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合集下载

国内外英语读写教学研究概述

国内外英语读写教学研究概述

国内外英语读写教学研究概述作者:张丽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0期摘要: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是近几年的研究趋势。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国内外读写教学研究发展和现状。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研究现状一、国外英语读写教学研究现状阅读与写作教学在西方传统教育中是分离的(Nelson & Calfee, 1998:1-55),但早期也有一些学者发现写作与阅读的相关性,培根曾指出“reading makes a full man”,“writing makes an exact man”。

Robert M. Gay(1926:xv)在其著作中明確指出要通过阅读教写作,提出了:翻译、意译、缩写、扩写、仿写的读写结合过程。

20世纪60年代起,Pattern-Model课堂的出现,使读写教学的目的由单纯的语言语法知识学习向语言组织技能和策略转变(Reid, 1993: 37)。

70年代始,人们开始关注读写的相关性。

一些学者们认为,读者和作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Coady, 1979; Rumelhart,1977; Smith, 1971, 1986)。

Widdowson (1978:120)认为阅读和写作应作为整体进行教学。

学习者通过写作可获得阅读技巧,反之写作技巧也可获得提高。

80年代起,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发展促进了读写整合教学。

Krashen(1984:20)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源自于内在动机驱使的自由阅读。

Stotsky(1983:627-642)在读写相关性中表明: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呈正相关;写作能力与阅读量呈正相关;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时句法结构使用更纯熟。

Shanahan和 Lomax(1986:116-123)对阅读和写作关系的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方程分析,发现阅读和写作是互相影响的。

Straw和 Schreiner(转引自朱晓斌,2007;143)也发现,写作中的联句活动可以改善句子水平上的阅读理解。

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与研究述评

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与研究述评

二、动作技能学习研究的方法
动作技能学习研究的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其中,实验法 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学习者的表现和成绩。 观察法适用于研究实践中难以量化的动作技能,例如舞蹈、武术等。案例研究 法则通过对个别学习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 素。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可能无法反映读 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长期效果。其次,实验样本较小,可能无法代表所有学 生群体。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时间、扩大样本范围,以更全面地评估 该教学模式的效果。
结论
本研究表明,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 有积极作用。通过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和写作表达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使他们更加 自信、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 与研究述评
目录
01 摘要
03 国外研究现状
02 引言 04 国内研究现状
05 研究述评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与研究现状,对现有的教学方 法和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前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 梳理和分析,文章指出,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方面 具有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高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英语教学将阅 读和写作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授课,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 英语读写技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应该加以整合。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英语读写 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影响。

英语写作之写长法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英语写作之写长法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英语写作之写长法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随着英语学习的普及,英语写作已经成为各种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习者需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以满足不同的目的和场景所要求的不同类型的写作表达。

在英语写作中,写长技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学习者易于犯的错误之一,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论文的研究表明,英语写长法技巧可以归纳为语义复杂性、语法复杂性、句子复杂性和词汇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可以用来提升写作质量。

首先,学习者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文章的语义复杂性,即文章内容的多样性,使用更多的连接词让文章变得流畅,需要能够更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以达到更有效的表达。

其次,应注重语法方面的复杂性,可以使用更多的时态变换和复杂句子结构来表达更多的意思,以深化文章的内容,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此外,运用一定量的词汇需要学习者保持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掌握复杂的单词和短语,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除了提高文章的文字内容复杂性外,研究还指出,学习者在写长文章时还需要重视主题的组织和架构的组织。

文章的切入点应该清晰明确,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逻辑思维清晰,不能出现不相关的内容。

另外,学习者还应注意文章的结构复杂性,结合文章的主题,把每个段落串联起来,把文章的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文章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写长法技巧不仅包括文章内容的复杂性,还要注重主题的组织和文章结构的复杂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需要学习者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语义、语法和词汇知识,熟练掌握写长技巧,使文章更丰富、更有意义,从而获得更好的评价。

本文综述了英语写作之写长法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分析了写长法技巧的主要方面,包括语义复杂性、语法复杂性、句子复杂性和词汇的多样性,以及文章的主题组织和结构复杂性等,总结了学习者在写长文章时应注意的技巧,以提高写作质量。

最后,本文指出,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学习者应坚持不懈地学习,熟练掌握写长技巧,以满足不同的写作要求。

反馈机制与写作教学——国内外研究及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反馈机制与写作教学——国内外研究及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师们 通 常 采 用标 记 法 、 面批 及 集 中 反馈 给 学 习者提 供 作 文评
改信息。 其中特别受到学者们推崇 的是 “ 面批” 这一反馈方式 , 它不像传统 ‘ 记” 教师仅给学生提供单向写作指导( o . 标 法, Sm mes 1 8 ; a l 18 )而是 实施 了双向协作 。他们建议 , r,9 2 Z me,8 5 ,

些 类 型 的 写作 问题 ( 分析 、 论 、 子结 构 ) 如 讨 句 因太 复杂 , 不
ter ) h oy 为基础, 强调写作过程是一项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交际活动。为了形 成一套 系统完善的循环反馈 机制 , 近二三十年来 , 国内外学者们展开 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 深入 到反馈机制 的各个层面 , 如反馈的来源 、 方式 、 核心、 效度 等。 他们有的证 实了教师反馈的有效性 , 有的探究 了二语写作 中 同伴 反馈 的意 义 , 还有 的 比较 了不 同种 类 的反 馈对 写作 过 程 及成绩的影 响 ( on r Asnv g , 94 h rm, 9 5 C n o & ea ae 19 ;D ea 19 ; H l 19 ; ln ,9 8 等 )研究对象从母语 学习者到 E L al 9 0 Hyad 19 , 。 , S
第2 卷 第2 3 期 2 1 年3 0 0 月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n l f h n c u nv ri f ce c n eh oo y S c l c n e dt nl o r a o C a gh nU ies yo S in e dT c n lg ( o i i c s io t a aS e E i
( n l h a e o d l g a e 和 E L ( n l h a r i — E gi s c n n u g ) F E gi sf eg I s s a s o nn

国内外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英语写作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和提高一直是语言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关注焦点。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元认知理论在英语写作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包括认知策略的选择、监控和评估。

在英语写作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更有效地规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写作过程,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将回顾元认知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探讨元认知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提升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国内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现状在国内,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元认知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他们主要从元认知理论框架、元认知策略培训以及元认知与英语写作成绩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元认知理论框架方面,国内学者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框架。

这些框架涵盖了英语写作元认知的概念、特点、结构以及发展过程等方面,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元认知策略培训方面,国内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这些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价策略等,通过培训,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写作过程,监控写作进展,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在元认知与英语写作成绩的关系方面,国内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研究综述摘要: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英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国内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述评,以期为后续关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整合模式一、引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能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点。

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国内外语言学家就对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王娟娥,2012)。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发现将英语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鉴于此研究发现,许多教育实践者按照自己对读写整合教学的理解,设计出多种读写整合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这种新教学法,此方法是对传统阅读和写作教学分立教学的重大改进,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并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效果显著,却存在许多缺陷。

笔者将详细介绍国内外各英语理论和教学研究者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整合教学研究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现状,归纳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后续读写整合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借鉴意义二、国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国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的理论研究西方传统的语言教育界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相互独立的两种语言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被当做两个分立的教学层面。

心理学家Gesell认为:在小学前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依赖于早期形成的阅读能力。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听说法备受推举,虽未否认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但是强调在语言教学中要以句型为中心,教材的编排应以操练句型为最终目标(牟金江,2015)。

这种孤立的语言观忽视了阅读和写作的语篇结构,实质还是主张英语读写分立。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Goodman 发起全语言运动,诞生了全语言理论,主张语言教学的整合。

关于英语写作的国内外研究

关于英语写作的国内外研究

关于英语写作的国内外研究
英语写作是学习和掌握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国内外都有许多研究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

以下是关于英语写作的一些国内外研究方向和成果:
1. 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些方法包括过程写作法、交际性写作教学法、写作策略训练等。

研究表明,结合语言输入和输出、提供具体的写作任务和反馈、鼓励学生进行多次修订等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2. 语篇分析和修辞研究:研究者们通过对英语写作中的语篇结构、句子连接、段落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不同类型写作的特点和规律。

此外,还有关于修辞手法的研究,包括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及效果。

3. 写作评估与评价:研究者们探索如何准确地评估和评价学生的英语写作作品。

他们研究和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写作评估工具,包括标准化评估工具、综合性评价方法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并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和指导。

4. 跨文化写作研究: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被广泛使用。

因此,研究者们关注跨文化写作的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帮助学习者克服跨文化写作障碍,提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表达能力。

5. 科技与英语写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研究科技
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他们探索了计算机辅助写作、在线协作写作工具、自动评估系统等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研究了这些工具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总之,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索。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和实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写作指导。

英语写作的开题报告

英语写作的开题报告

英语写作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掌握良好的英语写作技巧对于提高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学术研究、扩宽国际交流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许多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英语写作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

因此,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语法错误、词汇不足以及逻辑表达不清等挑战。

因此,研究英语写作的相关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类型,例如主谓一致、单复数、时态等问题。

2.词汇不足影响写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研究学生词汇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对词汇的正确使用和扩充的有效方法。

3.逻辑表达不清的现象分析:探讨学生写作中逻辑结构混乱、段落不连贯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方法。

4.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调研教学实践,总结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指导意见。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步骤如下: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的英语写作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目前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收集大量实际写作样本。

3.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和写作样本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4.结果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和验证。

5.教学探索:根据研究成果,尝试将解决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总结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一、英汉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汉语思维。

无论从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上还是思维模式上,他们的作文都难免带有汉语的痕迹1.词法方面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可以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面貌,制度和习俗等。

如果不了解该语言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

另外,英语中有些词类的划分与汉语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分为表语形容词和定语形容词。

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特别注意英语词汇的特征。

(1)词汇的虚实汉语思维是整体、综合的,而英语的思维是分析、独特的(马秉义,19 96)。

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是泛指,用词概括而模糊;而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而细腻。

(2)词性的差异汉语对词性的界定相对宽松,词语的词性往往在句子中才会彰显。

如果单独呈现,则难以判断词性。

而英语大部分词放入句子之前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词性。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的词性把握相对缺乏严谨性,在用英语写作时只注意词汇的词义而忽视了其词性,结果导致了许多语言错误。

例如:Many people against the plan. (将介词against误用为动词)I’m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ports meeting han been cancelled (将动词regret误用为形容词)(3)词语的搭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汉语中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英语不同的表达,而且这些表达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语言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习惯把“学习知识”说成 Learn knowledge,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为acquire knowledge。

如果照汉语的习惯来构建英语表达就会导致搭配不当的语言错误(4)词义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

例如“龙”(DRAGON)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特征,而在西方却是象征邪恶。

若将“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 agon,英美人士会感到奇怪。

但译为:to hope one’s son bright future,英美人士可以获得与汉语读者相近的或相同的理解。

2.句法方面英语与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最基本的差异是: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达意;英语句法重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舒淇.2007)。

具体地来讲,英语中有语态,时态,人称和数等多种形态变化。

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逻辑中心,不论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多么复杂,总与中心的成分保持清楚的逻辑关系。

从而形成了一主谓宾结构为核心,用各种从句、短语进行修饰、扩展的句法结构。

(1)句子的词序词序是指单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汉语和英语都有严格的词序要求,但两种语言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在词序方面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汉语的词序排列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普通都特殊,由主观到客观,由整体到个体,而英语则恰恰相反。

因此,不少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出现语序错误。

例如: 我还记得发生在我和他之间的一切事情。

(误)I still remember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and him.(正)I still remember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o hin and me (析)这例子的错误是汉英词序不同的典型反映。

汉语里一切从“我”开始,而英语则恰恰相反,“我”永远在最后(2)句子的时态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时态,有的语言很少甚至没有时态。

汉语基本上就是借助词汇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

汉语中除了“着”“了”“过”的若干说法与英语中的进行时、完成时,过去时相对应外,别无其他与英语相对应的时体形式。

而英语不仅有时态,而且种类繁多(共有16种时态),区分细微。

英语通过这些时态将事物的状态或动作进行的过程描写得准确而精细,有时甚至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例: You are always asking me such questions!你怎么老问我这样的问题!(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厌烦)(3)句子的语态汉语中被动语态极少使用,即使使用也大多表达一些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如“被打”“受罚”“挨批”等。

但是,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率较高,尤其是科技英语文献和英语新闻报道中。

另外,汉语中如果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且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不致于发生混淆时,一般不使用被动语态。

而英语中只要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都要使用被动语态。

汉语和英语在语态使用上的差异经常导致学生犯语态方面的错误。

例如:(误)This book is his father gave him.(正)This was gaven by his father.(4)句子的结构中式英语还经常表现在句子主语的选择上。

一般来说,汉语句子主语可以很长,而英语句子主语则尽可能简洁,使句子结构保持平衡。

中国学生因忽略这一差异而导致错误。

例如:明天天黑前能否找到帮手并完成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中式)Whether we can find helpers and finish the workby tomorrow evening is the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英式)The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is whether we can find helpers and finish the work by tomorrow evening.(5)句子的衔接英语句式具有多变性,而汉语句式则较为固定(陈静2003)。

英语的句子常以主谓宾结构为其核心,用各种连词、短语和从句进行修饰、扩展,句子结构复杂,但读起来形象、生动。

由于受汉语句式影响,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使用一连串简单句或句式雷同的复合句,造成句式单一,读起来单调、乏味。

例如:社会发展很快,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很重要。

(误)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 ampus.Because now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quickly(正)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soceity,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 to know the work outside the campus3.语篇方面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是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

而中国人重悟性,注意辨证思维,思维方式是螺旋式(陈三东200 5)。

反映在写作上,英语写作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

英语文章常常把主题放到句首,且每段只有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用扩展句进行层层论证或说明。

而汉语文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开篇一般不点题,而是经过反复论证后才将最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

这种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写的英语作文前后不一致,层次不清,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性。

请看下例:We haven’t got time for sports or movies. We don’t have eoough time to read after class.The teachers give us too many exercises and we are busy finishing the homework when class is over .We have no method.The teachers can change the situation…从写作角度来看,这段文字除了句式缺少变化,句与句之间缺乏衔接外,整个语篇的信息分布以及展开方式与英语的行文习惯不符。

二、摘要:本文用有声思维实验方法探索母语为汉语的20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

通过分析20名被试在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总量与分类母语思维量对英语作文总成绩及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5名英语水平类似的被试的母语思维总量与分类母语思维量对英语作文总成绩及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和母语思维内容对写作成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对于英语水平不同的20名被试:1)EFL作文过程中母语思维总量、分类思维量均与作文总分有负相关的趋势,而过程管理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分有正相关趋势;2)结构构思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无翻译影响”、“语言感觉”得分呈负相关趋势,而与“动词使用”一项得分呈负相关;对于英语水平相似的5名被试:文本输出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无翻译影响”、“词汇变化”和“语言感觉”以及“连接顺畅”得分呈正相关。

关键词:有声思维;母语影响;EFL写作过程[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2-0022-5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L writing process of 20 Chinese-speaking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The analysis is classified between 20 subjects with varied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5 subjects with similar English proficiency.For the 20 subjects with varied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1) There is a tendency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EFL writing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L1 words occurring in the thinking process, and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EFL writing and the number of L1 words involved respectively in the activities of “rqesponse to task” “idea generating” “Organizing ideas”and “text generating.”As well a tendency of positive relationship can be found between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controlling process”and the totalscore of EFL writing. 2) A tendency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is shown between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Organizing ideas”and the score of“freedom from trans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sense of language”and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ies of “Organizing ideas”and “idea generating”respectively. Further the score of “verbs”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Organizing ideas”For the 5 subjects with similar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text generating”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core of “freedom from translation”“variety in vocabulary”“sense of language”and “smoothness of connection.”Key words: think aloud, L1 effects, EFL writing process1. 引言自Emig于1971年模仿一语写作过程研究进行二语写作过程研究开始,二语写作研究逐步将重点从作品(product)转向了过程(proc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