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详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屏幕上的一道趣味填字,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间各加一个字,大家会填什么呢?其实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相传,这是苏小妹给苏东坡出的一道题,当时苏东坡脱口而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苏小妹的诗:“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被苏东坡拍案叫绝的上品诗到底好在哪里呢?“扶”字形象地写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失”字准确地描绘了梅花在月光照映下黯然失色的形态,生动地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你们看,一字之差便彰显境界之别。
为了用好一个字,诗人们可谓费尽心思,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成为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途径,诗人炼字往往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那么他们煞费苦心所炼的字好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鉴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诗歌炼字的方法。
(3分钟)首先我们来尝试品析杜甫《蜀相》中的两个妙字。
大家一起来读一遍……有人说这首诗颔联中的“自”、“空”两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为什么?请同学们思考2分钟,并把答案写在纸上,再与组内成员讨论2分钟,最后请每组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都很不错,那么我们来看看参考答案,大家说说,哪种解释更全面更具体?(生:参考答案比较全面)那么我们根据这个提示来总结一下:诗歌炼字有什么方法可循?有哪些步骤?请……同学回答。
好了,这是大家共同总结出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用1分钟作笔记(12分钟)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鉴赏其他的字词,看看我们这一次的分析会不会更全面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白居易《南浦别》,大家齐读一遍。
请同学们思考3分钟,并把答案写在纸上,再与组内成员讨论2分钟,最后请每组代表发言。
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发言……很好,大家基本上都运用我们所总结出的方法来进行赏析,只是具体的程度各有不同,总之我们记住了,诗歌炼字的方法是:意,境,情。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炼字类题型常见设问方式主要有: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名题精选】【示例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问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思路解析】题干已点明三四两句中“斗”“攒”两字用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分析时应联诗句上下文语境,具体解说这两个字“生动传神”体现在哪里,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斗”在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用“斗”字,则将江两岸的山崖比拟化了,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技法点拨】解答炼字类题型切忌将该字孤立起来、割裂理解,而应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此类题型解题步骤通常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顺带指明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该字在写景状物方面的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指出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字词韵律和意蕴深远。
为了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掌握一些炼字方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练,帮助读者提升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炼字方法技巧1.字词解析在赏析古典诗歌时,我们应该对一些常见的字词进行解析,了解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山”不仅仅表示自然景观,还可以代表壮美、高贵等意境。
通过深入了解字词的多层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内涵。
2.句子结构分析古典诗歌通常采用句子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例如平仄、对仗等,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意图。
同时,注意句子中的修饰词、动词等具体词语的使用,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也非常有帮助。
3.上下文推测在阅读古典诗歌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生僻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此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猜测它们的意义。
仔细阅读前后文,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思。
4.背景知识了解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赏析古典诗歌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进一步领略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了解唐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学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___和___的诗歌作品。
练1.下面这句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和意境的?请简要解释。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下面这句诗中的“丹青不知老将至”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句子结构并解释其中隐含的意义:(选一首适当的古典诗歌)【古诗词内容示例】总结通过掌握炼字方法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古典诗歌,领略其中的美感和意蕴。
字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上下文推测和背景知识了解都是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享受到更深层次的古典诗歌之美。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通过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要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炼字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炼字方法技巧1. 注重词语的多义性:古典诗歌中的词语常常具有多重含义,通过注重其多义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通过搜索和比较不同解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2. 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古典诗歌密切关联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对理解诗歌的含义至关重要。
研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传记资料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古典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达,通过品味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读者可以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和节奏的变化。
4. 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夸张等,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注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解读古典诗歌。
5. 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和意象是诗歌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能够更准确地领悟诗歌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对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练为了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以下是一些练方法:1. 挑选一首喜欢的古典诗歌,通过分析诗歌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阅读古代文献,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参加古典诗歌讲座、读书会等活动,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分享,互相研究和启发。
结论炼字方法是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技巧,通过理解词语的多义性,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以及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可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必备知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题: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
参照答案:
(释义)敲,轻轻扣击的意思。 (表达技巧)用“敲”字,衬托(以动衬静) (阐释作用)“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 皓月之下,一位僧人轻轻敲响了友人的门扉, 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间……暗藏了衬托的作 用,以动衬静,使得环境愈发显得清幽,同 时又照应了诗的标题:幽居。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 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手 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 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 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 主旨)。(2分)
二、反馈练习
1、2008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习目标:
2、2006年 (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很多人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诗歌炼字的概念
何为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
炼哪些字呢?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
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
四、答题技巧概括
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
五、经典例子分析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示例二:用登临幽州台所见的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叠词的使用,意境更显苍茫,增强了反衬效果。
2.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②.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③.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
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③汀:水中的小洲。
(1)“微阳潋潋落寒汀”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这一数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
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在的清冷的小洲上。
“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
译文: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课后练习巩固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
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