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有时在科学研究或高精度测量中,往往在不同的测量条件下,
用不同精度的仪表,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次数以及不同 的测量者进行测量和对比,这种测量称为不等精度测量。
第 1 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4.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认为是固定不变的,对这种被测量进 行的测量称为静态测量。静态测量不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测量 的影响。 若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对这种被测 量进行的测量称为动态测量。
方式可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根据测量条 件不同可分为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根据被测量变化快慢
可分为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根据测量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
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量与非接触式测量;根据测量系统是否向被 测对象施加能量可分为主动式测量与被动式测量等。
第 1 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与组合测量 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 过任何运算,直接得到被测量的数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直接 测量。 被测量与测得值之间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显示装置是将被测量信息变成人的感官能接受的形式,以
完成监视、控制或分析的目的。测量结果可以采用模拟显示,
也可采用数字显示或图形显示,也可以由记录装置进行自动记
录或由打印机将数据打印出来。
第 1 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2. 开环测量系统与闭环测量系统
(1) 开环测量系统 开环测量系统全部信息变换只沿着一个
被测量的测得值与真实值不一致,因而测量中总是存在误差。
第 1 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当k>>1时,则
y
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1
x1
(1-9)
免疫荧光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免疫荧光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技术手段,它通过标记抗体或抗原的荧光探针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高度敏感和选择性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一、基本原理免疫荧光检测是基于免疫学理论的,其中最重要的原理是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并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抗体则是由生物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
在免疫荧光检测中,首先需要标记荧光物质的抗体或抗原,一般常用荧光染料如荧光素和荧光素同功酶等。
这些荧光染料可以通过共价偶联或非共价结合的方式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
当标记好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样品中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可以被捕捉和记录下来。
荧光信号的强弱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有关,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来获得样品中目标生物分子的含量。
因此,免疫荧光检测可以实现对各种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技术步骤免疫荧光检测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试样制备、标记物制备、免疫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结果分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1. 试样制备试样制备是免疫荧光检测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续免疫反应的成功与否。
首先需要从待测样品中提取目标生物分子,并将其纯化和浓缩。
这些样品可以是血液、组织、细胞等。
对于血液样品,可以通过离心和纯化步骤来获取血清或血浆,使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最小化。
2. 标记物制备标记物制备是将荧光染料与抗体或抗原结合的步骤。
一般来说,需要事先准备好标记物,如标记荧光素的抗体。
标记荧光染料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酶促反应将其与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
3.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免疫荧光检测的核心步骤,它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实现对样品中目标生物分子的检测。
在进行免疫反应时,将标记好的抗体或抗原加入到准备好的样品中,允许它们与样品中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
随后,对免疫反应进行洗涤和缓冲处理,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或抗原,并减少背景噪音信号。
肉制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大肠菌群检测的基本理论

三、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常用的方法
第一法:MPN法 是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待测样品经系列稀释并培养
后,根据其未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生长的最高稀释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推算出待 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 第二法:平板计数法
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 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 的典型菌落(如右边图所示)挑取适量的这样的典型菌落 进行证实实验,由证实实验的结果来最终确定样品中 大肠菌群的数量。
对人体健康是否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肉
的腐败过程是微生物将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 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的过程,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 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义大 及肠 常菌 用群 的检 方测 法的
读大
肠
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平板计数法相对于MPN法来
菌
群
说,检验结果更精确。适合用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样品,但对于污染菌量太
检
验 国
少的样品,还是MPN法更有优势。
三、MPN计数法中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的用途说明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标食 的品
胰蛋白胨或胰酪胨………………… 提供碳源和氮源满足细菌生长的需求
常菌 用群
3.0 μm,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呈长链排列。约50%的菌株有周生鞭毛,
的检 方测
但多数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故菌体动力弱。多数菌株有菌毛,
法的
意
有的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孢,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染
测量工具使用培训资料

18
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3 量测设备之选择方法
一.在生产检验中测量器具的选择方法:
检验公差等级为6~18级、基本尺寸至500mm的光滑工件尺寸,应按 GB/T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中的规定选择测量器具。测量 器 具的不确定度不大于表4—1的允许值u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Ⅰ档。 部分常用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如表4—2和表4—3所示。
2. 同一量具(测量仪器) 3. 同一被测工件的同一特性 4. 测量次数为多次(N>1) 5. 同一测量环境 结果:反映设备的变异(EV)
7
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2.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不同作业者以相同之量具量测被测工件之特性时,量测平均值之差异.
精 密 度 高 ,准 確 度 不 高 精 密 度 不 高 ,准 確 度 高
准确度—量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精密度—重复读数彼此之间的接近度
精 密 度 高 ,准 確 度 高
10
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8.量测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量测不确定度为一量测真值存在范围的估计值. 它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的计算 需经一联串量测的统计加以估计,并以标准偏差来表现其特征. 量测时,若采用±σ,其正不确性为68.26%;若采用±2σ时,正确 性为95.46%;若采用±3σ时,其正确性为99.73%. *注此定义内容较多且难理解,具体之讲述请参阅《不确定度》评估讲义.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础原理

第1章绪论1.1超声检测的定义和作用指使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作用: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声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利用声响来检测物体的好坏利用超声波来探查水中物体1910‘利用超声波来对固体内部进行无损检测1929年,前苏联Sokolov 穿透法1940年,美国的Firestone 脉冲反射法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TOFD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自动超声、超声成像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范围专业队伍理论及基础研究标准超声仪器差距1.3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波、超声波对钢等金属材料的检测,常用的频率为0.5~10MHz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能量高能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和波型转换穿透能力强超声检测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脉冲反射法:声源产生的脉冲波进入到试件中——超声波在试件中以一定方向和速度向前传播——遇到两侧声阻抗有差异的界面时部分声波被反射——检测设备接收和显示——分析声波幅度和位置等信息,评估缺陷是否存在或存在缺陷的大小、位置等。
通常用来发现和对缺陷进行评估的基本信息为:1、是否存在来自缺陷的超声波信号及其幅度;2、入射声波与接收声波之间的传播时间;3、超声波通过材料以后能量的衰减。
超声检测的分类原理:脉冲反射、衍射时差法、穿透、共振法显示方式:A 、超声成像(B C D P)波型:纵波、横波、表面波、板波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液浸法、EMA按探头个数:单、双、多按人工干预的程度分类:手工检测、自动检测超声检测的优点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基桩检测的常用方法基础理论扫盲

基桩检测的基本方法1低应变反射波法(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
2声波透射法。
3高应变法。
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7钻芯法基本规定1 一般规定1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应在桩顶设计标高位置进行。
2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桩身强度应不低于15MPa;(2) 单桩静载试验与高应变法检测前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桩周土的间歇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对打入桩,砂土7天,粉土10天,非饱和粘性土15天,饱和粘性土25天;对于泥浆护壁混凝土灌注桩,宜适当延长间歇时间。
3 当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时,可进行验证检测。
验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高应变法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2) 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进行钻芯法验证;(3) 对高应变法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采用静载试验验证,并应以静载试验的结果为准。
4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扩大抽检。
扩大抽检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按所发现Ⅲ、Ⅳ类桩的桩数加倍抽检;(2) 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点)数加倍抽检。
2 检测结果评定1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定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
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桩身完整性类别表2 Ⅰ类、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需由工程建设方与设计方等单位研究,以确定修补方案或继续使用;Ⅳ类桩为不合格桩。
一、 低应变反射波法(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1 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规则截面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范围。
1.2 本方法检测的基桩桩径应小于2.0m ,桩长不大于50m ,或有效检测深度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节能检测基础理论2018,7

三、复合平壁的导热
上节所讨论的多层平壁,每一层平壁都是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而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 材料,无论在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都是由非均 质材料组成的,如空心墙板,夹心板等等。 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我们假设某一墙体由如 下图所示的A、B、C、D和E五种材料组成。
为讨论问题方便,把A和E材料分为三层,这样就可以看 成由串联热阻A1BE1、A2CE2和A3DE3并联的总热阻。由电学基础 可知: 串联电阻 : R串=R1+R2+……+Rn 并联电阻 : 1/R并=1/R1+1/R2+……+Rn 即:R并=1/(1/R1+1/R2+……+Rn) 本例热阻: R=1/{1/(RA1+RB+RE1)+1/(RA2+RC+RE2)+1/(RA3+RD+RE3)}
我们所讨论的对节能材料(系统)的检测,实际上就 是对穿在墙体材料外面的“棉衣”的质量进行检测。
(2)建筑节能的途径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提高用能设备的能效比 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设计手段 利用太阳能,风能,地源能等再生能源 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科学运行管理
(3)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主要途径
求保温层与基层墙体间的温度,通常是设计单位在保温设计 时考察、验证和判别该处的温度是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 ①使空气里原来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汽变成饱和时的温度,叫 做露点。 ②空气的相对湿度变成100%时,也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等 于饱和水蒸汽压强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现象1:单层玻璃外窗在冬季,内表面起雾或由此而引起 的挂水现象。 现象2:从冰箱中取出的低温物体至于空气中,物体表面 为“出水”。 设计要求是:保温层与基层墙体间的温度必须高于该地区 的空气露点温度。
RT2理论知识 第1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

射线向四周辐射。
1.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 <10KeV
光电效应为主
2. 2. 10~100KeV KeV↑,光电↓
3. >100KeV
康普顿为主
4. 1Mev
康普顿几率最大
5. >1Mev
KeV↑,康普顿↓,电子对↑
6. 10Mev
康普顿几率与电子对几率相同
7. >10Mev
以电子对为主
1.3.5 各种相互作用发生的相互概率
各种不同效应对射线照相量的影响
1.2.3 γ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2.3 γ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
1.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吸收与散射; 2.射线与物质的作用形式; 3.强度衰减规律
1.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3.1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发生概率随光子能量增大而减小,随原子序数Z增大而增大。
1.3.2 康普顿效应
1.3.5 各种相互作用发生的相互概率
三种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和原子序数有关:
1.对于低能量射线、高原子序数物质,光电效应占优势; 2.对于中等能量射线、低原子序数物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 3.对于高能量射线、高原子序数物质,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1.3.5 各种相互作用发生的相互概率
射线在钢中各种效应的发生几率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核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te: July 6,2006 Prepared By:
第一章: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第一节:量测定义,本质与分类 第二节:常用量测术语 第三章: 量测设备 第一节:量测设备定义.分类 第二节:量测设备之选用原则 第三节:量测设备之选用方法 第四章: 量测方法.原则 第一节:量测方法 第二节:量测原则 第五章: 量测条件与计量单位 第六章: 量测误差分类与产生之原因 第一节:误差分类 第二节:误差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复习题
4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1 量测定义,本质与分类
2.1.1. 量测定义: 利用各种不同精密的量具或仪器去检验各种不同工件的几何外 形或几何公差的程序. 2.1.2. 量测的本质: 将被测的量和一个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获得被 测值的实验过程.
2.1.3. 量测之范围:
长度方面:游标尺.分厘卡.量表.块规.高度规.测长仪.三次元 量床.光学量测仪器.光学平板.光学投影机.工具显微镜. 雷射干涉仪.雷射扫瞄仪等
9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7.准确度(Accuracy) 表示实际量测值(或量测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区别:精密度—表示量测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精密度不高,准確度不高 精密度高,准確度不高
精密度不高,准確度不高
精密度高,准確度不高
精密度不高,准確度高
精密度高,准確度高
13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1 量测设备之定义与分类
3.1.2. 量测设备之分类 3-3. 量测转换器(传感器) 测量转换器具是一种将给定量变换成便于传送.处理或贮存的 (不能直接感知的)测量信息的量测器具.如:三元坐标量床上的传感测量头. 4-4. 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需的量测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称为量测装置. 按照作用及用途可分为两大类: 1> 标准量具的标准量测仪器:是用于复现及保存计量单位或者用来检 定及分度其它计量器具的量具和量测仪器. 2> 工作量具和工作计量仪器:是用于实际测量的计量器具.
5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1.4. 与量测有关之活动 检验:判断被检验的物理量是否合格的过程. 检定:评定计量仪器之精度指针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2.1.5. 量测.检验.检定之对照表
名称
数值
作用对象
比照结果
示 例
量测
有
被测对象
以具体之测量数值反映被 测对象 仅以OK.FAIL.NG.OK等形 式反应 合格与不合格
16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2 量测设备之选择原则 用于长度尺寸测量的仪器种类繁多,被测件的结构特点和精度要求 也各不相同,因而要保证快捷地获得可靠的测量数据,必须合理地 选择测量器具。测量器具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①测量精度:所选的测量器具的精度指标必须满足被测对象的精度 要求,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被测对象的精度要求主要由其公差 的大小来体现。公差值较大,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就较低;公差较小, 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就较高。 ②测量成本:在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前提下,应考虑测量器具的价格、 使用寿命、检定修理时间、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要求等,选用 价格较低、操作方便、维护保养容易、操作培训费用少的测量器具, 尽量降低测量成本。
②确定安全裕度A和测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u1。 该工件的公差为0.039mm,从表4—1查得A=0.0039,u1=0.0035。 ③选择测量器具。 按工件基本尺寸50mm,从表4—3查知,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不确 定度u1为0.0030mm,小于允许值0.0035mm,可满足使用要求。
19
准确度—量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精密度—重复读数彼此之间的接近度
10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8.量测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量测不确定度为一量测真值存在范围的估计值. 它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的计算 需经一联串量测的统计加以估计,并以标准偏差来表现其特征. 量测时,若采用±σ ,其正不确性为68.26%;若采用±2σ 时,正确 性为95.46%;若采用±3σ 时,其正确性为99.73%. *注此定义内容较多且难理解,具体之讲述请参阅《不确定度》评估讲义.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3.测量范围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量具仪器所能测量工件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2.2.4.分辨率(分析度)(Resolution) 量具对量测所能显示出最小读数的能力. 对于机械式仪器:分辨率指相邻两刻线所能代表的量测之差(如附表卡尺) 对于数字式仪器:因没刻度标示,故分度值被标为分辨率. 它通常指仪器显示之最后一位数字间隔所代表的被测量值. 2.2.5.灵敏度(Sensitivity) 表示量测仪器对于检测微小信号变化量时的能力. 如百分表在检测到0.01mm变化时,指针就会变化.而千分表在检测到0.001mm变 化时,指针就会变化.可见,千分表比百分表灵敏度高. 2.2.6.精密度(Precision) 表示量测仪器对同一待测工件,以相同量测过程做重复量测,其量测结果的重 复性.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3 量测设备之选择方法
④计算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dmax-A=(50-0.025-0.0039)mm=49.9711mm 下验收极限=dmin+A=(50-0.064+0.0039)mm=49.9399mm 当现有测量器具的不确定(u1)达不到“小于或等于Ⅰ档允许值(u1) ”这一要求时,可选取用表4—1中的第Ⅱ档(u1),重新选择测量器具, 否则还可选择第Ⅲ档。 例2 被测工件为一φ35e9mm的轴,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 解:①确定工件的极限偏差。 es=-0.050 ei=-0.112
长度量测
角度方面:角度块规.角度量规.角尺.直角规.锥度量规.量角器. 组合角尺.水平仪.三次元量床.光学量测仪器(光学投影机.工 具显微镜.雷射干涉仪.自动视准仪.雷射准直仪)等. 形状方面:表面粗糙度量测仪.轮廓量测仪.真圆度量测仪.光学 平板.光学投影仪.工具显微镜.三次元量床.专业量测仪器 (齿形量测机.凸轮轴量测仪)等. *本教材所指之量测仅表示狭义的“长度量测”
1.测量对象和被测量 2.测量单位和标准量 3.测量方法 4.测量精度几个方面 例如用游标卡尺对一轴径的测量,就是将被测量对象(轴的直径)用特 定测量方法(游标卡尺)与长度单位(毫米)相比较。若其比值为 30.52,准确度为±0.03mm,则测量结果可表达为(30.52±0.03) mm。
3
第一章: 概
11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1 量测设备之定义与分类
3.1.1. 量测设备的定义 凡是能用来实现被测的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并能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 象量值的量具.量仪和量测装置统称为量测设备.
实现一个量测活动,量测设备是所具备之基本前提
3.1.2. 量测设备之分类 3.1.2.1. 按结构分: 1-1: 量具是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量测器具.量具复现的量值,一般标准在量具上, 称为量具的标称值,又称为名义值.量具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其它的量测 器具一起使用.在长度计量中的量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单值量具—用来复现计量单位或者复现计量单位的位数或分数值的量具. 如:量块.角度块.塞尺等. 2> 多值量具—用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计量单位某些倍数或分数值的量具. 如:毫米刻尺.游标卡尺等. 3> 综合量规—这是一种用来综合检验产品尺寸或形状正确性,以及检验产 品各部分相互位置正确性的量具.如螺纹塞规.环规
述
任何量测,如果其结果与真实现象相差很大,则此测量结果不应被采用, 否则会造成误导.因此,从事量测时:
1. 应以适当精密之量测仪器, 2.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3. 由经过训练合格的人员依照特定的操作规范来执行量测工作. 但即使是按照以上条件来量测,量测结果还是会有偏差.环境条件的 不稳定,人为操作不一致等原因所造的.我们要分析出本身偏差产生 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从而尽量来减低量测误差,达到量测之真正目的.
17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2 量测设备之选择原则 ③被测件的结构特点及检测数量:所选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必须大于 被测尺寸。对硬度低、材质软、刚性差的零件,一般选取用非接触测 量,如用光学投影放大、气动、光电等原理的测量器具进行测量。当 测量件数较多(大批量)时,应选用专用测量器具或自动检验装置; 对于单件或少量的测量,可选用万能测量器具。
14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1 量测设备之定义与分类
3.1.2.2. 按仪器工作原理分类: 实际上是一种以被测量的原始信号转换原理的不同而命名不同 仪器的分类方法,可分出以下四类: 1> 机械式仪器 用机械方法实现原始信号转换的仪器.如游标卡尺.百分表.分厘卡等 2> 光学仪器 用光学的方法实现对原始信号的转换放大的仪器.如投影仪 3> 气动仪器 以压缩空气为介质,用气源系统(如流量或压力)变化来实现对原始 信号的转换的仪器 4> 电动仪器 是以把被测原始信号转换为电量来实现长度测量的仪器
7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2.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不同作业者以相同之量具量测被测工件之特性时,量测平均值之差异. 前提: 1. 同一量具 2. 同一被测工件 3. 不同作业者 4. 同一测量环境 结果:反映作业者间的变异(AV).
8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要选择一个能适应被测对象需要的正确量测设备, 需考量其精度指标和经济指标,同时还需考虑被测 对象的结构特殊性.
18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3 量测设备之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