. 法律的制定过程C. 法律的实施效果D. 法律的普遍性答案:B9. 法律思想中,法律的功能包括()。
A. 维护社会秩序B. 保障个人权利C. 促进经济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法律思想中,法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 法律的滞后性B. 法律的不完善性C. 法律的不公正性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思想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社会经济基础B. 文化传统C. 政治制度D. 法律实践答案:ABCD2. 法律思想史上,下列哪些人物对法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孔子D. 孟子答案:ABCD3. 法律思想中,下列哪些理论主张强调了法律的普遍性和正义性?()A. 自然法理论B. 法律实证主义C. 法律社会学D. 法律人类学答案:A4. 法律思想中,下列哪些观点认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A. 法律工具主义B. 法律形式主义C. 法律现实主义D. 法律批判主义答案:ABC5. 法律思想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法律的权威性?()A. 法律的内容B. 法律的制定过程C. 法律的实施效果D. 法律的普遍性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思想与法律实践的关系。
4月全国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思想家是( )A.周公B.管仲C.慎到D.商鞅2.对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神权法思想极盛于夏朝B.商取代夏的统治,使神权法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C.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动摇是因为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思想D.周公之所以提出“以德配天”的思想命题是为了解释天命应该并可以为西周承受3.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 )A.第一部成文法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D.官方文件4.管仲的立法思想明显的倾向于( )A.重农主义B.农商并重C.重商主义D.重商抑农5.儒家的“人治”是倡导( )A.圣人治国B.法律治国C.人民治国D.专家治国6.孔子据以主张“父子相隐”的周礼原则是( )A.明德慎罚B.为亲者隐C.舍生取义D.不党父兄7.孟子强调“教以人伦”的实质是要( )A.重视道德感化的作用B.否定刑罚的强制作用C.赋予伦理道德以法律性D.否定封建宗法等级制度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思想命题出自( )A.《墨子》B.《老子》C.《庄子》D.《商君书》9.提出“刑过不避大巨,赏善不遗匹夫”的思想家是( )A.商鞅B.韩非C.慎到D.申不害10.荀子的礼法起源论的理论依据是( )A.“欲利自为”B.性恶论C.“人人皆挟自为心”D.性善论11.最早将“道”和“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庄子C.慎到D.董仲舒12.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思想命题的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13.法家认为在治理国家时,应当( )A.任人唯贤B.任人唯亲C.远贤智,弃私议D.不尚贤,使民不争14.体现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理论著作是( )A.《淮南子》B.《新语》C.《春秋繁露》D.《新论》15.《新书》的作者是( )A.肖何B.王充C.贾谊D.董仲舒16.贯彻杜预修律与注律之始终的基本精神是( )A.文约而例直B.天人感应C.屈法伸情D.格之以名分17.“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出自( )A.《唐律疏议》B.《北魏律》C.《泰始律》D.《傍章律》18.由王安石提出的变法理论是( )A.“三不足”的变法理论B.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C.改革官制,“革故鼎新”D.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19.为了维护君主权威,金世宗提出( )A.绝对专制B.严刑镇压C.严于防范D.慎行“议亲”、“议贤”20.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A.新儒学B.道统学说C.佛教学说D.程朱理学21.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思想家是( )A.朱熹B.董仲舒C.王夫之D.黄宗羲22.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提出必须“严修武备”,“以甲兵止甲兵”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是( )A.龚自珍B.魏源C.康有为D.张之洞23.太平天国的“人无私财”,“天下为公”的思想集中体现于( )A.《太平刑律》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立法制喧喻》24.魏源与龚自珍的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因势变法B.广收人才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D.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25.为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张之洞主张( )A.引进律师制与陪审制B.编撰矿律、路律、商律及交涉刑律C.司法应从行政中分离出来D.在器械、财用、选卒等方面学习西法26.康有为认为“维新之始”应首先( )A.办新式学堂B.广开言路C.组建新式军队D.制定宪法27.戊戍变法期间,梁启超论证“变法”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根据是( )A.民约论B.进化论C.契约论D.人性论28.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的焦点最后集中到了两点,即( )A.干名犯义、存留养亲B.亲属相奸、亲属相盗C.无夫奸、子孙违反教令D.发土冢,亲属相隐29.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 )A.《代议然否论》B.《非黄》C.《排满评议》D.《五朝法律索引》30.孙中山有关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自由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4年4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64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准确表达了“仁”“礼”关系的说法是A.己欲达而达人B.定分止争C.克己复礼为仁D.仁者无敌2.孟子云“不愆不忘,率守旧章”,其实质在于主张A.人性恶B.法后王C.人性善D.法先王3.儒家的礼治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A.姜尚B.孔子C.周公D.孟子4.被韩非子批评为“徒术而无法”的著名思想家是A.慎到B.公孙鞅C.管子D.申不害5.“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法律主张出自A.商鞅B.李斯C.韩非D.慎到6.下列属于西晋刘颂法律思想内容的是A.主者守文B.帝王一统C.君主立宪D.法随时变7.“有夏服天命”所反映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思想B.特权法思想C.宗主制思想D.封建制思想8.南宋思想家朱熹借用佛教“月映万川”的故事,意欲说明的道理是A.尊卑等级B.理一分殊C.三纲五常D.明刑弼教9.王夫之认为,对皇帝而言,治理的核心原则在于A.任人B.任法C.任道D.任性10.荀子认为等级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其人性论依据是A.性善论B.无性论C.性恶论D.同性论11.礼教派认为《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违背中国固有法律本原,所谓“本原”是指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罪刑法定D.纲常名教12.“悉任裁判官定拟,范围太广,流弊甚大”,从中反映出张之洞反对A.罪刑法定B.司法独立C.援引比附D.君主立宪13.汉初提出“行仁义、法先王”的著名思想家是A.陆贾B.陆贽C.贾谊D.贾岛14.康有为积极主张效仿日本明治维新制定宪法,特别撰写的文章是A.《上清帝第四书》B.《上清帝第六书》C.《应诏统筹全局折》D.《共和平议》15.第一次鸦片Z争期间,魏源提出的变法主张是A.三权分立B.师夷长技以制夷C.以民为本D.君主立宪16.孟德斯鸠《法意》的翻译者是近代思想家A.谭嗣同B.康有为C.林纾D.严复17.梁启超认为欧美各国立宪之基础在于A.地方自治B.君主立宪C.封建专制D.中央集权18.《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出台后,率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A.劳乃宣B.廷杰C.张之洞D.俞廉三19.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的立法宗旨在于A.国家主义D.君主专制20.沈家本反驳礼教派,特别撰写的文章是A.《历代刑法考》B.《读例存疑》C.《声明管见说帖》D.《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21.《天演论》所集中阐述的原理是A.共和民国B.物竞天择C.虚君共和D.君主立宪22.协助晚清政府起草民律草案的日本法律专家是A.松冈义正B.冈田朝太郎C.小河滋次郎D.梅谦次郎23.1910年成立的全国性的法学学术团体——北京法学会的首任会长是A.杨度B.严复C.梁启超D.沈家本24.“等道德于刍狗,借权术为护符”的观点出自晚清的A.G命派B.改良派C.法理派D.礼教派25.“近今泰西政事,纯以法治,三权分立,互相维持”的说法出自A.《大清律例讲义序》B.《删除律例内重法折》C.《重刻唐律疏议序》D.《法学名著序》26.孙中山提出“共和之根本在法律,而法律之命脉在国会”的历史背景是A.辛亥G命B.护国Z争C.二次G命D.护法Z争27.“夫法律者,法之体也。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 )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D.亲亲尊尊2.提出“为民制产”经济立法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墨子C.管子D.荀子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 )A.商鞅B.申不害C.韩非D.李悝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 )A.制竹刑B.诛邓析C.修旧法D.铸刑书5.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6.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的思想家是( )A.慎到B.李悝C.韩非D.董仲舒7.在法家兴起以前,与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A.道家B.墨家C.阴阳家D.杂家8.与荀子“性恶论”相对的理论是( )A.老庄的无为论B.慎到的势治论C.墨子的兼爱论D.孟子的性善论9.“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 )A.法家的法治思想B.法家的势治思想1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儒家的人治思想10.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 )A.天人合一B.天气C.人情D.国法11.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仲长统D.贾谊12.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 )A.刘秀B.刘安C.王充D.郑玄13.西晋律学家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A.刑B.理C.实D.礼14.《唐律疏议》的根本精神在于( )A.崇尚轻刑B.良贱异法C.崇尚重刑D.礼法结合15.主张“理大罪,赦小过”的唐代思想家是( )A.白居易B.王安石C.范仲淹D.李世民16.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 )A.丘濬B.顾炎武C.黄宗羲D.张居正17.把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儒家思想真正牢固地获得了独尊地位的思想家是( ) A.王安石B.朱熹C.张居正D.董仲舒18.反映王夫之“趋时更新”法律思想的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B.《读通鉴论》C.《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19.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属于( )A.资产阶级革命派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C.太平天国领袖D.资产阶级改良派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世界即是“公羊三世”里的( )A.升平世B.据乱世2C.太平世D.小康世21.戊戌维新派政治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实行(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地方分治22.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核心是( )A.一秉于礼B.趋时更新C.因势变法D.中体西用23.太平天国时期,提出“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命题的是( )A.杨秀清B.洪仁玕C.李秀成D.洪秀全24.太平天国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纲领之作是( )A.《立法制喧谕》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英杰归真》25.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将变法的重点着眼于建立( )A.立法机构B.司法机构C.行政机构D.宪法机构26.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 )A.良知和良心B.良知和契约C.心情和态度D.良法和契约27.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 )A.沈家本B.张之洞C.李鸿章D.梁启超28.在礼法之争中,为支持法理派的主张,杨度撰写了( )A.《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C.《法学盛衰说》D.《删除律例内重法折》29.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 )A.《代议然否论》B.《五朝法律索引》C.《排满评议》D.《非黄》30.孙中山“五权宪法”所发展的西方政治学说是( )A.五权分立B.权能分治C.三权分立D.天赋人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1)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1)1、为保证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的制度设想是(单选题)A. 君主立宪B. 民主共和C. 司法独立D. 学校议政试题答案:D2、下列情形中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是(单选题)A. 10周岁的少年出售LV包给40岁的李某B. 5周岁的儿童因发明创造而接受奖金C. 成年人甲误将本为复制品的油画当成真品购买D. 出租车司机借抢救重病人急需租车之机将率价提高10倍试题答案:A3、行政行为作出后,在没有被有权机关宣布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这是行政行为的(单选题)A. 强制性B. 裁量性C. 效力先定性D. 单方意志性试题答案:C4、下列关于违约责任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 违约责任是财产责任B. 违约责任是人身责任C. 违约责任是财产责任为主,人身责任为辅D. 违约责任是人身责任为主,财产责任为辅试题答案:A5、根据我国合同法,不得让与的债权是 ( )(多选题)A. 当事人约定不得让与的债权B. 请求支付抚养费的债权C. 请求特定主体提供劳务的债权D. 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E. 借贷合同返还本金的债权试题答案:A,B,C,D6、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单选题)A. 国小而逼,族大宠多B. 为善者不改其度C. 都鄙有章,上下有服D. 先王议事以翩,不为刑辟试题答案:D7、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A. 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B. 偾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C.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D.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E. 债权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试题答案:B,C8、下列关于撤销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r 1(多选题)A. 撤销权的主体是因债务人的行为而使其债权受到损害的债权人‘。
B.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范围以保全债权为限C. C·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D. 撤销权应当在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E. 撤销权应当在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2年内行使试题答案:A,B,C,D9、甲对乙享有l00万债权,丙向甲保证,如乙不还,丙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1.(单选题,1 分)章太炎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和蔡元培、陶成章组成了()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2.(单选题,1 分)在孙中山的权能分治理论中,属于间接民权的是()A、罢免权B、选举权C、创制权D、复决权3.(单选题,1 分)革命派认为专制君主压制人民的传统纲常伦理是()A、兄为弟纲B、夫为妻纲C、父为子纲D、君为臣纲4.(单选题,1 分)中国近代第一所全国性的专门法学教育机构是()A、京师大学堂B、京师法律学堂C、北洋大学堂D、同文馆5.(单选题,1 分)沈家本特别推崇“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这句话出自()A、《管子》B、《商君书》C、《韩非子》D、《荀子》6.(单选题,1 分)劳乃宣认为,目的在于“教孝”而新律没有列入的法条是()A、犯罪存留养亲B、犯奸C、干名犯义D、亲属相盗7.(单选题,1 分)1902年晚清法律改革拉开序幕,所任命的修律大臣是()A、伍廷芳、劳乃宣B、沈家本、伍廷芳C、沈家本、劳乃宣D、沈家本、刘坤一8.(单选题,1 分)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奏请法律改革的系列奏折被称为()A、《劝学篇》B、《应诏统筹全局折》C、《江楚会奏变法三折》D、《删除律例内重法折》9.(单选题,1 分)“欲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该主张出自()A、《新中国建设问题》B、《大同书》C、《新民说》D、《论不变法之害》10.(单选题,1 分)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主张“虚君共和”,所发行的杂志名称是()A、《不忍》B、《万国公报》C、《庸言》D、《直报》11.(单选题,1 分)促使近代中国人从单纯模仿西方技术的迷梦中醒来的历史事件是()A、日俄战争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12.(单选题,1 分)下列最能体现洋务派变法思想的说法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C、天不变,道亦不变D、法随时变13.(单选题,1 分)废除宰相,极大强化君主专制的明代皇帝是()A、朱厚炮B、朱允炆C、朱元璋D、朱棣14.(单选题,1 分)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的理想关系是()A、君为臣纲B、臣为君纲C、名异而实同D、名同而实异15.(单选题,1 分)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成文法典是()A、《唐律疏议》B、《大明律》C、《大清律》D、《开皇律》16.(单选题,1 分)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A、仁义礼智勇B、仁孝礼智信C、仁义理智信D、仁义礼智信17.(单选题,1 分)晋代张斐所著《注律表》,所体现的法律思想特征是()A、以礼率律B、以律率礼C、以刑治国D、以法治国18.(单选题,1 分)汉初经义决狱的不足之处在于()A、缺少逻辑性B、判决缺少依据C、缺少主观灵活性D、缺少确定性19.(单选题,1 分)提出“性三品”说汉代思想家是()A、汉武帝B、贾充C、贾谊D、董仲舒20.(单选题,1 分)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共同强调法的作用在于()B、定分止争C、天下大同D、养育孤寡21.(单选题,1 分)被司马谈概括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道家B、法家C、兵家D、儒家22.(单选题,1 分)将“礼义廉耻”比作“国之四维”的先秦思想家是()A、庄子B、列子C、商鞅D、管子23.(单选题,1 分)作为战国法家思想的奠基人,商鞅特别喜欢研究()A、刑名之学B、墨者之法C、孔孟之道D、黄老之学24.(单选题,1 分)墨家“兼相爱”的基础在于()B、交相利C、性本恶D、交相攻25.(单选题,1 分)“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首创者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申子26.(单选题,1 分)孔子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反映的思想主旨是()A、民贵君轻B、严刑重法C、德主刑辅D、以德配天27.(单选题,1 分)荀子认为等级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其人性论依据是()A、性善论B、无性论C、性恶论D、同性说28.(单选题,1 分)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所打破的礼治传统是()A、刑上大夫B、刑不上大夫C、礼不下庶人D、先王议事以制29.(单选题,1 分)西周“礼治”思想的核心精神内涵是()A、礼义廉耻B、男男女女C、兼爱非攻D、亲亲尊尊30.(单选题,1 分)“有夏服天命”,所反映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思想B、特权法思想C、宗主制思想D、封建制思想31.(多选题,2 分)清末礼法之争所涉及的核心法律问题有()A、干名犯义B、犯罪存留养亲C、亲属相盗D、亲属相殴E、故杀子孙32.(多选题,2 分)下列人物属于改良主义思想家的有()A、章太炎B、严复C、梁启超D、孙中山E、康有为33.(多选题,2 分)下列体现了维护传统社会等级特权思想的法律制度有()A、八议B、上请C、减D、赎E、官当34.(多选题,2 分)下列与老子法律主张相符合的是()A、无为而治B、厚敛重税C、绝圣弃智D、以法治国E、绝仁弃利35.(多选题,2 分)先秦时期的“三代”指()A、夏B、商C、秦D、汉E、周36.(名词解释题,3 分)五权宪法37.(名词解释题,3 分)八议38.(名词解释题,3 分)《庄子》39.(名词解释题,3 分)邓析40.(名词解释题,3 分)罪人不孥41.(简答题,7 分)简述章太炎分四权、置四法的内容。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 )A 、代议制民主共和国B 、总统制民主共和国C 、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D 、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清末法律改革时期, 为了贯彻“罪刑法定” 原则, 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 )A 、秋审制度B 、援引比附C 、家族主义D 、国家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清末主张变法, 提出“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的思想家是 ( )A 、谭嗣同B 、沈家本C 、张之洞D 、梁启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在戊戌变法前夕, 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 、司法机构B 、行政机构C 、立法机构D 、监察机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 )A 、曾国藩B、张之洞C、谭嗣同D、洪仁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 )A、《十款天条》B、《太平刑律》C、《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救世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 )A、《元史新编》B、《圣武记》C、《海国图志》D、《夷氛纪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A、工B、商C、兵D、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 )A、海瑞B、张居正C、顾炎武D、黄宗羲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朱熹C、王安石D、魏l B、白居易C、柳宗元D、王安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5、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兄为弟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6、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B、贾谊C、董仲舒D、李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7、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B、《白虎通义》C、《春秋繁露》D、《西语》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8、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武帝C、秦始皇D、汉景帝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9、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B、陈胜、吴广起义C、焚书坑儒D、统一中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0、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B、墨子C、慎到D、老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1、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A、子张B、子思C、孟子D、荀子E、漆雕氏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2、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B、刘秀C、刘预D、仲长统E、刘颂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3、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 )A、王安石B、范仲淹C、张居正D、丘濬E、朱熹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4、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A、“严刑以致又安”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D、“一秉于礼”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5、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A、故杀子孙B、妻殴夫C、存留养亲D、无夫奸E、子孙违犯教令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6、名词解释:“有治人,无治法”正确答案:“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的主张观点,他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A.西周B.春秋
C.战国D.汉朝
2.主张“令顺民心”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
C.公孙侨D.管仲
3.春秋时期,否定和抛弃周礼的是()
A.邓析B.管仲
C.商鞅D.子产
4.先秦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
A.秦始皇B.韩非
C.李斯D.商鞅
5.“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思想命题出自()A.《墨子》B.《庄子》
C.《老子》D.《商君书》
6.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
C.墨子D.老子
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
A.周公B.孔子
C.庄子D.荀子
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
A.重农主义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D.重商抑农
9.春秋决狱始于()
A.秦B.西汉中期
C.西汉后期D.东汉中期
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
A.《春秋繁露》B.《淮南子》
C.《新书》D.《新语》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B.辽
C.唐D.金
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D.完全相同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A.南宋B.北宋
C.元D.明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B.唐高宗
C.唐太宗D.唐玄宗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B.王夫之
C.黄宗羲D.梁启超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A.完颜雍B.朱棣
C.朱元璋D.张居正
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惟齐非齐B.哀矜忽喜
C.明刑弼教D.杀无赦
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
A.左宗棠B.张之洞
C.曾国藩D.曾国荃
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A.大一统B.严刑重法
C.天下一家D.一秉于礼
21.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B.魏源
C.梁启超D.张之洞
22.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A.去“九界”B.轻刑
C.讲文明D.用严刑
23.“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
A.李鸿章、张之洞B.张之洞、袁世凯
C.康有为、黄遵宪D.康有为、梁启超
24.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
C.京师法律学堂D.京师法政学堂
25.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A.因势变法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
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D.广收人才
26.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A.“体”完全相同B.“用”完全相同
C.“体”部分不同D.“体”、“用”皆同
27.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A.“徒法不足以自行”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C.“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D.“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28.荀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A.明分使群B.兼相爱,交相利
C.暴君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