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湖南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案例分析
田园生活 三重奏 设计概念

浔龙河生态小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设计概念篇引言作为浔龙河生态小镇的开山之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必须要服从于生态小镇的总体定位;必须要打响"田园式生态休闲生活"的头阵;必须要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样板!因此,我们不得不审视以下问题:★以怎样的景观和建筑谱画可游可诗,有着湖湘文化的人文画卷?★以怎样的景观和建筑来体现浔龙河的地域特色?★以怎样的景观和建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地域特色“山水驻足,人文行韵”是浔龙河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的生动写照:麻林河、金井河、哑河三河交织环绕;狮子山、走马山气势恢宏,美女晒羞、渔翁晒网等维妙维肖;国歌故里、华佗庙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对这些承载着浔龙河气质和精神的山水人文进一步挖掘和梳理,精心提炼出了“龙、谷、田、歌、绿、园”六大地域元素,通过重新组合,演绎浔龙河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
★可游可诗的,有着湖湘文化的人文画卷?!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硬质的实体景物,一个是虚拟的文化景观。
实中有虚是空间和文化的渗透,虚中有实是实体的延续和拓展。
浔龙河就是基于这种理念,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以湖湘特色为文化因子,以生态的自然环境为空间,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将龙、田汉等湖湘元素揉和在青山绿水之中,打造游客心中可游可诗,可寻找心灵宁静的心灵目的地!★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是方向,而浔龙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助推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紧密围绕“农”字作文章,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为农村自身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同时,坚持原汁原味,满足身心自然放松,追求归真生活理想,打造城市人群向往的“心灵目的地”,吸引城市人群就地消费,构筑新农村经济的新引擎。
“田园生活三重奏”的内涵田园生活三重奏由浔龙河六大地域特色元素——“龙、谷、田、歌、绿、园”两两组合而成。
分别代表三种不同乡村田园景观、三种不同的体验感受,全面诠释田园生活的丰富内涵,分别为:★龙之谷——奏响田园生活的乡野之美★田之歌——奏响田园生活的艺术之美★绿之园——奏响田园生活的安宁之美在景观上,三个区域展现的是不同的景像,龙之谷展现生态山水为本底的乡野游乐园;田之歌展现的是以农业景观为主的诗画田园;绿之园展现的是以华佗庙为主的养生家园。
面向游客体验的特色小镇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

一、引言 政策 助 推 智 慧 旅 游。2009年,国 务 院 在
·收稿日期:2018-03-15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基 于 游 客 体 验 的 景 区 智 能 化 管 理 平 台 研 究 与 构 建” (项 目 编 号: 2016SK2042)、长沙县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浔龙河生态小镇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构建” (项目编号:1622) 作者简介:彭蝶飞 (1968-),女,湖南醴陵人,长沙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旅游;龙红明 (1978 -),女,湖南邵阳人,长沙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挖掘 智慧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服务体系,面向游客 体验,深入研究智慧旅游特色小镇的服务策略, 推动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智慧旅游与游客体验文献述评 (一) 智慧旅游研究现状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并且 得到了比 在 其 他 领 域 更 加 广 泛 的 普 及 和 应 用。 信息技术 大 大 改 善 了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管 理, 扩大了旅游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旅游市场 的服务效率,成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此基础上, “智慧旅游” 的概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热情也日 益高涨,现有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列主题: 一 是 智 慧 旅 游 的 概 念 和 理 论。 姚 国 章 (2012)[2]提 出 智 慧 旅 游 主 要 有 “智 慧 服 务 ” “智慧商务” “智慧管理” 和 “智慧政务” 四种 表现形式。智慧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信息提供为 核心内容的智能化服务与管理,是一种 “以旅 游者自主体验为核心,以全方位、一体化的旅 游行业信息管理服务活动” 为主要内容的高效 旅游信息 化 服 务 平 台 (邓 辉,2015)[3]。二 是 智慧旅游的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陈涛、刘庆龙 (2015)[4]基于旅游需求预测,提出了筛选关键 词的大数据挖掘模型。三是智慧旅游的服务评 价。黎忠文、唐 建 兵 和 刘 龙 蛟 (2014)[5]从 行 业管理、游客体验、便民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包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产业崛起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产业崛起作者:严碧华刘红峰来源:《民生周刊》2020年第16期乡村振兴核心在产业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发展好产业是一道难解题。
近年来,位于湖南省会长沙近郊的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做出了诸多探索,在土地改革、多规合一、社会治理、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打造了都市近郊型乡村振兴“样板”。
浔龙河村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由原双河村和红花村合并而成。
原双河村是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所在地。
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600多户。
辖区内山多水多田少人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但在2009年之前,由于交通闭塞、产业结构单一,双河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一直是湖南省级贫困村。
浔龙河村第一书记柳中辉是土生土长的浔龙河村人,曾干过工程,开过房地产公司。
2009年,柳中辉回到村里,决意要改变这种现状,他想到了要发展产业,村里最大的资源是土地,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2010年,柳中辉带领村干部进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工作,两个月时间,一份《浔龙河村土地调查报告》出炉。
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如何去发展产业,大家仍一头雾水,他决定先做调研。
“包括袁家村在内,全国做得好的典型村基本都去过,还特意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国外调研。
”柳中辉说。
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的柳中辉有个习惯,总是会想方设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清楚每个项目的商业模式。
他发现,做得好的地方都有产业作为支撑。
在调研中,他也发现很多地方搞乡村旅游、搞民俗,影响很大,但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节假日一房难求,而大部分时间却是闲置,一年算下来并不挣钱。
“浔龙河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的地球仓、木屋,节假日生意非常火爆,但一年算下来也就100天左右,其他200多天都是闲置。
”柳中辉表示,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单一,构不成消费逻辑,没有形成消费闭环。
深刻理解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核心在产业,而产业发展要形成消费闭环,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结合浔龙河的特点,柳中辉锁定发展“生态、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五大产业,并想方设法形成消费闭环。
特色小镇道路网规划探析--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

特色小镇道路网规划探析———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佟晶晶(棕榈生态城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433)【摘要】通过对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道路网规划,基于依山就势的规划原则,优化原有控规道路网方案,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提出“道路街巷”四级路网体系,成功打造了高密度窄路幅的路网系统,构建了适宜山地地区的道路网格局;同时重点塑造慢行绿道网络,提倡低碳绿色出行,在山体周围、水系沿岸构建独立的慢行廊道,增加路侧绿道,提升绿道密度,在道路用地不足的情况下,秉着绿道并不拘泥于车行道两侧的设计思路,基于低碳生态城镇规划理念,尊重山地地形,将绿道设于道路单侧,且绿道与车行道可处于不同标高,避免了大量开山挖方填水工程,严格遵守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达到了与众不同、更为优美的景观效果与慢行出行体验。
【关键词】绿道;低碳生态;高密度窄路幅;独立路权【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8)09-0239-031引言当前特色小镇的打造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特色小镇的道路交通系统特别是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均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解决特色小镇道路规划问题,特别是提升低碳出行的吸引力,本文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对特色小镇道路网规划及绿道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特色小镇的道路体系规划甚至是整体交通规划探寻出一条“特色之路”。
2项目背景2.1概述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西北部,距离长沙县城约15km,距离长沙市中心城区约30km。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85km2,规划区内以农林用地和水域为主,建设用地面积仅为1.68km2。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总体规划以生态本底为基础,以产业功能为依托,以亲子文化、湘中文化为特色,融合生态休闲、亲子游乐、文化体验、教育拓展及多元主题居住为一体,在空间结构上构建“二轴三带、两环三核、九组团”的格局。
特色小镇湖南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案例分析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坐落于县果园镇西北部,接近市三环,处在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
是以浔龙河1.4万余亩原生山河资源(包括近8000亩山地,2000余亩水域,以及4800余亩建立用地)为根底,结合全球最前沿的小镇规划与外乡人文风情而打造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旨在为呈现一个既生态环保又原味浓情的理想小镇。
工程依托生态农业根底,充分结合政府PPP模式,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宜居城镇来营造乐农、慢游、宜居的生活之境,形成了以景观农业+旅游产业+生态居住为产业核心,以颐养产业、第二居所、亲子产业、文创产业、农业产业为辐射产业的整体布局规划。
建立成就: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公布190个宜居示小镇和575个宜居示村庄中,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被纳入第四批宜居示村庄之列,成为农村“公共工程建立〞与“产业开展〞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新型城镇化建立成功案例。
案例意义:浔龙河生态城镇模式,是棕榈股份“穷山恶水如何变成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又如何成为金山银山〞的成功例。
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和监管、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公共效劳集中推进、环境集中保护和资本集中下乡,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有机融合,形成新型农村社区,既实现了当地村民就地城镇化,又打通了城市居民下乡的通道;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山水资源优势,开展现代农业、现代休闲旅游和小城镇商居开发建立的一、二、三产业,促进村民就地就业,进而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开展的良好局面。
工程根底条件1 地理区位工程位于县果园镇双河村,区位优势明显,接近市三环,处在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
2 土地人口现有土地总面积11584亩,其中耕地1177亩、林地6645亩、水塘197亩、宅基地573亩、公共道路512亩、其它2472.95亩;有13个村民小组、472户,户籍人口1562人。
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初探

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初探—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编者按】如何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是我市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初衷。
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两年以来,长沙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借鉴和汲取天津市东丽区、四川省成都市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大力创新试点示范建设。
目前,该县果园镇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已形成了一条由政府主导推动、企业为主投资建设、基层组织参与决策、人民意愿充分表达的发展新思路,各界反响非常好,效果也非常明显,也非常具备借鉴意义。
近日,我们会同市农办深入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对长沙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重点项目浔龙河生态小镇开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期就相关情况作专题介绍。
浔龙河生态小镇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现有土地总面积11584亩,其中耕地1177亩、林地6645亩、水塘197亩、宅基地573亩、公共道路512亩、其它2472.95亩;有13个村民小组、472户,户籍人口1562人。
该村地形地貌独特,整体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特点,即“山多、水多、田少、人少”。
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大片竹林、树林层岚叠嶂;水系尤其发达,浔龙河、金井河、麻林河三条河流交织环绕,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地貌互为映衬。
区位优势明显,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
同时,拥有众多源远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迹如关帝庙、拖刀石、义云亭、华佗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握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形势,浔龙河生态小镇开发建设项目顺势而为,彰显特色,积极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做法和成效浔龙河生态小镇项目在企业、政府和村民群众共同推动下,完善发展思路,建立运作机制,分步骤开展实施,项目成效初显。
在试点推进过程中,主要做法和成效是:一、明确发展定位为确保项目运行方向准确,操作内容具体可行,项目开发企业,在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关于三农以及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政策文件精神,深入调研本村发展实际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条以农村土地流转、农民集中居住为切入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生态小城镇等为目标,开发建设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深加工、生态观光旅游、城市资本集中下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小城镇建设于一体的浔龙河生态小镇,逐步实现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景区各个游玩项目介绍讲解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景区各个游玩项目介绍讲解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嘿,听着就让人心痒痒的,对吧?你要是来这儿游玩,简直就像是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简直像撒了一层金粉。
这个地方可不止是美,里面的游玩项目可多得很,绝对能让你流连忘返。
咱们得说说那个画舫游览。
坐在小船上,四周水波荡漾,耳边是鸟儿欢快的鸣叫。
你看那两岸青山如黛,树影摇曳,像是在为你献上一场免费的表演。
船夫大叔幽默得很,嘴里总是叨叨着古老的故事,偶尔还开个小玩笑,让人忍俊不禁。
这趟游船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恨不得时光就停在这一刻。
你再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哎呀,这感觉简直美得不真实,简直就像是电影里走出来的场景。
咱们不能错过的就是生态艺术馆。
这里的艺术品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东西,真的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走进展馆,你会发现那些艺术作品都是用自然的材料制作的,树枝、石头、甚至水都能变成艺术品。
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让人忍不住想拍照留念。
展馆里还时不时会举办一些小型的互动活动,真的是把艺术和生态结合得天衣无缝。
你可以亲手做一些小东西,像个孩子一样,玩得不亦乐乎。
然后,来点刺激的,滑草场绝对能让你尖叫连连。
咱们坐上滑草道,随着坡度的增加,心里的小鹿开始乱撞。
呼啦一下子就下去了,风在耳边呼啸,真是爽快!等你下来,简直像是飞了一趟,心情瞬间嗨到顶点。
别担心,安全措施可是杠杠的,工作人员会细心指导,确保你玩得尽兴又安心。
嘿,说到刺激,这里还有个攀岩区,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没试过的可别轻言放弃哦!咱们还得提一提那条悠悠的小溪。
溪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光滑的卵石,走上去就像是在踩着小小的按摩器,舒服得很。
小朋友们在水边嬉戏,欢声笑语充满整个小镇。
说实话,很多成年人都忍不住也想加入,捡几块漂亮的石头,带回去做纪念,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走累了,找个地方坐下来,喝一杯当地的特色饮品,简直是绝配。
小镇上的小吃摊,闻着那香味,嘴巴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调研

学在浔龙河
童勋营:长沙最大的儿童军事化拓展基地。 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省市县委党校教学点,同时也是中组部十大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教学点, 打造全国村镇干部培训、党员培训基地。 七大研学园区:国防爱国主义文化园、农耕文化园、湖湘民俗文化园、田汉戏剧文化园、生态文化园、 麦咭亲子文化园、科普文化园。已获批湖南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长沙市中小学研学展农村综合产业,形成“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 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
生态 产业
教育 产业
文化 产业
旅游 产业
康养 产业
成立农业公司和新型供销 社,完善体系,搭建网上 平台,打造浔龙河品牌农 产品;携手长沙县政府、 天津绿茵生态,打造田园 综合体。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始终坚持一条“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自2009年来不断改革创新,使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转变,解决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面貌根本改变的“三农”问题。
其实施路径、模式创新被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主流媒体所认可,被称为特色小镇的“浔龙河模式”。
政府推动和监管、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
玩在浔龙河
浔龙河甜甜湾自然探索中心:共十六个功能分区,一层为海洋馆,二层为萌宠园。 麦咭“运动不一样”:全国大型亲子运动类电视互动乐园,上百个挑战关卡,嗨玩一整天不重样。 樱花谷:中南地区赏樱胜地,占地面积350多亩,染井吉野、普贤象、御衣黄樱、牡丹樱等30多个品种。 农场:20亩的大舞台、能容纳200人的剧院、满足400人的野炊厨房、15亩的体能拓展区和40亩的格桑花 海,利用农场特征,规划泥浆乐园、荷塘、菜园子和欢乐打谷场等。
通过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环境集中保护和资本集中下乡,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当地村民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 集中流转,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现代休闲旅游和小城镇商居开发建设的一、二、三产业,促进村民就 地就业,进而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坐落于长沙县果园镇西北部,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
是以浔龙河1.4万余亩原生山河资源(包括近8000亩山地,2000余亩水域,以及4800余亩建设用地)为基础,结合全球最前沿的小镇规划与本土人文风情而打造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旨在为湖南呈现一个既生态环保又原味浓情的理想小镇。
项目依托生态农业基础,充分结合政府PPP模式,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宜居城镇来营造乐农、慢游、宜居的生活之境,形成了以景观农业+旅游产业+生态居住为产业核心,以颐养产业、第二居所、亲子产业、文创产业、农业产业为辐射产业的整体布局规划。
建设成就: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公布190个宜居示范小镇和575个宜居示范村庄中,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被纳入第四批宜居示范村庄之列,成为湖南农村“公共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功案例。
案例意义:浔龙河生态城镇模式,是棕榈股份“穷山恶水如何变成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又如何成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范例。
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和监管、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环境集中保护和资本集中下乡,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有机融合,形成新型农村社区,既实现了当地村民就地城镇化,又打通了城市居民下乡的通道;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现代休闲旅游和小城镇商居开发建设的一、二、三产业,促进村民就地就业,进而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项目基础条件
1 地理区位
项目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区位优势明显,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
2 土地人口
现有土地总面积11584亩,其中耕地1177亩、林地6645亩、水塘197亩、宅基地573亩、公共道路512亩、其它2472.95亩;有13个村民小组、472户,户籍人口1562人。
该村地形地貌独特,整体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特点,即“山多、水多、田少、人少”。
3 自然资源
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大片竹林、树林层岚叠嶂;水系尤其发达,浔龙河、金井河、麻林河三条河流交织环绕,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地貌互为映衬。
4 历史文化资源
拥有众多源远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迹如关帝庙、拖刀石、义云亭、华佗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项目规划情况
1 总体产业规划
三大基础产业:生态宜居、绿色农业、艺术园林
三大主导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养生、生态休闲商务
2 总体功能布局
根据浔龙河的山水人文提炼出“龙、谷、田、歌、绿、园”六大规划概念元素,通过发散式创意将六大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谱写“欢快动感、悠然写意、心灵超脱的田园生活三重曲”,形成了龙之谷、田之歌、绿之园三大功能分区。
龙之谷——以生态山水为本底,突现乡野风情和白墙青瓦的湘楚民居风格建筑,让游客体验田园欢快与野趣;
田之歌——以农业景观为主的诗画田园风格和竹木草质结构,体现生态、古朴的田园意境,突现体验农耕悠闲生活,完善农村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绿之园——强调反璞归真的生态家园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藏于青山绿水之中,使休闲旅游者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宁静,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养生。
生态旅游区形成“九园一中心”布局
1 商业服务配套中心
商业服务配套中心位于九个园区的中心,规划面积约94亩,主要由生态停车场、游客咨询中心、票务中心、宣传展示中心、医务中心、旅游厕所等组成,为游客提供旅游集散、交通换乘、信息咨询、休息接待、餐饮购物等服务。
2 精品苗木园
北起东八线,南至麻林河,位于宋水线一带,用地面积约676亩,定位为以精品花木、盆景植物生产、观光为主。
配套建设休憩娱乐设施,形成集生产、观光为一体的精品苗木景观带。
3 珍稀植物园
珍稀植物园位于大塘冲沿线,占地面积约453亩,定位以珍稀树木观光、植物科普教育为主题,是一个集休憩、求知、自然生态环境和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科普基地和生态旅游区。
4 滨河游乐园
滨河游乐园位于走马山——狮子山一带,金井河沿线,规划面积约875亩,打造以水上游乐、山地运动为主题,以乡村野趣为特色的山水游乐区,主要分为“航母”观光区、魔幻木屋休闲区、滨水游乐区、滨水烧烤区、山地运动拓展区、农家趣味游戏区、山地车运动基地和山地露营区九个区。
5 绿色蔬菜产业园
绿色蔬菜产业园位于金井河以南,规划面积约2000亩,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兼具观光、物流、科研培训等功能,主要功能区分为农产品物流中心、主流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冷藏加工基地、农产品交易观光街、特色乡村摄影基地、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研究基地、蔬菜大棚区、农民教学培训基地。
6 浔龙岛农耕文化园
浔龙岛农耕文化园位于规划区三河交界的浔龙岛,总规划面积约220亩,定位为集休闲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功能区域细分为观光大棚区、农耕文化长廊、菜地租赁区、滨水湿地景观带、农家院落区。
7 四季果园
四季果园东倚走马山,西靠麻林河,南抵浔龙岛农耕文化园、总规划面积约103亩,定位为以“四季鲜果”采摘为主要内容,以湘绣文化与大地景观的创新演绎为特色,打造集生态回归、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高效农业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
8 酒旗风文化园
酒旗风文化园位于麻林河北段,陶江冲以南,占地面积约148亩,定位为全面挖掘酒文化内涵,将酒文化与花卉、休闲娱乐、民俗节庆等相结合,打造一条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酒文化休闲街。
9 田汉文化创意产业园
田汉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麻林河北段,陶江冲一带,总规划面积约611亩,定位为利用“田汉”名人资源,打造集湖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吸引画廊、文学、影视动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家、工作室的聚集,主要包含田汉艺术文化剧院、创意大师纪念馆、田汉文化广场、、田汉艺术文化交流中心等功能区。
10 华佗生态养生园
华佗生态养生园位于金井河西段,西临浔龙河、东靠狮子山,规划面积约606亩,依托华佗庙,以养生度假为主题,以弘扬华佗养生文化为特色,打造集观光朝拜、中草药种植、
医药保健、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度假区,主要设立华佗庙、福寿岛老年养生基地、百草园、竹海幽谷、药膳庄园、赤脚部落等游憩项目。
项目文化脉络
1 湘中民俗文化
本土的文化底蕴,挖掘项目地的田汉文化、传说中的杨泗庙文化以及华佗文化。
2 亲子文化
麦咭启蒙岛乐园——田园迪士尼系列产品的打造,为渴望亲子关系的都市家庭提供去处,形成亲子文化产业。
3 影视文化
潇湘电影集团/卡梅隆电影集团、电影文化村打造,金鹰卡通麦咭系列节目的拍摄、录制,形成影视文化。
4 创客文化
长沙县农业创业枢纽落户浔龙河,浔龙河创客孵化平台进一步促进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致力于打造中国首家万亩生态艺术众创空间。
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项目总投资:51亿元,用5000万资金撬动,以自筹资金和部分银行贷款作为项目建设启动资金,以土地增减挂钩、土地异地置换所产生的收益作为中期运转资金,以六大产业效益作为项目建设长期发展资金。
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
一期:投资约10亿元,建设内容:花卉、果树、绿色蔬菜观光展示大棚建设、体验式绿色蔬菜个体租赁区建设、金泊湖观光式四季果园建设、乡村旅游及小城镇建设;
二期:投资约9.31亿元,建设内容: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果木(杨梅)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养生地产、小城镇建设等;
三期:投资约32.9亿元,建设内容:花卉苗木、果木及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建设、杨家陇拟水库区域旅游项目及设施设备开发建设、养生地产开发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等。
浔龙河生态城镇模式总结
1 推进土地改革,挖掘乡村资源价值
完成土地确权,明确土地产权,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经营;
推行土地增减挂钩,明确耕地与生态的红线,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2 实施多规合一,确保科学发展
民生规划:民生为本,从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出发,对各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生态规划:坚持“环境良好、资源节约”,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减少耕地。
产业规划: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和市民农庄等农业综合产业。
建设规划:邀请国外一流的规划设计机构,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生态小镇。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混合运营,耕地全部保留、林地基本保留、建设用地根据环境需要呈点状、带状布局。
3 激活乡村资源价值,实现投资收益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通过投资“搭建乡村资源平台、设计高标准价值平台、整合高素质生产要素、高效益运营价值平台”四个环节,激活乡村资源价值,通过轻资产运作,以提供“乡村资源转让服务”和“乡村资源开发服务”实现投资收益。
4 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建设合力
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村民组织全程参与、民本民生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