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介绍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介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以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的新型住宅社区。
它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并结合自然资源的优势,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友好的居住空间。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减少环境负荷、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具有以下特点:1. 主打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倡导低碳出行:住宅小区内部设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同时提供骑行和步行的便利条件,鼓励居民减少驾车出行,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注重绿化环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广阔的绿化带,植被覆盖率高,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和负氧离子的含量,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引入循环利用系统: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立了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便利的服务,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1. 健康居住环境:住宅小区内部注重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采用环保材料和装修方式,确保居民的健康。
2. 公共设施齐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配备了多功能的社区中心、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娱乐和休闲场所。
3. 智能化管理:住宅小区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方便居民进行安全监控、报修维护、物业缴费等操作,提升了居住体验。
4. 生态商业区:住宅小区内设有生态商业区,提供有机食品、环保产品等,鼓励居民在生活中选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优势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带来了诸多的优势,对居民和社会有积极的影响:1. 增加居民生活品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室内空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居住满意度。
2.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住宅小区内部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参与,增强了居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2020版)前言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
为更好地施行《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细化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判定依据,提高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品质和质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部署,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编写了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2020版)(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作为开展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细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细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参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科(重庆)企业有限公司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建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斯励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博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筑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董勇、董孟能、龚毅、程丹、赵辉、杨修明、丁勇、王永超、张陆润、王智、董莉莉、韩幼玲、程吉建、郭长春、何丹、叶强、赵本坤、冷艳锋、杨丽莉、杨元华、李丰、田霞、陈进东、吴俊楠、姚清、皮璐、秦砚瑶、刘军、吴思睿、何开远、彭渤、王聪、贺磊、唐丹、左黎、胡萍、刘晔、陈杰、叶剑军、徐仁忠、边汤正、吴巍宇、郎建军、郭圣志、郭静、钱渝、曹路、张梅、刘颉、王徽审查专家:谢自强、况平、贺超、张智强、陈怡宏、向渊明、李全、姚加飞、童愚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2)3.1一般规定 (2)3.2评价与等级划分 (5)4 安全耐久 (11)4.1控制项 (11)4.2评分项 (22)5 健康舒适 (33)5.1控制项 (33)5.2评分项 (46)6 生活便利 (66)6.1控制项 (66)6.2评分项 (75)7 资源节约 (93)7.1控制项 (93)7.2评分项 (102)8 环境宜居 (127)8.1控制项 (127)8.2评分项 (137)9 提高与创新 (149)9.1一般规定 (149)9.2加分项 (149)附录A 绿色建筑条文及评价方法 (166)附录B 生态小区条文及评价方法 (188)附录C 生态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建设要求 (196)附录D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方式 (197)附录E 重庆市乡土植物推荐名录 (198)1 总则1.0.1 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施《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制定本细则。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介绍(新)

小区内设有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 施,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居民之 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PART 02
规划设计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体规划布局
小区整体布局合理,注重空间 层次感和景观渗透,营造舒适 宜人的居住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将自然元 素融入规划中,打造生态、环 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APP
提供专门的智能家居APP,方便居 民随时随地管理和控制家中的智能 设备。
物业管理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服务
通过物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 报修、投诉、缴费等物业服务的
在线办理,提高服务效率。
数据分析与优化
对小区内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收 集和分析,为物业管理提供决策
支持,优化资源配置。
社区互动与沟通
完善的垃圾分类与资源回 收体系
建立了科学的垃圾分类制度, 实现了各类垃圾的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 理。通过资源回收,减少了垃 圾对环境的负担。
提升了居民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感,形成了人人参与环保的良 好氛围。
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持续推进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构建社区互动平台,促进居民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凝聚
力。
智慧安防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在小区内布设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保 障居民安全。
智能门禁系统
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实现小区出入口 的安全管理。
紧急报警系统
建立紧急报警系统,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居民可迅速报警并获得 及时响应。
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技术
绿色生态住宅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1 总则 1.0.1 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 ,加
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 ,参照世 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 生态住宅小区 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 :以科技为先导, 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 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 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 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
1.0.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 的总 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1.0.5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废热资源等) 的使 用,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应达到一定的水平。使用常规能源时,应进行能源系统优化。
1.0.6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地原则。 1.0.7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约资源原则,尤其要注重节水技术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 1.0.8 生态小区建设应自始至终贯彻环境保护原则。 1.0.9 在生态小区的建设中,应注重推广使用适度超前、优化集成的技术体系和部品体系, 尤其是采用有关节能、节水的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 1.0.10 生态小区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0.11 生态小区建设应达到“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 中3A级商品 住宅环境 性能指标及有关的性能指标要求。
于1:7。 6.2.3 住宅楼梯间的公共照明应使用声控开关或延时开关。 6.2.4 小区道路、停车场上的车灯应避免车灯直射室内,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绿色居住空间实际案例

绿色居住空间实际案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日益重视,绿色居住空间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以下是一些绿色居住空间的实际案例:案例一:德国的环保住宅
德国有一类环保住宅叫做“被动房”,它们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配备先进的通风系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这种房子采用严格的节能标准,不需要额外的取暖或冷却设备,居住者可以在全年任何时候享受宜人的室内温度。
案例二:瑞典的森林居住项目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南部,有一个名为“森林之家”的项目,由瑞典设计师Hannes Holmstedt和Sara Bergqvist共同设计,该项目致力于在自然环境中创建绿色住房。
该项目中的住宅全部采用环保材料,每座住宅都拥有私人花园和一个种植着泥鳅草和草莓的菜园子。
案例三: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绿色社区”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某个小镇上有一个名为“树屋”的社区,它历经8年的建设,是一个集生态学、可持续性、健康和社交性于一体的住宅项目。
其中一些住宅采用了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同时还有一个集体花园和一个厨房共享空间,可以供全社区居民共同使用。
这些绿色居住空间的实际案例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更环保和健康的居住理念,它们鼓励人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享受更有效的节能和生活体验。
浅谈城市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绿色生态居住区的理论,介绍了城市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绿色生态住宅的含义及特征,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
关键词: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住宅设计绿色生态小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且其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1、城市绿色生态居住区理论现代城市生态健康居住区,其主要特征为: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住区,住区融于自然;同时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健康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昧,传承地域文化,充满亲和力,呈现出繁荣和生机。
现代城市生态健康居住区,通过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居住小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城市居住小区。
生态健康居住小区,表现在空间结构设计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的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充分融合。
建设生态健康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中,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整体上的生态化及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因而能实现居住小区的自然环境作为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整体性生态健康居住小区,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而是应兼顾社会、经济、环境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小区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生态健康住宅区的建设将逐渐改变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保护环境的一些状况,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使我们的住区更加宜居和充满活力。
2、城市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生态健康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更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重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技术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3.1 基本要求 (4)3.2 申报与评价 (7)4 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 (11)4.1 一般规定 (11)4.2 控制项 (11)4.3 评分项 (21)5 室外环境质量 (41)5.1 一般规定 (41)5.2 控制项 (41)5.3评分项 (49)6 节能与能源利用 (74)6.1一般规定 (74)6.2 控制项 (74)6.3 评分项 (83)7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1)7.1 一般规定 (121)7.2 控制项 (121)7.3 评分项 (128)8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6)8.1 一般规定 (156)8.2 控制项 (156)8.3 评分项 (159)9 室内环境质量 (178)9.1 一般规定 (178)9.2控制项 (178)9.3 评分项 (192)10 智能化服务与管理 (213)10.1 一般规定 (213)10.2 控制项 (213)10.3 评分项 (218)11 施工管理 (233)11.1一般规定 (233)11.2 控制项 (233)11.3 评分项 (237)12 运营管理 (258)12.1 一般规定 (258)12.2 控制项 (258)12.3 评分项 (264)13 提高与创新 (282)13.1 基本要求 (282)13.2 加分项 (282)前言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18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为了更好地实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引导居住小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城乡建委委托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编写了《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本《技术细则》作为重庆市地方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18的补充,是在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果,结合重庆市住宅小区的特点,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编制而成,目的是为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项目建设和评价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依据,提高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水平。
(完整)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3.3.3 管道直饮水子系统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必须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洁。
3.3.4 管道直饮水管网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饮水的管网系统应采用可循环的形状管网;
2.严禁管道直饮水子系统与其他水系统管道串接;
3.系统应安装计量装置,计量仪表的精确度等级不低于1.5级。
3.1一般要求
3.1.1 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应达到100%。
3.1.2 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100%。
3.1.3 应建立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使用量宜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
3.1.4 小区绿化、景观、洗车、道路喷洒、公共卫生等用水宜使用中水或雨水。
3.2给水子系统
3.2.1 本《导则》所指的给水子系统,由小区内的市政给水及其他生活给水设施组成 ,包括小区内的给水管网与相关的动力设备系统。
3.3.5 管道直饮水净化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饮水净化工艺应根据原水水质特点进行选择,不仅要确保直饮水的水质、水量 ,同时应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直饮水净化工艺应采用技术集成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的工艺。
3.3.6 管道直饮水控制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直饮水设备控制宜采用全自动控制,并应设故障报警系统;
2.3工程建设要点
2.3.1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小区,宜配备辅助能源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 求:
1.尽量使用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装置应与建筑物的立面设计相协调;
2.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安装位置应无遮挡,宜选在背风处,并有防雨、防潮措施;倾角、 朝向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3.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管道布置应与住宅的给水设施配套,系统中的管道、阀门等配件应 选用寿命长、抗老化、耐锈蚀的产饮水生产管理宜采用中央监控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和供水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系统符 合本《导则》规定的标准。 5.1.4 当规划设计不能满足本《导则》对小区声环境的要求时,应采用人
工降噪措施( 如建隔声屏或种植树木等)减少外部噪声对生态小区声环境的影响 。
5.1.5 生态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空间位置安排,避免小区内噪声产 生区紧邻居 民生活区。
绿色生态住宅(1)
二、》
3 水环境系统
3.5 污水处理子系统
3.5.1 本《导则》所指的污水处理子系统,是指小区内的生活污水经收集
、净化后, 达到规定标准的水处理系统。
3.5.2 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水质、水量的要求确定,宜采用经济、实用、
集成度高的成熟技术,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2 能源系统 2.1 一般要求 2.1.1 在生态小区中,建筑节能应严格按照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
管理规定》( 建设部第76号令)执行。 2.1.2 对常规能源系统应进行优化。 2.1.3 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宜达到小区总能耗的10%(折合成电能计算)。 2.2 技术要点 2.2.1 在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并应对能源系
绿色生态住宅(1)
2020/12/13
绿色生态住宅(1)
题纲:
• 一、什么是“绿色生态住宅”? •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 • 三、昆明市通过“城市生态小区”评审的部分项目 • 四、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评定管理办法 • 五、《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六、我们将如何搞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
绿色生态住宅(1)
一、什么是“绿色生态住宅”?
说具体点,就是开发土地时,尽量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 然的破坏;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环保节能材料修建墙体,建成后的房间 要东暖夏凉,减少使用空调,节约能源;注重小区水源的设计,利用好 雨水、自来水和地下水,就可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等等。
绿色生态住宅,是人类居住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地球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要求,惟有坚持对绿色的追求,方能到达我们理想的居住状态 ,对于地产公司来说更是责无旁贷。
合理配置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灯等,形成丰富多彩,温馨宜人的室外立体照明系统 。 6.1.5 住区内不宜采用霓虹灯或强烈灯光做广告,小区内居住建筑不得采用玻璃幕墙 。 6.2 生态小区室内光环境系统 6.2.1 生态小区内光环境 6.2.2 房间的自然采光应按其功能要求合理设置。书房、起居室、卧室的窗地比应大
3 水环境系统 3.3 管道直饮水子系统 3.3.1 本《导则》所指的管道直饮水子系统,是指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后
,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规定的水质标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 环管网,供给居民直接 饮用的给水系统。管道直饮水由净水设备、加压、管网 、计量、控制、检测及安全报警等组 成。
3.3.2 管道直饮水管网系统应设排气阀和放空管。 3.3.3 管道直饮水子系统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必须无毒、无味、耐腐蚀、 易清洁。 3.3.4 管道直饮水管网系统 3.3.5 管道直饮水净化系统 3.4 排水子系统 3.4.1 本《导则》所指的排水子系统,由小区内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 设施组成。 3.4.2 生态小区周边如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系 统;当无市 政污水管网时,应设置污水处理站,其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有 关污水排放标准。 3.4.3 生态小区的排水应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1 总则 1.0.1 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 ,加
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 ,参照世 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 生态住宅小区 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 :以科技为先导, 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 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 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 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
统进行分析 ,因地制宜的选择能源组合。 2.2.2 生态小区使用常规能源时,应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避免因同时使
用多种能源 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2.3 工程建设要点 2.3.1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小区,宜配备辅助能源系统 2.3.2 其它新能源的利用应结合生态小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
绿色生态住宅(1)
3.5.3 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应符合节能、节地原则。
3.5.4 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宜采用自动化控制,并应设故障报警系统。
3.5.5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应采取相应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措施。
3.6 中水子系统
3.6.1 本《导则》所指的中水子系统,是指将住宅内的生活污废水经收集
、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系统。中
6 光环境系统 6.1 生态小区室外光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1.道路照明:15-20LX; 2.住宅日照: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0180-93执行。 6.1.2 室外公共照明宜采用绿色照明。 6.1.3 小区内宜用反光指标牌,反光道钉,反光门牌等,建立区内道路识别系统。 6.1.4 通过高、中、低、远、近、虚、实等不同照明形式,在不同地区按不同的要求 ,
水子系统由中水处理、加 压、集水和中水管网以及计量、检测等设施组成。
3.6.2 中水水源宜采用优质杂排水,并宜按下列顺序取舍:淋浴排水、盥
洗排水、洗 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3.6.3 中水使用必须确保安全,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水和管道饮水系统
。
3.6.4 中水管网系统建设
3.6.5 中水处理工艺
雨水。 3.2 给水子系统 3.2.1 本《导则》所指的给水子系统,由小区内的市政给水及其他生活给
水设施组成 ,包括小区内的给水管网与相关的动力设备系统。 3.2.2 给水子系统应采用智能化管理,宜具有远程监控,故障报警等功能
。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降噪措施。 5.2.3 住宅分户墙和楼板的空气隔声量应≥50dB,在噪音敏感区域应有相
应的隔声措 施。 5.2.4 住宅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65dB。 5.2.5 住宅应采取室内一次性装修,以避免户间噪声干扰。 5.2.6 室内管网系统宜采取安装衬垫等消声措施。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4 气环境系统 4.1 室外气环境系统 4.1.1 生态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宜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1.2 生态小区内禁止使用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的CFC11类产品。 4.2 室内空气环境系统 4.2.1 所有房间应设置可开窗,便于室内通风换气。 4.2.2 住宅中80%以上的房间应能自然通风, 4.2.3 室内装修应采用环保型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挥发性有毒、有害气
绿色生态住宅(1)
一、什么是“绿色生态住宅”?
十年前,我们谈小康住宅;四年前,我们又提3A住宅。如今,我们 开始倡导绿色生态住宅,那什么是“绿色生态住宅”?
绿色生态住宅的界定并不是多种树,多裁花,多做景观的高绿化住 宅,而是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消耗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少的废弃物的 住宅和居住小区。
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标准也不尽相 同,但业内人士及专家们普通认同的是:绿色生态住宅首先是结合当地 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室内气候 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 使人和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它将给我们 带来少占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 命等宜处。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3 水环境系统
3.7 雨水子系统 3.7.1 本《导则》所指的雨水子系统,是指将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经过 收 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设施。雨水设施是指构成雨 水系 统的集水、处理、储存、回用等建筑物。 3.7.2 小区的屋面雨水应收集,地面雨水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可 进 入中水系统。 3.7.3 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小区地形、地貌,确定收集方式,宜用暗渠收集雨水。 3.7.4 回用的雨水应进行处理。雨水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统,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 其 它滤料。 3.8 景观用水子系统 3.8.1 本《导则》所指的景观用水子系统。由水景工程的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 等用水组成。 3.8.2 景观用水应采用循环系统,并应设置水净化设施。 3.8.3 生态小区的水景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自然景色,营造优美的小区水景环境 。 3.8.4 景观用水子系统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景观用水水源宜使用雨水或中水。 3.8.5 景观用水子系统建筑材料应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系统因自身腐蚀而 污 染景观用水性质。
体必须符合 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防止室内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绿色生态住宅(1)
二、建设部发布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5 声环境系统 5.1 小区声环境系统 5.1.1 生态小区声环境应符合下列标准: 白天≤45dB 夜间≤40dB 5.1.2 生态小区项目开发前期在选址及场地设计中应使居住区远离噪声源
1.0.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 的总 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