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简报[001]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样本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样本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处美丽的香山脚下, 是中国开展植物科学综合研究和培养植物科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其前身为1928年创立的静生生物调查研究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1953年正式确定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月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12月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评估中被评为A类研究所。

1950年以来,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 其它国家级、中科院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0余项。

植物研究所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也是国家首批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

博士培养点有: 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

学位硕士培养点有: 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

专业硕士培养点有生物工程。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 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 在岗硕士研究生导师83人, 在学研究生604人, 在站博士后51人。

所内成立了研究生会, 并主办了研究生自己的报纸《青青水杉》。

植物研究因此整合植物生物学为学科定位, 以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生物学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绿色高效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国家需求为重要研究领域, 重点在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进化、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资源植物分子与发育生物学、植物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

当前, 植物研究所拥有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和植物园等研究单元。

植物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有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植物学通报》、《生物多样性》、《生命世界》、《中国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动植物保护工作简报范文

动植物保护工作简报范文

动植物保护工作简报范文动植物保护工作简报日期:2021年5月概述:本月,我单位着重开展了动植物保护工作,通过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积极加强了动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大了监测和巡逻力度,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并开展了相应的科研和培训工作。

工作内容:一、动植物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为提高公众对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举办科普讲座、编写和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改变了一部分人对动植物的误解,增强了公众的保护意识。

二、监测和巡逻工作我们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监测和巡逻工作,特别是对濒危物种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进行了重点关注。

每周定期开展巡逻工作,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查和巡视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保护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管理我们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游客和研究人员的行为,减少了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干扰。

同时,加强了对保护区边界的监控和巡查,避免了非法捕杀和盗抢行为的发生。

四、科研和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单位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我们组织了一系列针对保护工作的科研和培训工作。

通过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了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工作成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本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公众对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监测和巡逻工作发现并处理了一系列违法行为,保护了濒危物种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安全。

3. 保护区管理工作规范了游客和研究人员的行为,减少了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干扰。

4. 科研和培训工作提高了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水平。

不足和改进:1. 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宣传手段和渠道,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植物科普活动简报

植物科普活动简报

植物科普活动简报1. 本周我们举办了一次有关植物科普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参与者。

2. 活动现场展示了各种植物的标本,增加了参与者对植物的了解。

3. 通过植物科普活动,参与者学习了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4. 我们邀请了一位植物学专家,就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精彩讲解。

5. 参与者积极参与了植物观察和猜谜游戏,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

6. 活动中举行的种植小课堂,让参与者学习了植物的种植技巧和养护知识。

7. 我们也组织了一次植物识别挑战,让参与者展示了自己对植物的认知水平。

8. 通过植物科普活动,大家对保护植物资源和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

9. 参与者纷纷表达了对植物科普活动的喜爱和认可。

10. 活动现场摆放了植物生长过程的模型,引发了参与者的好奇和兴趣。

11. 有关植物的视频资料也在现场循环播放,丰富了参与者的学习方式。

12. 通过植物科普活动,参与者逐渐了解到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3. 现场还设置了植物贴纸DIY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创作植物主题的贴纸。

14. 活动现场的植物插花展览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目光和好评。

15. 我们特意准备了植物绘画比赛,以此鼓励参与者通过绘画表达对植物的热爱。

16. 活动中还安排了植物生态微观摄影课程,让参与者近距离观察了植物微观世界。

17. 植物科普活动吸引了一些植物爱好者和园艺爱好者,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分享。

18. 我们还邀请了一位植物艺术家现场进行植物素描,吸引了众多参与者驻足观赏。

19. 通过植物科普活动,参与者对不同季节中植物的生长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 活动结束时,我们还安排了植物拼图比赛,加深了参与者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记忆。

21. 植物科普活动中设置的植物拓印课程,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了植物的纹理和形态。

22. 本次植物科普活动还邀请了一些植物保护专家进行了植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23. 参与者通过植物科普活动,学习到了识别有毒植物和可食用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2009年第21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9年4月23日植物所举办“地球日—关爱地球”科普活动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与Earthwatch Institute(地球观察研究所)以及嘉康利有限公司(Shaklee Corporation)携手在植物所多功能厅成功举办了以“地球日—呼唤关爱地球”为主题的公益性科普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科研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界多方参与合作,共同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提高对地球母亲的保护意识,推进保护地球的行动。

上午9:30,植物所生态中心主任董鸣研究员首先为活动致辞,他简要介绍了植物所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所做的相关工作以及这些工作对于保护地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代表马克平所长对各界人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嘉康利(Shaklee)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李集祥先生随后为活动致辞。

他肯定了此次地球日活动的意义,并阐述了嘉康利公司一贯坚持的环保经营理念。

嘉康利公司创始于1956年,是美国直销业中声誉最佳、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天然营养品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并在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墨西哥及中国设有分公司。

五十多年来,嘉康利以改善人类健康与生活品质为目标,同时致力于地球的环保事业。

随后,来自地球观察研究所(Earthwatch Institute)的中国首席代表谌良仲先生精彩的演讲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他用多项科学数据说明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破坏是造成环境恶化及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籍此呼吁各界人士用实际行动来改善地球家园,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

最后,植物所张齐兵研究员做了题为《追踪地球历史寻访气候秘笈》的报告。

在多年的实验观察以及科研资料积累基础上,张齐兵研究员通过树木年轮的案例研究,回推了历史气候变化,从现在去探索过去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为今后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2009年第10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9年3月6日植物所举办“三八”妇女节养生保健讲座为迎接“三八”妇女节,给全所女职工和女学生送上一份真挚的关怀与节日的问候,在所党委和工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植物所妇委会和研究生会于3月4日下午,在植物所图资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一场题为“女人如何使青春永驻”的养生保健讲座。

北京分院妇工委主任霍妍丽、植物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林瑞云出席了本次讲座,来自微生物所等机构的妇女代表以及植物所女职工和女学生约100多人到场。

讲座由植物所所妇委会主任贺萍主持,她首先代表上级领导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贺,接着向大家通报了一则喜讯,即植物所田世平研究员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提名奖”,她感谢田世平老师为我所女职工争得了荣誉,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贺娟博士,她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秘书长,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特约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特约专家。

贺娟博士从事《黄帝内经》教学与研究20余年,对《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方法有独到认识,并擅长临床妇科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

贺老师以《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方法为切入点,对女性基本的生理特征,生命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各阶段如何进行保养,应该注意哪些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列举了不少生动的临床案例。

整个讲座分为五大部分:一、女性先天三大不足;二、女性生命各阶段的特点;三、35岁容颜转换的关键点;四、42岁全身衰老的起点;五、50岁女性出现哪些变化。

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生动翔实,独到的见解引发了大家强烈兴趣和讨论,大家认真听讲、做笔记,还有的跟着贺老师指点的穴位轻轻按压、轻轻地敲打了起来。

历时近2小时的会场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学生坐在窗台上听讲。

讲座结束时,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大家提出的问题,贺老师都一一作答。

会后,一些听众仍围着贺老师进行了交流。

(所妇委会、研究生会供稿)。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2004年第27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4月29日加强民主监督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植物所召开2004年工作会议暨职代会五届二次全体会议植物所2004年所工作会议暨职代会五届二次全体会议,于4月28日在标本馆报告厅隆重召开。

上午8:30分,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全体职工代表、研究生代表、所领导、各中心主任、各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参加了大会,会议由职代会主席石雷主持。

首先,韩兴国所长向大会作所工作报告,总结了植物所2003年科研、管理和改革等各方面的工作。

植物所2003年人才引进有了长足进步;制定了研究所整体发展战略,确立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实施了新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等,先后制定的管理办法有20多项。

在重点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如以匡廷云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于2003年通过验收并取得重大进展;以韩兴国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的院创新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在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环境建设咨询、公众知识传播与社会显示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葛颂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的院创新重大项目“若干重要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充分体现了形态演化和分子演化、现代生物学与古生物学的结合以及多学科研究的交叉与渗透,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论文质量有了明显进步;国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科研管理状况良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取得进展,植物园发展有了新的思路,领域前沿部署集中在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全球变化与陆地植被系统、植物蛋白质组学和高效农业的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

2003年植物所重点支持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方向性项目和课题。

2003年度新争取项目(课题)40余项,跨年度项目经费4200万元(植物所经费部分),在研项目经费院外与院内比例接近3∶1。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

植物所简报2005年第8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3月3日植物所生态中心暨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召开2004-2005年度学术年会为迎接科学院的三期创新工程,系统总结过去一年的研究工作,有力推动新一年的工作,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于年3月1日在植物所标本馆报告厅召开了2004-2005年度学术年会。

参加年会的领导有韩兴国所长、马克平书记、院生物局刘杰处长和所科研处洪亮处长。

除生态中心的师生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的师生共计190人参加了这次年会。

韩兴国所长首先致开幕词,韩所长强调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做好科研工作,他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随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曹明奎博士和植物所王晓茹博士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做了非常精彩的特邀报告。

马克平副所长针对上午的报告做了精辟的总结,并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青年学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报告水平,二是每个研究组要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而不要紧紧盯住考核。

专题报告结束后,董鸣主任对年会做了总结,他首先代表生态中心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所有参加这次年会的听众,尤其是16位报告人;其次希望年会能成为展示生态中心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这次年会安排了14个专题报告:张齐兵博士:从青藏高原的树木年轮看亚洲季风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张芸博士:新疆天山北麓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变”许振柱博士:半干旱区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周广胜博士:中国植被功能型划分及其在区域碳收支评估中的应用周志勇博士:内蒙古锡林郭勒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生产力和碳储量的影响董鸣博士:克隆整合及其对克隆可塑性的修饰:来自沙鞭和活血丹的实验证据黄振英博士:鄂尔多斯高原固沙禾草沙鞭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刘美珍博士: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王智平博士:内蒙古温带湿地CH4的排放袁志友博士:两种针茅植物N素利用策略的比较研究蒋高明博士:Differential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in gas exchangeand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three species with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pathways樊大勇博士:濒危植物银杉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与种群复壮王正文博士:植物种群及群落功能型对环境和干扰因子的生理生态响应万师强博士:Global change and soil respiration: complex responseto multi-factors in old-field grassland(生态中心)。

植物所简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所简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所简报2004年第2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1月12日植物所邀请外交官和语音学教授来所作报告应韩兴国所长的邀请,我国资深外交官、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和中美关系专家张援远主任、中国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方明教授和留美学者、博士生导师、青年翻译家孟宪波教授于1月10日下午,利用周末的时间来植物所为研究生作了精彩的报告。

张援远主任通过自己的外交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作为一名外交工作者应具备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

使同学们了解到战斗在外交战线上的外交官包括翻译工作者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方明教授以“语音学”为题为同学们解读了老一辈播音工作者在新中国播音事业发展中呈现出的敬业、奉献和爱国等优良的道德品质。

并即兴为同学们朗诵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的诗词,其抑扬顿挫的音律感、掷地有声的音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孟宪波教授以其幽默诙谐的演讲向同学们讲授了自己留美学习期间的心得。

报告会在精彩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很多同学就中国外交的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及其台海关系踊跃提问,张援远主任耐心地和同学们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和解答,以其精辟的见地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大舞台上所承担的责任。

方明教授以其饱满的热情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且为同学们签名留念。

报告会由韩兴国所长主持,种康副所长和很多老师及一百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

(人教处研究生部)植物所党委召开2003年党群工作交流会1月7日下午,植物所党委在生态二楼会议室召开2003年党群工作交流会。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所党委委员,所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工、青、妇组织负责人。

马克平副书记主持了会议。

召开这次总结交流会,是根据京区党委和植物所党委工作安排的。

总结去年的工作,安排今年的工作,并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评议是这次会议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所简报
2009年第95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9年12月17日中科院网络中心总工阎保平到植物所指导工作
12月8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阎保平研究员一行到植物研究所检查指导工作。

植物所所长马克平,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崔金钟、副主任覃海宁、主任助理许哲平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谈。

马克平首先对阎保平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植物所目前承担的网络生命大百科全书中国区域中心(Encyclopedia of Life, China Regional Center,简称EOL-China)项目(中国植物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

随后,植物所徐克学、李敏、陈斌、王利松和许哲平结合所承担的工作,对项目的历史、进展和前景作了介绍。

EOL-China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牵头,由植物所、动物所、微生物所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专家组建研究队伍全面启动的。

该项目计划包括“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及服务系统建设、中国动物数据库及服务系统建设、中国微生物数据库及服务系统建设、植物文献数字化及BHL-China(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China)平台建设”几个子系统。

EOL-China项目的启动,
标志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要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EOL-China项目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及服务系统的建设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植物图像库实体库、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植物名称数据库、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科院植物学数字图书馆等支撑,包括经由专家审核的物种文字描述及其图片、图像、视频等综合信息的汇编,最终建立所有已知植物物种综合信息的在线页面,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图像馆、图书馆、标本馆三足鼎立提供相关信息,将成为植物科学研究的支柱。

植物学的研究将进入利用计算机整合大量信息(包括图像信息)进行系统的、智能的全面分析阶段。

近年来,植物所在积极推动植物多样性数字化方面卓有成效。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数据库当属科技部资助下的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简称CVH)。

截止2009年12月1日,该平台已经有14家集中式数据共享单位,15家分布式数据共享单位。

整合的数据包括331万份标本(含照片167万张),2.6万张彩色照片,662份植物化石。

还有关于250余本《中国植物志》、地方植物志以及《高等植物图鉴》等志书约26万条名称(中文名或拉丁名)—页码记录。

日均访问独立IP达8000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即将发布的CVH 3.0在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空间数据可视化显示、数据关联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均有很大改进,同时也可以直接为EOL-China计划的各子项目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崔金钟在会上对BHL-China及植物文献数字化项目做了介绍。

他说,图书馆文献是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农业部在植物学数据库方面明确了三大数据源:文献报告、标本数据和野外观测站数据)。

目前,CVH提供的对外服务志书包括全部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和部分地方植物志,共计250多本。

BHL-China及植物学文献数字化项目希望依托植物所丰富的图书馆藏资源,引入国际生物多样性数据标准,建立文献数据与标本数据、图像数据和空间数据等的关联,为相关网站(EOL、CVH、BHL等)和用户提
供更加综合的服务。

崔进钟希望以后能够将野外观测站的数据整合进来。

覃海宁对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进展和前景作了发言。

中国自然标本馆已基本实现生物多样性数据从野外调查、数据整理、上传、鉴定、检索应用、统计分析等整个流程的信息化。

基本满足了互动合作、有效积累和参与者具有充分显示度这三大需求。

预计到2010年底,功能进一步完善,搜集植物17000种,照片160万张,50%以上具有GPS坐标,并覆盖到其它生物类群。

阎保平对植物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她说,在科研服务层面上,植物所积累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数据,为EOL-China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很好的数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所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服务方面,植物所近几年踏实做事,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堪为科学院所属研究所的典范。

同时,阎保平对今后的工作提了建议和要求。

她说,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数据的获取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将这些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集成,更好地为科普、科研和决策服务,形成一个e-Science平台,是应该积极部署和努力的方向。

(文献中心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