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炼字

合集下载

古人写诗

古人写诗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

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

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

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

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

宋代 诗歌 炼字

宋代 诗歌 炼字

宋代诗歌炼字
宋代诗歌的炼字艺术非常出色,一些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用字,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一些宋代诗歌炼字的例子:
1.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精准的描绘和对比,将庐山的千变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2.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
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江南的美丽。

3.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中,“惜”、“爱”、“露”、“立”等字,传神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象和感受。

语文古诗赏析-炼字

语文古诗赏析-炼字

思考探讨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 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 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 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 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高考题举例二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 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 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作用)
高考题举例一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清· 沈德潜
复习回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以下是一些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这句诗中的“绿”字经过精心锤炼,极富表现力。

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2.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解析:这句诗中的“敲”字,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僧人的敲门声,感受到了夜深人静的清幽氛围。

3.宋祁的《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
杏枝头春意闹。


-解析:这句诗中的“闹”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拟人化,描绘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这句诗中的“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表达了戍边士卒心中的思乡之愁。

总之,古诗炼字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中的炼字

古诗中的炼字

古诗中的炼字古人写诗,甚为看重炼字。

关于炼字,许多诗人都有切身的体会。

比如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是为求一个字的稳妥而付出的苦思。

再如方干的《赠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相比之下,这是用尽一生的心力了。

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对于字句的锤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杏花开了,“闹”字原本形容花开之繁,但却渲染出春意的热闹。

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要尽享欢娱,而不必吝惜金钱。

月光从云层中穿出来,照在花枝上。

一个“弄”字,很能写出花影随着月光而变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

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也与炼字有关。

其《题李凝幽居》中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原本拿不定用“推”还是用“敲”,后经韩愈改定为“敲”。

从表现上说,是以动衬静。

不过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虽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的,但也相通于鉴赏。

古诗鉴赏中,所炼之字的表现如何,要着眼于全篇的意境,离不开诗人的思想感情。

炼字,就是要着眼于字词的表现力。

比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咽”字,写山中泉水为岩石所阻,因而发出呜咽之声。

再就是“冷”字,由于山林幽暗,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又显得阴冷。

这里“咽”与“冷”都是动词,分别写泉水流过岩石之难与日光使得松色变冷。

再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古诗炼字的例子

古诗炼字的例子

古诗炼字的例子
以下是14首“炼”字的古诗例子:
1.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
2.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出自唐代李白的《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旧》
5.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宝剑篇》
6.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出自唐代吕岩的《绝句》
7.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8.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9.百岁梦中看即过,劝君修炼保尊年。

出自唐代吕岩的《忆江南》
10.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出自唐代吕岩的《敲爻歌》
11.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闲居书事》
12.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白菊》
13.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出自明代唐寅的《言志》
14.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出自清代袁枚的《箴作诗者》
1/ 1。

古诗中的炼字

古诗中的炼字

古诗中的炼字
哎呀呀,咱来说说古诗中的炼字哈!你看那些经典的古诗,为啥能流传千古,让人一读就忘不了呢?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呢!就好比“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那王安石可是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呀!你想想,要是换成其他字,那意境不就完全不一样啦?比如说“春风又到江南岸”,这感觉是不是差了一大截?这就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做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对吧!
再比如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里的“敲”字,贾岛当初可是纠结得很呐!用“推”好呢还是“敲”好呢?这一纠结就出了个“推敲”的典故呢!这就好像你出门穿哪双鞋一样,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选出最合适的那双呀!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直”和“圆”用得多妙啊!把大漠的辽阔和寂静,夕阳的壮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一幅绝妙的画,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

咱平时读古诗,可不能光走马观花,得细细品味这些字呀!你说是不是?这就像品一杯好茶,得慢慢咂摸滋味。

那些诗人为了一个字,那真的是绞尽脑汁,反复琢磨呀!他们为啥这么拼?还不是为了让诗更有意境,更能打动我们的心嘛!
古诗中的炼字,那就是诗人的匠心所在呀!是他们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花朵。

我们欣赏古诗,就是要欣赏这些美丽的花朵,感受诗人的情
感和智慧。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古诗中的炼字,要好好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魅力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 赏)
二.答炼字题永恒的两大原则: (1) 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 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 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 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 (2) 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 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 来分析。


(2)(形式效果上:概括其如何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情感)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 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 无聊的心境。
此类题一般有两种设题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 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 术效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内容上:结合诗句分析“穿”“数” 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 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 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Nhomakorabea
三.锁定精妙字的三大技巧: (1) 此类字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2) 此类字上下句的位置相同; (3) 此类字在诗句中文质兼美。如果美在句 中,那主要是其表达效果好;如果美在全诗中, 那它就可能成了“诗眼”。

四.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情时所使用的特殊 的语句组织方式.托物写景抒情叙事抒情 借 物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