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炼字技巧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_《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教学设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_《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教学设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字技巧教学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一、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二、古诗鉴赏炼字切入点(一)、从词性入手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例: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第三联有动词“咽”、形容词“冷”【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我们在分析炼字题时,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分析】第三联写了诗人的行为。

【答案】“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入手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有表现手法,要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关于古诗词中的炼字手法

关于古诗词中的炼字手法

古诗词中的炼字手法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词中的炼字手法,欢迎大家分享。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

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四、理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炼字教案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炼字教案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古诗鉴赏一一炼字、导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有人说这个等字最动人,要烧制天青色的官窑瓷器,就只能等待烟雨天,就如同我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

一连用了二个“等” 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

诗词是凝练的语言。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推敲的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代诗人如此看重炼字,那么什么是炼字。

二、明确概念,考点要求。

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

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平时听到过炼钢,很少听到炼字。

哪些字可以炼呢?三、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不妨我们从一二三四这些数量词来看早梅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学生朗诵,同桌交流:问题:诗题为“早梅”,你认为改动哪个字还能准确地体现“早”字?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屏幕)里面有数字吗?生(集体):有。

千、万。

师:能改一,二,一山鸟飞绝,两径人踪灭。

生:O师:渔翁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写照。

在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专心钓鱼,忘掉一切,描写的背景越广阔,主要要描写的人物就越突出。

这里的千、万和后面的孤和独做对比诗歌突出了在如此寒冷寂寞的环境中人物的心境,现在我们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生(集体):千万孤独,虽然孤独,却很孤傲。

这些数字正表达了作者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炼形容词:也就是诗句中的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词炼字技巧修订稿

古诗词炼字技巧修订稿

古诗词炼字技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古典诗歌鉴赏炼字题之答题技巧——雷定明一、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活动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得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二、炼字的大致范围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1、动词。

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

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

2、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数量词。

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4、虚词。

虚词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

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

如果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减其色。

三、问题形式: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四、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诗歌炼字技巧教案

诗歌炼字技巧教案

千锤百“炼”的智慧——古诗中的炼字厚德学校褚林方一、故事导入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学习目标:1、、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2、掌握炼字类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3、规范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三、张开智慧双眼,体会炼字的妙趣1、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袁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四、开启记忆闸门,回顾炼字题型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说出某句诗的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直接鉴赏关键词)②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五、启动超强大脑,分析解题方法示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请说出“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用的妙的原因是什么?2、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做题要求:12组做第一题,345组做第二题,678组做第三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最正确。

答案解析:1、“散”是散入、飘散。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撩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

2、“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1、动词的表达效果: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从而增强诗歌表现力;2、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诗人情感。

诗词鉴赏炼字优秀教案

诗词鉴赏炼字优秀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的方法。

2、通过练习,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书题二、明确教学目标三、常识介绍1、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2、炼字应着重关注哪些词?关注动词、关注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关注特殊词(叠词、数量词)3、“炼字”题的常见提问“X”这个词用得好(很有表现力),请说说它好在哪里?品味某句中X字的妙处四、讲练结合,学生归纳炼字题的方法1、新晴北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思考:“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1分),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1分)。

2、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思考: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3、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是一种草)思考:第二句中的“绿”用的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绿”是变绿的意思(形作动),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五、学生归纳答题格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表现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六教师补充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2、借景(物)抒情3、情景交融(二)表现手法1、托物言志。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能够品味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4.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炼字”的技巧。

2.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晓》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思考古诗中哪些字词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提问:为什么这些字词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春晓》的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展示《春晓》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3.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4. 讲解“炼字”的技巧,如通过修改字词来提高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发挥想象,描绘画面(10分钟)1. 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晓》中所表现的画面。

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炼字”的技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欣赏其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它诗作,如《宿建德江》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炼字”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欣赏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炼字技巧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题之答题技巧
——雷定明
一、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活动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得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二、炼字的大致范围
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
1、动词。

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

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

2、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数量词。

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4、虚词。

虚词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

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

如果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减其色。

三、问题形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四、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a、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c、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五、答题模式:
ⅹⅹ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例2 宿江边阁——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问:颔联是诗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

其中的“宿”字和“翻”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说说二字“妙”在何处。

“宿”有休息(停留)的意思,“翻”有翻滚的意思。

“宿”字化动为静,把本没有生命的云彩写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拟人),让人感觉到那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象栖宿在那儿似的。

“翻”化静为动,诗人借动的江水写静的月影,使江面上静静的月影有了
动感,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象月儿在随浪不停翻滚。

两个动词用得自然稳贴,的确十分精妙。

例3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找出关键词。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点作用)。

例4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比较鉴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例5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释字义)。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
情,引起无限愁思(描景象)。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