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人物信息总结
本领过硬的人物事例

本领过硬的人物事例陈维政,广东医学院1978级学生。
毕业后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研,1989年到美国发展。
在美国,他在哈佛大学经历了访问学者、博士后、讲师、助教授、副教授的晋升,成功开设自己的科研实验室,现为免疫学教授, Primate Biomedical Research 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研基金常务评委。
1993年,他的实验首次获得美国政府2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至今,他的实验室已经拿下了20多个科研项目,并获得美国政府约25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2002年,他的实验室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上报道了一种新型T细胞所拥有的免疫记忆和抗感染功能。
其夫人沈玲(我校78级学生),也发表过30多篇科研论文,其中包括在《科学》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
过硬的本领成就事业的辉煌——记美国哈佛大学免疫学教授陈维政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曾说过:“当我们尽力而为的时候,并不知道会为自己或别的人带来辉煌。
”这正是陈维政的写照。
年轻时带着去世界看看的念头,在美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凭借他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英文基础,苦心经营,终于收获事业的辉煌和家庭的幸福。
1983年从湛江医学院(今广东医学院)毕业后,陈维政先后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研,之后出国。
在美国,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研究免疫基因的进化,从小鼠到硕鼠到猴子再到人。
开始,美国老板怀疑他能否用英文写科研论文,然而,初出国门的他竟能写出一篇很棒的科研论文让美国老板赞不绝口。
美国老板对他那个科室的两名美国助理教授说:“你们知道吗,从中国来的人写的科研论文比你们写得还要好!”扎实的基础增强了陈维政的竞争筹码,而自身的兴趣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往往是打开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带着对科研的热情和追求,他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室,并于1993年首次获得美国政府2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在实验室创建之初,他面临着资金、仪器设备、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埃黎耶埃黎赫 梅契尼可夫

人物影响
除了胞噬作用的发现同时开启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新研究对象之外,由于梅契尼可夫阐述了乳酸菌对人体 的潜在益处,以及延长寿命的可能性,启发一名日本科学家代田稔。代田稔相信并开始研究细菌与良好肠道健康 之间的关系。之后代田稔决定在实验室里,将人类肠道中能够平衡菌丛(gut flora)的菌株分离出来。
后来他前往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学习博物学,并且在两年之内,就完成了原本应该要花费四年的学业。大学毕 业之后,他又到德国研究北海黑尔戈兰岛的海洋动物群。然后又先后进入吉森大学(德语: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哥廷根大学与慕尼黑学会(德语: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München )深造。 1867年,他回到俄罗斯帝国,担任奥德萨大学的讲师。不久之后,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得到一个教职。到了 1870年,梅契尼可夫重回奥得萨大学,并成为一位动物学与比较解剖学的荣誉教授。
埃 黎 耶 ·埃 黎 赫 ·梅 契尼可夫
俄国微生物学家与免疫学家
01 人物生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简介
03 成就及荣誉
04 人物影响
05 个人其它信息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Илья Ильич Мечников,1845年5月16日-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乌克兰, 是一位俄国微生物学家与免疫学家,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谢谢观看
个人其它信息
1930年,代田稔将Lb. casei成功且有效地分离出来,并经过数个世代的培养,在1935年生产出特殊菌种。 这种新的乳酸菌菌株取名为代田菌(L. casei Shirota),能够对抗胃中的胃液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直接进入肠道 中。
世界免疫学专家

世界免疫学专家T细胞受体的克隆者和分子免疫学权威加拿大Tak Mak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TLR免疫识别权威日本Shizuo Akira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天然免疫学家美国Ruslan Medzhitov教授免疫识别与调控专家爱尔兰Luke O'Neill教授记忆性T细胞研究的国际带头人美国Rafi Ahmed教授前美国免疫学会主席/T细胞活化权威James Allison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机制的权威日本Tada Taniguchi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细胞免疫学家瑞士Antonio Lanzavecchia教授肿瘤免疫学国际权威美国Drew Pardoll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资深免疫学家美国Klaus Rajewsky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感染与分子免疫学权威美国Dan Littman教授补体领域权威及国际免疫学联盟秘书长荷兰Mohamed Daha教授免疫基因组专家及澳大利亚免疫学会主席Alan Baxter教授免疫调节专家及日本免疫学会主席Masayuki Miyasaka教授树突状细胞专家/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免疫学系主任刘勇军教授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免疫学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皮肤病免疫学主任陈列平教授免疫细胞信号转导专家/美国加州大学(UCLA)微生物与免疫学系程根宏教授免疫调控与免疫病理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病理学系傅阳心教授T细胞免疫学专家/美国新泽西州医科大学时玉坊教授树突状细胞专家/澳大利亚WEHI研究所吴励教授肿瘤免疫学专家/美国贝勒医学院王荣福教授肿瘤免疫学专家/美国密执安大学肿瘤免疫中心主任刘阳教授免疫细胞信号转导专家/美国克利夫兰医学研究中心李晓霞教授分子免疫学与免疫调节专家/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免疫学系董晨副教授记忆性T细胞与感染免疫专家/美国滨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沈浩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鱼类免疫C.J.Secombes教授,R. Stet教授、博士,聂品研究员、张义兵副研究员等,Craig Browdy Stuar ReevesAlexandra Adams。
免疫学相关的科学家及其相关成就的故事

免疫学相关的科学家及其相关成就的故事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如何抵抗疾病和保护自身免受外界伤害的科学领域。
以下是几位与免疫学相关的科学家及其相关成就的故事: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是英国医生和生物学家,被公认为免疫学的创始人之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天花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
詹纳观察到牛仔工人在与牛痘病接触后,不易染上天花,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
他采集牛痘病患者的痘液,在人体上进行接种实验。
实验证明,通过接种牛痘病可以预防天花。
詹纳的这一发现为免疫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疫苗接种实验。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被誉为现代免疫学的奠基者。
他发现并研究了细菌和病毒,并提出了疫苗制备的概念。
巴斯德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成功地制备了狂犬病疫苗,并应用于人类预防。
他还开创了消毒和无菌手术等医疗实践,大大提升了手术成功率。
埃里希·文塞尔(Ernst W. Bertner)是德国免疫学家,被广泛认可为肿瘤免疫学的奠基者之一。
文塞尔在20世纪初的研究中发现,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具有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免疫监视”和“免疫编辑”理论,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预防肿瘤的发展。
这些理论为后来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这些科学家的成就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发现,我们对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因此,免疫学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要的科学领域,其研究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修改后的医学人物简介

前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作为即将担负济世救人之责的当代医学生,问学中外医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先师先辈,顿悟其对医学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对医学知识的孜求和严谨、对医学科学的专注与创新,励志良医而楷模,必促进自身求学治学之自觉、医德医心之养成。
是为序。
1.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约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著名医生,西方医学奠基人,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
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会据此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
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门徒竭尽全力悉心传授医学知识。
我要采取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
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
我要清清白白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为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
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决不泄露。
”2.古希腊医圣—克劳迪亚斯.盖伦(Claudius Galenus ,公元129~199年)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被认为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第二个医学权威,与我国张仲景基本生活在一个时期,成为古希腊医学和中国医学的“医圣”。
)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医疗实践解剖研究、著书立说,撰写了超过130多医书,在动物解剖学方面做出了重要成就。
根据古希腊体液说提出了人格类型的概念,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印象;他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描述以及结合解剖构造对血液运动的论述,在生物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他的解剖学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
3. 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a ,1515-1564)比利时著名的医生、解剖学家、生物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
他勇敢纠正盖仑解剖学中的错误观点,引起了守旧派的仇恨和攻击。
免疫学之父琴纳生平简介

免疫学之父琴纳生平简介在了解爱德华琴纳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天花这种疾病。
天花是痘病的一种,感染力极强,且很难被彻底治愈。
在古代,死于天花的人数不胜数。
美国的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就得过天花,从此留下了满脸麻子。
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五和中国清朝皇帝顺治也都是因天花而死。
由此可见,天花几乎是当时的一种不治之症。
成功研究了天花疫苗的首位医生,就是爱德华琴纳。
爱德华琴纳1749年5月17日出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
他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和他的哥哥相依为命。
随着琴纳的年龄渐长,当时天花正在英国流行,几乎大局部英国人都会染上天花。
琴纳自己本身也感染过天花。
有了切肤之痛,琴纳从小便发誓要找到治疗天花的方法。
在他13岁的那年,经过他哥哥的努力,琴纳成为了英国外科医生卢德洛的学徒,他跟随卢德洛学医7年,成为了一名能干的外科医生助手。
学成后,琴纳就自己开设医院,替人诊疗。
1718年,有位名叫梅丽惠特尼蒙塔古的贵族夫人从土耳其旅行回来,称土耳其有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就是把轻度的天花患者的病毒植入正常人体内,这样被接种的那个人就获得了天花的免疫能力。
琴纳相信了这种说法,他通过医学实践和观察,牛痘的病症和天花十分相似,但牛痘不会致人死命,病症也轻许多,但得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感染天花。
1796年5月17日,爱德华琴纳在一位八岁的孩子身上进行了实验,他现将牛痘的脓液接种到男孩身上。
2个月后,又将天花的脓液接种给男孩,结果发现那名男孩竟没有得天花的病症。
后来又经过几次试验,发现了牛痘果然有抵抗天花的预防能力。
爱德华琴纳将这一发现无私地奉献给世界人民,从此天花不再是人类的顽敌了,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现和成功,造福了无数人。
琴纳和牛痘只要一说起天花这个疾病的名称,就跟琴纳和牛痘分不开关系。
前者是发现天花疫苗的第一人,后者真是天花疫苗的主要病理成分。
当时整个欧洲大陆上,天花横行肆虐,因此而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琴纳是一名英国的医生,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天花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免疫学与免疫学家科学家们的贡献与成就

免疫学与免疫学家科学家们的贡献与成就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一门科学。
它关注着人类或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疾病状态下的免疫调节。
免疫学的发展得益于众多免疫学家们的贡献与努力,他们通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使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更加深入,为免疫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两位免疫学家以及他们的贡献与成就。
一、路易·巴斯德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法国的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被誉为细菌学之父和现代免疫学之父。
巴斯德的研究为人类领域的免疫学问题上带来了突破性的发现。
巴斯德首次提出了疫苗的概念,并成功地研制出第一种人用疫苗。
他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注射减毒病原体,人体可以获得对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的研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避免疾病的有效方法,也为世界范围内的疫苗接种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
此外,巴斯德还提出了消毒和无菌技术的重要性。
他发现了很多致病微生物,并深入研究它们的生长繁殖规律和机制。
他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以有效地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从而保护人类免受疾病的侵害。
他的研究成果将公共卫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当今医学和免疫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约翰·霍普金斯约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是美国的一位杰出免疫学家,被誉为现代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
霍普金斯在研究免疫学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突破和发现,为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霍普金斯的一项重要贡献是对抗体的研究。
他发现了淋巴细胞与抗体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提出了“淋巴细胞-抗体反应”的理论。
他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工作机制,为人们深入了解和研究抗体的生成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霍普金斯还提出了免疫耐受的概念。
他通过研究发现,人体对自身抗原可以产生一种免疫耐受性,使免疫系统不对自身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免疫学人物信息总结

免疫学人物信息总结1.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是一位德国医学家、细菌学家和血清学家。
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埃德尔曼(Edelman, Gerald Maurice)美国生物化学家;罗德尼·罗伯特·波特Rodney Robert Porter,英国生物化学家。
工作集中于探明抗体的化学结构,并因此两人共享了197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3.利根川进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而获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彼得·梅达瓦(Sir Peter B.Medawar),英国动物学家因为他们对后天免疫耐受理论的发展和证实而在1960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他们的模型为器官和组织移植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5.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与乔治·斯内尔和让·多塞一起因“发现了控制免疫反应的、遗传的细胞表面结构”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oherty Zinkernagel6.彼得·杜赫提,罗夫·辛克纳吉,因发现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分享1996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7.1984年,丹麦科学家尼尔斯·杰尼(Niels K. Jerne)、德国科学家乔治斯·克勒(Georges J.F. Köhler)和英国科学家色萨·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因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是一名英国医生,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人物信息总结
1.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是一位德国医学家、细菌学家和血清学家。
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埃德尔曼(Edelman, Gerald Maurice)美国生物化学家;罗德尼·罗伯特·波特Rodney Robert Porter,英国生物化学家。
工作集中于探明抗体的化学结构,并因此两人共享了197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3.利根川进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而获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
彼得·梅达瓦(Sir Peter B.Medawar),英国动物学家
因为他们对后天免疫耐受理论的发展和证实而在1960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他们的模型为器官和组织移植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5.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与乔治·斯内尔和让·多塞一起因“发现了控制免疫反应的、遗传的细胞表面结构”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oherty Zinkernagel
6.彼得·杜赫提,罗夫·辛克纳吉,因发现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分享1996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7.1984年,丹麦科学家尼尔斯·杰尼(Niels K. Jerne)、德国科学家乔治斯·克勒(Georges J.F. Köhler)和英国科学家色萨·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因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是一名英国医生,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是一位俄国微生物学家与免疫学家,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曾在1908年,因为吞噬作用的研究,而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因为发现乳酸菌对人体的益处,使人们称之为“乳酸菌之父”。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是一位德国科学家,曾经获得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并称之为「恐怖的自体毒性」(horror autotoxicus)。
两人因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共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夏尔·罗贝尔·里歇特Charles Robert Richet是一位法国生理学家。
1913年,里歇因为对于过敏反应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朱尔·博尔代,是一位免疫学家与微生物学家,他发现了百日咳杆菌,获得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奥地利著名医学家、生理学家,因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Rosalyn Sussman Yalow),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0年,爱德华·唐纳尔·托马斯与约瑟夫·默里一起由于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2006年因与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安德鲁·法尔发现RNA干扰现象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吕克·蒙塔尼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获得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获得201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