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合集下载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简介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是一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保护的法律条文。

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给未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监护和社会支持,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重点内容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实施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计划,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道德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加强家庭监护和支持家庭监护和支持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环节。

家庭应该承担起监督和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应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生活,建立和谐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社会应该提供家庭支持的服务,帮助解决家庭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未成年人能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加强社会支持和庇护社会支持和庇护对于预防未成年犯罪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应提供给未成年人适宜的庇护环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减少他们接触犯罪的风险。

社会组织和机构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关怀,提供心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和未来。

正确处理未成年犯罪案件预防未成年犯罪也包括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正确处理。

对于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应采取教育和适当的惩罚措施,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重新回归社会。

对于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应根据法律规定,依法进行严格的审判和惩处,同时也要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康复措施,促使他们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

结论预防未成年犯罪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立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

家庭和社会应加强监护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庇护。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意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防止未成年人走上错误的道路。

该法律的第一章,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包括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依法惩处犯罪行为,加强预防和改造工作等。

这一章的制定,使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了根本性的保护措施。

第二章指出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家庭应尽到监护及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责,社会应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保障及普及法律知识等必要支持。

这一章的规定,明确了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让人们意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共同性。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下,第三章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途径。

其中,重点是通过普及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强化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和道德道德观念,同时提高家长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四章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具体的制度。

例如,未成年
人犯罪健康状况的特别鉴定程序,对于有病或有特殊情况的未成
年人在依法进行刑事审判时,应受到相应的鉴定,这一点为保障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保障。

另外,第五章规定了未成年人触犯法律的处罚程序。

通过设定
特殊审判程序,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同时,也为
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反省和改造机会。

总的来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华人民
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障,我们应该认真执行和努力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为保障未来,贡献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预防犯罪的教育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预防犯罪的教育讲义

第五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预防犯罪的教育【第十六条】监护人——直接责任【第十八条】学校——聘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聘请法治副校长/校外法治辅导员告 知配合【第二十二条】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1.【2022上中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教育负有直接责任的是( )。

A.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B. 当地地区矫正机构C. 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 未成年人所在学校2.【2017下中学】(讲义无)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可能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学校拟采取应对措施。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聘任优秀的律师担任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B.聘任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校外法律辅导员C.要求未成年学生的父母配合开展法制教育D.要求班主任承担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第五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对不良行为的干预不利于健康成长 【第三十一条】 学校加强管理教育(一)吸烟、饮酒;(二)多次旷课、逃学;(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沉迷网络;……(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一)予以训导;(二)要求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三)要求参加特定的专题教育;(四)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五)要求接受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六)其他适当的管理教育措施。

【第二十八条】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第三十四条】旷课、逃学处理——及时联系【第三十五条】夜不归宿、离家出走①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②及时联系;无法取得联系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七条】 参加不良组织①及时制止②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1.【2017上小学】(讲义无)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决定第二天再去家访。

该班主任的做法( )。

2024版中小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

2024版中小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

加强心理辅导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对有心 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和帮助, 防止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违法犯罪行 为。
完善法律法规
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工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更加 有力的法律保障。
24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30
25
这些地方性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2024/1/30
针对特定问题的政策措施
例如,针对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问题,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加强预防和管理。
12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责任
学校的预防教育责任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行 为规范和管理制度,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7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家庭暴 力、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打工等 因素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失衡,进
而走上犯罪道路。
2024/1/30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足,导 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违法犯 罪。
社会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网络不良信 息的传播、社会监管不力等因素都 为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土壤。
要性。
03
案例三
小王因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而实施性侵犯罪。此案例提醒我们,网络监
管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
和监管。
9
03
2024/1/3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10
国家法律制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决定》修正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犯罪的教育第三章对不良行为的干预第四章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对重新犯罪的预防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

第三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

第四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等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及时消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规划;(二)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网信、卫生健康、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四)对本法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五)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六)其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职责。

第六条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

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9年6月28日(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二)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第五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该法的出台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有助于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和处理程序。

该法对未成年人的定义、犯罪责任年龄的确定以及刑事责任的适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处理符合法律规范,避免不当的惩罚或过轻的处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出台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开展法制宣传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预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有助于加强社会的监护责任和社会支持。

该法规定了父母、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积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职责。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机会。

该法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这有助于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凝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贡献力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出台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不仅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和处理程序,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加强了社会的监护责任和社会支持,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机会,最终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介绍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介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介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以下是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介绍,欢迎阅读!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介绍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历来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

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品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新出台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要规定了八章内容,即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附则。

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1、关于总则。

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基本指导思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有关部门、组织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

并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

2、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主要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则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规定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以及一些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此外,规定学校应当将教育计划及时与未成年人的父母沟通,以利于针对具体情况施教;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录用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时,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
未成年人犯罪 离我们有多远?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无论是政府机关、学校、企事 业单位、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 义务,政府机关可以加大普法力度,教会孩子区分 什么是合法和违法,学校可以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 健康,教师多与孩子谈心,也许一次谈心都可以悬 崖勒马,我们的家长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 件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父 母的陪伴,如果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家长的 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关心 和关爱未成年人的成长。
犯罪原因:其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张某某从小和奶奶共同生活,早早辍学, 因张某某母亲对其缺乏关爱,且生活作风不正,张某某心生怨恨,家庭没有 归属感和幸福感。
案例三:
王某强奸案
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男,犯罪时年龄15岁,王某因观看 黄色录像产生好奇心,在邻居家玩耍时强行与李某(女,7岁)发 生性关系,后李某家人报案。 经过审理,判决王某犯强奸罪,判 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犯罪原因分析:大多数为留守儿童,逃课上 网或早早辍学,家庭、学校监管缺失,受到 社会不良风气诱惑。
案例二
张某某弑母案
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某,男,犯罪时年龄16岁,因琐事与母亲发生争执后, 持刀砍向其母亲头部,致其母亲当场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本案经法院审 理判决张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绝大多数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 中,由于身体、心理发育未得到正确 引导,加之本身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 和自我控制能力,盲目模仿,逞强好 胜,不懂法律,往往会导致他们因为 一件小事就产生情绪波动。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家庭:家庭监护缺失或者家庭监护不当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未 成年人犯罪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 庭结构缺失(离异)、过分溺爱或者暴 力育儿,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儿 童,我们县留守儿童8万人,且我们办理 的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 多为留守儿童,尤其是被性侵的被害女 童也绝大多数为留守女童。
谢谢观看!
青春与法同行
-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主要内容
1
案例
2
分析成因
3
如何预防
案例一:
李某、张某等人抢劫案
2017年1月至8月,李某、张某等八名未 成年人(辍学生、在校生)在网吧上网相识, 因没有上网费和餐费,策划在晚上出去抢劫, 抢劫对象为低年级学生,作案手段:晚上在 巷子里蹲点,发现目标便进行威胁、恐吓, 并实施殴打行为,使被害人不敢反抗,进行 搜身从而取得财物。 经法院审理,八名被 告人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至五年四个月不等。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学校:
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师与学生的交集不应仅限于作业,更应在于学生的 品行和心理健康。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法治教育。
社会环境:
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很大。一些未成年人在学校和家 庭找不到归属感和依恋感,过早接触社会,由于身心不成熟,很容易被“ 哥们儿义气”“江湖义气”“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诱导,从而犯罪的
犯罪原因分析:王某自幼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外出 务工,青春期身体、心理发育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法律意识淡 薄。
2017-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
年度
2017
2018
2019(1-7)
批捕
21件24人
12件14人
14件20人
起诉
12件16人
21件31人
12因:未成年人身体,心理发育 不成熟,法律意识淡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