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一、范围《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适用于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5〕3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目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中医药文化基地)和基地建设单位的现状,制定本标准。

三、功能中医药文化基地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是中医药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医药工作者、院校学生接受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的课堂,是向社会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展示的窗口。

四、形式中医药文化基地可以各类中医药资源为依托,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紧密围绕中医药文化主题和特色开展工作。

凡符合基地标准和要求、具备成熟完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和能力、具有中医药文化显著特色、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相关机构,均可以开展基地建设,例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历史遗迹遗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中医药文化展馆、中药企业(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等企业)、中医药养生体验馆等。

鼓励和支持具有创新价值的机构形式开展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基地的内涵,丰富基地展示的形式和手段,扩大中医药文化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五、标准(一)具备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具有与本基地相关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典故、传说、事迹等,具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的能力;(二)以展示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要突出本基地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服务与传播;具备专门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展示场所,场所面积须适应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文化科普需求,一般不少于500平米;(三)具备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所需的配套设施和外围环境,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完善、更新;(四)面向社会开放,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相应的接待能力,每年接待参观不少于10000人次,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00天;(五)能够结合本基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六)具备专业的宣教队伍,宣教人员应具备中医药类专业学历或接受过专门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应具备专职讲解员资质;(七)建有介绍本基地的中医药文化网站或网页,内容丰富,制作精美,形式生动活泼,更新及时;(八)具有与本基地相关的文化产品,产品(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中医药特色突出,内容丰富,适时更新,有本基地的特色;(九)设有专门的中医药文化基地管理部门,配有专职管理人员,能够对基地建设、运行、维护开展日常管理;(十)具备健全规范的中医药文化基地管理制度,每年度均制定基地工作计划,按时上报年度自查自评报告;(十一)具备保护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基地的经费和保障措施。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方案(一)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方案(一)

方案名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方案一、基地定位- 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 打造一个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展示、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交流、体验的平台。

二、基地建设内容- 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区:展示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特色疗法等内容,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

- 中医药文化教育体验区:开设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中医药养生技能培训、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等。

- 中医药文化交流互动区:组织中医药文化讲座、康复技能培训、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等,增进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 中医药文化保健服务区: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如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养生咨询等,让群众切身感受中医药的保健作用。

三、基地运营模式- 合作共建:与中医药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共同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 社会参与:邀请中医药专家、学者、爱好者参与基地的运营管理和活动开展,丰富基地的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

- 多元融合: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区服务站点等多种形式,让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

四、基地效益评估-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定期对基地的宣传教育活动进行评估,了解各项活动的受众覆盖率、反馈意见等,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社会影响评估:通过社会调研、参观者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基地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为基地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基地建设周期- 筹建阶段:完成基地规划、选址、合作伙伴确定等工作,预计耗时1年。

- 建设阶段:进行基地场地规划设计、场地施工、展示内容策划等工作,预计耗时2年。

- 运营阶段: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接待参观者等,形成常态化的运营模式。

六、基地建设投资- 场地租赁费用:按照当地市场价格确定基地场地租赁费用,预计年度支出。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本标准(2022年版)精选全文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本标准(2022年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本标准(2022年版)一、场馆类基地(一)内涵建设1. 以展示中医药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充分体现当地中医药文化特色,相关展品、图片、标志、标牌等所涉及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以及中医历史人物及事件内容,表述规范、准确。

2. 具有与本基地相关、制作精良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如科普读物、画册、音像制品、导游材料及中医药创意产品等。

3. 建有介绍本基地的中医药文化网站、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内容科学准确、专人维护,内容更新间隔应小于1个月。

(二)场地设施1. 有专用参观场所。

大型综合性展馆用于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室内展厅总面积原则上不小于4000平方米;在中医药院校内的中医药博物馆室内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600平方米;传统老字号、中医药名人纪念馆用于中医药文化展教活动的室内展厅总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200平方米;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医院内设立的博物馆室内展厅面积原则上不小于800平方米。

2 。

除常规展品外,可供观众演示、互动、体验的展品数量不少于总展品的10%。

定期更新、补充展品,展品总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

(三)开放接待1. 年开放天数不少于190天,并向社会公布开放时间。

2. 年参观人数不少于8000人次。

3. 在市级以上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期间能对公众开放。

(四)经费投入1. 设有专项经费,列入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

2. 除一次性基础设施投入外,每年专项经费投入占单位年度总经费固定比例,确保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五)工作队伍1. 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其正职由该单位中层以上干部担任。

2. 配备不少于4名的专职人员,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12人以上。

3. 有继续教育制度,基地工作人员每年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六)宣传教育活动1. 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和当地重大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开展2次以上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4.07.16•【字号】津卫中[2014]312号•【施行日期】2014.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通知(津卫中〔2014〕312号)各区县卫生局、市局各直属单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为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继承与发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2011年我市开展了首批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通过基地建设,丰富了我市中医药文化展示与普及的形式和内容,突出了天津市中医药文化特色,推动了我市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

其中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津门医粹-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两家基地入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加强我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我局研究制定了《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组织落实。

请申报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单位根据文件要求提交申请材料,请2011年我市确定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附件1)提交基地评估材料,以上材料请于8月31日前交到市卫生局中医处。

联系人:马杰;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4号;邮编:300070。

2014年7月16日附件1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名单1.天津市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即药酒文化博物馆)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津门医粹-中医药文化博物馆”3.天津市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达仁堂中药文化展览馆”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附件2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为使大众广泛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天津市卫生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办新发〔2011〕38号),制定本办法。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标准是为了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首先,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

这包括建筑物、展览馆、图书馆等。

建筑物应该符合中医药文化的特点,可以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以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展览馆应该展示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通过展览、模型、图片等形式,向公众传递中医药的知识和价值。

图书馆应该收藏丰富的中医药文献,供研究和学习之用。

其次,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教育资源。

这包括中医药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等。

他们可以为公众提供专业的中医药知识和服务,解答疑惑,指导实践。

此外,还需要有相关的教育资源,如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以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

再次,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

这包括与医院、学校、企业等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医院可以提供临床实践的场所,让公众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疗效;学校可以开设中医药相关的课程,培养中医药人才;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最后,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需要注重创新和实践。

中医药文化是一个活的、不断发展的文化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基地可以开展中医药研究和创新,推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同时,基地还可以开展中医药实践活动,如中药制作、针灸推拿等,让公众亲身参与,增加对中医药的体验和认同。

总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标准应该包括硬件设施、专业人员和教育资源、社会合作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

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基地,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

这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制度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制度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基地建设,规范基地管理,提高全民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相关制度。

一、成立宣传教育基地领导组,做到有组织、有规章制度、有专职管理人员、有活动总结、有经费保证和保障措施,以此明确教育基地的重要性,规范基地行为。

二、基地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活动档案材料。

三、明确分工,岗位责任制。

由院长进行指导,分管领导负责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相关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具体实施。

四、有专门的专题展示场所,建设水平较高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并不断更新。

五、定期举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六、建有一支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队伍,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七、每年投入3~5万元资金用于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相关工作的运行和日常维护。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工作方案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工作方案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工作方案
以下是 7 条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工作方案:
方案一: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呀!就好比大家去游乐场玩耍一样,让人们来亲身感受中医药的奇妙之处,比如炮制中药啦、体验针灸啦!为啥不呢?
方案二:弄个中医药文化展览呀!就像看艺术展似的,把各种珍贵的中医药文物、典籍都展示出来,这多有意思呀,大家肯定会看得津津有味吧!
方案三: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呀!请厉害的中医大师来讲课,就如同我们在学校听老师讲课一样,深入浅出地给大家传授知识,这样不好吗?
方案四:组织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嘛!让爱好者们聚在一起,分享心得、交流经验,这不就像朋友间的聚会一样欢快嘛!
方案五:创建中医药文化线上平台呀!打造一个网上的中医药世界,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了解,多方便呀,不是吗?
方案六:与学校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咧!把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早早种在孩子们心里,就像培育小树苗一样精心呵护,他们以后肯定会大有收获呀!
方案七:鼓励志愿者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嘛!这不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为了一个有趣的目标而努力,想想都很有干劲呀!
我觉得呀,这些工作方案要是都能好好实施,那中医药文化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让更多人受益呀!。

中药基地管理制度

中药基地管理制度

中药基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中药基地的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中药基地的管理机构应当是专门的机构,负责整个基地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监督中药基地的日常运行。

三、基地选址中药基地选址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地形、土壤、水源等应当适合中药材的生长。

在基地选址前,应当对基地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等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质量管理1. 中药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中药材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确保中药材的生产符合相关规定。

2. 中药基地应当定期做好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的检测,对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3. 中药基地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和追溯体系,对中药材的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保证产品质量可追溯。

五、生产管理1. 中药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有序和高效。

2. 中药基地的生产人员应当熟悉中药材的生长特点和生产工艺,严格执行相关生产操作规程,保障中药材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3. 中药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原料采集、加工和储存制度,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原料受到污染和变质。

4. 中药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六、安全管理1. 中药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 中药基地的生产场所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做好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3. 中药基地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七、环境保护1. 中药基地应当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基地的生态平衡。

2. 中药基地应当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基地建设,规范基地管理,提高全民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相关制度。

一、成立宣传教育基地领导组,做到有组织、有规章制度、有专职管理人员、有活动总结、有经费保证和保障措施,以此明确教育基地的重要性,规范基地行为。

二、基地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活动档案材料。

三、明确分工,岗位责任制。

由院长进行指导,分管领导负责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相关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具体实施。

四、有专门的专题展示场所,建设水平较高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并不断更新。

五、定期举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六、建有一支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队伍,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七、每年投入3~5万元资金用于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相关工作的运行和日常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