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考点一炼字(句)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炼句,属于诗歌句意题型,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典例剖析]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

“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素秋:秋天的代称。清冷感觉。
说说“敌”的妙处。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 (步骤一)写出空床和素秋默 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 的凄冷(步骤二)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步骤三)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 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 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 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
叠词
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增强韵律、渲染色彩等 作用。叠词中的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 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 字描画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 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为呜咽之声,冷有 寒冷之意。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好像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好像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 孤寂的风景(意境)。
方法小结: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意境、感情)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 诗做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 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 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 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 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 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 成冰的程度”;B 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 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应该是表 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
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返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返回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白话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古代关于炼字流传的例子:1、推敲: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

(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2、一字师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如今以此称呼善改诗文的人;比喻一个人虚心学习的胸怀,即使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为自己的老师。

扩展资料:1、力求“语意”两工一首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立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言:“有意无词,锦袄子上披蓑衣矣”(吴乔《围炉诗话》)。

有人认为只要诗歌的立意好,语言上可以不加修饰,就像古代齐国的女子无盐一样。

无盐虽然丑陋但德行高尚,仍受到人们的尊敬。

2、炼字、炼句要服从炼意追求“语意两工”,这是说炼字、炼句和炼意都很重要,但并非平行关系,炼句、炼字要服从炼意,即诗歌的形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ppt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ppt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3、整理文字,按步骤分点表述。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词义简单可省) 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则写)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 (3)分析该字在诗中的作用 A对写景的作用 如: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B对抒情的作用 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意:炼字题绝大多数出自写景抒情诗!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是指通过巧妙运用词语的形象、声韵和意义等方面的特点,达到表达深刻、意境美丽的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被广泛采用,为古诗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象形炼字、声音炼字、意义炼字等。

这些方法在古诗中被灵活运用,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生动、富有韵致。

象形炼字是一种通过词语的形象来表达意境的手法。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绘景物的外形、特点、色彩等来体现自然界的美丽与奇妙。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太阳、山、河流等形象特征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壮丽和自然的美妙。

声音炼字是一种通过词语的声音特点来表达意境的手法。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运用排比、对仗、押韵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韵律流畅、动听优美。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人生如梦”和“一尊还酹江月”的押韵和对仗,使整个诗句音韵和谐,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

意义炼字是一种通过词语的内涵意义来表达意境的手法。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运用比喻、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达到深化意境的效果。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将夏夜的蚊子噪音比作“流萤”,将宁静的秋夜比喻为“冷画屏”,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与冷寂之感。

总体来说,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是一种运用词语的形象、声韵和意义等方面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深刻、鲜活。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不仅为诗歌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诗歌赏析—炼字

诗歌赏析—炼字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炼字”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字词,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字词用得对,还要用得好。

朱自清的《春》是篇写景抒情散文,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它毫不为过,其诗与画融,情与景谐尤为鲜明的表现在朱自清的炼字艺术的成就上,且不说“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的”和“钻”,也不说“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用得是如何的好,我们单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字。

“闹”字生动贴切的表现了蜜蜂翅膀振动发出来的声音,新鲜活泼的描绘了争奇斗艳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竞相采蜜的情景,而花的争奇斗艳与蜜蜂的竞相采蜜这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了一片喧嚣沸腾的境界。

而这只是花间的景象,只是春天的一个极小的角落,它更以小见大的展示了春天,让人联想到了无限的充满了盎然生机的春意。

于是乎,锤炼过的词语,其动人处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新鲜活泼的表现了人和事,还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巨大的想象的空间,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

其实,这个“闹”字还值得我们深究。

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有一句曰:“红杏枝头春意闹”。

后代评论者极为推崇其中的“闹”字,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

”因为这个“闹”字生动的表达了春天的生动景色,并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也就是红杏枝头有何许春意,并最终以小见大的让人联想整个春意。

从而突出了整首词的境界。

所以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首词时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

”可见,炼得极好的字,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和新鲜活泼,更深层次上说还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的空间,让人展翅联想。

当然,炼字并非信手拈来,那要花费极大的工夫,比如人们熟悉的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中的“绿”是诗人多次、反复锤炼得来的。

又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一“就”字,如若我们为其拟换一字,如“醉”、“赏”、“泛”、“对”等,再与“就”字比较,不难发现这些字就相形见绌了。

古代诗歌的“炼字”

古代诗歌的“炼字”

古代诗歌的“炼字”教学目的:1.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2.了解炼字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

苏轼、苏小妹和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板书)给诗歌带来的妙处(板书)。

教师指导:鉴赏古典,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板书:一字显旨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 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空”,指痴痴地、茫然地久久站立 。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欢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 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 的艺术效果。
答:“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 人情怀作结。“朝”“岁”单个名词,一经叠用, 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深山密林, 见不到阳光,不知时序的变化,分辨不出春去秋 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 ,与前 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诗写于诗人进京待选的路上
你认为首句中的“飞”用得好不好?请说 说理由。
“飞” 用得精练传神,有“纷飞”、 “飞快”之义。既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 纷的情景,又写出了船儿在夹岸林中穿行
的情(形释,义、状景) (衬表托现手法)
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
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 2、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 3、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炼字类型
1.炼动词。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 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能给作主语 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 的动词。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行船之快。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 的花的世界和诗人内心的欢悦生动形象地 展现在我(们意面境前或。感情)
总结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 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堂练习
菩萨蛮 李白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__ 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__ 出 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 玉楼腰。
注:蓬莱岛,暗指灯船。
请在横线上各加一个词,使之符合诗歌 意趣。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_闹_ 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_涌_ 出
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
炼字类型 2.炼形容词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
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
是活用作动词。
晴景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 纷纷
应疑春色在邻家。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周邦彦
炼字类型
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
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
玉楼腰。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
元宵灯节盛况空前,人流如潮, 灯火闪耀,色彩缤纷,使春桥热闹非 凡。(炼形)“闹”字不仅烘托出灯 火的繁盛,而且传达出一种喧闹欢乐 的节点,茫茫 江面上浮现出辉煌璀璨的灯船,(炼形) 仿佛突然涌现的一座蓬莱仙岛,使人恍 入仙境,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生动地 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叹之 情。(炼意)
古代诗歌中的 “炼字”
炼字佳话
1 、贾岛 《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推→敲
2、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过、入、回、归、满 → 绿
3、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数 →一
一两
吟句
双三
——
泪年
贾 岛
流得 。,
语 不 惊 人 死 杜不 甫休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①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② 。
注释: ①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 ②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 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 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 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隽永的诗情。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炼字类型
4.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 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卢延让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 剪 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 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 樱桃,绿了芭蕉。
炼字类型 5.炼虚词与表颜色的词。在古典诗词中,虚
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 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 学效果。表颜色的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①“深”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 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奈。
②“隐”描写了诗中人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想 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所能望见的只是夜色下一片 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