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The Principle ofSoil Erosion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目录目录 (1)前言 (3)一、室内实验部分 (4)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1实验目的 (4)2实验原理 (4)3实验样品制备 (5)4实验用具 (6)5实验步骤 (6)6数据整理与分析 (8)7实验报告编写 (8)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1实验目的 (9)2实验原理 (9)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4实验物品准备 (10)5实验设计 (10)6实验步骤 (10)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1实验目的 (21)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4实验原理 (24)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6实验步骤 (24)7实验数据整理 (28)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二、野外实习部分 (30)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1实习地点 (30)2实习内容方法 (30)3实习报告编写 (30)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1实习地点 (30)2实习内容方法 (31)3实习报告编写 (31)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1实习地点 (31)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3实习报告编写 (31)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科学探索侵蚀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土地侵蚀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土壤、植被等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过程。
为了了解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我们开展了本次科学探索侵蚀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坡度、植被覆盖、降雨量等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2. 分析不同条件下土地侵蚀的程度;3. 总结预防土地侵蚀的有效措施。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接水容器;2. 实验设备:水槽、喷壶(可用瓶盖戳孔的塑料瓶代替)。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将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分别铺在水槽中;2. 在水槽的一侧开孔,模拟不同坡度;3. 在水槽中铺上报纸和塑料薄膜,模拟不同植被覆盖;4. 使用降雨器模拟不同降雨量;5. 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土地侵蚀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坡度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的程度越严重。
这是因为坡度大时,水流速度加快,土壤更容易被冲刷走。
2. 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侵蚀程度明显低于无植物覆盖的土地。
这是因为植物可以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3. 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在降雨量较大的条件下,土地侵蚀程度明显加剧。
这是因为降雨量大,水流速度加快,土壤更容易被冲刷走。
六、实验结论1. 坡度、植被覆盖、降雨量等因素对土地侵蚀有显著影响;2. 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地侵蚀;3.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采取合理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以减缓土地侵蚀。
七、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2. 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地侵蚀的影响;3. 研究土地侵蚀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土地侵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土地侵蚀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土地侵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探索侵蚀的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侵蚀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了解侵蚀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侵蚀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侵蚀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侵蚀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3. 分析不同条件下侵蚀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三、实验原理侵蚀是指地表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侵蚀作用主要受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侵蚀过程,分析侵蚀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细沙、泥炭、小石块、植物种子、塑料薄膜等。
2. 仪器:玻璃板、量筒、秒表、天平、温度计、湿度计、放大镜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面上,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在薄膜上均匀撒上一层细沙。
2. 设置实验条件:将实验装置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模拟不同条件下的侵蚀环境。
a. 区域一:无植被覆盖,无降雨,温度适中。
b. 区域二:无植被覆盖,有降雨,温度适中。
c. 区域三:有植被覆盖,无降雨,温度适中。
d. 区域四:有植被覆盖,有降雨,温度适中。
3. 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每个区域侵蚀过程的时间、程度和形态。
a. 区域一:观察细沙在无植被覆盖、无降雨条件下的侵蚀情况。
b. 区域二:观察细沙在有降雨条件下的侵蚀情况。
c. 区域三:观察泥炭在植被覆盖、无降雨条件下的侵蚀情况。
d. 区域四:观察泥炭在有降雨、有植被覆盖条件下的侵蚀情况。
4. 数据处理:计算每个区域的侵蚀速度,分析不同条件下侵蚀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区域一:细沙在无植被覆盖、无降雨条件下,侵蚀速度较慢,主要表现为细沙表面的磨损。
2. 区域二:细沙在有降雨条件下,侵蚀速度明显加快,表现为细沙表面的剥蚀和搬运。
3. 区域三:泥炭在植被覆盖、无降雨条件下,侵蚀速度较慢,主要表现为泥炭表面的磨损。
4. 区域四:泥炭在有降雨、有植被覆盖条件下,侵蚀速度适中,表现为泥炭表面的剥蚀、搬运和沉积。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土壤侵蚀原理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XX地区实习内容:土壤侵蚀原理及其防治方法一、实习背景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土壤被水流和风力侵蚀、转移和损失的过程,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和防治方法,我们前往XX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土壤侵蚀原理实习。
二、实习内容1.土壤侵蚀原理在实习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土壤侵蚀的原理。
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和气候条件等。
在坡度大、土壤松散、植被覆盖度低的环境下,土壤侵蚀更容易发生。
土壤侵蚀的过程包括土壤的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两种形式。
水力侵蚀是指雨水冲刷土壤,将其携带到下游,形成河流泥沙的过程。
风力侵蚀是指风力将土壤颗粒吹起,并被带走的过程。
2.土壤侵蚀防治方法在实习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土壤侵蚀的防治方法。
防治土壤侵蚀的方法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
植被恢复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坡耕地和过度放牧等容易导致土壤侵蚀的活动。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是通过建设梯田、水坝、护坡等工程设施,控制水流和土壤的运动,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
三、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土壤侵蚀原理及其防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观察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等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土壤侵蚀的原理。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防治土壤侵蚀的方法,明白了如何利用植被恢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手段来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
这次实习让我们认识到了土壤侵蚀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治土壤侵蚀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土壤侵蚀问题,积极参与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侵蚀实验教案

侵蚀实验教案教案标题:侵蚀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侵蚀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不同侵蚀类型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3. 学会进行侵蚀实验,并观察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
2.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土壤、水、小型容器、喷壶、倾斜板、量杯、计时器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侵蚀现象,引发学生对侵蚀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侵蚀了解多少?什么是侵蚀?有哪些类型的侵蚀?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白板,简要介绍侵蚀的定义和原理。
2. 分析不同类型的侵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等)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能发生侵蚀?侵蚀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侵蚀类型进行实验。
2. 提供实验材料,并解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根据所选侵蚀类型,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变量的控制和测量方法。
实验操作:1.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2.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水溅出等。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变量对侵蚀过程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侵蚀类型的结果不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侵蚀速率?讨论与总结: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2. 整合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侵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2. 提供学生实验报告模板,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评估:1.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实验设计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进行讲座或访谈,深入了解侵蚀现象的研究和应用。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土壤侵蚀的原理及其类型,掌握了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并学习了相关防治措施。
实习旨在提高我对土壤侵蚀问题的认识,增强保护水土资源的责任感。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三、实习内容1. 土壤侵蚀原理理论学习在实习前期,我们学习了土壤侵蚀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土壤侵蚀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实习奠定了基础。
2. 实地考察与观测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观测。
主要内容包括:(1)水力侵蚀:观察了河流、沟壑等水力侵蚀现象,测量了土壤侵蚀程度,分析了水力侵蚀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2)风力侵蚀:考察了沙漠化、风蚀沟等风力侵蚀现象,测量了土壤侵蚀程度,分析了风力侵蚀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重力侵蚀:观察了崩塌、滑坡、蠕动等重力侵蚀现象,分析了重力侵蚀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研究通过对实地考察数据的分析,我们研究了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包括:(1)工程措施:如梯田、护坡、沟壑治理等。
(2)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
(3)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轮作、免耕等。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侵蚀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土壤侵蚀的分类、成因、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
2. 实践操作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实地考察与观测,掌握了土壤侵蚀程度的测量方法。
3. 综合素质方面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体会1. 土壤侵蚀问题严重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土壤侵蚀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土壤侵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2. 防治措施需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防治措施,如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方案3:降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雨量大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1ppt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水土流失1
雨水冲来泥土
水土流失2
泥土冲入公路
水土流失3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4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5
侵蚀带来什么灾害?
▪ 山洪暴发时,水流的力量带走了许许多多的石头,
冲走了许多植物。这样的山洪冲下来,冲毁 农田,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 命财产造成损失。
▪ 当然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 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逐渐堆积成冲积平原,为 人们增加新的土地。这个问题将在下一课河流的作用中去探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
▪ 通过学习知道,人类的活动会加 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 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 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 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拓展
黄土高原
的治理
在缓坡地
段修建 梯田蓄水
保土,是 黄土高原 治理的根 本措施。
这样的生态环境土地会侵蚀吗?为什么?
象说明了什么? ▪ 4、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填P59空框)
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 通过实验,我们的发现: ▪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
蚀严重;
▪ 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 重;
“腐蚀与防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极化曲线法”测定土壤腐蚀性一、实验目的1.对比金属在电介质溶液和土壤中的腐蚀现象。
2.了解金属受土壤腐蚀时极化与去极化作用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学会用“极化曲线法”判断土壤腐蚀性。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如图1所示,在玻璃缸中放有含盐、含水量为某一百分比的均匀土壤,其上插入二根同样材料、形状及大小的金属电极A和K,插入深度相同。
金属电极K上焊有绝缘导线,通过单点开关M,毫安表mA及可变电阻R 与电源的负端相连,金属电极A上也焊有绝缘导线,直接与电源正端相连。
两个电极间并有电压表V。
实验所用电极是用镀锌电工螺栓改制而成,外径D,电极插入深度h,实验时自行调整。
本实验采用恒电流的方法测量极化曲线(两极电位差△V与电流密度i的关系),以电流为自变量,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R使某一恒电流通过电极。
当电表上指示的电位差及电流值达到稳定以后读数,为了使电池系统获得稳定极化电流,应采用高压,高阻实验装置。
如图2所示,B为极化电源。
通常可取数十伏或数百伏的直流电源。
R c为电池系统等效电阻,R为可变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回路中的电流I是由B、R、R c、电源内阻R i 以及包括导线电阻,电压表内阻在内的电阻R x来决定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R>>R c+R i+R x则I=B/R,这样由于电解池电阻或线路中接触点电阻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可减少到很少的程度,极化电流I值基本稳定,达到了控制极化电流的目的。
为了能获得较大的电流值,可采用较高电压的电源;若希望电流的可调范围更宽一些,也可采用分压一恒流混合线路。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看清各种仪表量程及直流表的接线方向。
2.用砂纸擦净金属电极,使之发出金属光泽。
3.埋金属电极时注意在玻璃缸中央,并用手按紧金属电极周围的土壤,使之与金属接触良好,记下电极的埋深h。
4.检查联接线路是否正确,电压表是否在零点。
5.根据给出的可变电阻范围,选好拟调节的电阻值(一种土样至少选四个测点,通常由大电阻开始测定,合上单点开关M,接通电路,迅速观察电压表及电流表指示值的变化情况,待读数稳定后,记录下稳定的电流和电压值,以及稳定所需时间,打开单点开关,断开电路,并记录电压表回零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rinciple of
Soil Erosion
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一、室内实验部分 (4)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
1实验目的 (4)
2实验原理 (4)
3实验样品制备 (5)
4实验用具 (6)
5实验步骤 (6)
6数据整理与分析 (8)
7实验报告编写 (8)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
1实验目的 (9)
2实验原理 (9)
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
4实验物品准备 (10)
5实验设计 (10)
6实验步骤 (10)
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
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
1实验目的 (21)
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
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
4实验原理 (24)
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
6实验步骤 (24)
7实验数据整理 (28)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
二、野外实习部分 (30)
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0)
3实习报告编写 (30)
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
1实习地点 (31)
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
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产品厂家:日本大器株式会社;
有效降雨面积:1.5m×1.5m;
雨滴发生器至地面垂直高度:2.0m;
降雨强度:10 mm/h ~ 200 mm/h 连续可调;
雨滴直径:1.7 mm ~3.0mm;
降雨历时:0~24 h 自动控制;
工作方式: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任选。
4 实验物品准备
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1个(0.5m×1.5m);
供试土壤适量(1.0 m3以上)装入土壤侵蚀槽;
1000 ml 量筒10个;
1000 ml 塑料瓶30个;
塑料漏斗30个;
20 cm 定性滤纸2盒;
烘箱1个;
1/100天平2个;
记录及计算用品适量。
5 实验设计
5.1 地面坡度设计
地面坡度分为5°、10°、15°、20°、25°、30°和35°7个坡度级。
5.2 降雨强度设计
降雨强度分为30 mm/min、40 mm/min、50 mm/min、60 mm/min 4个降雨级别。
6 实验步骤
将填充有土壤样品的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安置于人工模拟降雨机的正下方,向人工模拟降雨机注水并调整模拟降雨机的供水阀门至降雨强度为10 mm/h 左右。
将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方式置于手动方式党,开启电源使人工模拟降雨机产生降雨约2 h,以使土壤侵蚀槽内的土壤样品水分含量逐渐升高达到上下一致。
调节土壤侵蚀槽的倾斜程度,使被实验的土壤表面坡度达到5°并保持这一坡度。
调节模拟降雨机的供水阀门至降雨强度为30 mm/h。
保持这一降雨强度约10 min左右以使土壤侵蚀槽内土壤表面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均匀一致。
用1000 ml 量筒从土壤侵蚀槽的集水口取含有泥沙的水样800~1000 ml 并记录采取水样体积和所经历的时间段填入表2.1。
将放好滤纸的漏斗置于塑料瓶,将含有泥沙的水样过滤备用。
用同样方法连续再取水样两个,分别进行记录和过滤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