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合集下载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炼字炼句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炼字

炼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去 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 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 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 精深独妙。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 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 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 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 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 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 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炼字型的考题是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
赏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般试题的设题方式:
+ 提问方式: +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 + ②简析诗中某字的妙处。 + ③简析某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④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某字的艺术效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写出作者心情由恍惚到寂寞到悲伤的递变的过程。“寻 寻觅觅”,写她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 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 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飞纷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炼字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

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

“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

《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

虽然“诗眼”、“词眼”的称呼出现较晚,而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

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日益精迸的基础上,在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些诗学的新术语的。

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贵阳论坛
诗歌鉴赏复习
炼字
考点知能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 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 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入夜, 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 (2)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 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炼副词: 使龙城飞将在, 教胡马度阴山。 (3)炼副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后练习
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释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摹情态 描景象, 描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情,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点情境/ 点情境 表感情/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写诗词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意。

即通过⾸尾照应、⼀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和安排,以及语⾔、修辞等表现⼿段来突出主旨。

举例如:李⽩的《望庐⼭瀑布》⽇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瀑布之神奇壮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在表现技巧上进⾏了精巧的设计:据《太平寰宇记》:⾹炉峰“在庐⼭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炉之状”。

也就是说⾹炉峰形状像⾹炉,聚散的烟云⼜像点燃的⾹烟。

诗⼈抓住这⼀特征,让它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个是冉冉上升的⾹烟,⼀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上⼀下,互相映衬,⽽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分神奇。

只因为由此两句,下⾯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炉峰上冉冉升腾的⾹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只⼤⾹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也经过精⼼锤炼,为主题服务。

到过庐⼭看过瀑布的⼈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的观瀑亭前看到的庐⼭瀑布实际有两条,⼀条叫马尾瀑,⼀条叫⼈字瀑,但⽆论那条瀑布都与⾹炉峰⽆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炉峰后。

诗⼈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论如何也⽆法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也缺乏⾹炉上冉冉升腾的⾹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炉峰挂钩。

于是,诗⼈想出个妙招:“遥看”⽽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很好表达了主题。

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意。

那么,什么是炼句与炼字?⼜该怎样正确处理炼字、炼句与炼意关系?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还须炼字。

炼字:写作时推敲⽤字。

⼀、⼒求“语意两⼯”。

⼀⾸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有意⽆词,锦袄⼦上披蓑⾐矣”(吴乔《围炉诗话》)。

诗词鉴赏——炼字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诗歌鉴赏——练字

诗歌鉴赏——练字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 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使云 月花影意象流动传神。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 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
春风又隐隐传出了 江南春来早的讯息,令人赏心悦目.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 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如何鉴赏诗歌当中的炼字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 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 自照,却是衰鬓”已”先斑,两相比照,何等 悲怆?
问:请问本诗的诗眼是哪两个,为什么? 答:“逐”和“带”是诗眼。“逐”追逐的意思,带 是带着的意思, (步骤一)
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 气。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 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同样是化被动为 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 (步骤 二)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迟暮之感。(步骤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 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闹用了拟人的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 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 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 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 似乎有声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炼字鉴赏
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 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 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 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 静等表达技巧。)
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
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 间。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一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 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 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天注美] 景縠富皱有:层皱次纱感。:此首处先比看喻到水了的东波风纹乍。起,春波绿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3)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你一【于青“山认诗答岩松咽中人个为眼案石上”幽评 字这”】的的“静诗?首往“阻日冷孤时为诗往分拦色”寂常什第是用么别,,两的三指是发由字景?“联一请出 于 绘 象“诗两句结低 山 声 (咽眼句诗合”吟 林 绘 意”诗中全“, 幽 色 境诗的最诗冷仿 暗 、 )眼精 “简”。佛 , 精”练诗要呜 似 炼的 。传眼赏说咽乎传山神”析之显神法中。的分声得地的,别一所。阴显流是个谓照冷示泉哪字由在。出,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炼字型特点及提问方式。

2.掌握古诗词炼字型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古诗词炼字型答题步骤的初步运用。

2.难点——对古诗词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理解的把握。

课型: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讲评
参考答案如下:“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古人写诗特别注意锤炼语言,唐代和尚贾岛不是还有一个有关“推敲”的故事吗?
二、炼字的提问方式有如下几种: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用。

4、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等等
三、解答分析
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

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可取的。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符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魅力四射。

所以答题的时候不能把该字该句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四、答题步骤
1、理解该字该句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字或句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参考答案:同意。

步骤一(解释含义):看,在诗中指回头望。

步骤二(展开描绘):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烘托或表达):只一“看”,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提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各抒己见后
赏析: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四、课堂训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阅读诗歌,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学生课堂思考练习2-3分钟后回答并明确
参考答案:
(步骤一)本诗诗眼为“独”字。

“独”就是独自,孤独的意思。

(步骤二)千山耸立,石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孤舟,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

(步骤三)“独”字准确而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同时“独”字准确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五、课堂小结
答案的表述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

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六、课后作业
(08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

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

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

(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从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简析: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