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2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⒈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A、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商代的甲骨文C、商周时期的金文D、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⒉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是A、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形成B、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加强了思想控制⒊下列关于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C、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D、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创造⒋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C、君主专制的强化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⒌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以帛画为主要类型B、色彩都比较鲜艳C、都用毛笔绘画D、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⒍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特点是①稚拙的线条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丰富多变的线条④复杂的色彩和图案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⒎宋代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提倡重视B、民间文化日益繁荣C、商业兴盛,城市发展D、文化普及⒏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⒐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B、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C、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D、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⒑杜甫食堂超现实主义著名诗人,其诗主要反映了A、唐朝社会经济,政治的繁荣景象B、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C、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D、对社会现实的赞美⒒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的内容都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B、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C、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D、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⒓下列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楚辞②赋③词④散曲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D ①③④②⒔对先秦时期的诗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与楚辞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成就B、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C、诗经和楚辞的文学风格是一样的D、诗歌是人们在声场生活实践中产生的⒕下列明清小说中以反映商人发财经商的是A《西游记》 B二拍 C《红楼梦》 D《水浒传》⒖明清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诗A《红楼梦》 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⒗下列关于“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唐人小说的统称B、他的产生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C、代表作《柳毅传》,《莺莺传》,《碾玉观音》等D、内容以言情为特色⒘关于宋代话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必然要求B、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在城镇流行D、在农村中尚未出现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⒚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A政治因素 B宗教巫术 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⒛宋代南戏能够在泉州,福州流行的根本原因是A、此地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B、出现娱乐场所——瓦舍C、民间艺人的推动D、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盛行21、以下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举行傩的活动时,由巫师扮成神灵进行歌舞,通过娱神祈求神灵保佑②汉代时傩仪很盛行③唐代时人们不再进行傩仪④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2、关于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宋代的南戏主要是官府的有关机构创作B、南戏主要反映上层统治者的政治面貌C、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D、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者23、关于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使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它们的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相同C、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人们的愿望要求D、从文学风格上都属于现实主义24、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满足市民要求25、下列文学形式,不能反映社会现实或批判社会现实的是A、《诗经》中的国风B、楚辞C、汉赋D、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26、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27.《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
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
单元小结与测评系统梳理知识 ,理清开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 ,零距离触摸(高|考)
!
文学艺术 - -
时期开展历程
先秦秦汉奠基开展
(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 ,中国文字成熟
(2)文学:春秋末年 ,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 ,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表达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高中历史历史综合练习卷2 岳麓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历史综合练习卷2 岳麓版 必修3

历史岳麓版必必修3 综合练习卷2第 I 卷(满分60分)说明:请将卷I的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直接写在题后。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作品的体裁是A.诗B.赋C.词D.散曲2、话本和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繁荣和商业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出现C、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D、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3、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古代散文的发展B、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C、世俗画的出现D、明清小说的出现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5、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6.古希腊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是A.认识自然 B.认识社会 C.认识自己 D.传统神话7.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A.普罗塔哥拉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8.关于亚里士多德及其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B.其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造了控制论C.他的研究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后得出结论D.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9.关于达芬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B.其绘画突破“圣像图”画法,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C.其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D.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10.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A.长篇小说体裁的世界文学名著 B. 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文学剧本C.短篇小说体裁的现实主义著作D. 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书籍1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A.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罗马教皇向教民出售赎罪券C.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D.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12.关于马丁•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B.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C.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D.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13.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的相似点是①都主张“因信称义”②否定天主教的等级制度③都创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④改革都在德国进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15.卢梭学说的核心是A.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论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废除私有制16.康德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是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D.创立了逻辑学15.从根本上改变19世纪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的是A. 血液循环学说B. 日心说C. 进化论D. 细胞学说16.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的浪漫主义诗人是()A. 拜伦B. 巴尔扎克C. 雪莱D. 贝克特17.现代电视的发明者是()A. 卢米埃尔兄弟B. 贝尔德C. 卓别林D. 爱迪生18.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A. 海顿B. 德彪西C. 莫扎特D. 贝多芬19.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2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21.下列属于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思想论战的内容的是①要不要实行共和政体②要不要兴民权③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④要不要废“八股”,学习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2.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23.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传播马克思主义B.是一个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C.给专制主义和传统礼教空前沉重的打击D.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24.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2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6.民国初年,孙中山针对民众出现的放弃理想社会的思想,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是A.“知易行难”学说B.“知难行易”学说C.“三民主义”D.“三大政策”27.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指A.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B.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C.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8.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1-3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1-3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三皇五帝”为“上上圣人”,反对儒家的秦始皇“中下”以及“仁”等可知C项正确。

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 D【解析】“隐士派”指道家,“专制君主”指法家,“劳苦大众”指墨家,“文化人的学派”指儒家。

3.(2011·辽宁铁岭联考)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4.(2011·厦门质检)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答案】 B【解析】“奉天承运”、“替天行道”体现了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档:单元检测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档:单元检测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肇庆高二检测)“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

“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变为形声字。

这说明( )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答案 B解析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故A项错误;通过“会意”和“形声”,形、义、音相结合来表达一定的意思,是汉字的构字特色,故B项正确;“会意”和“形声”都是汉字的实用功能,非艺术性,故C项错误;汉字的演变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具有神秘性,故D 项错误。

2.(2018·大石桥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文物是陈列于西安博物院的“延年益寿瓦当”。

据此判断,该瓦当最早可能出现于( )A.殷商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 B解析由图片可看出瓦当上的文字为小篆,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B项正确;商代主要用甲骨文、金文,A项错误;唐宋和明清与设问“最早”不符,C、D项错误。

3.(2018·常州高二检测)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其书法特点是( )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D.雅俗共赏答案 B解析“气粗字险”强调人的情绪和字之间的关系,与张旭的书法无关,故A项错误;“逸势奇状”可以看出是草书的风格,符合张旭的书法特点,故B项正确;“气郁字敛”体现的是楷书的风格,故C项错误;“雅俗共赏”是行书的风格,故D项错误。

4.(2018·龙岩高二质检)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B.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C.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D.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答案 C解析《兰亭序》是用行书书写的,A项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故B项错误;新疆出土中原的书法抄本,是中原文化向外传播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2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2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论语?是一部国学经典,以下列图是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印制的礼品书?论语? .以下对此评述正确的选项是()A.书中主要表达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B.印制该书使用的字体最||早出现于西周C.该字体的风格是笔画详备、线条流畅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可判断出印制该书使用的字体为甲骨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A项错误;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项错误; "笔画详备〞是楷书的特点, "线条流,C项错误;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D项正确. 答案D?中说: "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芝,羲之献之.〞以下说法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 "柳〞指柳公权, "颜〞指颜真卿B.这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解析由"柳骨颜筋,张旭张芝,羲之献之〞及"代表字体〞等信息可知,这里的"柳骨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骨〞反映的是柳公权的书法, "颜筋〞反映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 "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 "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答案C4.以下列图为我国著名的敦煌飞天壁画,壁画中飞天衣带飘飞,动感十足.以下画家的作品风格接近于"敦煌飞天〞的是()A.顾恺之B.||王羲之C.吴道子D.郑板桥解析盛唐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答案C5.郑绩认为: "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有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以下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导学号52400088)A. "振笔直遂〞"追其所见〞B. "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C.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D.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郑绩认为画家应注重意境情趣,这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C 项.答案C6.右图是八大山人作品?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形态逼真B.讲究布局,气势雄浑C.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色彩绚丽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图中禽鸟一足立地,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这幅画流露出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反映出作者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可以判断出该画是文人画.文人画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画面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也不注重写实.应选C项.答案C7.?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孔子对其评价时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是指,?诗经?的诗()A.音节和谐B.感染力强D.思想深厚"思无邪〞的意思是思想没有虚的成分,都是真情实感的表达 .?史记?中说: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说明()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的爱国志向所感慨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即表达了这种应选B项.: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开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D.元曲和傩戏: "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此外"宋元以后〞.风俗画和文人画在时间上符合题干,从艺术特征来看,分别是世俗化与高雅文化倾向,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艺术在时间上是符合的,但都是世俗化倾向,B项排除;汉赋和唐诗都在宋代之前,C项排除;元曲和傩戏都是世俗化倾向的表现,D项排除.: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该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D.李白,故可以排除D项.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主要内容侧重儿,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不符合材料内容.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期望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应选择C项.11.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初期的苏州名士||王世贞和安徽文人詹景风曾一起议论苏州文人和徽商密切交往的情况.||王世贞说: "新安贾人见苏州文人,如蝇聚一膻.〞詹景风答复: "苏州文人见新安贾人,亦如蝇聚一膻.〞这反映出明中后期() (导学号52400089)A.文士清高,不同流俗B.士商交往,相互影响C.商贾逐利,世风日下|治)腐败,官商勾结.材料主题是"苏州文人和徽商密切交往〞,.12.在小说?醒世恒言?中,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以下选项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A.这一现象与明末商品经济开展、资本主义萌芽有关B.这反映了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C.材料中的现象只是个案,缺乏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但作为史料使用,应当慎重,表达了明朝时期婚姻自主观念的出现.B项中的"整个明朝〞说法太绝||对.13.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那么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原因是城镇经济繁荣,A项正确.14.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二郎神是金色,窦尔墩是蓝色……你认为"金色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D.威武庄严|国古代的色彩带有一定的等级||意味,像金色这样的色彩象征高贵、荣耀、辉煌.|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到达"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以下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因此C项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此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6.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材料三(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该现象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2)材料二中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 "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探究其形成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参考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朝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的喜爱.特征:汉朝(政|治)统一.(2)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前者生活在盛唐时期,后者生活在唐由盛转衰时期.(3)表现:宋词、元曲、风俗画的出现等.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开展.(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群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7.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到达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美的极致.他书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材料二画上题字并有章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材料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江其虎、管波一行四人就"中|国京剧走向世|界〞这一主题接受现场访谈时说: "中|国京剧在国际上广受欢迎,只要增强文化自信,包括中|国京剧在内的中华文化精粹完全可以走向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述东晋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6分)(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根本特点是什么?(6分)(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结合材料三,分析当代的京剧艺术应如何开展.(4分)(4)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参考答案(1)特点:东晋书法虚玄灵动.形成原因: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3)传承开展、融合创新.(4)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单元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 D解析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表述正确。

2.(2013·海南高考)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答案 C3.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A B C D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书体的判读。

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为小篆。

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

3.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A B C D答案 D4.“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汉字的造字及识记特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答案 C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如果使用字母文字可能会分裂成许多国家。

中国各地尽管有方言,但是汉字是所有中国人所认同的。

5.迎新年书画展览馆里,韩老师指着其中一幅作品对他的学生说:“这类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韩老师所说的是哪一字体()答案 B解析A项是楷书,B项是行书,C项是草书,D项是隶书。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感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对书法艺术发展的综合理解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才成为自觉的艺术。

2.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

这一古墓最早可能是哪一朝代的()A.夏朝以前B.商朝初期C.战国或秦朝D.汉代以后解析:选C。

小篆在秦代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可排除D项,商代流行文字是甲骨文,可排除A、B两项,故选C。

3.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采用唐朝诗人的诗句命题招考画师。

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

从此画的风格来判断,它应属于()A.宫廷画B.文人画C.民俗画D.山水画解析:选B。

借景抒情,表达个性,又集书法、篆刻于一体,这明显是文人画的特征。

4.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著名年画产地。

年画主要反映了()A.文人意趣B.民间风情C.宫廷生活D.宗教活动解析:选B。

“年画”主要是适应市民世俗需求出现的画派,应属民间风情画。

5.《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A.“风”是周朝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解析:选A。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丽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

故只有A项是正确的。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草书C.楷书D.行书【答案】 A【解析】小篆是秦朝官方统用字体。

2.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有()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3.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书法作品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字体是()【答案】 A【解析】符合题干中所述的字体是草书,四项中,A项是草书。

4.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列各项中,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且是雅俗共赏的字体是()【答案】 D【解析】符合题干条件的字体是行书,A、B、C、D四项分别是草书、楷书、隶书、行书。

5.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书法艺术C.篆刻艺术D.戏剧表演【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中国书法的特点:书、画、粗细、浓淡之间均有艺术韵味,由题干中的横、竖、画、撇、勾、点等信息可知选B项。

6.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

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的主人不可能生活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魏晋南北朝D.隋唐时期【答案】 A【解析】隶书最早出现于秦朝,故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7.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兰亭(指《兰亭序》)”“东晋”可作出判断。

8.(2011·徐州模拟)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笔划平正,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A、B、C、D 四个选项分别表述了不同字体的艺术特征,具体分析如下:隶书:笔划平正、便于装饰;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线条流畅、任情纵性;楷书: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9.光绪年间,山东潍坊杨家埠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上万”。

下图体现其绘画风格属于()A.文人画B.宫廷画C.民间风俗画D.山水画【答案】 C【解析】依据图片的内容和“恭喜发财”等可判断。

10.下列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福娃。

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B.秦汉工笔重彩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答案】 D【解析】考查对中国绘画风格的掌握。

1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绘画题材广泛B.商品经济繁荣C.结束割据状态D.人民生活需要【答案】 B【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宋代以后,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在艺术上的反映。

12.《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属于()A.宗教画B.山水画C.风俗画D.文人画【答案】 C【解析】剪纸画属于风俗画。

13.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较为突出。

从徐渭的绘画和诗句中,我们发现文人画的特点是()A.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B.吸取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C.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D.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答案】 C【解析】中国古代的文人画注重写意。

14.(2011·苏杭联考)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这幅画应是()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画家绘画风格的理解。

“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是顾恺之绘画的特点。

15.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山河古迹无联则不能言胜,千古人物有联方彰显功过。

有联曰:“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幅对联评价的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蒲松龄【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湘(指湖南)”“九歌”等可判断对联评价的是屈原。

16.“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从上文的格式看,它们属于()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答案】 D【解析】考查元曲的特点,元曲虽然也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17.(2011·沈阳联考)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答案】 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明清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适应了市民文化的需求。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18.(2011·黑龙江五校)《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桌上放着一些竹简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答案】 C【解析】蔺相如是战国时代的人,故只有C项中的竹简符合题意。

19.(2011·江西联考)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曲及小说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市民文学的主流,专制皇权的加强是八股取士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2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答案】 C【解析】考查对中国文学形式特色的理解。

21.“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

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聊斋志异》【答案】 D【解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强调了读这本书的心态和环境,后两句则强调了这本书的特点。

从“坟”“鬼”等字眼不难推断这本书是《聊斋志异》。

22.取材于唐朝僧人取经故事,并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精神的明清神魔小说是()A.《西游记》B.《封神演义》C.《东周列国志》D.《警世通言》【答案】 A【解析】依据“唐僧”等信息可作出判断。

23.(2011·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百万雄兵。

”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A.真实性B.通俗性C.虚拟性D.优美性【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京剧艺术中演员的虚拟化的表演,故选C项。

24.(2011·宁波)下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

”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答案】 D【解析】本题判断的重点是作品内容而不是书法,A、B两项起到了迷惑作用,A项秦代和B项晋代不可能出现这样作品内容,C项“作品为诗歌”说法也错误。

酒器上所饰正确的应是元曲中的散曲(包含小令等),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2011·东营)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如果设《诗经》代表1,明清小说代表7,那么5代表的是()A.楚辞B.汉赋C.宋词D.元曲【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其基本历程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3分,27题11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下图)。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材料三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的图片前挂一个导游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进行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