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汇编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优质8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优质8篇观后感是一种情感体验,是观众对影片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的反应和回应,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人物命运、情感纠葛和道德选择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篇1今天观看了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他们的感人事迹给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在观看的整个过程中,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泪流满面。
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又淳朴的乡村教师,他们饱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辛酸,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等,但他们留了下来,当然,有也要感激这些老师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这样的乡村教师们默默无闻的、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在偏远的农村工作,不知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是爱,是因为他们非常爱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心里装着的全是乡村的孩子们,这些乡村老师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立足平凡的岗位,坚守教师的职责,不为名利、默默奉献的职业情操,关爱孩子的炽热情怀和面对困难乐观豁达、永不服输的人生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想象我们的学校,我们身边的老师们,一波又一波的离开我们的农村学校去享受都市生活,我就在想,我们学校比那些乡村学校还艰苦吗?他们是不是抛弃了农村的孩子,当了农村教育的逃兵。
其实乡村的学生是非常可爱、非常淳朴的,乡村的孩子从出生家长给他们灌输的思想——走出大山,再加上艰苦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活条件,练就了孩子们有超强毅力、超强的忍耐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甘做基础中的基础,争做基础中的塔尖。
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篇29月10日学校组织我们班全体教师观看cctv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看《最美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我一直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几乎是含着眼泪看完的。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一):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0个年头了,每当有毕业生到学校看望我的时候总是感到有一股暖暖的东西在身体流淌,我明白那是幸福感,成就感啊!我为自我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
可是,经过今日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共同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让我看了那么多在贫困的地方坚持在教学岗位上的同行们,一种新的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
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对我震动很大,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次评选出来的十位教师经历各不相同,有的甘愿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选择走进大山、走进乡村;有的甘愿奉献自我的青春,在大山一呆就是几十年;有的是秉承父业,矢志奉献给教育事业。
他们工作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几十年,短的才几年。
但他们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用一颗坚韧的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都是为了大山里的孩子能有一个期望的明天,都是用自我无私的爱来关爱学生,并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爱的人。
这其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扎根西藏,无私奉献自我青春年华的教师宋玉刚。
他为了能让藏族的学生听懂他讲的话,作为一个从没有接触过藏语的他,每一天坚持向藏族教师学习藏语。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他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给自我制定的目标;;让每一个藏族孩子能听懂他的话,让他也能走进每一个藏族孩子的心。
虽然我们城市教师不用像他那样要学习藏语,不用忍受高原缺氧的现实,但我真正要向他学习的是他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这种为了适应工作努力学习的劲头。
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我的水平,才能和学生平等的应对面,才能研究出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还有那一位放弃了都市白领工作的美丽教师邓丽。
为了让一位聋哑学生融入到这个团体,她为他创造了那么多手语,最终得到他的尊重和爱戴。
从影片中能够看出邓丽无比欢乐的性格和宽广无私的爱,这也是我要向她学习的。
用我们的爱心来浇灌学生这样的花朵,他们必须会开得无比的艳丽。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优秀8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优秀8篇】影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篇一今天是教师节,中央电视台“20__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深深地吸引了我。
20__年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是:仲威平、刘坤贤、廖占富与张兴琼夫妇、吉思妞、廖乐年、潘立华、阿力太、杨元松、王金花、格桑德吉以及7位“80后”乡村教师团体“会泽七子”。
在电视剧前,听着一个动人故事,一个残疾教师的坚守、一对夫妻的坚持,一个特殊教育教师的付出,一个志愿教师的免费教育,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泪。
尤其是看到学生给这些老师颁奖时,师生相拥时的热泪盈眶,我也跟着老泪纵横啊。
10位获奖优秀乡村教师(或群体)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我不止一次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10位典型老师,均在艰苦的农村或山村任教,条件相当艰苦,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守着无人能懂的岗位。
他们之中,有的是为了自己家乡的兄弟姐妹,有的是为了祖祖辈辈的家传,有的是为了对母亲的一句承诺,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他们的话语十分的真实、质朴,没有半点虚假的夸张;他们的行动是那么低调,从来没有想到过被关注、被敬仰。
但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的花朵会鲜艳开放。
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是为圆梦而生活着,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是幸福的。
这些了不起的老师们他们并不是得到了奖励而快乐和幸福的,他们对幸福的体验释放在全部的施教过程中。
从晚会上,我看到了无数的默默奉献在祖国乡村的这些最值得尊敬的乡村教师们,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深深打动我。
每当看到他们的学生和亲人们亲自为他们献上“最美的奖杯”,台下的少先队员们高举右手齐声高喊“老师好”时,我的心一次次被震撼,我的眼眶一次次被湿润。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在为孩子们实现梦想的事业中,他们的确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每一个获奖的教师,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感动的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感动的是:为人师表无尚光荣。
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为自己颁奖,一个深深的鞠躬,一句亲亲切切发自肺腑的老师好,当看到台下那些可爱的孩子,齐刷刷的一个队礼,异口同声的一句老师好时,不由得你不感动,不由得你不动容。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 27日上午,我校观看了四个《最美乡村教师》视频,看后我深深被触动了,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着,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方面。
在开学之初,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视频向我们讲述了真正的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乐观、坚持、付出、大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教师在新的学年里我将紧紧地追随着他们,力争做一个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团结互助、甘于奉献的老师。
一个曾当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个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这两年我们也经常讨论幸福指数问题,很多同行都认为我们教师这一职业是幸福指数比较低的职业。
中学高级职称评定之后,我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每当听到老师们议论时我也私下里问过自己:我幸福吗?我又可以为什么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 在视频中我找到了答案,老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正是有了这份爱林子闳放弃高薪接过李南阳自筹数十万资金建造的达祖小学,和同样富有激情的80后90后组成志愿者教师团队,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用知识的力量,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一扇窗。
郭凯锋和胡叶芝夫妇更是守着孤岛、耐着寂寞,长期坚守、默默奉献,用青春坚持为孩子们圆梦,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最美。
这些老师是我们的晚辈,他们入教师队伍比我要迟,但他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比我深刻,他们坚守清贫、坚守寂寞令我这颗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老一辈的教师楷模也是我们追随的榜样,刘效忠老师30年的坚守使得穷棒子屯变成了大学屯,初中毕业的他对教育不仅有热情还有相当高的水平:30多年来在西二屯没有不入学的适龄儿童,没有中途辍学的学生,只有二十几户的西二屯先后有16名学生考入全国统招大学生。
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四篇)

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周六,学校组织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我从观看开始到最后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屏幕,双眼模糊,感动的眼泪一直往下流,整个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教师真的是最美的,最善良的,最有魅力的,最令人感动的。
看着这些受表彰的老师,最令我感动的是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老师,他用自己的残臂为孩子们插上了翅膀。
___年,出生不到___个月的马复兴不幸落入火炕,双手肘部以下全部被烧掉。
这个没有了双手的小生命,却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没有双手的马复兴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___个春秋。
___年,马复兴开始在下麻尔村小学教书。
虽然经历了人生重大不幸,但他却自强不息,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为了方便自己研究教材,马老师特意捡来了一块石头压在教材上,一边看,一边写。
石头被磨得油光发亮,教科书也被翻得卷了边。
由于写字速度慢,别人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往往需要两小时,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常常一熬就是深夜。
他的身材不高,可为了能让学生们看的清楚,他用力将粉笔字写得又清楚又漂亮。
每次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看见老师的头发上、身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粉笔末,就像一个雪人。
冬天的时候,马老师写完字落下的粉笔末又变成了粉红色,那是老师拿粉笔时把胳膊磨破了,留出的血染红了雪白的粉笔……就是这样马复兴老师用自己坚韧的品质感染着每位学生,也感动了孩子的家长。
平凡的人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你能将你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做,而且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你都能坚持不懈吗?也许你答不出来,但是马老师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身患残疾的他也可以做到,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多么令人敬佩啊。
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平时所做的一切相差甚远。
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坚守,这份坚守的真爱,铸就了人生的美丽!我将从“最美的乡村教师”身上汲取力量,今后自己要多加努力,学习上多指导学生,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做孩子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
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二)观看了这个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11月,我和办公室同事一起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
看过之后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十位教师的坚守令全国人民震撼,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
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
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
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最美乡村教师的坚守,就像一颗颗黑夜中的明灯,给了孩子光明,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这些奉献终生的乡村教师是支撑民族教育的脊梁。
晚会中出现的嘉宾都是重量级的社会名流,这些淳朴的乡村教师不但没有没有被他们的光环遮住,反而更加令人动容。
奥运冠军林丹说自己经历过很多次大赛的考验,但这颗坚强的心却为教师们的事迹落泪。
老艺术家闫肃说自己八十二岁了,看得事情够多,此刻却无比的感动。
是的,每一个电视机前的人都会有心灵被净化的感觉。
是啊,同这些艰苦环境中坚守讲台的教师相比,谁的生活不是幸福的呢?我们习惯于往上比、向前看,人就会永远不知足,看到太多的黑暗面。
生活中不缺乏真善美,缺少的是发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能给予所有人"正能量"。
我相信,这样一台节目播出后,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也会得到相应改善,这些最需要投入的事业应该被国家高度重视。
我们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感动,并不一定都要去乡村教书,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这个看上去浮躁的时代有一颗能沉静下来的心。
如果每一颗心都踏实了,我们这个民族就踏实了。
我也是一名教师,和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生活的条件几乎完美,真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以,我必须再接再厉,任劳任怨,继续踏踏实实的工作下去,在教育岗位上贡献我平淡但不平凡的人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第1篇:看“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录像后,那几位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大山里的孩子,为中国的基础教育,献出自我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更是一群可爱的人,一群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人。
仔细回想着宋玉刚、邓丽、徐德光、肖山、于贵琴、刘效忠、马复兴、陈万霞、阿力甫夏、吴金成教师的事迹,我再一次被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也发现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认真反思后,我觉得我应当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职责。
他们的职责心充分体现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
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职责,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
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我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能够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
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团队。
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职责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次学习乡村“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使我对乡村教师有新的定位,新的理解,正是因为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但照亮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也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之路,乡村教师虽然清苦,但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就是最美乡村教师给我的启示。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第1篇:看了“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录像后,那几位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献出了自我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更是一群可爱的人,一群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人。
仔细回想着宋玉刚、邓丽、徐德光、肖山、于贵琴、刘效忠、马复兴、陈万霞、阿力甫夏、吴金成教师的事迹,我再一次被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认真反思后,我觉得我应当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职责。
他们的职责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
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职责,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
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我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能够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
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团队。
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职责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次学习乡村“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使我对乡村教师有了新的定位,新的理解,正是因为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但照亮了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之路,乡村教师虽然清苦,但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就是最美乡村教师给我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汇编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后,我知道了“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他们的外表了,此刻,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
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看到的他们,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
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们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们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
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教学条件太优越了,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他们是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那样感人,他们的确因播种光明而美丽!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真正含义,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宋玉刚,一位西藏山区的汉族乡村小学教师,如同"班公柳"般朴实平凡,深深扎根雪域高原。
他把13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
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
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都未能动摇他扎根西藏的决心,他完全融入了藏族同胞的群体里。
他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热爱民族教育工作,他的这种执着、静默、奉献、坚守值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刘希章,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农民,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凭借顽强的毅力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就是这样一位多次获得表彰的普通代课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拿着微薄的薪水,养活着一个多人残疾的家庭,
其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还有那“收破烂儿”的土家族女教师陈银玉,她独自坚守在大山深处一所破败的小学里,教书育人30年。
她虽然身为教师,却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陈银玉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是可以养家糊口的,是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的,是可以接济贫困学生的。
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因为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丽的心灵,她用自己的执着为多少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向理想的道路,多么可爱又可敬的乡村女教师。
还有安和利、钱哇玛尚、韩春玲……
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教学条件太优越了,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
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我为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的教师而感到自豪骄傲。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爱到深处,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直到把全部生命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创出超常的业绩。
深爱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教好知识、考好考试上,而要立志教给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为他们的成长发展献上最好的教育;深爱事业,就不会满足于一得之功,而要追求卓越,创造“更好”,不断把教育事业推向高峰。
有些偏远山区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的爸爸和妈妈。
有些老师身染重病,但为了自己的学生,不肯放松一刻,是老师对自己学生深深的爱支撑着他们饱受病魔折磨的身躯,继续教书育人。
谢华芝老师做了一个宫瘤手术,为了不耽误学生功课,她不顾大家劝说,刀口还未拆线,就回到了学校,伤口疼痛直不起腰来,她就坐着为学生上课,大家看了都心痛。
由于没有得到很好休息,她的体质下降,时隔半个月又一场重病——伤寒降临到她身上。
她再次住进了医院。
可没过几天,又见她到了教室,找学生谈话,看大家上课。
她虽不是学生的母亲却胜似母亲。
他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老师,美在责任。
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
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
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想到了我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工作中我踏踏实实、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但是今晚我明显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因为在名利与荣誉面前我也曾感到过世事的不公。
而今天相比之下想想他们的付出。
谁有为他们鸣过不平呢?在他们面前我明显的感到了自己的浅显与不足,我的灵魂应该向乡村最美教师无限靠拢。
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
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通过观看和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他们为榜样。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最美乡村教师,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既使自己不要报酬、没有休息也要给孩子们汲取知识的力量,用忘我的大爱精神去感染和教育孩子们,这种美,美在播种——播种真爱;这种美,美在坚守——坚守真爱;这种爱,既是爱孩子,也是爱教育。
爱孩子。
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平等的,每一个孩子都如同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
这种真爱的播种所收获的不是红包、也不是谢师宴,而是一个拥抱、一声妈妈、一个孩子们用大冬瓜做成的老师的笑脸……昨晚,当一群少先队员面对最美乡村教师敬一个礼深情地喊着“老师好!”的时候,谁不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似乎就是我们都在寻找的那种师生情意……
最美乡村教师,他们的美既来自于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来自于乡村贫困环境的压力逼迫,当他们奉献于贫困乡村的教育事业之时,社会更应该关心贫困乡村的教育和爱护我们可敬的最美乡村教师。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告诉我们,他们虽然辛苦和贫困,但他们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因此他们比哪些锦衣玉食又天天抱怨的人幸福。
使我又一次重温了马克思的幸福观:“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
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