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基础知识及注意事项
关于农药的知识

关于农药的知识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农药的使用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够减少农作物损失。
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农药的知识非常重要。
首先,农药的种类很多,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主要用来杀灭或防治害虫;杀菌剂用来防治病菌;除草剂则是用来除掉杂草;调节剂用来调整植物生长和代谢。
每种农药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
其次,农药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农民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农药的储存和处理也需要谨慎,避免农药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农药残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长期食用这些农产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农药残留的监测与控制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产品残留农药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人们食用的食品安全。
同时,农药的合理使用对害虫产生抗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长期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同一类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减弱农药的防治作用。
因此,合理轮换不同类别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害虫进行防治,有助于减少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在农药的使用方面,有些人还存在误解。
有些人认为农药的使用越多越好,认为农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实际上农药的过量使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农作物受害。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农药的剂量和频次,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另外,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也在探索替代农药的方法。
例如,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等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此外,一些有机农药的使用也逐渐受到认可,有机农药更具环保性和人体安全性。
综上所述,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1.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 了解农药的定义,即它是指能够预防、控制或者消灭农田、园艺、林业和畜牧业中的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 熟悉农药的分类方法,一般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
生长调节剂等。
2. 农药的作用机制:
- 了解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消化和呼
吸系统等来达到杀虫的目的。
- 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
传播等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 了解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等来达到除草的目的。
-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生理过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
3. 农药的使用技术:
- 熟悉农药的适宜使用时机,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发生规
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机。
- 了解农药的适宜使用剂量和浓度,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过
量或不足的使用。
- 理解农药的施药方式,包括喷雾、灌溉、喷粉、撒粒等不同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
4. 农药的安全使用:
- 理解农药的毒性分类,根据农药的毒性等级选择合适的农药,并
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 掌握农药的存储和运输要求,保证农药质量和安全性。
- 了解农药的环境和人体安全防护要求,避免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以上是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能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提供帮助。
要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需要多学习教材内容,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最后祝愿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整理)农 药 基 础 知 识.

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 e s t i c i d e):是指用于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的总称。
二、农药对园林养护的作用⏹在园林养护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创建健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都离不开农药的科学施用。
⏹农药是维系美好园林景观的必备品。
⏹了解农药的性能,懂的如何选择优质的农药,如何科学施用农药,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用药的目的和养护的宗旨。
三、农药的分类(一)农药根据使用的领域分类1.农业用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用药)2.非农业用药(1/4)森防用药园林用药卫生防疫用药工业防腐、防虫、消杀用药(二)根据防治对象分类1.杀菌剂定义: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杀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1).保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在植物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抑制或杀死病原,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体内,保护植物免受危害。
如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锌(2).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于植物一部分,植物吸收后能被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如多菌灵松尔(3).免疫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用,可使植物获得抗病性能,不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
如低聚糖2.杀虫剂广义上的定义:用来防治有害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毒枪,毒箭)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1)胃毒: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系统,引起中毒死亡。
如毒死蜱、敌百虫(2).触杀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体壁渗入体内或者封闭气门,引起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毒枪(3).熏蒸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如:磷化铝、硫酰氟(4).内吸: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传导扩散,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如吡虫啉、蚧必治、毙克(5).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引诱剂(诱蝇酮)拒食剂(拒食胺)驱避剂(驱虫威)不育剂(绝育磷)3.除草剂按性质分:(1).灭生性除草剂:见绿就杀,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农药基础知识及概念

农药基础知识及概念一、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森林、园林和其他作物病虫害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的杀虫、杀菌、除草和抗生素化学或生物制剂的总称。
根据其用途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线虫剂等几大类。
1.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或控制农作物、林木等的各种昆虫害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3.除草剂:用于防除或控制田间作物连带非作物的杂草。
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控制植物生长的农药。
5.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和控制土壤中的线虫害。
二、农药的作用原理农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害虫、病菌或杂草进行控制,以达到防治和减轻害虫、病菌和杂草危害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原理,如下所示:•接触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害虫或病菌的体表接触杀死它们。
•胃毒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害虫或病菌摄入后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其死亡。
•内吸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进入植物内部,防治内寄生、内食性害虫或病菌。
•调节作用类农药: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从而降低病菌或害虫发病、危害程度。
•复合作用类农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农药,综合利用多种作用方式对害虫或病菌进行全面控制。
三、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作物的品种、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病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2.按照使用说明施用:遵守农药使用说明,正确计量、正确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施用剂量。
3.注意防护: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接触、吸入和误食,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避免混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和不同农药剂型之间不能混用,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5.避开人畜饮水源:在使用农药时要远离水源,避免农药污染水体,影响人畜用水安全。
6.妥善保存和处理:农药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禁止与食品、饲料一同存放,使用后的包装物应妥善处理。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第一节、农药基础知识1、农药定义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年,T.Oxley?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农药基础知识

天然源农药:存在于自然界的农药 矿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微生物农药 化学合成农药 :人工合成的农药 无机合成农药 有机合成农药
杀虫剂 杀螨剂 杀菌剂 除草剂 杀鼠剂 杀线虫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软体动物剂 杀卵剂 脱叶剂 增效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 按毒理作用分类
内吸剂:药剂由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 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 传导到各部位,使危害该部位的害虫中毒 致死 驱避剂:有些药剂本身无毒害作用,但由 于其具有某种特殊的物理特性如气味、颜 色等,施药后使害虫不愿接近 拒食剂:害虫接触或摄食药后,会消除食 欲、拒绝或减少取食而饥饿死亡
农药的全称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有效成分的总含量 第二部分: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称 第三部分:该制剂的剂型
农药的全称由三部分组成(示例)
1.1%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 25g/L联苯菊酯乳油 80%三唑磷原油
1 按来源分类 2 按防治对象分类 3 按毒性等级分类 4 杀虫剂的分类 5 杀菌剂的分类 6 除草剂的分类 7 按有效成分的数量多少分类 8 按加工的剂型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类 按对植物的选择性分类 按使用方法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施于作物上 或土壤中后,可被杂草的根、茎、叶 等部位吸收,并能在杂草体内传导到 整个植株各部位,使杂草的生长发育 受抑致死 触杀型除草剂:此类除草剂不能在植 物体内内吸传导和渗透,只是接触药 剂的部位被枯杀,特别是绿色部位
有机氯农药的作用机制 有机磷农药的作用机制 氨基甲酸酯农药的作用机制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作用机制 其它农药的作用机制
有机氯农药,如林丹、氯丹、硫丹、甲 氧滴滴涕等,均为神经系统的刺激剂,主 要是对靶标物的乙酰胆碱酯化酶作用,促 使其神经兴奋,失去时间和空间定向,最 后痉挛而死。 有机氯作用机制的最大特点其对神经元 作用后,无特殊解毒药。一旦发生中毒, 只能用巴比妥等药进行催吐,或用其它镇 静剂减缓症状,此后再对症治疗。禁忌使 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品进行急救处理。
农药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品种的分类: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让农药发挥更多地积极作用。
农药品种很多,按照防治对象可以分成如下几类:(一)按主要用途分: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气雾剂等。
1、杀虫剂(含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螨类(蜘蛛).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①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
②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
③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草体中毒死亡.如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的熏蒸腹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而杀死该空间的昆虫.④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
内吸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①保护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
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及有机硫杀菌剂等。
②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等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基双向内吸传导作用。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基础知识及注意事项作者:张东学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9期摘要介绍了农药的分类、剂型、毒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常用病虫害防治机械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分类;剂型;毒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65-03Basic Knowledge and Announcements of PesticidesZHANG Dong-xue(Jinhua Forest Farm of Longde County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Longde Ningxia 756300)Abstract Classification,dosage form,toxicity,application method of pesticides,announcements and machinery of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introduced,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 words pesticides;classification;dosage form;toxicity;application method;announcements1 农药的分类农药是农用化学药剂的简称,是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及其产品的害虫、病菌、杂草、鼠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
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牧业等生产的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方便地使用农药,把农药细分为多种类型和加工成许多种剂型。
1.1 按照农药的性质分类(1)化学农药。
又可以将它分为有机化学农药和无机化学农药。
有机化学农药归于一类通过人工合成,具有杀伤有害生物能力和调节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的一类有机合成化合物,如甲基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溴灭菊酯、溴氟菊酯、丁醚脲、多杀霉素、氟乐灵、毒鼠磷、2,4-D 等。
无机农药属于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农药,如砷酸铅、磷化铝、石灰硫黄合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
(2)生物农药。
可分为微生物性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用生物活体(主要是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加工而成的农药,此农药与有机农药相比,具有对人畜低毒、选择性强、较易降解、不污染环境和植物产品的优点,如苏云金杆菌、绿僵菌。
1.2 按农药的用途分类主要有7种类型:①杀菌剂。
用于防治植物真菌和细菌病害。
②杀虫剂。
用于防治各类害虫。
③杀螨剂。
用于防治植食性螨类。
④杀鼠剂。
用于防治鼠类,主要是胃毒剂。
⑤杀线虫剂。
用于防治植物线虫病。
⑥除草剂。
用于防治杂草、有害植物。
⑦植物生长调节剂。
1.3 按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杀虫剂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到害虫的体内,发挥药效,以致害虫死亡。
①触杀作用。
是指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②胃毒作用。
是指农药通过害虫的口器和消化道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③熏蒸作用。
就是利用杀虫剂在密闭的场所杀死害虫、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的技术措施。
④内吸作用。
杀虫剂能被植物根、茎、叶或种子吸收,并输导至各部分组织内,当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时中毒死亡。
另外还有拒食作用、引诱作用、不育作用、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等的杀虫剂。
有很多杀虫剂同时具有几种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杀虫剂可以发挥一至多种作用。
(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①病原菌在侵染前对植物起到保护作用,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灭菌丹叶枯净。
②在植物发病后,通过内吸对植物的治疗作用,如多菌灵、代森铵、扑海因、克菌丹、福美砷、甲基硫菌灵等。
③杀菌剂通过接触植物病原以后,并杀死病原菌的铲除作用。
(3)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①触杀性。
通过喷粉、喷雾等方式使用药剂后,直接杀死接触到药剂的杂草活组织。
它只对杂草的地上部分有效。
②内吸性。
通过给植物体或土壤使用药剂,植物体吸收后杀死杂草全株的内吸作用。
2 农药的剂型现代有机合成农药,它的生产大体上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原药生产;第2阶段是加工剂型生产。
其主要剂型有以下几种:一是粉剂。
将原料和填料及稳定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机械粉碎、研磨、混匀,制成的粉状混合物,是一种常用剂型。
二是可湿性粉剂。
用原药、填料、湿润剂、溶剂、乳化剂、粘着剂和分散剂等,经机械磨成细粉状混合物。
可用作喷雾、拌种、配制毒土、毒饵、灌心、泼浇和土壤处理等。
三是可溶性粉剂。
把具有水溶性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溶性粉剂,比水剂效果好。
如杀虫脒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可溶性粉剂。
四是乳剂。
在农药原油中加乳化剂,混合均匀制成透明油状液体。
主要用途是喷雾、拌种、浸种、制毒饵和涂茎等。
五是水剂。
利用某些原药能溶解于水的特点,以水为溶剂,添加适宜的助剂直接配制成的药剂。
六是颗粒剂及微粒剂。
将药剂加入某些载体混合后,经加工制成的颗粒或微粒状制剂。
主要用作穴施、条施等。
颗粒剂的优点是贮运方便,施用过程中,沉降性好,飘移性小,对环境污染小,可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残效期长,施药方便,同时可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对施药人员安全。
缺点是颗粒剂的加工成本比粉剂高。
七是胶体剂。
利用湿法进行超微粉碎,将农药细粉分散在水或油及表面活性剂中,形成黏稠状可流动的液体。
八是缓释剂。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原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中,然后有控制地、缓慢地释放出来,这样还可以延长缓效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毒性。
胶囊剂就是一种缓释剂,如一六○五胶囊剂。
九是烟剂。
用农药原药和助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成的片状、粉状混合物。
烟剂的优点是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工效高,劳动强度低,不需任何器械及水,药剂在空间分布均匀等。
缺点是发烟时药剂易分解,棚膜破损,药剂逸散严重;成本高,药剂品种少。
十是超低容量制剂。
这是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的剂型,可用高浓度的油剂,其中加入适当的助剂。
3 农药的毒性指农药对人、畜等产生毒害的性能。
农药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残留毒性及“三致”作用,是评价农药对人、畜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3.1 急性毒性指一次性口服、吸入、皮肤接触大量农药,或短时间内大量农药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中毒症状。
3.2 慢性毒性指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低剂量农药,药剂在人、畜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使生理机能、组织器官等产生病变症状。
3.3 残留毒性指农产品含有的农药残留量超过最大允许残留量,人、畜食用对健康产生影响,引起慢性中毒。
3.4 “三致”作用指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农药的毒性大小常用农药对试验动物的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无作用剂量(NOEL)表示。
致死中量LD50为在一定条件下使一组试验动物群体中的50%发生死亡的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为在一定条件下使一组试验动物群体中的50%发生死亡的浓度。
致死中量越小,农药的毒性越高;反之,致死中量越大,农药的毒性越低。
4 农药使用方法农药的使用技术直接影响农药的防治效果。
要达到理想的施药效果,首先要了解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条件,掌握最佳时机进行防治,然后根据药剂选用适当的药械,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施药。
农药的剂型和防治对象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应采用最佳的使用方法,达到以最小的投入消灭病、虫、草、鼠等为害,取得最大效益。
4.1 喷雾法喷雾法是指用手动、机动或电动喷雾机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点,分散到作物或靶标生物上的一种施用方法,也是施药方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直接粘附在植物或虫体上。
4.2 喷粉法喷粉法是粉剂农药的主要使用方法,它利用喷粉器械产生的气流把粉剂吹散,使粉粒覆盖在靶标及作物表面,并要求药粉能在靶区产生有效沉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4.3 撒施法用颗粒剂、毒土(沙)、毒肥直接撒在田间的施药方法。
撒施法适合土壤处理、水田施药及一些作物的心叶施药。
甲基异硫磷制成毒土防治小麦吸浆虫、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等。
4.4 熏蒸与熏烟法利用常温下有效成分为气体的药剂或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具生物活性气体的药剂,以气体发挥毒效杀死害虫和病菌的方法。
4.5 种苗处理法用农药对种子及苗木施药处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节约的方法,集中对种子施药,将种子与药剂混合均匀,使种子外表覆盖药剂,同时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按处理方法可分为拌种、浸渍、闷种。
4.6 涂抹法将农药的水溶液、乳浊液、悬浮液,通过特定的工具,涂抹在作物上,杀死和预防病虫草害的方法。
如苹果的腐烂病,在开春刮除病斑后,涂抹9281等药剂。
4.7 土壤施药法将液体或固体或气体状农药喷、撒施在地面或耕翻于土层下,或直接灌于土层防治病虫及杂草的方法,又称土壤消毒。
常有撒施、沟施和株施。
4.8 毒饵法用害虫喜食的食物,如豆饼、花生饼、麦麸作饵料,加适量的水拌和,再加上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等,拌匀而成。
5 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5.1 农药的合理使用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留小,对作物、人、畜安全,坚持经济、有效、保益灭害的原则,用于生态学观点综合防治。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下问题:一是选择适当的农药防治[1-2]。
农药性质不同,防治对象和效果也不一样,即使防治范围比较广的农药,也不是对所有病虫害都有效,因此要正确选择农药种类。
二是选择适当的时间用药。
抢抓病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药效,确保作物免遭危害。
一般在病虫发生初期施药收效最大。
三是掌握用药量。
准确控制用药浓度、用量和施药次数。
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既经济、安全、有效,又省工、省药、省成本,还可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毒,对天敌无害。
四是讲究施药方法。
不断改进施药方法。
凡使用种子与土壤处理、性引诱剂和毒饵诱杀等方式有效的,尽量采用此种方法。
五是看天气施药。
气候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药效的理化性,又影响防治对象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药效。
六是合理混用农药。
将2种或2种以上的农药或化肥与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同时兼治几种病虫害,还可与化学除草、施肥结合起来,节省用工并防止产生抗药性。
但要防止降低药效,因为不是所有农药都可混合[3-4]。
5.2 农药的安全使用农药既能杀虫、治病、除草,又能对其他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害,故使用时要考虑其他生物的安全,主要是针对人、畜、蜜蜂等。
主要的毒性类型有:一是急性毒性。
分为6级毒性,特剧毒,6 常用病虫害防治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按照驱动力的不同分为人力式和机动式,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便携式、手扶式、牵引式、悬挂式和自行式等。
下面介绍常用的3种。
6.1 液力喷雾车液力喷雾车是以汽车作为动力和载体、以液力喷雾法进行喷雾的喷洒车。
车上装有药液泵(给药液加压)、药液箱和喷洒部件等,通常以汽车动力驱动药液泵工作,用远程喷枪进行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