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

二、垄断组织、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 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短期价格协定 短期价格协定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 •辛迪加(Syndicate) 辛迪加(Syndicate) 辛迪加
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章 本章重点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 2,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分别是 什么? 什么?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基本经济特征
•托拉斯(Trust) 托拉斯(Trust)
•康采恩(Konzern) 康采恩(Konzern) 康采恩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 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源泉只能是来源于工人和其他劳动群 众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众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对生产和市场的垄 断地位而制定的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断地位而制定的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 断 垄断高价 价 格 垄断低价
四、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银行业的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
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为由普通的存贷款中介 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具体表现在 具体表现在: 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具体表现在
政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习题

概念题1.垄断2.金融资本3.资本参与制4.资本输出5.国际垄断同盟6.垄断价格7.垄断利润8.市场竞争概念题答案1.垄断:指少数几个大企业以攫取垄断利润为目的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2.金融资本:由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称为金融资本。
3.资本参与制:垄断资本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以达到“股票控制额”来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
4.资本输出:垄断资本或国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或利润,对国外进行的贷款或投资。
5.国际垄断同盟: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6.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
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
7.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8.市场竞争:指各个经济主体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交换条件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关系。
判断题1、垄断价格是凭借垄断地位决定的,因此垄断价格否定了价值规律。
2、垄断削弱了市场竞争。
3、商品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4、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5、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垄断组织最先进的工业设备。
6、垄断利润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8、垄断的形成是资本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9、法人持股是战后金融资本股权结构的新特点。
10、股权结合、人事参与是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11、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惟一来源。
12、在垄断条件下平均利润二重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向。
14、垄断形成后,银行的新作用是扩大信用范围。
15、资本参与是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
判断题答案1. ×2.×3.×4. √5.×6.√7.√8.√9.√ 10.√11. × 12.√ 13.√ 14.× 15.√选择题1、垄断价格是:(1)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2)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垄断价格(3)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4)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5)不受价值规律制约2、垄断利润是:(1)凭借垄断地位获得利润(2)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3)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4)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5)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3、资本输出是:(1)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2)为商品输出开路(3)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4)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之一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1)以跨国公司为主体(2)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3)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4)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5)以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为重要目标。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圣才出品】

第八章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1.私人垄断是怎样产生的?答:(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以私人垄断为基础,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2)私人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在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
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垄断,这是因为:①当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时,生产和市场就很容易控制,这些大企业之间也就容易达成协议形成垄断;②为了避免激烈竞争所带来的两败俱伤的后果,少数大企业不得不谋求暂时的妥协而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3)私人垄断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①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受到了单个私人资本的限制和束缚。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客观上要求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19世纪后期股份资本的出现使单个私人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③垄断的产生客观上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垄断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一次调整。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其形式有哪些?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a.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成果的广泛运用,引起了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己无法满足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必须靠国家的力量来筹集。
政治经济学习题5-8

第七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A)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B)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5、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BC)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B)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7、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C)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8、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B)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9、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 D)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0、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是(A)A、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高利贷资本C、货币资本D、职能资本11、股票价格是(A)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2、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3、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 C)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4、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D)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5、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16、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 C)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和银行利息率成正比17、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习题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4、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7、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
A.企业垄断阶段
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
C.行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直接提供word版本,抱歉。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8章19世纪后期文学8.1 复习笔记一、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19世纪的最后30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四次经济危机,资本垄断化进一步加强。
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并酝酿着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
而与此同时,北欧各国还处在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反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仍占着重要地位。
2.社会哲学思潮随着资本主义的衰落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这时期出现了各种资产阶级的社会哲学思潮。
(1)尼采的超人哲学①尼采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人杰和群氓,认为人类进化的原则在于优先发展最强的人,即他所谓的“超人”;②他的权力意志论言,强者应有追求权力的欲望和行动,“权力意志”是世界万物的基础和本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夺取权力,弱肉强食是一切生物的本性;③他还宣扬“一切从权力产生的都是善,从软弱产生的都是恶”。
④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后来又成为法西斯专政的理论根据。
(2)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实神秘主义。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潜意识”特别是人的“性的本能”,决定着人的意识和一切社会活动;宣扬文艺创作和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乃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本能欲望的表现。
(4)泰纳的决定论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要素,同样否定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的阶级内容。
3.文学状况这时期的欧美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然主义文学流行各国,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开始泛滥,而无产阶级文学则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
而在80年代末,西欧某些作家还写了一些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反动文学作品。
它们宣扬恃强凌弱的思想,颂扬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扩张政策作辩护。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巴黎公社革命后,进一步看清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同时又感到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的严重威胁,因而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呈现出深刻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习题

概念题1.垄断2.金融资本3.资本参与制4.资本输出5.国际垄断同盟6.垄断价格7.垄断利润8.市场竞争概念题答案1.垄断:指少数几个大企业以攫取垄断利润为目的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2.金融资本:由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称为金融资本。
3.资本参与制:垄断资本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以达到“股票控制额”来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
4.资本输出:垄断资本或国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或利润,对国外进行的贷款或投资。
5.国际垄断同盟: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6.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
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
7.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8.市场竞争:指各个经济主体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交换条件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关系。
判断题1、垄断价格是凭借垄断地位决定的,因此垄断价格否定了价值规律。
2、垄断削弱了市场竞争。
3、商品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4、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5、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垄断组织最先进的工业设备。
6、垄断利润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8、垄断的形成是资本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9、法人持股是战后金融资本股权结构的新特点。
10、股权结合、人事参与是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11、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惟一来源。
12、在垄断条件下平均利润二重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向。
14、垄断形成后,银行的新作用是扩大信用X围。
15、资本参与是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
判断题答案1. ×2.×3.×4. √5.×6.√7.√8.√9.√ 10.√11. × 12.√ 13.√ 14.× 15.√选择题1、垄断价格是:(1)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2)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垄断价格(3)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4)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5)不受价值规律制约2、垄断利润是:(1)凭借垄断地位获得利润(2)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3)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4)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5)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3、资本输出是:(1)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2)为商品输出开路(3)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4)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之一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1)以跨国公司为主体(2)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3)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4)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5)以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为重要目标。
8第八章习题及答案修改

第八章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2 、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 归乡镇所有C. 归集体所有D. 归国家所有4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5 、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农业合作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6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7 、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 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 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 、作为 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农业D. 林业9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 华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东南地区10 、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制造厂位于()A. 沈阳B. 武汉C. 长春D. 北京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1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A、1952-1956年B、1949-1954年C、1953-1957年D、1950-1955年18、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发展农业D、恢复国民经济19、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0、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答案:1 、 C2 、 C3 、 A4 、 C5 、 A6 、 C7 、 C8 、 A9 、 C 10 、 C11、D 12、D 13、A 14、B 15、B16、D 17、C 18、A 1 9、B 20、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B. 国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已经完成C.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D. 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E. 完成了祖国统一2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下列关于 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B. 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E. 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4 、 1952 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间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一、综合选择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产业资本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A.规律已消失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 垄断价格是: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5. 垄断利润是: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A.参与制B.人事联合C. 买方垄断D. 买方垄断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D.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8. 垄断的基本特征: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A.辛迪加B.卡特尔C.康采恩D.托拉斯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资本集中度较高B.产品有差异C.信息较完备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A.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B.跨国公司的出现C.跨国银行大量出现D.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迅速发展13.垄断竞争的特点: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D.垄断能消除中小企业14.垄断资本的非价格竞争的形式主要有:A.促销竞争B.服务方面的竞争C. 市场外的竞争D.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15.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生产而形成的资本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16.垄断利润的基本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17.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主要有:A.受商品需求的制约B.受商品供给的制约C.受产品成本的制约D.受政府的制约18.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A.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B.通过转包形式控制中小企业C.通过卖方垄断控制垄断企业D.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二、名词解释1.垄断2.垄断价格3.垄断利润4.垄断竞争5.金融资本6.金融寡头7.资本参与制三、分析判断1.垄断利润完全来源于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垄断条件下资本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因而不存在利润平均化的规律。
3.垄断的形成消除了自由竞争。
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5.股份公司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并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垄断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超额剩余价值没有本质的区别。
四、问题解答1.怎样理解股份公司对垄断形成的作用?2.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并阐述垄断利润出现对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影响。
3.怎样理解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4.怎样理解金融垄断资本与产业垄断资本的关系?5.怎样理解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习题答案(第8章)一、综合选择1.C2.D3.D4.C5.D6.A7.ABCD8.ABC9.ABCD 10. ABCD11.ABD 12.ACD 13.ABC 14.ABCD 15.ABD 16.ABCD 17.ABC 18.ABD二、名词解释1.垄断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资本运行方式,少数几个大企业以攫取垄断利润为目的,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2.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
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
3.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4.垄断竞争是指以垄断资本为主体或主要方面而展开的竞争。
与自由竞争相比较,垄断竞争的目的、性质和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5.金融资本是指在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生成的一种新型的资本形态。
6.金融寡头是指掌握和控制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的头目,他们以巨大的经济实力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统治和控制。
7.资本参与制是指垄断资本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以达到“股票控制额”来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
三、分析判断1.垄断利润完全来源于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种观点不正确。
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转移一部分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小生产创造的价值。
③劳动群众购买垄断产品时支付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
④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
2.垄断条件下资本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因而不存在利润平均化的规律。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的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
②垄断价格的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
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
3.垄断的形成消除了自由竞争。
这种观点不正确。
主要是因为:①垄断并没有削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
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垄断形成后,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垄断企业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动因必然驱使其激烈竞争。
②不存在绝对的垄断。
③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了自由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使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更加尖锐复杂。
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①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大公司既有大量闲置资本为大银行提供充足存款来源,又能提供大银行的贷款。
大银行能筹集大量货币资本,迅速增强实力,加剧兼并中小银行,走向垄断。
②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一般信贷关系一方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通过股权结合、人事结合的途径相互渗透融合为一种新型资本,即金融资本。
5.股份公司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并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组织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促进了垄断资本的发展,但是它并没有改变资本的私人所有的属性,没有改变资本雇佣劳动的性质。
②股份公司改变的只是资本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不能消除生产力的私人资本属性,因而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的社会化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垄断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超额剩余价值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自由竞争时期,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②垄断所获得的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四、问题解答1.怎样理解股份公司对垄断形成的作用?(1)股份公司对垄断的形成的积极作用是与它特有的财产组织制度分不开的,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股份公司的财产制度已经部分改变了私人资本的性质,出资人的资本所有权发生了裂变,原本属于出资人对资本的支配、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与资本的最终所有权和受益权发生了分离,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从而使私人资本突破了个人占有形式的局限性,更好地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2)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使社会管理代替了个人管理,为资本的集中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实现方式。
大股东通过对股权的控制,可以取得对资本的控制权,直接控制着规模更大的社会资本,并以一系列连续的参股活动,将这种控股网络遍布于整个社会经济,形成以大资本为核心的庞大的资本集团,大大加速生产集中的过程,促进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2.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并阐述垄断利润出现对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影响。
平均利润与垄断利润在以下方面有区别。
(1)形成过程的区别。
前者是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后者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取的。
(2)数量的差别。
前者按照资本和平均利润率获得;后者大大高于前者。
(3)来源上的差别。
前者是剩余价值总额按资本重新分配,来源于全社会产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后者来源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劳动群众购买垄断企业产品时支付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三是非垄断企业和其他企业与垄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时,通过垄断价格转化为垄断利润;四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
(4)垄断利润并不会否定利润率平均化规律,而是使平均利润二重化。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表现为在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两个层次范围内发生作用,并形成两种不同水平的平均利润率。
3.怎样理解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1)竞争的目的发生了变化。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取超额利润,为此各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结果是形成平均利润率,得到的是平均利润。
在垄断时期,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且这种垄断利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
(2)竞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企业的数量众多并且规模也较小,因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
但是,垄断竞争是以少数大企业在某部门中的垄断为基础的,在垄断大企业与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已不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竞争关系,而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排斥、掠夺和控制关系。
(3)竞争的手段发生了变化。
在自由竞争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用价格手段。
在垄断时期,垄断竞争更加多样化,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采取的手段还包括垄断技术、垄断原料来源等。
另外,非价格竞争,如品种、服务方面的竞争等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因此,竞争手段的变化使得垄断竞争显得更加尖锐复杂。
4.怎样理解金融垄断资本与产业垄断资本的关系?金融垄断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使金融垄断资本和产业垄断资本的关系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