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机理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小飞虫杀虫实验报告(3篇)

小飞虫杀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杀虫方法往往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杀虫方法,我们进行了小飞虫杀虫实验。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杀虫剂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比较不同杀虫剂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

2. 评估不同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

3. 探索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杀虫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小飞虫(蚊、蝇等)2. 实验试剂:农药A、农药B、农药C、农药D3. 实验工具:培养皿、天平、温度计、计时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农药A、农药B、农药C、农药D分别编号为1、2、3、4组。

2. 实验步骤:(1)取一定数量的小飞虫,分别放入四个培养皿中。

(2)在每个培养皿中滴入相应编号的杀虫剂,观察小飞虫的反应。

(3)记录小飞虫死亡时间、死亡数量、死亡形态等数据。

(4)将死亡的小飞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变化。

(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杀虫剂的杀灭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杀虫效果:农药A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最佳,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效果较差。

2. 死亡时间:农药A对小飞虫的致死时间最短,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致死时间较长。

3. 死亡形态:农药A对小飞虫的致死形态为触角和翅膀脱落,农药B为触角脱落,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致死形态不明显。

4. 内部器官变化:农药A对小飞虫的内部器官损伤较严重,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内部器官损伤不明显。

六、实验结论1. 农药A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杀虫剂。

2. 农药B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次之,可作为一种辅助杀虫剂。

3. 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较差,不建议使用。

4.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杀虫效果、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杀虫剂。

七、实验建议1. 在进行杀虫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杀虫生物实验报告

杀虫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2. 了解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和作用机制。

3. 分析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虫种: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蚜等。

2. 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3. 化学杀虫剂:敌敌畏、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4. 实验设备:培养皿、显微镜、培养箱、天平、移液器等。

三、实验方法1. 杀虫剂筛选实验(1)将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分别稀释至一定浓度。

(2)将实验虫种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溶液中,置于培养皿中。

(3)观察并记录不同杀虫剂对实验虫种的杀虫效果,包括死亡率、触杀效果、熏蒸效果等。

2. 杀虫剂作用机制实验(1)将实验虫种分别放入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中,观察并记录虫体的反应。

(2)通过显微镜观察虫体内部结构变化,分析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3. 生物杀虫剂应用实验(1)将实验虫种放入培养箱中,分别施用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

(2)观察并记录害虫的死亡情况,分析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杀虫剂筛选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生物杀虫剂在杀虫效果上与化学杀虫剂相当,且具有以下特点:(1)苏云金芽孢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触杀效果,对其他害虫效果较差。

(2)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多种害虫具有触杀和熏蒸效果,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3)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害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但杀虫效果较慢。

2. 杀虫剂作用机制实验(1)生物杀虫剂通过干扰害虫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使其死亡。

(2)化学杀虫剂通过触杀、熏蒸等作用,使害虫死亡。

3. 生物杀虫剂应用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以下优势:(1)生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性,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2)生物杀虫剂在环境中降解速度快,不会残留,对环境友好。

(3)生物杀虫剂对害虫的抗药性发展较慢,有利于长期防治。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1. 物理原理:一些除虫剂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来除虫,比如使用超声波令昆虫感到不适或者在昆虫体内产生共振从而杀死昆虫。

2. 化学原理:自制除虫剂可以使用化学物质来对昆虫产生毒害作用。

比如,一些化合物可以影响昆虫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其瘫痪或死亡。

这些化合物可以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比如尼古丁或樟脑,也可以是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3. 生物学原理:一些除虫剂可以借助生物学手段来杀死或控制昆虫。

例如,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昆虫的天敌(如杀虫蜂)或者昆虫的食物(如病毒感染的植物)可以被利用来控制昆虫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自制除虫剂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并且谨慎选择合适的物质和方法。

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或没有相关经验,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或使用市售的合法化学农药来进行相应的虫害防治。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是针对不同害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技术方案。

以下是杀虫技术方案研究的一般步骤:
1. 害虫种类鉴定:通过观察害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确定害虫种类。

2. 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了解害虫的繁殖方式、季节分布、寄主选择等特性,为制定针对性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3. 杀虫剂筛选:根据害虫种类和特性,筛选适用的杀虫剂。

在选择杀虫剂时,需要考虑到对目标害虫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的毒性较低。

4. 使用剂型和剂量的研究:根据害虫的生活史和行为特点,确定合适的杀虫剂剂型和剂量。

常见的剂型包括喷雾剂、粉剂、颗粒剂等。

5. 施用技术研究:研究合适的施药方法和技术。

不同害虫和环境条件下,施药技术会有所不同。

例如,针对地下害虫可以采用土壤处理技术,针对空中害虫可以采用喷洒或喷雾技术。

6. 效果评估:通过实验和田间观察,评估所选杀虫剂和施用技术的杀虫效果。

可以通过害虫数量的变化、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等指标来评估效果。

综上所述,杀虫技术方案研究需要结合害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杀虫剂选择、剂型和剂量确定、施用技术研究和效果评估。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后,才能制定出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技术方案。

实验六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实验六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实验材料 5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米象或谷盗
三、试验方法
1、药剂配置及处理
将氧化乐果和敌敌畏用丙酮配成1%药液。用微量进样器取 1µl点滴到脱脂棉球上,迅速放入具塞三角瓶中,盖上塞子
2、虫子处理
将活泼的米象(或谷盗)成虫用毛笔挑于小虫袋里,悬吊 在三角瓶中,每瓶10头。每个药做2个重复,以丙酮为对照
四、结果检查 24hr后,检查各处理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五、习作 根据本次实验,你认为在熏蒸粮仓时应特别注意哪些要点?
别忘了盖紧瓶塞
虫子放在小虫袋里 药液点于此处棉球上
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以DDVP对米象或谷盗成虫熏蒸毒杀的室内毒力测 定,为该药对仓库、船泊、粮堆等贮粮或其他农产品的熏 燕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二、实验原理
DDVP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在短时间内可以在一定空间内 达到一具
具塞三角瓶(250ml),线绳,脱脂棉球,小虫布 袋(或小铁纱虫笼),毛笔,微量进样器等

科学高效应用杀虫剂依机理

科学高效应用杀虫剂依机理

科学高效应用杀虫剂依机理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胃毒、触杀、熏蒸、内吸、引诱、驱避、拒食、不育等。

但常用的杀虫机理主要是胃毒、触杀、熏蒸、内吸。

根据这些机理对不同的虫害要选用对路的有效成份,否则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现就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一、胃毒剂胃毒剂是通过害虫取食后进行虫体内,主要针对害虫消化道、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一类药剂。

有机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均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的害虫食量要大,这样吃进去的药剂才会多。

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龄后幼虫、菜青虫、豆荚螟、稻纵卷叶螟等。

2、药剂喷洒要均匀,叶片正反两面均应着药。

3、药剂粘附力好,耐雨水冲涮,此点对内吸性药剂也同样重要。

可以采用有机硅进行桶混,效果可显著提高。

二、触杀剂触杀剂是通过害虫体表进入到虫体内发挥效力,从而杀灭害虫的一类药剂。

有机磷类中的大部分、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均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求害虫体积较大,活动能力强。

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龄后、菜青虫、豆荚螟、稻纵卷叶螟。

2、药剂喷洒要均匀,正反两面均应着药。

3、药剂粘附力好,耐雨水冲涮更理想。

4、速效性强,此类药剂一般持效期较短。

最好配合持效期长的药剂。

5、加工时最好加有吸湿剂,以便在药膜干了后,能吸收空气或水份或露水,保持药膜湿润。

三、熏蒸剂熏蒸剂通过产生有毒气体进行杀虫的一类制剂。

一般常用的有仓储用乙磷铝、马拉硫磷等;地下害虫常用的有毒死蜱、溴甲烷等;蛀干害虫常用的敌敌畏等。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施用空间相对密闭,如粮仓、封行后的水田中下部、土壤中、树洞中、树皮下,如天牛蛀孔、几丁虫树皮下蛀道等。

2、施药时要注意温度。

温度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3、一般针对地下害虫和虫体较小的害虫。

4、保存时避光,冷凉。

杀虫剂实验报告

杀虫剂实验报告

杀虫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杀虫剂对昆虫的杀灭效果,并找出最佳的杀虫剂配方。

实验材料•白蚁(数量20只)•不同品牌的杀虫剂(5种)•干净的容器(5个)•计时器•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每种杀虫剂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中,确保容器干净,以避免不同杀虫剂之间的交叉污染。

2.十只白蚁放入每个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保持其中的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

3.在每个容器中启动计时器,记录杀虫剂的作用时间。

4.观察白蚁在各个容器中的反应,并记录下每只白蚁的存活情况。

5.观察杀虫剂的杀灭效果,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6.根据实验结果,找到最佳的杀虫剂配方。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杀虫剂品牌作用时间(分钟)存活白蚁数量A品牌15 5B品牌10 0C品牌12 2D品牌8 0E品牌20 0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E品牌杀虫剂在作用时间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达到了20分钟。

另外,B品牌和D品牌的杀虫剂在短时间内即杀死了所有白蚁,但作用时间较短,不够持久。

A品牌和C品牌的杀虫剂在作用时间和存活白蚁数量方面表现一般。

综合评价指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E品牌杀虫剂是最佳的杀虫剂配方。

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杀虫剂的选用提出以下建议: 1. 在选择杀虫剂时,需要综合考虑作用时间和存活白蚁数量,以确定最佳杀虫剂配方。

2.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杀虫剂的使用量和操作方法,以充分发挥其杀虫效果。

3. 进一步研究杀虫剂的配方,提高其杀虫能力和持久性。

实验思考1.本实验的样本数量较少,对于不同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实验中的白蚁是通过人工收集得来的,与自然环境中的白蚁可能存在差异。

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更真实的白蚁样本进行实验。

3.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白蚁的抗药性。

白蚁栖息地中可能存在对某些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个体,这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杀虫剂甲氧氯的制备 (1)

杀虫剂甲氧氯的制备 (1)

实验一杀虫剂甲氧氯的制备一、实验目标1、掌握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实验操作方法。

2、掌握杀虫剂杀虫效果的检验方法。

二、产品特性与用途甲氧氯是双晶型的化合物,英文名称为methoxychlor,化学式C16H15C l3O2 相对分子质量为345.65.它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晶型,文献报道其熔点分别为78℃和92~94℃。

按文献报道,甲氧氯可以用乙醇重结晶纯化,然而,实际上我们得到的往往是粘稠的油状物。

由于甲氧氯的双晶特性,不可能诱发该油状物生成晶体物质,因此必须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来鉴定产物。

它比DDT[1,1,1-三氯-2,2-双(对氯苯基)乙烷]毒性低,其LD50仅为6000mg/kg,无致癌性,不在动物体内积累,用于防治水果、蔬菜、作物、花卉害虫、家畜体外寄生虫、粮食及室内害虫等,对蝇类有更大的毒性。

美国金凯德公司等企业经营此产品,商品名为Marlate。

甲氧氯的杀虫效力可以用一罐子昆虫(如家蝇或果蝇)来实验,另外还准备一罐昆虫作对照,然后简单地观察两罐的结果即可。

三、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杀虫剂甲氧氯是用水合三氯乙醛与苯甲醚在浓硫酸作用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制得的。

反应机理认为属一种改进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四、主要仪器与试剂电加热套及电动搅拌器等。

5.0g苯甲醚、5.0g三氯乙醛、5ml冰醋酸、10ml浓硫酸、30ml乙醚、25ml 95﹪乙醇、2g 无水硫酸钠及冰等。

五、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甲氧氯的合成在一个干燥的带回流冷凝器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 5.0ml (0.046mol)苯甲醚,搅拌下滴入5.0g(0.034mol)三氯乙醛溶于5ml冰醋酸的混合溶液。

搅拌下再慢慢地加入10ml(0.187mol)浓H2SO4(如果溶液开始变黑,表明温度升得太高,酸加得太快)。

加完H2SO4以后,保持常温继续搅拌45min。

约20min以后,反应物表面开始析出厚厚的软蜡状物。

反应终了时,加入冰水使物料总体积在100ml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因
1.EST(表达序列标签)
EST是从一个随机选择的cDNA 克隆进行5’端和3’端单一次测序获得的短的cDNA 部分序列,代表一个完整基因的一小部分,在数据库中其长度一般从20 到7000bp 不等,平均长度为360 ±120bp 。

EST 来源于一定环境下一个组织总mRNA 所构建的cDNA 文库,因此EST也能说明该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

表达序列标签(2DE-2332? 32F,2:52 />=,A48)是在生物体特定时空表达基因的一段5G(< 序列。

随着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A48 已成为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的有力工具
用ESTs大规模分析基因表达水平
因为EST序列是从某以特定的组织的cDNA文库中随机测序而得到,所以可以用利用未经标准化和差减杂交的cDNA文库EST分析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标准化的cDNA文库和经过差减杂交的cDNA文库则不能反应基因表达的水平。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构建对照和处理组的双向cDNA消减文库。

最终从构建的正向文库1
(以感染组为测试组,对照组为驱动组)中获得了15条单一序列,理论上指中华按
蚊感染疟原虫以后较对照组高表达的基因;从构建的反向文库2(以感染组为驱动组,
对照组为测试组)中获得了18条单一序列,理论上指中华按蚊感染疟原虫以后低表
达的基因。

将两个库中的序列与NCB优blast ESTs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NCBI/blastx
蛋白质数据库,以及NCBI/blastn等作同源性搜索,结果显示两个文库中共有19条序
列可以找到相似度较高的疑似为同源性序列,还有14条序列未能够比对到相似序列。

DNA微阵列或基因芯片的研究:高密度寡核苷酸cDNA 芯片或cDNA微阵列是一种新的大规模检测基因表达的技术,具有高通量分析的优点。

在许多情况下,cDNA芯片的探针来源于3'EST(Duggan et al., 1999),所以EST序列的分析有助于芯片探针的设计
singleton
(in gene sequencing) a nucleotide sequence that has no overlaps with other fragments at a given stringency and is not therefore contained in any fragment assembly for a given gene.
2蛋白
2D电泳及质谱鉴定
1、双向凝胶电泳是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按照等电点和分子量差异进行高分辨率分离的分析方法。

成功的二维
电泳可以将2000到3000种蛋白质进行分离,是目前唯一的同时能分离成百上千种蛋白质的工具。

通过对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扫描,用相关软件(ImageMaster等)进行图谱差异分析,找到差异点。

然后把差异点切出,进行脱色、酶解。

最后样品进入质谱测试,得到质谱原始数据文件,通过搜库可得到差异蛋白质的详细信息。

2、ABI 4800 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是目前对SDS-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和2D胶上差异点蛋白,
切取并经过酶解后进行鉴定最常用的质谱,它在肽指纹图谱(一级质谱)的基础上选择强度最大的10个峰进行进行二级质谱,对肽段碎片的分子量精确测定,再将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整合并使用GPS 3.6(Applied Biosystems)和Mascot2.1(Matrix Science)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蛋白鉴定。

其提供的专一性信息丰富,对于数据库的检索,特别是对数据量丰富、冗余信息多的数据库的检索,其鉴定结果比肽指纹图谱可靠的多,该ABI 4800也可以不经过酶解直接对蛋白进行分子量精确测定。

主要步骤:
1、样品制备(蛋白提取):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细胞或组织等的破碎、离心以及定量。

2、第一向IEF等电聚焦实验。

3、第二向SDS-PAGE实验。

4、硝酸银染色或考马斯亮蓝染色。

5、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6、提供双向电泳的正式实验报告。

7、选取感兴趣的蛋白点进行酶解。

8、对酶解后蛋白进行质谱技术分析(Maldi-Tof-Tof/MS)。

9、提供质谱的正式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